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6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 ,约占周围血管疾病的 4 0 % ,而DVT后综合征的发病率高达 5 0 % ,不仅严重影响病变部位 ,而且可并发肺栓塞 ,危及患者的生命。本病属祖国医学“瘀血流注”、“肿胀”、“脉痹”等范畴。DVT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 ,病理改变为患肢远端静脉高压、瘀血。现将我院 1 999年 6月~ 2 0 0 3年 5月治疗的 6 3例DVT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3例 ,男 38例 ,占 6 0 .3% ,女 2 5例 ,占 39.7% ;年龄最大者 76岁 ,最小者 2 0岁 ,平均年龄 5 3.3岁 ;手术诱…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自拟方外敷治疗血栓浅静脉炎2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本病属祖国医学"脉痹""恶脉""青蛇毒"等范畴.如属静脉曲张并发者,多称为"恶脉"。认为本病多因湿热蕴结,瘀血留滞脉络所致。临床常见急性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浅静脉走形部位红肿热痛,有条索状物或硬结节。触痛明显,辩证属于血热瘀结型。(2)诊断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辩证属于血热瘀结型。患处浅静脉疼痛,皮肤色红,肿胀,灼热,有硬结,压痛明显或红斑硬结此起彼伏。无全身症状。舌质红苔黄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静脉炎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发于浅部静脉者,称为浅部静脉炎;发于深部静脉者,称为深部静脉炎。本病多发生于下肢或盆腔内静脉,最大危险性为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属中医“脉痹”、“恶脉”等范畴。近几年,我科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除了静脉点滴溶栓类药物外,还配合中药内服,进行辨证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1.临床资料本组共10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68例;发病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18岁;浅静脉炎者46例,深静脉炎者54例。2.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诊断标准:中医外科学的外科疾病为准…  相似文献   

4.
静脉炎属于中医,脉痹,恶脉,肿胀,筋脉,淤血流注等范筹,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临床特点多在下肢,因静脉回流障碍和炎性反应而使整个患肢,疼痛,肿胀,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扩张.后期可产生静脉功能不全的慢性症状,如肿胀行走后小腿疼痛和烧灼感,伴有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患者极其痛苦.我于2006至 2008年7月治疗静脉炎2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红丝疔多因手足皮肤损伤,感染邪热火毒,走注经络,呈红丝显露,迅速上攻手膊或小腿的急性感染性疾病。邪毒重者可内攻脏腑,发生"走黄"。本病指急性淋巴管炎。1诊断依据(1)红丝显露先从手、前臂或足、小腿部开始,可延伸至肘、腋或膝、股缝处,同时有臖核肿痛,肿胀疼痛。病变深者,皮肤微红或不见红丝,但可触及条索状肿胀和压痛。(2)一般有恶寒,发热,头痛,脉数等症状。(3)四肢远端有化脓性病灶或创伤史。(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相似文献   

6.
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其病理变理化为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少数病人可引起反应,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陈诉疼痛肿胀.  相似文献   

7.
脉痹通冲剂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下肢深静脉血管内血凝块阻塞静脉腔 ,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血栓远端静脉高压而产生的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周围血管疾病。近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膳食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以及工伤和交通事故的增多 ,DVT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除了可以并发严重的肺栓塞之外 ,若延误治疗 ,往往可引起深部静脉功能不全 ,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痛苦 ,影响其生活和工作能力。我们在多年研究周围血管病治疗的基础上 ,筛选出了一些辨证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的中药 ,研制出脉痹通冲…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近几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其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静脉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该病好发于下肢,当血栓形成后,血栓远端静脉压力增加,引起肢体的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
静脉炎是常见的输液反应之一,是由于从静脉中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或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在静脉内放置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反应。多发生于周围静脉,轻者局部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者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硬化,给患者带来极大  相似文献   

10.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是各种老年病人术后的常见合并症,表现为患侧下肢突然疼痛,迅速肿胀,发生在小腿腓肠肌部位疼痛,踝背屈时加重,发生于髂股静脉时整个患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和浅静脉扩张皮肤发白或轻度发绀,沿静脉走行有压痛,血栓还可引起肺栓塞。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痄腮”。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肿胀部位以耳垂为中心漫肿,1-2日后另一侧腮腺也肿大,界限不清楚,表面皮肤不红,有压痛,吃东西和张口时疼痛加重。本病多在冬、春季节发生,且呈散发性流行,以5—15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血栓性静脉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常见于创伤、手术、分娩、感染后,多发生在下肢。主要症状为患肢肿痛,皮温相对增高(伴有动脉痉挛者肢体末端皮温可降低),患肢浅部静脉扩张,所属病变静脉的周围组织有疼痛和明显压痛,行走困难,更有甚者发生以下肢溃疡为主的静脉炎后综合症。这种小腿的慢性溃疡属于中医“臁疮”的范畴,本病经过缓慢,或已经收口,每因碰伤患处又复发,缠绵数年至数十年不愈,治疗困难,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笔者依祖国医学从整体出发,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自 1992年 4月~ 1997年 8月 ,经过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检查筛选 ,作者对疑有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 2 2 8例 (2 89条下肢 )作静脉穿刺造影检查。其中男 15 0例 ,女 78例。病变在左下肢者 93例 ,右下肢者 74例 ,双下肢者 6 1例。年龄 2 5~ 77岁 ,平均 5 9 1岁。病程 1月~ 5 0年 ,平均 13 0 8月。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湿疹、皮炎、色素沉着、肿胀、沉重感或疼痛、溃疡形成等。1 2 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位 ,足跟足尖并拢。穿刺点选在横纹上动脉搏动外侧 5~ 10mm。 1%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作局…  相似文献   

14.
眼底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视网膜病变。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外观一般无任何变化。所以,若病情较轻、出血范围小、对中心视力影响不大者,易被忽视,延误医治。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视瞻有色”、“云雾移睛”、“眼衄”、“暴盲”等范畴。现代医学称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辨证要点: 凡眼内出血,病程较慢或反复发作,视物逐渐模糊或视力下降,眼前呈黑影飘动或有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苯唑青霉素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浓度过高对患者静脉的影响。方法本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3月选取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患者静脉输入苯唑青霉素溶液过程中,浓度为100ml:2g,滴速为40-60滴/分;对照组30例患者静脉输入苯唑青霉素溶液,浓度为100m1:1g,滴速为40-60滴/分。观察两组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自进针处始沿静脉血流走向出现红、疼痛、肢体肿胀感,输液滴速快时,疼痛更甚。对照组患者未出现沿静脉血流走向红、疼痛等症状。对出现红、肿胀、疼痛者稀释药液或减慢滴速,局部干热敷,症状消失。患者出现静脉管壁增厚、静脉管腔狭窄、静脉炎,局部用硫酸镁湿敷病变部位或者是30%的生桐油与10%的生石膏混合拌成石膏,用纱布包好敷贴于病变部位,收到了好的效果。结论输入苯唑青霉素溶液时用药浓度过高,局部沿静脉血流走向会出现红、肿胀、疼痛、静脉炎等,采用稀释药物的方法进行处理,可使局部症状减轻或消失,出现静脉炎后,采用30%的生桐油和70%的生石膏混合,拌成石膏敷贴于病变部位,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胡明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4):229-229,255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致患肢浅静脉曲张、肿胀、胀痛以及踝部皮肤营养障碍等病变。 2 0 0 1年 4月~2 0 0 2年 3月我院以股浅静脉 (股深静脉汇入前的股静脉 )瓣膜包窄术 (简称包窄术 )治疗本病 6 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和临床表现 本组男 4 3例 ,女 18例 ;年龄 2 8~ 84岁 ,病程 1~ 30年。全部患者除浅静脉曲张外 ,还有肿胀、胀痛或沉重感 4 8例 (占 78.6 % ) ,踝部皮炎或色素沉着 30例 (占 4 9.2 % ) ,溃疡形成 15例 (占 2 4 .4 % )等症状。诊断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 5 7例 ,占 93.4 % ,有 4例为单纯性…  相似文献   

17.
辨证分型本病中医认为,其原因是由于风温毒邪郁阻少阳、阳明之经,临床上大致可分为4型。(1)温毒在表型:表现为发热恶寒、单侧或双侧腮腺肿痛,咀嚼不便,或见咽部红肿,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2)热毒蕴结型:患儿高热烦躁,头痛,口渴欲饮,腮部肿帐作痛,坚硬拒按,伴咽部肿痛,舌质红,苔黄,脉数。(3)邪毒内陷心肝型:腮部尚未肿胀或腮肿后5~7天,突然出现壮热,头痛项强,甚者出现昏迷、抽搐,舌红绛等。(4)邪毒引睾窜腹型:与腮肿的同时或前后,患儿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疼痛,发热战栗,少腹作痛,纳呆呕吐等。治疗方法温毒在表型:治宜疏风清热、散结消…  相似文献   

18.
<正>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静脉阻塞性疾病,可发生于深、浅静脉,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常见于长期卧床、下肢手术、产后等患者。临床症状以下肢疼痛、肿胀、水泡就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本病有及时、准确、无创、可重复的优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吴相慰 《当代医学》2009,15(2):153-153
静脉炎是常见的输液反应之一,是由于患者长期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或使用静脉留置针时间过长,药物刺激性较大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反应。其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血管走向发红、发热、肿胀、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者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硬化,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这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而且易引起医患纠纷。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对静脉炎的护理极为重要,现将笔者用云香精外擦治疗静脉炎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腮腺非化脓炎症性肿胀、疼痛、发热等,此外,本病还可累及其他腺体组织或脏器及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极少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