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谷芽是一味常用的传统中药,至今已有几千年使用历史。在古今典籍及著作记载中,由于其名称与基原关系交错复杂,常被混淆。为了厘清谷芽的名称与本草来源,笔者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典籍、现代中医药专著、历版《中国药典》和各省的炮制规范,对谷芽的名称和基原进行考证,并整理其炮制沿革,发现我国不同地域皆按其当地习惯使用谷芽,导致谷芽"同名异物",缺乏统一标准,建议后续将"谷芽"更名为"粟芽",这样更加贴合实际,以便于谷芽质量精准控制和临床准确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临床上我国南方各省以稻的果实经发芽干燥后作谷芽使用,而北方则多以粟的果实经发芽干燥后作谷芽使用。二者虽功效相似,但基原不同。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考证的方法,对谷芽和稻芽的源流进行考辨,发现具有现代"谷子"意的"谷"最初写作"穀",指粮食作物的总称,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为粟的专名,宋之后在南方也可指稻。而"谷芽"与"稻芽",源起于蘖米,始载于《本草纲目》,两词混用,基原为稻。1963、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谷芽"与"稻芽"仍是混称,基原也为稻。直至199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谷芽"始与"稻芽"在基原上明确分开,意指"粟芽"而以"谷芽"命名。但是,由于"谷(穀)"在南方多指稻,导致"谷(穀)芽"这个名称在我国南、北方仍存在歧义。而收录于1963、1985和199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粟芽"一词,则可与"稻芽"明确区分开来。所以,我们建议,可以"粟芽"代替"谷芽"之名以避免歧义。  相似文献   

3.
麦芽谷芽稻芽的炮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芽谷芽稻芽的炮制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怀务平赵泰济关键词麦芽谷芽稻芽淀粉酶炮制方法麦芽、谷芽、稻芽具有宣中导滞、消化宿食的作用,我们对其炮制方法、服用方法及对疗效的影响进行了部分实验研究,报道如下。1麦芽、谷芽、稻芽的治疗作用麦...  相似文献   

4.
人参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并列为上品,是一种民间甚为崇拜的补益药。由于早期各种《本草》对药物各方面的记载比较简单,造成了后人对人参的历史品种传载不一,至今仍有歧见。本文根据人参原植物形态、产地、生境以及功效等方面的历史记载,综合分析,认为人参的历史品种应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x ginseng C.A.Mey.的根,而不是桔梗科植物党参、沙参或桔梗的根。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中药麦芽、稻芽与谷芽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数码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技术对3种药材进行鉴定研究.结果:3种药材粉末显微特征有显著的区别,红外图谱基本一致.结论:本实验为3种药材建立了便捷、有效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药品种与性效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品种,直接与药性和临床疗效有关。每味中药既有气,又有味,气味不同的组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治疗作用。一般说来种类不同的中药,其气味组合多不尽相同,因而其治疗作用有别。所以《本草纲目》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精辟论述。为此搞清药物的品种,对安全有效地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香港的回归,传统的中医中药在香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的市民在患病以后,去医院、医疗中心或诊所寻找中医治疗,中药材的应用也愈来愈多。香港是个国际大都市,它与国外的华人社团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香港上环一带的药材行,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香港也是中药商品进出口的一个重要港口。  相似文献   

8.
砂仁产地与品种变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佑波  吴朋光  徐新春 《中草药》2001,32(3):250-252
目的:为弄清砂仁药材种植的历代和现状。方法:查阅历代文献,深入实施调查访问,综合分析,结果:历史所载砂仁,含国产品和进口品,国产品素来以广东阳春为主产区,后引种到阳春周边县市及广西、云南、福建等地。90年代末期,砂仁主要地由广东转至云南省。进口品产自东南亚的越南、缅甸、泰国、老挝等国。国产砂仁主要品种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um Lour.,后发现有绿壳砂A.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Wall.ex Bak.)T.L.Wu et Senjen和海南砂A.longiligulare T.L.Wu。云南省主流品种从广东阳春引种的阳春砂A.villosum Lour.进口品种特指绿壳砂A.villosum var xanthioides (Wall.ex Bak.)T.L.Wu et Senjen。结论古今所用砂仁产地与品种变化较大,国产品与进口并存,国产砂仁主为云南省,主流品种为从广东阳春引种的今用砂仁产地与品种变化较大,国产品与进口品并存,国产砂仁主要地云南省,主流品种从从广东阳春引种的阳春砂A.villosum。  相似文献   

9.
中药品种保护工作回顾与总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92年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中药品种保护条例》。1993年10月首届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在京成立,我国的中药品种保护工作全面展开。《条例》颁布实施8年来,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下,在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中药生产企业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针对中药制药工业实际情况,尤其是中药品种的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保护制度。实践证明,中药品种保护工作作为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效发挥了国家对中药品种实行宏观管理和调控的优势,极大地…  相似文献   

10.
王水潮 《中药材》1998,21(6):279-281
报道了青海药用五灵脂品种调查与鉴定结果。青海及西北部分地区用五灵脂与中国药典收载的传统五灵脂品种不同,有自己特有品种和鉴别标准,其品种原动物来源有:黄耳斑鼯鼠Petauristaxanthotis、红耳鼠兔Ochotona erythrotis、高原鼠兔 O.curzoniae、达乌尔鼠兔 O.daurica和甘肃鼠兔 O.cansus的粪便。  相似文献   

11.
郑军 《国医论坛》2003,18(6):43-43
为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鼓励研究开发新品种 ,国家实行了中药品种保护制度 ,这确实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举措。笔者进一步认为 ,如果矛盾普遍存在 ,且事物的发生、发展、灭亡是客观规律的话 ,那么建立国家中药品种淘汰制度 ,让保护与淘汰并举 ,似乎更加完善 ,有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科技效益。现就此谈拙见如下。1 中、西药品种淘汰方式的不同西药品种淘汰侧重于安全性问题 ,而中药品种的淘汰侧重于有效性问题。一般来说 ,西药 (化学药品 )的研制 ,都尽量往分子与受体上靠 ,有效性这个问题较好解决 ,而由于用药时间、剂量、特异…  相似文献   

12.
中药品种保护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国务院于1992年以第106号令颁布实施《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1年2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中药品种保护工作正式进入国家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3.
葶苈子品种来源较多,<中国药典>记载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北葶苈子",后者习称"南葶苈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常用中草药图谱>把前者称为"甜葶苈",后者称为"苦葶苈".而<中药大辞典>则把前者(独行菜)称为苦葶苈,后者(播娘蒿)为甜葶苈,"南"、"北"之说二者与药典相同,"苦"、"甜"之说二者则相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建立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推动我国的中药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有效地保护好中药的知识产权。方法比较与分析中药专利保护和中药品种保护这两种制度的差异,并提出利用这两种制度一些建议。结果这两种制度各有其优势与不足。结论应灵活运用好这两种制度,以便达到对中药知识产权的最佳保护。  相似文献   

17.
血见愁药材品种考释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见愁药材品种考释与鉴别齐齐哈尔市药品检验所刘一民吴颖岳和平潘广晴中药血见愁,各地用药来源不同,品种混乱,存在同名异物情况。经过对血见愁品种的调查、考证和鉴别发现;主要有以铁苋菜和地锦草当血见愁药用情况。本文对血见愁正品加以肯定,对混用品加以...  相似文献   

18.
专利制度属于民事法律范畴,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属于市场管理法范畴,两者对中药产品的保护各有侧重与利弊,效力各有强弱,在功能作用上可形成互补。为满足新时期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要求,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应立足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扩大保护范围,完善审评模式,规范退出机制,以达到维护中药企业权益,提升中药产品整体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药现代化与药用植物优质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中药品种新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1年4月发表中药品种理论研究10个论点之后,又继续深入研究,提出了中药材地区习惯用药渐趋分化论、中药混乱品种与伪品隐现有时论、中药老品种新药大源泉论、中药代用品认识论等11个新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