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据作者的资料,髁状突骨折占下颌骨折的18.8%(180/958),骨折线71.1%在髁状突基底部,25.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髁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21例SFMC患者(23侧)的外伤情况、治疗方式、影像学资料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随访。结果SFMC的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颞下颌关节区的疼痛(21/21)、张口受限(18/21)、前牙开(13/21)、咬合偏斜(12/21)。SFMC在2D-CT和3D-CT上具有明显的特征,对SFMC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所有患者治疗后下颌均能进行良好的前伸运动、侧向运动及开颌运动。结论SFMC应根据骨折片的移位情况和患者的年龄选择治疗方式,通过有效的治疗,髁突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作者复习了既往关于0~5岁幼儿由于体重和体力原因当面颌骨在受伤后不易或极少造成骨折的有关文献,也认为下颌骨在6~5岁期间主要是前后径方向生长,而在此、之前上下颌骨的生长情况较之成人处于后移.  相似文献   

5.
切开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方法 对 32例 (47侧 )高位髁状突骨折经耳前进路行髁状突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 ,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结果 术后 1年临床评价优良率为 75 % ,无张口受限、关节症状及面神经损伤 ,影像学检查髁状突异常主要有骨折片移位、成角畸形及骨质吸收 ,再移位仅见于单板固定的病例。结论 切开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内固定时尽可能行双板固定 ,以达到三维稳固。  相似文献   

6.
髁状突骨折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对比观察各种髁状突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83 ̄1996年间收治的195例(243侧)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情况并随访。髁状突骨折的各种治疗方法总体疗效令人满意,以微型钢板固定和颌间牵引固定更为理想,但各方法均有一定的后遗症。结论: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和适应证;应在恢复功能和外形、减少后遗症的前提下根据病情选择最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临床80%~85%的髁状突骨折无需解剖复位,经过非手术治疗和功能改建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手术治疗方法以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为主,按骨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的出现如内镜辅助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扩展了髁状突骨折治疗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成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93例成人髁状突骨折临床资料,随访检查患者面型、张口度、张口型、咬合情况、摄X线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手术治疗29例,非手术治疗64例,随访2—8年。经非手术治疗后平均张口度36删,90%咬合良好,未发现严重面型不对称及张口型偏移,未见关节强直。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手术摘除髁状突5例,张口受限,咬合不佳,平均张口度25mm,效果不满意。结论 非手术治疗为大多数髁状突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手术治疗应严格选择适应症,摘除髁状突应尽量少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45例髁状突骨折患者,年龄16,65岁,全部采用下颌后切口,切口长约4cm,在腮腺筋膜鞘表面潜行剥离皮瓣,在耳屏至耳垂之间前方,上下方向切开腮腺筋膜,以开窗的方式向深层钝性剥离腮腺,牵开面神经,从咬肌后方切开骨膜,髁状突断端和翼外肌解剖复位,以钛板固定;冲洗关节腔,严密缝合骨膜及切开的关节囊,囊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0mL;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45例患者经过6个月~4年的随访观察,骨折全部愈合,面型对称,开口度达到3.0~3.7cm,张口型均正常;咬合关系完全满意42例,基本满意3例;咀嚼功能完全满意41例,基本满意4例:术后出现感染1例,经过切开引流、抗炎后治愈;出现面神经功能异常患者2例,2个月后完全恢复;出现关节弹响不适症状患者1例,治疗后好转。结论:成人髁突骨折,应首选开放手术治疗;下颌后入路手术方式是治疗髁状突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髁状突骨折治疗的功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颌髁状突骨折后,直接破坏了咀嚼肌、(牙合)和关节的协调关系,引起颅颌系统各部分的功能障碍。髁状突骨折的治疗目的在于恢复颅颌系统功能,恢复或重建咀嚼肌、(牙合)和关节的协调关系。骨折治疗方法的好坏,应以功能恢复程度为标准,我们为评价髁突骨折各种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下颌髁状突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及其疗效。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 6 8例髁状突骨折 ,38例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行保守治疗 ,30例中度或重度移位、脱位、粉碎性或陈旧性骨折行手术治疗。结果 :保守组随访 34例 ,31例获得满意效果 ,7例出现颞颌关节紊乱症 ,1例关节强直 ;手术组随访 2 8例 ,2 6例面形与关节功能正常 ,5例出现关节紊乱症。结论 :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宜采用保守治疗 ,中度或重度移位、脱位、粉碎性或陈旧性骨折并影响颌运动者须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髁状突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髁状突骨折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影像学检查包括全景片、关节薛氏位片、下颌骨正、侧位片,80年代以后又引入了CT片检查,Wilbur等1989年曾报道,有些髁状突骨折,X线片未显示出骨折征,而CT片则呈明显的骨折影像。作者在临床工作中,亦发现有类似现象,为此,将本院6年间相关病人资料,作回顾性总结,以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随机抽取临床资料较全的髁状突骨折40侧,病例均选自本院口腔颌面外科1995年4月~2001年5月间的住院病人,其全景片及冠状位CT扫描片均在本院拍摄,X光机为意大利登士柏公司生产的ORTHOR…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髁状突骨折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髁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病例,其中囊内(高位)骨折2例,颈部(中位)骨折11例和基部(低位)骨折4例.7例采用耳屏前切口复位内固定, 8例采用颌下切口解剖复位内固定术, 2例因骨折片向内侧移位成角,采用耳屏前、颌下联合切口,使骨折的髁突复位固定.结果 10例术后恢复正常开口度,咬合关系是正中牙合,咀嚼有力,X线片示髁状突外形及位置正常; 7例术后开口度、咀嚼功能稍差,咬合关系基本呈正中牙合, X线片示髁状突外形及位置基本正常.结论 对于错位愈合形成错牙合的陈旧性骨折者,升支有效距离变短的低位骨折、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骨折的髁状突移位成角且角度大于45°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成人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髁状突骨折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占下颌骨骨折的52.4%.髁状突又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其治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颌、(牙合)功能及面部外形.自1805年Desant最早发表了有关髁状突骨折治疗的观点至今近190年来,各种髁状突骨折治疗的  相似文献   

15.
下颌髁状突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8例髁状突骨折,38例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行保守治疗,30例中度或重度移位、脱位、粉碎性或陈旧性骨折行手术治疗。结果:保守组随访34例,31例获得满意效果,7例出现颞颌关节紊乱症,1例关节强直:手术组随访28例,26例面形与关节功能正常,5例出现关节紊乱症。结论: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宜采用保守治疗,中度或重度移位、脱位、粉碎性或陈旧性骨折并影颌运动者须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髁状突骨折的诊断治疗和功能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髁状突骨折约占下颌骨骨折的l/3,在儿童则可高达67%[1-3]。鉴于髁状突骨折的高发生率,且对、颌及儿童颌面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特别是存在发生须颌关节强直的潜在危险性,因而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有关联状突骨折的诊断、治疗及功能恢复作一文献回顾、综述如下。一、髁状突骨折的分类与诊断1.分类:对胜状突骨折的分类目前主要根据两大分类标准[4]:①接骨折线位置高低的不同分为高位骨折(又称股头骨折或脱帽骨折或囊内骨折)、中位骨折(又称股颈骨折)和低位骨折(又称深下骨折或联状突基部骨折);②接骨折后供…  相似文献   

17.
18.
下颌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对适应症的选择意见不一。1976年修定了下颌髁状突预部骨折的接骨方法,本文评价这个手术方法的效果。材料和方法:从颌下部切口暴露下颌升支,骨折片复位并在下颌升支钻沟(长2厘米、宽和深1.2—3毫米)以后,把钛针或  相似文献   

19.
虽然髁状突颈部骨折在颌骨损伤中较为常见(约占下颌骨骨折数的25%),且颞下颌关节附近有许多神经分布,但在颌骨损伤的文献中很少提到神经损伤的并发症。作者调查研究237例因髁状突颈部骨折导致神经损伤的患者,其中只有8例存在损伤后神经的并发症。第一例损伤了鼓索神经,致单侧丧失舌味觉,感觉仍存。第二例病员损伤了面神经,遭受到完全的周围面神经瘫。有五例病员损  相似文献   

20.
髁状突骨折移位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告成人髁状突骨折移位手术治疗的39例(41侧)术式是依X线诊断,临床表现、骨折部位、移位程度及致伤时间所定,即传统直接复位11例,不游离髁突的升支切开解剖复位16例(18侧),游离髁突的升支切开复位固定关节重建术8例,游离髁突和升支骨段倒置关节术2例,乙状切迹下升支倒L型前徙术2例,下颌升支矢状劈开1例,无1例髁状突摘除。本文讨论了手术指征、术式选择和手术程序。对手术术式进行改进,对16例髁突中、低位伴前内移位病人施行不游离髁突的升支切开解剖复位术取得满意效果。这一术式因不剥离髁状突而保证翼外肌对其血供,更符合颞下颌关节正常生理解剖结构,是目前成人移位髁突骨折进行解剖复位比较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