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文献报导应用苯肼及其衍生物使动物诱发实验性贫血症。David A.Ka-rnotshy指出苯肼对机体具有强烈的溶血作用,Goodman及Gilmen并认为苯肼能使体内血红蛋白分解,形成血色素及变性球蛋白,Martin Sass M.S.等曾报导了贫血患者血中谷草转氨酶显著升高,另有一些文献证明在某些贫血患者的血浆,血球及尿中自由氨基酸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上述,我们推测贫血患者体内蛋白质代谢的其他方面亦将出现紊乱现象,本文拟从盐酸苯肼诱发贫血的大白鼠肝脏自由氨基酸含量变化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苯肼诱发大白鼠溶血性贫血,测定其红细胞中的甘氨酸含量及与可使代谢有关酶系的活性。发现:苯肼可使大白鼠红细胞中甘氨酸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浆含量不变;用反复放血诱发大鼠网织红细胞增生时,其红细胞中甘氨酸含量也升高,但不如前者明显。苯肼可使红细胞中丙氨酸、谷氨酸或谷酰胺与乙醛酸的转氨基作用明显加强;而失血性贫血无此种改变。苯肼还可使红细胞中δ-ALA合成酶活性明显升高,此酶活力增强与甘氨酸合成有关的转氨酶的活力升高一样,均为血红素合成的必需条件。上述结果表明大鼠在严重贫血时体内的代偿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3.
用新型激光衍射法研究新生在体红细胞变形和取向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生在体红细胞变形和取向的变化。方法:用苯肼使动物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方法,建立了一种由急性溶血性贫血后而诱发动物幼细胞增多的非正常生理状态的红细胞衰老模型,继而用新型激光衍射法研究新生红细胞在产生到死亡过程中变形和取向能力的改变。结果:对新生红细胞的压积、变形指数、取向指数等指标的连续60多天的监测,发现红细胞在整个衰老过程中的变形指数和取向指数有明显改变。结论:新生红细胞的变形和取向能力比衰老红细胞的变形和取向能力要强。  相似文献   

4.
增血素口服液对苯肼致家兔溶血性贫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增血素口服液对苯肼所致家兔溶血性贫血的影响,方法:家兔背部皮下注射盐酸苯肼0.01g/kg,造成溶血性贫血模型,增血素口服液连续灌胃12天。结果:外周血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在升速度及网织红细胞数升高速度均同于对照组,同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增加,丙二醛含量下降。结论:增血素有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回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氯氮平具有损害肝脏、诱发癫痫发作、粒细胞减少及遗尿等毒性反应,但对其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报导很少。现将1988~1997年我院收治的17例氯氮平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7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5例,女12例;年龄  相似文献   

6.
报告50例缺铁贫血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铁、铜、锌含量。全部病例血浆铁及红细胞内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8例(P<0.01),血浆钢亦明显减少(P<0.05),红细胞内铜亦有所降低(P>0.05)。分析结果。74%患者血浆铜及68%患者红细胞内铜的含量有正常范围,205患者血浆铜及28%患者红细胞内铜含量低于正常,也有6%患者血浆铜及4%患者红细胞内铜增多。锌含量变化无一致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氨基酸谱的影响与机制。方法 选择 30例不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维持性血透患者 ,平均分为两组 ,分别运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输血治疗 ,并测定治疗前、治疗 4周、12周时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透前血浆氨基酸谱。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 12周后 ,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浆中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酪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甘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水平降低 (P <0 .0 5 )。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改善贫血来纠正血透病人的氨基酸代谢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生血宁片治疗贫血模型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血宁片对小鼠和大鼠贫血的药效学作用。方法:用苯肼给小鼠造成溶血性贫血和大鼠失血性贫血模型,再给于生血宁片,观察疗效。结果:1、能明显促进正常小鼠髓红系祖细胞和粒系祖细胞的增殖作用;2、能提高正常小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的百分率;3、可减轻乙酰苯肼所致小鼠溶血贫血的外周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降低程度;4、对失血性贫血大鼠可促进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恢复正常,并提高血清铁含量和转轶蛋白饱和度。结论:生血宁片对实验贫血鼠有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癌、胃癌患者贫血的发病原因。方法:常规法系统地测定结肠癌、胃癌患者全血血红蛋白(Hb)、血浆游离Hb的浓度;全血铁、血浆铁含量;红细胞形态、计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血浆蛋白质质和量的变化。并以正常人的血、血浆为对照。结果:全血血红蛋白、血浆铁、全血铁含量,红细胞计数、压积、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癌症患者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NaCl浓度、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NaCl-磷酸盐缓冲液浓度,癌症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各种癌症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原因是红细胞破坏太多、生成减少,癌肿溃烂出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国产 WXY-402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88例正常人及50例缺铁性贫血(IDA)、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血浆铁、铜、锌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IDA 患者除血浆及红细胞的铁含量均明显降低外,部分患者铜也有显著降低,而 AA 患者血浆及红细胞内铁均明显增高,血浆铜也明显增高而红细胞内铜含量则有减少,锌含量轻度增加。急性白血病患者未缓解期血清铜显著增高,而锌降低,Cu/Zn 比明显增高,随病情缓解逐渐恢复到正常,复发时再度增高,显示出与病情之问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小鼠感染鼠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后,鼠红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较对照动物成倍增加,体外实验发现感染动物的红细胞,尤其是含虫红细胞对自由基发生系统(Fe~(2+),H_2O_2)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更加敏感。感染动物红细胞MDA含量与其贫血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维生素E治疗显著抑制感染动物血浆和红细胞MDA含量的增加,明显减轻其贫血程度。实验结果提示,疟原虫损伤宿主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促进其脂质过氧化,这在疟疾时红细胞损伤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鸡血藤对小鼠红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鸡血藤对贫血动物的红系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盐酸苯肼和用^60Co照射的方法,形成小鼠骨髓抑制性贫血的模型,研究鸡血藤对小鼠的血象影响。结果和结论;鸡血藤可升高红血球,血红蛋白,红血球容积和红细胞分裂指数,并对早期红系祖细胞和晚期造血红系祖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3.
程欣 《实用医技杂志》2013,20(9):989-990
<正>肾性贫血是由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尿毒症患者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当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时,必然出现贫血,并随肾功能恶化,贫血程度随之加重。通过对50例由肾脏疾病引起的贫血患者进行血液分析及肾功能检查,总结出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30例消化道癌症患者的全血血红蛋白,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全血铁,血浆铁的含量及红细胞计数等进行了测定。并通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探讨了癌症患者多数出现贫血的原因及关系。  相似文献   

15.
贫血是指正常血容量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下面就尿毒症透析患者的贫血原因进行综合分析。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减少与抑制因子的作用。(1)EPO肾脏分泌占总量的90%,当肾功能发生障碍时,分泌EPO的能力开始下降,待肾功能完全衰竭时也就失去了EPO合成能力。(2)正常来讲,肝脏可制造部分红细胞,但肾病患者由于尿中丢失蛋白较多,肝脏代偿性合成蛋白增加,肝脏负担较重,尿毒症患者严重贫血;反复输血,增加病毒感染的机会,久之,肝脏功能下降,也会加重…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脾血管内皮肉瘤罕见。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了瘤细胞之间的细胞连接。在大约20%的细胞中,胞浆内含有1个,偶然2个红细胞,从而提示瘤细胞的这种异常吞噬作用有可能是本病引起贫血的原因之一。本文报导1例44岁的女性患者并作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7.
血沉测定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键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138-138
1血沉的机理红细胞沉降快慢的现象,曾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其根源基本上在于红细胞与血浆两者比重的差异,但实际下降的速度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的程度。因为变成了缗钱状的红细胞下沉时要比单个红细胞的下沉快得多。其他因素尚有:红细胞与血浆的比例,红细胞压积的多少,血浆黏度、沉降管的垂直度及其口径大小、血的稀释度等等。贫血患者所以往往血沉加速,就是因为改变了红细胞与血浆的比例,红细胞比积降低,总面积减少,承受血浆阻力减少,助长了缗钱状形成的缘故。但贫血病人的红细胞因素亦可影响血沉。例如缺铁性…  相似文献   

18.
秃疮花提取物对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抑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秃疮花提取物对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H2O2诱导体外鼠红细胞发生氧化性溶血,以乙酰苯肼引发小鼠体内溶血性贫血,观察不同浓度或剂量秃疮花对鼠红细胞溶血率,细胞形态、小鼠体内红细胞、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血浆丙二醛含量,以及红细胞内各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外秃疮花提取物对H2O2诱导的鼠红细胞溶血的抑制率可达78%。小鼠腹腔注射秃疮花提取物后,与模型组比较,红细胞数目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提高,白细胞数目减少,血浆丙二醛含量降低,四项指标均接近正常组(腹腔注射DLF 1.5 g/(kg.d),红细胞数目为8.49×1012/L);损伤小鼠腹腔注射秃疮花提取物后,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血浆总抗氧化力无明显改变,而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提高,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上升极显著(较损伤组提高44.7%)。结论秃疮花提取物在体内外可分别抑制由H2O2和乙酰苯肼引发的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效果明显。小鼠腹腔注射秃疮花提取物后,红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普遍提高,提示秃疮花提取物通过增强红细胞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而使细胞膜免受氧化性损伤,其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的上升尤为显著,据此推测秃疮花提取物有可能通过抑制乙酰苯肼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干扰而缓解鼠红细胞的氧化性溶血。  相似文献   

19.
四物汤对两种血虚动物模型补血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为四物汤的配伍机制研究筛选合适的血虚动物模型。方法:用乙酰苯肼+ 60 Co 照射及乙酰苯肼+ 环磷酰胺两种方法造成血虚小鼠动物模型,观察动物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白细胞及血小板等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剂量的四物汤全方对两种模型补血作用的影响。结果:两种造模均可以造成红细胞、白细胞的减少,但是乙酰苯肼+ 环磷酰胺的作用更为明显。两种模型的血小板降低都不明显。给予四物汤治疗后,各用药组红细胞、白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环磷酰胺造模的中剂量组变化最为显著。结论:用乙酰苯肼+ 环磷酰胺造成的血虚小鼠动物模型,给予中剂量四物汤治疗最适于四物汤补血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再障)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活性与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的改变.方法分别采用PCR技术和放射免疫技术对36例慢性再障患者的红细胞天然免疫活性及血浆IL-6,IL-8和TNF-α进行检测.结果慢性再障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HH型所占比列和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监测慢性再障患者的红细胞天然免疫活性及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