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面瘫"的范畴,多由脉络空虚,风邪趁虚侵入面部筋脉,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现举病例二则如下: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医学又称为面瘫或吊线风,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表情肌瘫痪,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笔者从1988~2004年采用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此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8例,并用单纯针灸治疗96例对照,结果显示两组的有效率和痊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针灸、中药结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4.
温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强 《江苏中医》1998,19(4):36-36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比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明华  宋景雪 《中国针灸》2000,20(5):263-263
1 一般资料患者均来自门诊 ,共计 1 0 0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针灸组与电针组随机各 5 0例。男3 6例 ,女 64例 ;年龄最小 6岁 ,最大 78岁 ,以3 0~ 60岁居多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4个月。2 治疗方法针灸组 :取穴风池、翳风、四白、颧、颊车、地仓、下关、合谷穴 ,采取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初期浅刺 ,1周后酌予平刺透穴或斜刺 ,并随症配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 ,鼻中沟歪斜加水沟 ,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目不能闭加阳白、攒竹。针刺相关穴位后 ,患部用艾条灸 ,采取回旋灸法 ,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每日 1次 ,1 0次为一疗程 ,休息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药配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和疗程.方法:将95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药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激素类,扩张血管及神经营养类药物合用)治疗.结果:发现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4%和9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2.008,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与疗程之间关系X2=7.168,P<0.05,亦提示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药罐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且前者的疗程比后者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运用内服中药牵正散加味,针刺地仓、下关、颊车、内庭、合谷、阳白。结果:35例患者中治愈29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7.1%。结论:中药、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方法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状况,方法:从分期、取穴、治疗方法等方面对本病的文献报道估一综述。结论:因该病发病急、病程缓慢,且目前尚无统一的疗效标准,因此,应开展远期的疗效观察,选择最佳组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采用针刺方法结合口服自拟面瘫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针灸科门诊符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纳入标准的患者56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针药组患者30例,针刺组患者26例,其中针药组采用毫针针刺结合自拟面瘫汤口服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毫针针刺治疗。每组患者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分别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经过疗效评价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6.7%,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4.6%,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比较,采用SPSS.V 16.0统计软件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明显优于针刺组,说明治疗后两组病例在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状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采用针刺结合口服自拟面瘫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过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毫针针刺治疗。该方法对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状效果显著,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杨雪利  李佳 《四川中医》2011,(11):113-114
目的:探索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三期的针灸治疗疗效。方法:将158例患者按照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各期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治疗组按照三期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接受针刺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6%,对照组愈显率为72%。结论:三期治疗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及针刺时期的选择。方法:将120例周围性神经麻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康复组,每组60例,两组内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各15例,两组分别采用针药结合治疗以及单纯康复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100.0%,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5.0%,针药组疗效优于康复组(P0.05),针药组内恢复期总有效率(93.3%)最高。结论:针药结合分期论治周围性神经麻痹,能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恢复期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同治疗频度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应时 《中国针灸》2000,20(9):527-528
将90例面瘫病人按初诊次序随机分组,统一采用相同的针灸治疗手段,观察不同汉字频度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疗效无差异(P〉0.50)。提示:面瘫的针灸治疗可改变每日1次的常规方法,适当减少针灸治疗频率。  相似文献   

13.
曹玉香 《内蒙古中医药》1994,13(1):35-35,F003
以针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昝进宝,曹玉香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是颅神经病变中最为常见的疾患。我们近三年来对本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及各种治疗方法进行了综合探讨、分析,取众之长,以针灸为主,中西药物结合运用的综合疗法,治疗患者40例,治...  相似文献   

14.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绍通  田莉 《国医论坛》2002,17(4):29-30
1 临床资料1 .1 观察对象 凡符合无明显诱因出现一侧口眼歪斜、额皱纹消失、眼裂增大、蹙眉闭目困难、鼻唇沟变浅、鼓腮时口角漏气、进餐时食物残渣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 [1] ,临床排除中耳炎、腮腺炎、颅底脑膜炎、鼻咽部肿瘤等其他可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变 ,即可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发病时间在 30天~ 90天之间的病人为观察对象。1 .2 一般资料  1 999年~ 2 0 0 1年共观察 6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33例和对照组 31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38例 ;年龄最小 1 5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3…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临床常见病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风寒侵袭头面部经络诸经,以致经气阻滞,气血不荣经脉,经筋失养,纵缓不收而发病。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1~20岁者9例;21~40岁者15例;41~59岁者6例;平均年龄36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个月。1.2 治疗方法:采用针灸加中药配合治疗。1针灸:临床多以辨证施治循经取穴为主。局部和临近取穴:阳白、瞳子、风池、四白、地仓、颊车、下关、迎香、颧、合谷、承浆、禾。上述穴位每次选用5~7个。毫针刺入穴位内,轻轻捻转使之得气,采用平补…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由于对该病的病因尚未清楚,故在治疗上还缺乏统一而特效的方法.作者自1996年以来,应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共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1998年2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6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的54例做对照观察,收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0例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分为中西药结合治疗组(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西医组)。结合组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11~56岁,平均33岁;病程1~29天,平均8天。西医组54例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12~55岁,平均32岁;病程1~26天,平均7天。诊断均符合《神经病学》诊断标准。1.2 治疗方法:西药组,地巴唑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周围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应用针刺、药物热敷和中药内服的综合方法,治疗本病108例。结果:2个疗程内痊愈72例,3个疗程痊愈28例,8例好转,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效主要从针灸治疗时机、定位诊断、及预后判断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目前面瘫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所在,建议制定统一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效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