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买泓 《现代保健》2013,(24):11-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合贝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载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肌梗死、死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期间,观察组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硝苯地平与阿司匹林联合硝苯地平应用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氯吡格雷联合硝苯地平及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联合硝苯地平对急性变异型心绞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我们将出现症状后24h内就诊的84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硝苯地平10mg每日三次的基础上接受氯吡格雷(42例,首剂300mg,随后75mg,每日1次),安慰剂(42例)治疗持续9~12个月。结果氯吡格雷组治疗1个月后42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0.95%,无效者8例,无效率19.05%。安慰剂组42例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69.05%,无效者13例,无效率30.95%。随访观察12个月,主要终点为综合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氯吡格雷组9.52%,安慰剂组13.10%。氯吡格雷组发生出血的患者略多于安慰剂组(2.7%vs2.4%),但未出现危及生命的大出血。结论氯吡格雷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和阿司匹林及硝苯地平联合应用可明显地改善变异型心绞痛的症状及预后,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加硝苯地平的效果,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86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43例冠心病基础治疗上加用氯吡格雷(泰嘉)治疗,对照组单用基础治疗,观察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非致死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再次住院率、因症状再发血运重建率、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血管事件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间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在冠心病基础治疗上加用氯毗格雷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鄂维琴 《中国卫生产业》2013,(31):130+132-130,132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2年7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125例稳定性心绞痛伴糖尿病病人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氯吡格雷75 mg/d,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检测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比对照组显著改善,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P<0.05);观察组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两药联用未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效果良好,比单独用药能更有效的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1.1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UAP疗效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氯吡格雷370mg后75mg/d,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7%和69.1%。结论早期两种药物联合,通过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减少血小板聚集、阻止血管收缩、减少血管损伤,可以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15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观察组,口服吲哚布芬以及氯吡格雷。治疗6周后,分析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心绞痛频率和持续时间均降低,观察组发作频率(3.1±1.1)次/d,持续时间(42.1±2.7)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4.6%,对照组达8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仅有3例轻微出血症状,1例白细胞减少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运用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的治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半量替罗非班联合倍量氯吡格雷治疗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的NSTEMI且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静脉注射半量替罗非班持续48小时,联合口服氯吡格雷150mg/d;对照组55例,口服氯吡格雷75mg/d,两组常规均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及扩冠、调脂等药物,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用药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心电图ST段变化、血cTNI及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心电图ST段压低改善,血cTNI值较对照组低,有明显差异(P<0.05)。齿龈出血等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静脉注射半量替罗非班联合倍量氯吡格雷治疗NSTEMI,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UA经PCI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5 mg组和100 mg组,每组100例,75 mg组给予75 mg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75 mg,100 mg组给予100 mg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75 mg。2个月后检测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R)、血栓素B2(TXB2)及血小板标志物CD42a+/CD14+、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并判定两组临床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PWT)、左室舒张内径(LVDd)和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均无明显变化,而PAR、TXB2和血小板标志物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水平则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水平、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以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 mg阿司匹林组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略低于100 mg组,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数也少于100 mg组。结论 75 mg和100 mg阿司匹林分别联用氯吡格雷75 mg治疗UA疗效相似,75 mg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低于100mg阿司匹林,故推荐临床使用75 mg阿司匹林治疗UA。  相似文献   

10.
胡林骅 《现代保健》2014,(11):72-74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医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则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监测指标、体内凝血标志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使用剂量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氯吡格雷同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较为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冠心病房颤PCI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62例冠心病PCI术后1周的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n=32)应用阿司匹林(100mg/d)联合氯毗格雷(75mg/d)抗栓治疗,对照组(n=30)应用氯吡格雷(75mg/d)联合苄丙酮香豆素抗凝治疗,两组均给予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处理。观察12个月内出现的不良事件及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无死亡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心房附壁血栓形成,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情况,对照组局部出血发生率明显多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PCI术后的房颤患者(CHADS2评分为1—3分),12个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效果与氯吡格雷联合苄丙酮香豆素的相似,而氯吡格雷联合苄丙酮香豆素抗凝的出血风险增加,提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茌平县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6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痊愈率、日常生活能力、hs-CRP水平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hs-CRP水平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疗效明显,可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总有效率(92.00%)明显优于对照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150 mg/d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75 mg/d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心肌缺血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18.6%(P <0.05)。结论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具有一定效果,但75 mg/d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方案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运用阿司匹林的同时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后心绞痛改善程度方面,观察组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7.5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方面,对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4.14%,高于的观察组8.6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氯吡格雷具有疗效,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患者治疗后期发生心脏事件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0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两组中均使用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中还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中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冠状动脉再次闭塞发生率,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血发生率,治疗前的凝血酶原,凝血酶原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颅内外动脉支架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抵抗、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本院内颅内外动脉支架术后患者中抽取100例,收集2019年7月—2022年7月在本院神经内科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抗血小板药物1周检测血栓弹力图,根据AA抑制率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敏感组(n=60)、阿司匹林抵抗组(n=40),依据ADP抑制率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敏感组(n=70)、氯吡格雷抵抗组(n=30),统计分析患者基础资料及临床实验室参数指标,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结果 针对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发现,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BMI均对于患者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会产生一定影响(P<0.05)。实验室参数影响单因素分析发现,血小板体积、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差异明显(P<0.05)。结论 颅内外动脉支架术后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与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BMI有关,血小板体积、糖化血红蛋白属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片、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脂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T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出现恶心、呕吐,均在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月-2年随访,观察组心绞痛复发再住院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明显减低了患者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用药方法简便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2.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明显低于对照组(3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孙立谦 《现代保健》2014,(10):58-6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观察两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出血率及凝血三项。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出血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小板计数、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凝血三项比较变化均不明显。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疗法疗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