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治疗脾肾虚型带下16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方药组成:川桂枝生杭芍生干姜各10克生龙、牡各30克生山药60克生甘草6克大枣6枚。治疗效果:163例除6例服药无效外,其余全部治愈。典型病例:张某,41岁,农民。两年来白带甚多,头目眩晕,腰酸腿软,气短,乏力,纳少便溏,面浮足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检查:患者带下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诸肢节疼痛,身体(九王)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由桂枝、芍药、知母、甘草、生姜,白术、防风、附子九味组成。多年临证,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为基础随症加减,应用于内科因“寒湿阻络,痰饮内停”所致之证,每能应手取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肾炎康复片薄膜包衣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肾炎康复片是根据中医理论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 ,主要由山药、丹参、白花蛇舌草、生地黄等药味组成 ,功能为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清解余毒 ,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神疲乏力、腰酸腿软、面浮肢肿、头晕耳鸣、蛋白尿、血尿等症及糖尿病性、妊娠性肾病的治疗[1] 。为了适合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及肥胖病患者不宜摄取过多糖的需要 ,克服糖衣片容易吸潮、花片、裂片、崩解缓慢等缺点 ;报道薄膜包衣在抗湿、抗热、抗磨、崩解、药物释放及外观均优于糖衣片[2 ,3 ] ,因此 ,我们对肾炎康复片糖衣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 ,采用欧巴代薄膜包衣材料 ,…  相似文献   

4.
周为民  何月英 《陕西中医》1997,18(6):274-274
<正> 桂枝芍药知母汤原载于《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篇:“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该方由桂枝、附子、芍药、知母、麻黄、白术、防风、生姜、甘草组成,是治尪痹之主剂。笔者依据“异病同治”之理,随症加减,用于一些内、妇科杂病之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骆洪道 《新中医》2006,38(9):63-64
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功,主治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等症。笔者以此方加味,治疗以积液为主症的妇科病症,常获良效。现举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乌梅芍药汤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20例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在临床中用乌梅芍药汤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病患者 2 0例 ,收到良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2 0例患者中 ,男性 6例 ,女性 1 4例 ;年龄 5 0~ 6 5岁 ;经过饮食治疗后 5 .6mmol <空腹血糖(FBG) <7.8mmol。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2h血糖大于 7.8mmol,并小于 1 1 .0mmol被确定为葡萄糖耐量减低。2 治疗方法  自拟乌梅芍药汤组成 :乌梅 3 0 g ,芍药、金樱子各 2 0 g ,山茱萸、党参、白术、山药各 1 5 g ,上消重用乌梅、金樱子 ,加葛根、生地黄等生津止渴之药 ;中消加知母、麦门冬等益肺胃之药 ;…  相似文献   

7.
治疗糖尿病我常用增液汤合生脉散加黄芪、山药为主方.如气虚者重用人参、生芪、山药,加黄精、白术;阴血虚者加熟地、首乌、枸杞子;阳虚者加淫羊藿、沙苑蒺藜;老年白内障者加菟丝子、白蒺藜、女贞子;毛细血管硬化性眼底出血者必选用有止血、活血化瘀双重作用的三七、生蒲黄、生地、丹皮、赤芍;动脉硬化者加有软化血管降血脂作用的制首乌、女贞子、寄生、山楂、泽泻;下肢神经炎加苍术、牛膝、独活、寄生、肉桂、鸡血藤;合并肾病综合征者合知柏地黄汤,加生芪、白术;高血压者加夏枯草、钩藤、地龙、决明子、菊花、泽泻等.  相似文献   

8.
“芍药甘草汤”一方,出自《伤寒论》,由白芍药、炙甘草组成。原为误表发厥,腿挛吐逆而设,后世推而广之,常用于腹中不和而痛,及阴津亏耗,筋骨失养而见之挛急,掣动等症。纵观《伤寒论》太阳篇之“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无不包含“芍药甘草汤”于其中。由此可见,“芍药甘草汤”只要加减适宜,外可解肌和营以祛邪达表,内可和中缓急以驱逐水气。  相似文献   

9.
韦莉 《西部中医药》2005,18(8):27-27
内耳眩晕病一般认为由淋巴积水和迷路水肿引起内耳功能损害与内耳变性。本病以突发性眩晕、甚至昏倒并伴有呕吐、耳鸣为主症,属中医“眩晕”范畴。本人在马一乾老师指导下遵泽泻汤、苓桂术甘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之意,以黄芪、泽泻、白术、桂枝、茯苓、天麻、全蝎、石菖蒲、半夏、甘草等药为基本方治之。眩晕剧加钩藤、旱莲草;恶心重加枳实、竹茹,去桂枝;心悸纳差加枸杞子、杏仁;头痛失眠加珍珠母、夜交藤;腰膝酸软、舌红少苔加龟甲、何首乌;畏寒面浮加补骨脂、淫羊藿。善后以桂枝加葛根汤为主方调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举验案如下。1典型病…  相似文献   

10.
三、胎前门妊娠腹痛曰胞阻,《金匮》治之胶艾汤芎归胶艾汤,出《金匮要略》.治妊娠腹痛,胎动不安,漏红等症;因胞气阻滞,故名.四物胶艾加甘草,酒水各半煎服康阿胶、当归、地黄补胞宫之血,芎行血中之滞,艾叶温子藏之血,芍药、甘草缓子宫之急.或加干姜一味,温经散寒,开凝通阻,安子而止血.许氏奇效再加芩,阳搏阴虚崩证当奇效四物汤,出《类证普济本事方》,即芎归胶艾汤去甘草加黄芩,治阴血不足,妊娠腹痛而有热,失血内崩.重用黄芩30克.身有潮热去艾草,加入葱白续断良葱白能去客邪兼安胎,川续断补肾以安胎.原方加减,非奇胲也.肝脾不和腹?痛,《金匮》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散,出《金匿要略》.治妊娠腹中急痛如绞,因木克土而致肝脾不和,运化失常,水湿内生,阻于任督而致腹痛.和肝养血芍归芎,健脾化湿术苓泻白芍、当归、川芎和肝养血,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化湿.当归散治胎不安,苓泽易为芩术剂当归散,出《金匮  相似文献   

11.
冯振基 《北京中医》2004,23(2):120-120
治疗糖尿病我常用增液汤合生脉散加黄芪、山药为主方。如气虚者重用人参、生芪、山药,加黄精、白术;阴血虚者加熟地、首乌、枸杞子;阳虚者加淫羊藿、沙苑蒺藜;老年白内障者加菟丝子、白蒺藜、女贞子;毛细血管硬化性眼底出血者必选用有止血、活血化瘀双重作用的三七、生蒲黄、生地、丹皮、赤芍;动  相似文献   

12.
冯振基 《北京中医》2004,23(2):120-120
治疗糖尿病我常用增液汤合生脉散加黄芪、山药为主方。如气虚者重用人参、生芪、山药,加黄精、白术;阴血虚者加熟地、首乌、枸杞子;阳虚者加淫羊藿、沙苑蒺藜;老年白内障者加菟丝子、白蒺藜、女贞子;毛细血管硬化性眼底出血者必选用有止血、活血化瘀双重作用的三七、生蒲黄、生地、丹皮、赤芍;动  相似文献   

13.
《江西中医药》2001,32(2):62
辨证为肾虚者 ,拟归芍地黄汤合五子补肾丸加减 (当归8g,白芍、川芎、山药、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女贞子、桑螵蛸、海螵蛸、炒续断各 10 g) ;后天亏损者 ,多选补肾八珍汤加减 (紫石英 15 g,菟丝子、熟地、覆盆子、枸杞子、当归、川芎、白术、党参、茯苓各 10 g)。肝郁者拟逍遥散加减 (醋柴胡、醋香附、当归、白术、白芍、薄荷、川楝子、延胡索各 10 g,丹参15 g) ,肝郁化火者 ,加丹皮、生山栀 ;肝郁瘀血者 ,加桃仁、红花、生五灵脂。痰湿者 ,拟苍附导痰汤加减 (制苍术、制香附、法半夏、制南星、白术各 10 g,茯苓、党参各 15 g,陈皮、广木…  相似文献   

14.
真武汤始见于《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5味药组成,具有温阳利水的功效,可用于治肾阳虚衰、水湿泛溢之水肿、小便或利或不利、腹痛下利、肢肿、体颤、肉跳及心阳虚衰、水气上凌之心悸等症。临床中,笔者还用于治疗其他病证,疗效较好,现列几则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5.
魏玮 《中国民间疗法》2014,22(11):52-53
更年期综合征系由妇女卵巢功能衰退而引起的一组以月经紊乱、心血管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功能及代谢紊乱为主的症候群.临床以烘热汗出、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面红潮热、面浮肢肿、纳呆便溏、腰膝酸软或月经紊乱,情志不宁,忧郁焦虑、悲伤欲哭,夜不安寐为主要症状,中医学称之为“绝经前后诸症”.笔者近年来运用滋阴补肾疏肝的自拟仙至汤联合坤泰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总结班秀文治疗妊娠病的临床经验。班教授运用六经辨证理论阐述妊娠疾病的病变,提出妊娠病的发生主要以气血亏虚、冲任不固、肝脾肾功能失调为主,主张应用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调和肝脾法治之,常用处方有寿胎丸、四物汤、安胎防漏汤、当归芍药散、归芍异功散等。临症用药顾整体、驱邪不伤正、补益不滞邪,同时注重调养与防治相结合,形成以经典理论为基础、独特诊疗为特点、极具临床疗效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的前阴诸症与现代医学的女阴疾病相似,为妇科临床所常见。笔者仅就常见五种属肝经实热、湿热下注证型前阴疾病,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配合洗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一、龙胆泻肝汤的组成及临床运用药物组成:龙胆草15克、柴胡6克、桅子10克、黄芩15克、车前子9克,泽夕12克、木通9克、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甘草5克。临床运用:热重于湿者加丹皮、大黄;湿重于热者加茯苓、苡仁、苍术;阴痒配地肤子、白藓皮;阴肿配紫草、赤  相似文献   

18.
<正> 眩晕一症,病因繁多,大凡风、火、痰、瘀、虚皆能为之。但据临床所见,诸因之中,惟痰饮所致者多而且甚。正如《金匮要略》所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丹溪心法》言:“无痰不作眩”。因此笔者临床蠲眩多用治痰之法,每获捷效。兹就眩晕治痰五法浅述于下。1 蠲饮除痰法适用于水饮上犯之眩晕。症见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动则昏昏欲跌,伴见恶心呕吐,纳呆不食,或耳鸣,肢肿,小便或涩,舌淡苔白,脉小弦或滑。治宜健脾利水,蠲饮除痰。方用《金匮》泽泻汤加味:泽泻60g,白术15g,菊花、生姜各10g。  相似文献   

19.
李传芬教授认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发生与正气不足、外邪侵袭、情志不畅密切相关。柴胡桂枝汤既作用于肌肤腠理,调和营卫,祛邪扶正,又作用于半表半里,和解少阳之枢机,畅达情志,并且气血同调,痰饮兼治,契合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体虚受风”“枢机不利”病机。气虚者,加黄芪、白术益气固表;阴血亏虚者,重用芍药,加当归、熟地黄、何首乌、鸡血藤等滋阴养血;阳虚者,加附子、肉桂、补骨脂、蛇床子等;兼风寒者,去黄芩,加麻黄、桂枝、防风,或合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兼风热者,加金银花、菊花、连翘、牛蒡子;兼风湿者,加薏苡仁、地肤子、白鲜皮祛风除湿;风邪入络、瘙痒剧烈者,加全蝎、乌梢蛇熄风通络。  相似文献   

20.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景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实属如科疾病的一种疑难重症,严重危害了妇女的身心健康。笔者自拟益气摄血汤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1临床资料52例患者中,年龄最大47岁,最小30岁。曾经西医治疗并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32例。暴下不止者明例,病程2至4天;淋漓经久不尽者34例,病程21至40天。临床表现:经血非时而至,忽然暴下,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面色白或萎黄,或面浮肢肿,或食欲不佳,舌质谈,劳簿白,脉弱。2治疗方药益气摄血洒组成:黄茂50g,白术、烊化阿胶、益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