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超声检查在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某院收治的61例拟诊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分别行CTA、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对CTA及B超检查进行诊断学实验评价。结果:B超诊断的灵敏度为91.84%,特异度为83.33%,误诊率为16.67%,漏诊率为8.16%;CTA诊断的灵敏度为89.80%,特异度为96.67%,误诊率为8.33%,漏诊率为10.20%。B超及CT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狭窄、动脉闭塞的诊断,CTA诊断指数均高于B超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对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比B超检查准确性略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SCT(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6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行MSCT检查。结果 36例患者均行MSCT三期扫描,经术后病理证实显示,24例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患者全部经MSCT扫描确诊,准确率为100%;12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有8例,准确率为66.7%,同时通过图像重建还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栓塞情况。结论 MSCT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无创、快速、准确,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头癌侵犯门静脉联合血管重建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对2001年5月~2004年12月收治的8例肿瘤侵犯门静脉的胰头癌患者,行胰头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切除及门静脉对端吻合血管重建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均行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门静脉阻断时间为22~35min;同时清扫腹膜后重要血管周围的淋巴组织。结果手术后8例患者均顺利恢复,无胆、胰瘘、感染及出血、血栓发生。病理检查切除肿瘤均为腺癌。切除血管内膜和胰腺边缘均无肿瘤浸润。随访时间6个月~4年,2例患者死于术后6~12个月。存活超过2年者4例。结论在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侵犯小于3cm的选择性病例中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头癌根治术可提高其切除率,患者存活率有一定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右侧膈下动脉(RIPA)在多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中的表现,探查其解剖与变异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35例患者行腹部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临床资料,采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3种方法进行血管重建,总结RIPA的起源和分布对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指导意义。结果:935例进行右膈下动脉螺旋CT三维重建的病例均可成功显示膈下动脉起源(占100%),其中发自于双侧膈下动脉共干者为163例(占17.4%),单独发自于RIPA者为772例,其中发自于腹主动脉、腹腔动脉干、右侧肾及副肾动脉、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肝动脉分别为367(占39.3%)、320例(占34.2%)、196例(占21.0%)、27例(占2.9%)、11例(占1.1%)和14例(占1.5%)。RIPA参与原发性肝癌(HCC)供血者达12.5%(32/25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可在介入术前了解右膈下动脉的起源与分布,并判断有无肝癌侧枝供血,对于临床TACE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3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X线资料和螺旋CT三维重建的影像资料,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情况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结果:所有患者进行X线检查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X线检查确诊28例,诊断符合率87.5%;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确诊32例,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于临床明确诊断踝关节骨折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清晰显示踝关节骨折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郑虹  于小平  陈炜  杨双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9):1193-119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移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肝移植术的10例肝癌和22例肝硬化患者为病例组,在移植前后分别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并于肝动脉期和门脉期进行血管3D成像,重建方法包括MPR、MIP、VR,于MIP图像上分别测量腹腔动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管径。结果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腹腔干、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及其分支;门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情况;利用MIP能准确测量腹腔大动脉血管管径及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的管径;CTA显示对照组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动脉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管径[(16.7±2.4)mm、(13.1±1.9)mm及(10.8±2.1)mm]均高于对照组[(13.8±1.6)mm、(8.9±1.1)mm及(8.2±1.7)mm,P〈0.05]。结论肝脏MSCTA是了解肝脏供血动脉和门静脉系统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联合应用MIP及VR准确显示血管解剖、变异及病变情况,为手术方式及制订术中血管吻合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并可监测术后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诊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完成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及手术的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64排CT薄层图像实施三维重建。结果在血管病变方面,轻度狭窄17段、中度狭窄20段、重度狭窄19段、闭塞32段。责任血管均经CT血管成像明确显示出来,与术后血管检查结果比较,准确率100%。结论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中,使用64排cT可以了解到病变的具体情况,明确病变范围,为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临床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价值。方法以31例初步诊断为疑似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或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待获取扫描原始数据后,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的后处理,包括: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多螺旋CT血管成像均可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清晰显示。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12例,包括"胡桃夹"综合征7例和十二指肠淤滞症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3例,包括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和胸腹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主动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病变15例。结论 64排多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观察到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周围血管的各种病变情况,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头癌侵犯门静脉联合血管重建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对2001年5月-2004年12月收治的8例肿瘤侵犯门静脉的胰头癌患者,行胰头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切除及门静脉对端吻合血管重建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均行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门静脉阻断时间为22~35min;同时清扫腹膜后重要血管周围的淋巴组织。结果手术后8例患者均顺利恢复。无胆、胰瘘、感染及出血、血栓发生。病理检查:切除肿瘤均为腺癌。切除血管内膜和胰腺边缘均无肿瘤浸润。随访时间6个月-4年,2例患者死于术后6~12个月。存活超过2年者4例。结论在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侵犯小于3cm的选择性病例中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头癌根治术可提高其切除率,患者存活率有一定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3D-CT导航的腹腔镜大肠癌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前血管构建及术中处理方法。方法 2 0 0 3年1月~2 0 0 4年12月,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4 8例,术前采用MSCT的血管分析(AVA)软件进行肿瘤段供应血管三维重建,其中,回结肠动脉12例;右结肠动脉2例;结肠中动脉10例;左结肠动脉3例;乙状结肠动脉,1支型2例;2支型9例;3支型10例。术中应用超声刀仔细游离血管的方法,离断血管。结果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无一例因血管损伤中转开腹。结论 术前肿瘤段肠管供应血管三维重建,术中超声刀仔细游离是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血管处理的安全、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排CT在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肠系膜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20年5月接收的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肠系膜损伤患者,共计100例,所有患者均安排应用64排螺旋CT机进行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100例患者的CT征象,比较其和手术结果的符合率。结果100例患者多排CT诊断结果显示共计96例患者为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肠系膜损伤,4例患者漏诊,诊断准确率漏诊率分别为96.00%和4.00%。100例患者的腹腔积液CT征象和手术对照的符合率为95.45%,腹腔游离气体或肠外积气CT征象和手术对照的符合率为91.18%,肠系膜束带征CT征象和手术对照的符合率为98.00%,肠系膜血管中断CT征象和手术对照的符合率为100.00%,肠系膜脂肪密度升高CT征象和手术对照的符合率为93.85%,肠系膜水中或肠壁间水肿CT征象和手术对照的符合率为90.24%。100例患者对多排CT检查总满意率97.00%(97/100)。结论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肠系膜损伤患者,多排CT在其急诊诊断中具有良好诊断价值,诊断准确性及满意度均较高,但是其还具有一定漏诊率,因此临床诊断中需要充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密切观察,以进一步减少漏诊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在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接受CT平扫、胸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以急诊手术结果或主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图像质量、伪影情况、分型诊断情况,真假腔、破裂口判断情况。结果:急诊手术或主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证实AD的35例,其余25例患者为其他疾病。CT平扫诊断结果显示AD诊断正确的患者22例,非AD诊断正确的患者21例,灵敏度62.86%(22/35),特异度84.00%(21/25),符合率71.67%(43/60)。胸腹部CTA诊断结果显示AD诊断正确的患者32例,非AD诊断正确的患者25例,灵敏度91.43%(32/35),特异度100.00%(25/25),符合率95.00%(57/60)。胸腹部CTA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均显著高于CT平扫,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腹部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诊断效能好,有较好的图像质量,帮助患者及早检出疾病,...  相似文献   

13.
胰腺癌诊治中的几个问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肿瘤的主要手术方式,因其手术切除范围广泛,创伤较大和重建吻合口多,是腹部外科破坏较大、操作极为复杂、难度和风险均较高的手术之一。其手术病死率仍徘徊在3%~5%[1],术后并发症为25%~40%[2]。进一步降低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是腹部外科医师的关注点,在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的同时,亦应重视术中有关的一些注意点。一、重视术前、术中胰腺肿瘤根治性切除可能性的判断胰腺肿瘤术前诊断仍以影像学检查为依据,如CT、MR、B超及DSA等。术前应会同放射科医生分析检查结果,了解胰腺肿瘤是否侵犯邻近器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CTA)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26例的16排螺旋CT资料。使用16排螺旋CT行腹部三期增强扫描。在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肠系膜上动脉图像。分析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结果 26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SMA)、十二指肠、腹主动脉(AA)三者的解剖关系。SMA走行为径直型的22例占85%,SMA与AA间的夹角6°~25°的21例占81%,SMA与AA间的距离为3.5~5.0 mm的20例占77%,有十二指肠壅积征象;SMA走行为转折型的有4例,占16%.结论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成像可以明确观察肠系膜上动脉走行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89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11例AMVO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5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2例,非阻塞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NOMI)1例.10例手术,其中坏死肠管切除一期吻合6例,二期吻合3例,1例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经抗凝、祛聚、扩血管治疗.结果 11例患者最终治愈6例,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中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再发梗死,1例死于短肠综合征,病死率为45.5%.结论 AMVO发病急,进展快,早期易误诊,后期病情凶险,早发现、早治疗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覃程  黄世锋  王炜 《现代保健》2011,(25):134-135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8月~2010年9月收治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和(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例。介入治疗3例,痊愈2例,1例中转手术,手术11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4.3%。结论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应有深刻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熊力 《现代养生》2023,(21):1622-1624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影像后处理系统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因咳嗽、胸痛入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行多层螺旋CT平扫,再将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处理,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各征象的检出率和对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果。结果 102例患者病理确诊恶性82例,良性20例。三维重建技术对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分叶征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对空泡征的检出率低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对短毛刺征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结节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Kappa值均高于CT平扫,但仍有较高的漏诊率(17.1%);因此采用两种技术并联的方法进行联合试验,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Kappa值均有极大提高,漏诊率不到3%,同时保留了较高的特异度。结论 多层螺旋CT影像后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仍存在较高的漏诊率,而采用CT平扫与三维重建技术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螺旋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血管成像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价值。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A在腓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股动脉、骼外动脉、骼总动脉8节段评定其诊断准确率、特异度与敏感度,同时分析其阳性、阴性诊断预测值情况。结果:51例患者经两种诊断方式诊断后,不同诊断下肢动脉节段图像各400个。其中两种诊断结果一致的阶段有385个,一致率为96.25%。其他15个不相符的节段中,7个节段为低估,8个节段为高估。经Kappa检验分析得出,Kappa值=0.969,证实两种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得出CTA在腓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股动脉、骼外动脉、骼总动脉8节段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与敏感度,同时分析其阳性、阴性诊断预测值中均高于90%,证实了CTA诊断在该疾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螺旋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小型猪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模型 ,活检供胰的病理检查监测急性排斥。方法 采用近似临床的移植技术 ,40只小型猪随机配对行胰腺十二指肠移植 2 0次 ,将供胰的血管与受体髂血管吻合 ,静脉转流入体循环 ,十二指肠节段与受体空肠吻合 ,胰液肠内引流。监测受体术中动脉平均压、中心静脉压 ,术后测定血淀粉酶 ,B超引导下活检供胰及病理检查。结果 手术成功率 90 % ,受体动脉平均压在吻合血管开放后有下降 ,与开放血流前差异有显著 (P <0 0 5 ) ,术后受体平均存活 (12 6± 2 3 )d。经皮超声引导下活检供胰简便、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型猪适于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超声引导下活检供胰能检测诊断移植胰腺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0.
刘振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66-2268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比较两支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糖尿病对血管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定义为糖尿病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检查,记录两支血管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2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68.5%的患者颈动脉提示动脉粥样硬化;57.4%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提示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提示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73.6%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也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组颈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PI和RI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颈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PI和RI线性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的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证明糖尿病诱发血管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肠系膜上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