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状况,探讨家庭环境对其影响.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以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儿童和家长进行测试.结果单亲家庭子女自尊调查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单亲家庭男孩在抑郁、交往不良、社会退缩、多动、攻击和违纪、女孩在抑郁、社会退缩、体诉、性问题以及残忍等行为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亲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以及组织性与完整家庭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与孩子的自尊、行为问题显著相关.结论单身家庭子女的心理状况以及教育必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在单亲家庭的儿童群体中 ,心理发育与行为方式一直受到教育、卫生及各界的关注。我们根据门诊单亲儿童行为问题较多的现象 ,选择了 8~ 13岁小学生 ,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教师问卷对这个群体在校情况进行测试。分析其发生行为问题的因素 ,以帮助家庭、学校及心理工作者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和对策。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出本市 12所小学 3~ 5年级 8~ 13岁的 6 88名学龄儿童 ,其中单亲儿童 12 8名 (离异 75名、丧亲 5 0名 ) ,男女比例为 1∶1 5 6。正常双亲儿童 5 6 0名 ,男女之比为 1∶1 15。1 2 研究方法1 2 1 研…  相似文献   

3.
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人群,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异家庭子女是社会文化的主流群体,是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而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却不容乐观,目前亟待加强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探讨应对的措施,以便更好的提高离异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银川市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银川市三所小学592名学生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和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越低,男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越高;家庭环境的矛盾性越高,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越高;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儿童生活在单亲或再婚家庭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必须重视家庭环境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神经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家庭环境的特点。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50例神经症患者进行调查 ,并按1:1配对原则分别与50例精神分裂症,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症患者的家庭关系表现为低亲密度、高矛盾性及道德宗教观的差异;(2)与精神分裂症相比仅表现为控制性差,而两对照组之间表现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低亲密度、高矛盾性、文化娱乐性缺乏和道德宗教观的不同。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子女患精神疾病有重要影响,但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学习困难是家庭和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 ,一般认为儿童学习困难与行为问题关系密切 ,甚至在学习失败发生以前 ,就有多种行为问题存在 [1 ,2 ]。但对于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水平、各种行为问题构成特点、家庭环境因素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尚有不同看法。为了了解我国当前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学习困难儿童的智力水平、行为特征、家庭环境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 ,从而为开展儿童学习困难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武汉市有代表性的两所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共 5 12人 ,年龄 9~ 11岁 ,…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家庭因素与行为问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中学生家庭因素与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自编的相应因素问卷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素(CBCL),通过病例对照与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50例有行为问题的中学生及2142例无行为问题的中学生的家庭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学生男性各年龄组CBCL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女性,且随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其行为问题的发生与父母患精神疾病,父亲文化程度低,酗酒,性格内向,很少在家居住及缺陷家庭,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亲子关系差有关。结论: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表中文版(FES-CV)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358名6~11岁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和组织性,而影响女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为矛盾性、知识性和娱乐性。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为了降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且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芜湖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心理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由父母填写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芜湖地区6 381名3~16岁儿童进行测查。结果:芜湖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25.25%,三县儿童的行为问题显著高于市区;市区儿童家庭的亲密度等八项因子分显著高于三县,而矛盾性显著低于三县;较家庭环境中的其他因素相比,家庭的矛盾性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其余较为密切的有知识性、组织性、亲密度。结论:精神环境良好的家庭,其子女行为问题较少,家庭成员之间矛盾冲突越多,其子女的行为问题亦越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P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家庭环境量表(FESCV),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相关数据并分析其关系。结粜: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11.26%。在家庭环境量表10个分量表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与中国常模相比,除亲密度、成功性和宗教道德观3项外,其余7项均差异显著。中国常模与对照组相比也有7项差异显著。儿童行为问卷总分与家庭环境量表的知识性、成功性和组织性分量表呈负相关,与父母文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家庭成员间缺乏帮助和支持,情感交流的低表达。经常处于矛盾状态,对知识和成功的渴求性差。家庭活动中责任不明确以及父母文化程度低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11.
家庭环境与儿童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及父母个性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n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杭州市452例学龄儿童进行了调查评定。结果:父母养育方式中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文化性、道德性、组织性及母亲个性N分高与儿童行为问题相关。结论:改善父母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是预防和矫治儿童行为不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董斌  朱幼玲  周农  尹世杰 《安徽医学》2009,30(11):1294-129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12~16岁原发性癫癎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48例原发性癫癎儿童的行为和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分别与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和家庭环境量表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癫癎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为58.33%,明显高于CBCL中国常模(P〈0.01);癫癎儿童家庭的亲密度(6.1±2.5)、文化性(4.0±1.8)、娱乐性(3.4±1.9)和组织性(5.3±1.7)比正常家庭明显为低,而矛盾性(3.3±2.1)和道德宗教观(6.1±1.5)明显为高;回归分析影响行为问题的因素,亲密度是造成癫癎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癫癎儿童存在一定的精神行为问题,家庭环境是造成其发生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学习困难儿童与家庭行为及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学习困难(LD)儿童与家庭环境、行为特点及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 CV)、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小学生学习适应量表(AAT)分别对 160名学习困难的儿童及 120名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LD组儿童的家庭在亲密度(7. 28±1. 54vs7. 93±1. 21)、情感表达(5. 81±1. 62vs6. 42±1. 43)、知识性(5. 29±1. 74vs5. 77±1. 86)的评分低于对照组 (P<0. 05),而矛盾性(2. 78±1. 71vs2. 33±1. 52)则高于对照组 (P<0. 05)。LD组儿童在小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评定中学习动机(68. 24±15. 31vs74. 32±19. 62)、学习期望 (69. 33±16. 24vs76. 43±18. 77)、意志力(49. 85±7. 71vs54. 81±10. 37)、学习方法(36. 71±6. 74vs41. 43±6. 56)及家庭环境(72. 41±18. 47vs81. 82±19. 71)上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学习困难与学习方法、学习期望、多动违纪、家庭知识性及性别有关。结论 LD儿童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儿童的行为特点及学习适应性与学习困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高三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际信任自尊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高三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际信任、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人际信任量表(IT)和自尊量表(SES)对183名高三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人际信任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227~0.291,P<0.01);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和偏爱被试等养育方式呈负相关(r=-0.185~-0.306,P<0.05~0.01);自尊与父亲的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及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被试等养育方式呈负相关(r=-0.148~-0.211,P<0.05~0.01);学生类别(复习生和应届生)和性别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r=0.152~0.196,P<0.05~0.01),与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呈负相关(r=-0.144~-0.196,P<0.05~0.01);出生排行越大的个体,人际信任度越高;应届生的人际信任明显高于复习生,且差异显著(P<0.01)。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高三学生的人际信任和自尊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和自我和谐的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 )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 )对200名农村留守儿童与20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FES-CV评定中,除矛盾性因子外,留守儿童家庭环境中的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P<0.01);2)在SCCS评定中,留守儿童自我的灵活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P<0.01),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自我的刻板性两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3)相关分析显示,家庭环境与自我和谐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佳,自我和谐性较差。改善家庭环境可有助于增强留守儿童自我和谐性,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医学新生自尊水平与家庭因素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家庭因素对医学新生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 使用(PEI评价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对五所医学院校新生917人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回归等分析。结果 大学新生自尊水平在性别、户籍、家庭人口数、月生活支出、父母职业问有显著性差异;与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的养育方式、家庭环境、性别、居住地等是影响医学新生自尊水平的主要家庭因素。结论 家庭因素对大学新生的自尊水平有重要影响,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对大学新生自尊水平有预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与母孕期、围生期、婴幼儿期不良生物学因素及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相关数据并分析其关系.结果: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11.26%(父母问卷)和8.50%(教师问卷),若合并计算,发生率为16.72.在家庭环境量表(FES-CV)10个分量表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和组织性以及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婴幼儿期是否经常患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选入回归方程.结论:家庭成员间缺乏帮助和支持,情感交流的低表达,经常处于矛盾状态,对知识的渴求性差以及家庭活动中的安排和责任不明确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重要成因.婴幼儿期经常患病与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