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患者,女,66岁。因胸闷,气急于1987年7月15日入院。两天前晚上咳嗽后曾发生胸闷,休息后好转。检查:呼吸浅快,血压150/90。口唇轻度紫绀。心律不齐,最快心率160~236次。血K~+3.9mmol/L,Na~+138mmol/L,Cl~-98mmol/L。心电图示快速房颤,室率150次,阵发性扭转型室速,QT 时间0.28秒,ST 段下移,T 波倒置。入院后突然神志不清,出现“阿斯”现象,经胸外按摩,利多卡因50mg 静注后神志转清。加用西地兰0.2mg、溴苄胺300mg,5分钟后 相似文献
3.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等 ,但呈间歇性者并不多见 ,一般为频率依赖性 ,我院最近遇到 1例 ,现报告如下 :1 病历资料患者女性 ,4 5岁 ,2周前曾患急性扁桃体炎 ,又因头晕、心慌、胸闷 1周为主诉入院 ,诊断为心肌炎 ,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经静脉滴注能量合剂、肌注辅酶Q1 0等治疗后 ,自觉症状好转 ,入院第 1 6~ 1 7d复查心电图均示间歇性完全性 3相左束支传导阻滞 ,当心率低于 71次 /min时 ,QRS时限 80 0ms ,心率增快至 77次 /min以上时 ,QRS时限即大于 1 2 0ms,呈现完全性左束支… 相似文献
4.
临床所见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较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少见得多[1] ,现将我院 5年来 5 0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资料进行粗略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0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中男性 35例 ,女性 15例。年龄 35~ 85岁 ,平均 6 0岁 ,4 5岁以上者占 90 %。1 2 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公司 6 5 11型心电图仪作图。诊断标准为 :QRS波增宽时限≥ 0 12s;V5、V6 、Ⅰ导联呈宽大切迹的R波 ,一般无波 ,V1、V2导联呈QS型或RS型 ,ST -T改变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排除预激综合征和室性心律。1 3 病因分布 :冠心病 30例 (6 0 % ) ,心肌梗死和高血… 相似文献
5.
6.
7.
例1,患者男性,59岁。因发作性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1个月入院。查体:血压150/92mamHg。双肺(-)。心界不大,心率6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心电图示窦性心率,Tv_(1、2、3、)倒置,Tv_4双向,负大于正。住院后第四天,患者突然感心前区疼痛,出汗。心电图示各导联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即含硝酸甘油2片,半小时后复查心电图:Ⅰ,Ⅱ, 相似文献
8.
金黄色葡萄球菌(下简称金葡菌)败血症并发完全性双束支阻滞,致频发阿-斯氏综合征,甚为罕见。我院曾遇到1例,入院时误诊为破伤风,现报道于下。病历摘要冯×,男,22岁,住院号16024。患者以左足(足母)趾外伤化脓14天,发作性抽搐伴意识丧失18小时为主诉,于1981年5月20日收住外科。门诊拟诊破伤风,曾给T. A. T1500u肌肉注射,入院后仍按此病治疗,21日下午内科会诊。体检:神志清,张口无障碍,肌张力正常,左足(足母)趾有一0.5×1.0cm创面。心脏无扩大。心尖区可闻“大炮音”,心率仅38~40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高血压冠心病5年。近年米进行性乏力、发作性心前区疼痛伴晕厥2次,于1984年2月25日入院。检查:血压150/100,神志清楚。无紫绀。颈静脉不怒张。心率平均70次/分,不齐。无器质性杂音。肺无罗音。下肢无浮肿。神经系检查无异常。1983年9月5日心电图(见插页附图上条)示窦性心律,频率88次/分,规则。P-R 间期0.28秒。QRS波属室上型,V_1 导联呈rSr′,V_5 呈qRS 型,各导联QRS波终末部增宽,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984年2月25日心电图(见插页附图下三条)示窦性P 波顺序出现,100次/分,规则。P 波与QRS 波无平均关系,房牢>室率。QRS 波宽达0.14秒。畸形。固定70次/分。R-R 间期呈长-短-更短-长或长-短-长的规律性变化。V_1 导联呈rsR′,V_5 呈qRS 型。各导联QRS 波终末部尖锐,酷似逆行P 波。T 波与QRS 波终末部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9岁。因头晕、头胀3天,于2000年3月20日入院。入院查体:血压32/14kPa,心肺听诊正常,心电图正常。入院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病。入院后给患者口服卡托普利25mg/次,每日3次,心痛定10mg/次,每日3次,同时静脉点滴10%葡萄糖500ml,维生素C2.0,维脑路通0.6,每日1次。入院后3天,血压降至23/12.5kPa,病人头晕、头胀症状减轻,却出现心前区不适症状,立即做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室肥厚的心电图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80例心电图资料,依据是否合并左室肥厚分为单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50例和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室肥厚组30例。结果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室肥厚组Sv2、Sv3、Sv3+Rv6均高于单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v2、Sv3、Sv3+Rv6均可以作为诊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室肥厚诊断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女,37岁,于2014年12月初无意中触及右乳外上象限一蚕豆大小硬结,随来我院就诊,门诊彩超检查示:“右乳腺占位”。遂入院,在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敢根治术“,手术顺利,切除肿块250 mm ×260 mm大小,术后病理报告: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下淋巴结0/7、ER++、PR++、HER-2+++、KI-6730%。术后三周给予TA方案化疗(阿霉素60 mg次/d,多西他赛120 mg次/d),21 d/周期。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家族遗传性疾病史。于第五次化疗前常规心电图检查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ST--T继发性改变“。为明确诊断,给予12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静息状态下显示为正常心电图图形,活动后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1岁,因阵发性心慌、胸闷2年加重2d,休息后减轻来院就诊,即刻做12导联心电图示(图A),未发现P波,R—R问期绝对均匀,心室率为162次/m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病例的心电图特征和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3年5月~2013年9月在本院心电图检查中出现的50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电指标。结果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升高趋势;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与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是引起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的常见病因;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患者心电图常合并出现ST-T异常、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等。结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患者心电图合并出现ST-T异常、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中的一项或几项是诊断CRBBB伴器质性心脏病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室内三支传导阻滞是引起心室停搏和阿斯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伴左束支分支间歇性阻滞者较为少见,现报道一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8岁。1996年5月13日因突然昏厥而入院。既往有心前区疼痛和反复昏厥史。临床初步诊断:冠心病。患者入院后第二天描记心电图示各导联窦性 P 相似文献
16.
17.
病历摘要及心电图分析患者男性,21岁,自1971年反复发作性胸闷、心悸、头昏十数次。于1976年6月17日再次发作而入院。既往心电图或诊断为“室上速”,或为“室速”,室率150~200次/分。入院检查:心界不大,心率150次/分、规则,无明显器质性心脏杂音,血压80/0mmHg,心胸比率0.36,血钾5.10mEq/L。超声心动图示肥厚性心肌病。发作时用压迫眼球等刺激迷走神经方法无效,用心得安、安 相似文献
18.
1病历摘要患者男,56岁。以胸闷一周来院。体温36.5°,血压16/10KPa,心电图(图略)示:心率68次/min,P-R0.22s,QRS0.13s,Ⅰ、avⅠ、V5、V6S波加宽为0.05s。 相似文献
19.
20.
患者,男35岁.因阵发性心悸2年有余于2006年6月21日就诊.在我院门诊做心电图于:宽QRS波动过速(图1).经食道博检查,心房刺激诱发心动过速并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