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菠萝蛋白酶     
菠萝蛋白酶(Bromelains)简称“菠萝酶”,是从菠萝的压榨汁液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的混合物,经提纯、精制、干燥而得,制成肠衣片(每片3万单位)或粉剂供用。菠萝酶能水解纤维蛋白、酪蛋白及血红蛋白,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渗透性以及消炎作用,对各种炎症、水肿、血肿的消除有效。当某些抗感染药物如抗菌素  相似文献   

2.
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及Ⅰ类整合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安徽省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机制.方法 收集安徽省多家医院2006~2007年临床分离非重复的不动杆菌共167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s),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克隆测序方法确认碳青霉烯酶基因,用PCR扩增整合酶.结果 34株对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素在内的多种抗菌药耐药,34株中19株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23株Ⅰ类整合酶阳性,未检测到OXA-24型酶,IMP、VIM、SIM型金属酶基因和Ⅱ,Ⅲ整合酶基因.发现2株新基因取得登录号FJ194460;FJl94494.23株Ⅰ整合酶阳性菌株有21株测出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构.结论 安徽省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其携带OXA-23型酶和Ⅰ类整合子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抗肿瘤抗生素(C-1027)产生菌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中发现一新的质粒pSGL1,其分子量为7.40Kb。 采用Katz等的方法分离提取了质粒pSGL1,pSGL1经单酶切实验证明:PvuⅡ,PstⅠ、XbaⅠ、XhoⅠ和KpnⅠ为单切点;SmnaⅠ为双切点;SalⅠ和BamHⅠ为四切点;而EcoRⅠ、HindⅢ、BgⅢ和PvuⅠ则没有切点,经一系列双酶切实验,构建了质粒pSGLⅠ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  相似文献   

4.
5.
在筛选对细胞壁生物合成的新抑制剂过程中,分离得四个新的含磷酸抗生素,FR-900098(Ⅰ),FR-31564(Ⅱ),FR-900136(Ⅲ)和FR-33289(Ⅳ)。Ⅰ由新种S.rubellomurinus sp.nov.产生,Ⅱ和Ⅲ由淡紫灰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本地区临床分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子基因存在情况.方法 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71株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应用PCR技术对E.coli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的检测.结果 71株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分为66.20%、63.38%、59.15%、18.31%,其中23株为多重耐药株(32.39%).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阳性40株(56.34%),aac(6′)-Ⅰ阳性22株(30.99%),ant(3″)-Ⅰ阳性14株(19.72%),未检出aac(6′)-Ⅱ阳性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74.65%;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阳性53株(74.65%).多重耐药与非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aac(3)-Ⅱ、aac(6')-Ⅰ、总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intI1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地区多重耐药E.coli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Ⅰ类整合酶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7.
木兰科药用植物的研究——Ⅱ.厚朴的原植物和资源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厚朴进行了本草考证。研究了木兰科厚朴原植物来源,包括厚朴类,姜朴类、枝子皮类和土厚朴类等多种植物。同时用红外、紫外光谱和薄层层桁等方法检查了各类厚朴中厚朴酚(magnolol)(Ⅰ)与和厚朴酚(honokiol)(Ⅱ)以及β-桉油醇(β-cudcsmol)(Ⅲ)的存在。实验证明上述成分厚朴类都含,其余各类厚朴或含少量或不含。但从植物系统位置和植物化学分类观点来看,则Ⅰ,Ⅱ,Ⅲ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即属于木兰亚属(Subgen.Magnolia)皱皮木兰组(Seot.Rytidospermum)是Ⅰ,Ⅱ,Ⅲ的分布最集中的植物群。玉兰亚属(Subgen.Pleurochasma)各组除个别种外,均不含Ⅰ,Ⅱ,Ⅲ。未研究过的土厚朴类来源于木莲属(Manglietia),如四川木莲等也含Ⅰ或Ⅱ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矢状骨面型对上颌第2磨牙后间隙的影响。方法 选取正畸患者120例,根据有无上颌第3磨牙分为有8组和无8组,每组60例;根据矢状骨面型每组又分为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和骨性Ⅲ类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拍摄锥形束CT,分别测量釉牙骨质界、根分叉、距根分叉2、4、6 mm及远颊根根尖水平的上颌第2磨牙后间隙。结果 在有8组和无8组中,骨性Ⅰ、Ⅱ、Ⅲ类组的SNA角和ANB角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即骨性Ⅱ类组>骨性Ⅰ类组>骨性Ⅲ类组(P<0.05);骨性Ⅰ、Ⅱ、Ⅲ类组在各测量层面的上颌第2磨牙后间隙均有统计学差异,即骨性Ⅱ类组>骨性Ⅰ类组>骨性Ⅲ类组(P<0.01);有8组在各测量层面的上颌第2磨牙后间隙大于无8组(P<0.01)。结论 不同矢状骨面型上颌第2磨牙后间隙有一定差异,骨性Ⅱ类患者有更大的空间进行推磨牙治疗。第3磨牙的存在有助于上颌第2磨牙后间隙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刘英 《江西医药》2008,43(4):326-328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下称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对168例未破裂的异位妊娠病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Ⅰ、Ⅱ、Ⅲ组。Ⅰ组采用MTX50mg/m2每隔3d静脉注射1次,共2次;Ⅱ组采用MTX50mg/m2每隔3d分臀深部肌肉注射1次,共2次;Ⅲ组在Ⅱ组的方案上每天加服米非司酮100mg1次,共3次。结果Ⅰ组成功率为72%(36/50),Ⅱ组成功率为82%(41/50),Ⅲ组成功率为94.12%(64/68),Ⅰ、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Ⅰ、Ⅱ组间及Ⅱ、Ⅲ组间差异有明显性(P<0.05)。结论使用MTX50mg/m2隔3d肌注2次比隔3d静注2次效果好,而在Ⅱ组方案上同时加用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比Ⅰ、Ⅱ组方案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消炎酶在医学上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消炎酶生化、药理和临床研究的进展,它的品种、产量都有了很大的进展。虽然各种消炎酶的分子结构、作用专一性和生物活性各不相同(表1),但它们对人或实验动物都有着共同的抗炎效果,尤其是用于治疗同血液内化学介体(Chemical mediator)释放有关的第一期炎症反应(Primary inflammation),消炎蛋白酶有明显的抑制血管通透性亢进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炎消肿、清洁创面和分解粘痰脓液。消炎酶的药理研究还远远落后于临床,其作用机制尚未搞清楚。尤其是口服消炎  相似文献   

11.
孔令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28-229
目的观察分析奥硝唑与乳酸杆菌活菌合用治疗细菌性阴道疾病(B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120例BV患者随机分组:Ⅰ组患者口服奥硝唑胶囊6d(奥硝唑组),Ⅱ组患者服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12d(乳酸杆菌组),Ⅲ组患者先口服奥硝唑胶囊治疗6d,第7d开始服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连续服用10d(联合治疗组),观察两药联合使用的临床疗效。结果Ⅰ、Ⅱ、Ⅲ组治愈率为70.60%、62.50%、76.00%,有效率为80.00%、82.5%、95.00%,Ⅲ组有效率高于Ⅰ、Ⅱ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内Ⅰ、Ⅱ、Ⅲ组复发率是14.00%、6.00%和0,Ⅲ组明显低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不良反应率分别是组Ⅱ10.00%、Ⅰ组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硝唑胶囊与乳酸杆菌活菌胶囊联合使用治疗BV临床疗效好,产生复发的可能性低,不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正>含有激肽释放酶(Ⅰ)的溶液与一种吸附剂(Ⅱ)作用,该吸附剂是由一个水溶性骨架组成,它通过一个空间结构(Ⅲ)与分子式为(A)的胍基羧酸连接.然后吸附在(Ⅱ)中的激肽释放酶(Ⅰ)被洗脱,在(Ⅰ)中R代表-(CH_2)_n或-C_6H_(4-),n值为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复合注射用血凝酶对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出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内蒙古包钢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年龄60~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Ⅰ组(氨甲环酸组):术前按15 mg/kg标准将氨甲环酸稀释到20 ml,切皮即刻静脉注射,术中以15 mg/(kg·h)标准追加;Ⅱ组(注射用血凝酶组):术前按0.02 U/kg的标注将注射用血凝酶稀释到20 ml,于切皮前15 min静脉推注,术中以0.01 U/(kg·h)标准追加;Ⅲ组(氨甲环酸复合注射用血凝酶组):按Ⅰ、Ⅱ组的标准稀释给药并维持。于术前、术毕和术后6 h三个时间点测定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术中出血量、红细胞悬液输入量和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组Plt与Hct在术毕和术后6 h两个时间点均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Ⅲ组患者在术毕和术后6h两个时间点PT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时间点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毕TT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甲环酸与注射用血凝酶复合使用较单独使用一种药物,可有效减少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中出血量、血制品需要量,可有效缓解围术期凝血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IL-1、TGF-β水平,来探讨阿奇霉素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Ⅰ组)、模型组(Ⅱ组)和阿奇霉素治疗组(Ⅲ组),各15只。分别给予Ⅱ、Ⅲ组大鼠足跖部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Ⅰ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模型建立后,Ⅲ组腹腔注射阿奇霉素干预,Ⅰ、Ⅱ组给予同等剂量及疗程生理盐水。之后用酶联免疫法对大鼠血清中IL-1、TGF-β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Ⅲ组TGF-β水平明显高于Ⅱ组(P<0.05),IL-1水平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可降低血清中IL-1的表达水平,升高TGF-β的表达水平,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MMP-1和TIMP-1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44例EM患者(Ⅰ期8例、Ⅱ期2例、Ⅲ期20例、Ⅳ期14例)和30例对照组患者腹腔液中MMP-1、TIMP-1水平.结果 EM患者腹腔液中MMP-1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IMP-1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Ⅰ~Ⅱ期腹腔液TIMP-1水平高于Ⅲ~Ⅳ期(P<0.05);对照组腹腔液MMP-1水平与TIMP-1水平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AFS分期与腹腔液TIMP-1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腹腔液中MMP-1和TIMP-1可能参与了E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湿是否对使用不同时段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比较。方法将使用后的手术器械立即回收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300件。Ⅰ组用稀释后多酶清洗液保湿2 h,Ⅱ组用多酶稀释清洗液保湿12 h,Ⅲ组未保湿12 h,然后由同一台清洗机按日常使用程序清洗比较合格率。结果Ⅰ组和Ⅱ组用目测镜下和试纸法检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的清洗合格率高于Ⅱ组。Ⅰ组和Ⅲ组在目测镜下试纸检测合格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的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Ⅲ。Ⅱ组和Ⅲ组在目测镜下和试纸的检测合格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的清洗合格率高于Ⅲ组。结论对于保湿2 h的手术器械的清洗,能达到较高的洁净标准,保湿12 h的器械清洗达到的洁净标准次之。对于未保湿12 h的手术器械需要先保湿处理后,再按正常程序清洗才能达到洁净标准。  相似文献   

17.
木兰科药用植物的研究——Ⅱ.厚朴的原植物和资源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厚朴进行了本草考证。研究了木兰科厚朴原植物来源,包括厚朴类,姜朴类、枝子皮类和土厚朴类等多种植物。同时用红外、紫外光谱和薄层层桁等方法检查了各类厚朴中厚朴酚(magnolol)(Ⅰ)与和厚朴酚(honokiol)(Ⅱ)以及β-桉油醇(β-cudcsmol)(Ⅲ)的存在。实验证明上述成分厚朴类都含,其余各类厚朴或含少量或不含。但从植物系统位置和植物化学分类观点来看,则Ⅰ,Ⅱ,Ⅲ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即属于木兰亚属(Subgen.Magnolia)皱皮木兰组(Seot.Rytidospermum)是Ⅰ,Ⅱ,Ⅲ的分布最集中的植物群。玉兰亚属(Subgen.Pleurochasma)各组除个别种外,均不含Ⅰ,Ⅱ,Ⅲ。未研究过的土厚朴类来源于木莲属(Manglietia),如四川木莲等也含Ⅰ或Ⅱ成分。  相似文献   

18.
巴曲酶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并评价联合使用巴曲酶与银杏达莫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9例脑梗死患者,通过联合使用巴曲酶与银杏达莫进行治疗,同时将上述两种药物单独使用作为对照,对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全部三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评分相比差异仍不显著(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Ⅱ组与Ⅲ组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治疗前后肝、肾检查结果均正常、亦未见黏膜、颅内出血等症状。结论联合使用巴曲酶与银杏达莫在治疗脑梗死方面具有理想的疗效,两者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抗百日咳毒素单克隆抗体(ⅠB12)的产生、筛选及其在酶联斑点免疫印染法中的应用.用百日咳毒素(PT)免疫BALB/c小鼠,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P3×63Ag8.653)融合,用ELISA法检测,发现有48孔抗PT阳性;再克隆,有15个克隆属ⅠG1亚类.经扩大培养后,在杂交瘤ⅠB12和ⅡA12的上清液中,ELISA呈阳性光密度OD值>1.0(波长405nm),与直接点在硝酸纤维素纸条上的天然毒素有很强的反应.用免疫印染法分析PT,呈现5个亚单位,ⅠB12和ⅡA12McAb仅  相似文献   

20.
近年研究表明,炎症和癌症都与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环氧酶和5-脂氧酶密切相关。据此选择对环氧酶或5-脂氧酶具有抑制作用的苯丙烯酸类化合物作为抗炎、抗癌先导化合物,并对其酯类衍生物及其苯乙烯酮类类似物进行初步探讨。本文作者设计并合成上述类型化合物共十九个,其中十五个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并经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光谱及元素分析等证实其化学结构。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抗炎及抗癌药理活性初步筛选。体内抗炎实验表明,所合成的苯丙烯酸类化合物Ⅰ_A,Ⅰ_B,Ⅰ_C人及其酯类衍生物Ⅱ_(2A),Ⅱ_(2C),Ⅱ_(5C)和苯乙烯酮类似物Ⅲ_C对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均有不同程度和抑制作用。体外抗癌作用初步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Ⅰ_B,Ⅱ_(5A),Ⅱ_(5C),及Ⅲ_D对HL-60人癌细胞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Ⅰ_B和Ⅱ_(5C)不仅对体外HL-60人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对巴豆油所致小鼠炎症亦有较强的活性。深入的药理实验还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