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凯 《天津中医药》2005,22(4):310-310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经络系统也是如此。经别,即“别行之正经”,能行气血,营阴阳,加强体内脏腑间的相互联系。文章论述了经别的循行特点及治疗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十二经别的内容首见于《灵枢·经别》篇,它是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别,意即别行之正经。十二经别,按阴阳表里的关系分为六合,每一对相表里的经别组成一合,每一合都有“离、合、出、入”的关系,在经络系统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一、经别与心的关系心主血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心主神明,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  相似文献   

3.
经别的特点及其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别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二经脉的具有一定分布特点的别行支脉。经别首见于《灵枢·经别》篇,但篇中语焉不详,仅论述了十二经别“离合出入”的部位及“六合”的形成过程。因此,探讨经别的特点及其应用价值,对学习和全面认识祖国医学经络学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浅谈足厥阴肝经的循行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耀辉 《陕西中医》1997,18(8):354-355
论述了足厥阴肝脉的特点及其意义:属于阴经却循行于足之阳面—足跗;循行至腹部与元气密切相关;手足三阴经中唯一的上头面至巅顶的经脉;足厥阴肝经在胸部“上注肺”;与督、任、冲等奇经的关系;与足阳明胃经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十二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大多数经别的循行路线是清楚的,而手阳明大肠经经别的循行路线历来倍受争议,各种文献、不同教材的不同版本所载的循行路线多有出入。由于灵枢经成书较早,又经历代传抄翻刻,以至贻误脱衍倒文失其真,故校勘研究者代不乏人,然因受到时代的限制和理解的偏颇,现仍存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并且经别是别行深入体腔的部分,是无穴通路,没有所主病证,历代医家对有穴通路的研究最多,对于经别的研究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6.
<正> “前额,属阳明”在中医来讲是众所周知的定论,它是以《灵枢·经脉篇》关于十二经脉循行的文字记载为依据。如:“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额中……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但是在历代一些主要针灸文献(包括全国统编教材)中,足阳明经脉在前额部的循行分布,存在着文图脱节,其中图示是不符合经旨本义的,给教学和学习针灸经络者造成了不应有的混乱。为此,笔者就足阳明经在前额部的循行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学习经典和搜集了大量资料、插图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比较,对足三阴经在胸腹部的循行这个既敏感、重要,但各家又多回避不谈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介绍了三种不同意见,并对当前主要以《十四经发挥》为依据的循行方式和画法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对经络学说的产生、内行线和外行线的不同来源、性质及与循经感传现象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个人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8.
跷脉的循行特点及主治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进一步探讨跷脉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古代阴阳跷脉的循行分布为依据,分析了跷脉循行的特点,并从跷主肢体功能异常,跷主跟目开合,跷主神志异常三方面对阴阳跷脉的主治规律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9.
应用隐性循经感传、低阻抗和高振动声三种方法,采取体表厘定标准点、标准线,对30例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受试者手少阳三焦经体表循行进行精确定位。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所测三种实验经脉线相互重合,其宽度在1毫米以内,其主线与古典经脉线相吻合。在手臂部循主线内外各1厘米左右处,测出两条在手背部从主线分出至肩部又并入主线的支线。支线的出现与古典论述及经络图谱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卫气的循行路线和循行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既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也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卫气是分类众多的气的一种 ,有温养、调节及防御功能。对其功能的研究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自《内经》以来 ,关于卫气所在、循行方式及路线 ,存在多种说法 ,且相互间矛盾重重 ,使人不知如何取舍。笔者通过对有关文献的温习 ,将一点见解提出来 ,以便与同道一起对卫气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1 《内经》的卫气循行方式《内经》中有关卫气循行的记载 ,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说法 ,卫气是从头向全身散行的 ,并且是昼夜阴阳分行而一日一夜运行于身五十周 ,如…  相似文献   

11.
罗清华 《河南中医》2007,27(11):16-17
经络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网络系统,十二经脉是其主干,络脉与其他经脉与之共同维持人体这个有机整体的气血运行。对于肢体残缺者,他们的十二经脉虽不能正常交接,但可以通过络脉、奇经八脉、特定的腧穴、气街完成衔接循行,运输机体气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五输穴循行与十二经脉循行的矛盾之处进行了探讨,认为两者并非同一系统。提出了五输、络脉为同一循行体系的论点,由此设想建立一个在十二经循行以外的,相对独立的经络循行系统,即“五输穴—络脉循行系统”。其意义在于为五输穴的治疗作用提供更直接、合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络遍布周身,它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用及运行气血抗御外邪的功能。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六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共同进行着有机的整体活动,使机体……  相似文献   

14.
15.
笔者从文献整理的角度,在分析《针灸甲乙经》等相关资料之后,认为胸部胃经经穴不是上下直对乳中线,而应是过乳内廉线上,并提出后世医家将其经穴定在直乳中线上的相关原因,以供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乳腺癌、子宫颈癌、卵巢癌等癌种围绝经期发病率高,且都处于任脉循行线上,提示可能有共同机制。文章在分析了女性围绝经期生理及病理特点基础上,论述了任脉循行部位肿瘤的病机,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新角度。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8):29-32
经脉的生理功能与循行和联络的脏腑器官密切相关。带脉循行在腰腹部,将整个腰腹部的脏腑网络起来,对腹部的各个脏腑功能均有调节功能。带脉在腰腹部环循一周,对循行在腰腹部经筋和纵向循行在腰腹部的经脉进行约束。带脉所处腰腹部是躯体枢纽,对人体的气机及运动功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带脉与各经脉在循行上的交汇和功能上的联系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经气流转运行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带脉发病可累积全身,脏腑经脉发病也可牵连带脉。临床中不仅用带脉来治疗局部疼痛和牵涉的腰腿疼痛,也可以辅助调节其他经脉气血功能的异常,如脾胃的运化功能、肝胆的疏泄功能、任督冲三脉对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调节功能。还可以通过带脉来调节人体元气和三焦水道功能。临床应用时既可以选择带脉本经脉做局部治疗,也可以选择带脉与其他经脉在功能联系做整体治疗。  相似文献   

18.
十二经脉主运行血气,而各经血气的分布又有多有少。《灵枢·经水》说:“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这个“大数”,在《灵枢·九针论》中有具体的叙述:“阳明多血多气,太阳多血少气,少阳多气少血;太阴多血少气,厥阴多血少气,少阴多气少血。故曰: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  相似文献   

19.
冲脉循行考     
以《黄帝内经》、《难经》所述为根据,探讨了冲脉的循行路线。认为对腹部脉动的直观体察是古人认识冲脉循行的主要依据,而冲脉循行线路的纷杂歧异,实际上反映了经脉学说开始形成时的早期面貌。  相似文献   

20.
关于十二经脉的循行,《灵枢·逆顺肥瘦》篇中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经脉的循行在针灸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一课,正因为这样,就必然要求有一个简明而又形象的教学示意图,使人一看即懂,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可是,历来教课书中的经络循行示意图,无论是循环图形或是排列的表格式,均给人启示不大,印象不深;而两直线垂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