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生儿窒息血清心肌酶活性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检测观察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对新生儿窒息引起心肌损害的意义。方法:对42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同时28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中AST、LDH、CK、CK-MB的活性作对比分析。结果:窒息患儿心肌酶与正常组心肌酶对比明显升高,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CK-MB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时肝功能及心肌酶学的变化。方法:观察组139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足月婴儿,对照组55例同期非高胆红素血症婴儿,对其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AST、LDH、CK、α-HBD、CK-MB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婴儿高胆血症对心脏具有损伤作用,临床上在积极控制高胆血症,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同时,应积极监测患儿心肌酶,并加强对心肌的营养及保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1例窒息新生儿,分为新生儿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同期正常对照组32例,均于生后12~24h内以及治疗5~7d后采集动脉血,观察患者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HBDH)、L-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情况。结果心肌酶谱活性的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1),即病程越重心肌酶升高越明显。结论心肌酶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萍 《中国卫生产业》2011,(12):121-121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及速率法对7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和40名健康儿童血清AST、LDH、CK、CK--MB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支气管肺炎患儿组血清AST,LDH、CK、CK-MB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支气管肺炎惠儿血清AST、LDH,CK、CK-MB活性对其心肌损害及病情变化的检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生儿破伤风患儿急性期心肌酶谱、血气分析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心肌酶谱及血气分析变化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3例急性期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及同龄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K)及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及谷草转氨酶(AST),动脉血气分析,同时做临床及预后分析。结果:急性期新生儿破伤风与对照组比较,CK-MB、α-HBD明显升高(P<0.01),LDH及AST明显升高(P<0.05),剩余碱(BE)负值明显增大(P<0.01),心肌酶谱明显增高组(n=20)较非明显增高组(n=13)合并症增多(P<0.05),平均住院天数增加(P<0.05)。结论:新生儿破伤风患儿急性期存在不同程度心肌酶谱升高及代谢性酸中毒;心肌酶谱明显增高患儿合并症增多,住院天数增加。  相似文献   

6.
张静  班永宏  仲立新 《职业与健康》2012,28(4):426-427,429
目的探讨电焊对男性作业工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35名男性电焊工人及138名无职业接触的管理岗位人员(对照组)为对象,检测心电图和血压,测定尿锰含量和血清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和乳酸脱氢酶(LDH)。结果接触组尿锰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接触组血清CK、α-HBD和LDH水平显著升高(P0.05);舒张压降低,心电图异常率增高(P0.05)。结论电焊对作业工人的心血管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龙莲蓉 《现代保健》2011,(35):94-95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时心肌酶谱的变化,为其临床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122例肺炎患儿(轻症组97例,重症组25例),及45例同期门诊健康检查的正常儿(对照组),检测其心肌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进行三组间心肌酶的比较.结果 肺炎组患儿的各心肌酶均高于对照组(P〈0.01),重症肺炎组各心肌酶均高于轻症肺炎组(P〈0.01).小儿肺炎时,AST、CK-MB、LDH异常率较多.结论 小儿肺炎时心肌酶谱存在异常,监测其变化可为病情的监测及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恩庆 《现代医院》2006,6(8):76-7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9例窒息新生儿根据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45例)和重度窒息组(24例),分别于入院时测定血清心肌酶水平和住院3天内进行临床观察心肌损害指标,心电图检查,并与30例无窒息的新生儿(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院时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患儿与对照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和谷丙转氨酶(GOT)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患儿的CK、CK-MB、LDH、α-HBDH、GOT的均值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部分心肌损害指标:心率<100次/分,心音低钝,心杂音,肝脏肿大组间百分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电图检查50例异常43例,其中轻度窒息组12例,重度窒息组28例。结论心肌酶及其同功酶活性测定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重度诊断指标,但同时进行临床观察心肌损害指标,心电图检查,对判断心肌损害及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郑卫娟 《职业与健康》2004,20(4):115-1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心肌酶活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HIE和15例正常新生儿分别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活性,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中至重度HIE组血清LDH及CK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α-HBDH及CK-MB仅在重度HIE组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中度HIE组治疗后6 d,心肌酶较出生48 h内明显下降,但与同时相对照组比较仍明显升高(P<0.05).结论 HIE时血清心肌酶升高,作为心肌损害的主要生化指标,对评价HIE脑损伤程度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血清心肌酶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对45例HIE和15例正常新生儿分别测定血清乳酶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a-HBDH)、肌酶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活性,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中至重度HIE组血清LDH及cK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O.01)。心肌酶活性增高水平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常规检测新生儿血清心肌酶活性可作为HIE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同时有助于早期预测心肌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敌敌畏中毒合并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心肌酶学及心电图变化,了解混合中毒时心肌损害情况。方法将108例急性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分为单纯敌敌畏中毒组(48例)、敌敌畏中毒合并乙醇中毒组(60例),入院后24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常规描记体表心电图。结果急性敌敌畏中毒合并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心肌酶明显高于单纯敌敌畏中毒组(P0.01);混合中毒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单纯中毒组。结论与单纯敌敌畏中毒相比,急性敌敌畏中毒合并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心肌损害重,更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与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的相关性,为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 6月-2017年6月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80例。以出生时轻度窒息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为轻度窒息组(19例),以出生时重度窒息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为重度窒息组(21例),以儿童保健科体检的足月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40例;比较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 h内及24 h的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其中包含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1 h和24 h内心肌酶水平和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1 h和24 h的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结论 新生儿窒息会造成心肌损伤,且重度窒息造成的心肌损伤更加严重。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新生儿窒息和判断窒息严重程度,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与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的相关性,为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 6月-2017年6月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80例。以出生时轻度窒息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为轻度窒息组(19例),以出生时重度窒息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为重度窒息组(21例),以儿童保健科体检的足月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40例;比较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 h内及24 h的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其中包含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1 h和24 h内心肌酶水平和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1 h和24 h的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结论 新生儿窒息会造成心肌损伤,且重度窒息造成的心肌损伤更加严重。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新生儿窒息和判断窒息严重程度,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磷酸肌酸在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心肌损害的临床效果,为重度窒息心肌损害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68例新生儿窒息伴重度心肌损害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治疗,疗程为7 d。比较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并评价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用磷酸肌酸治疗后,治疗组的效果(79.41%)明显优于对照组(50.0%),并且治疗组的磷酸肌酸激酶(121.2±64.3)、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22.4±11.3)、乳酸脱氢酶(102.2±45.3)、羟丁酸脱氢酶(146.2±102.4)、谷草转氨酶(30.2±10.2)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度的新生儿窒息伴心肌损害的治疗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降低心肌酶谱水平。  相似文献   

15.
吴起武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3):3563-3564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在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214例窒息新生儿生后24 h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活性增高,重度窒息组CK及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心肌损害总发生率为85.05%,轻度窒息组为83.52%,重度窒息组为92.1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可致心肌损害,CK-MB活性增高是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血清心肌酶与肌钙蛋白I对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及对比腹泻病患儿的血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的异常值.结果 血清心肌酶及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增高与肌钙蛋白I改变不平行,CTnI升高并不完全随心肌酶的升高而升高.结论 心肌酶升高不能完全反映心肌损伤,心肌酶除CK-MB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 (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不是心肌细胞特有的酶,特异性较差,心肌酶受年龄、时效、溶血等因素影响较大.对于发病时间较长者,直接检查CTnI意义重大,必要时联合检测血清CTnI及心肌酶可提高心肌损伤诊断的阳性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酶检测在婴幼儿RSV肺炎的价值评估。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住院治疗的婴幼儿肺炎中RSV滴度阳性的患儿180例,同时选取儿童保健门诊64例正常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他们的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进行比较,同时根据病情轻重把RSV肺炎组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比较两组心肌酶的活性。结果 RSV肺炎组的心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SV肺炎轻症组和重症组的心肌酶活性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RSV肺炎患儿存在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增高,但不能据此来诊断存在心肌损害,故临床价值不高,而且不能依据心肌酶的高低来评价RSV肺炎病情的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32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心肌酶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在不同时间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OLYMPUS AU 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2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100份外周血样品心肌酶谱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将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在不同病程期间的心肌酶相互比较:肌酸激酶(CK)在病程的4-6 d明显升高(P〈0.05),10-14 d降至正常范围(P〈0.05),大于14 d时较正常值再次升高;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整个病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14 d以后尤为明显,但是无统计学意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变化不大。结论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各病程期间心肌酶谱呈失衡状态,动态检测各期心肌酶有助于鉴别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心肌酶谱变化,了解HSP对心肌的损害及其临床意义,指导临床营养心肌药物的应用.方法 选择158例HSP患儿与5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将HSP患儿根据入院时临床受累部位分为单纯组(仅皮肤受累,63例)和混合组(皮肤受累伴有关节、胃肠道、肾脏及其他症状,95例).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酸激酶(CK).HSP患儿cTnⅠ、心肌酶异常者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单纯组和混合组cTnⅠ、CK-MB、α-HBDH、AST、LD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1±0.61)、(1.86±0.92) μgL比(0.66±0.39) μg/L,(19.60±11.28)、(28.12±6.00) U/L比(14.64±4.41) U/L,(258.00±52.73)、(327.90±65.60) U/L比(158.40±45.11) U/L,(35.7±7.2)、(39.6±12.0) U/L比(27.2±7.3) U/L,(300.5±80.0)、(320.5±65.0) U/L比(260.0±30.0)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混合组cTnⅠ、CK-MB、α-HBDH水平与单纯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16例有1项或多项检测指标升高,混合组39例有1项或多项检测指标升高,混合组各项指标异常率均高于单纯组,且两组cTnⅠ、CK-MB、α-HBDH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7%(10/63)比30.53%(29/95)、7.94%(5/63)比21.05%(20/95)、11.11%(7/63)比24.21%(23/95)](P<0.05).cTnⅠ、心肌酶谱异常的HSP患儿心电图表现:心动过速15例,其中单纯组4例,混合组11例;心动过缓2例,均为混合组;窦性心律不齐10例,其中单纯组4例,混合组6例;无其他心律失常表现.结论 HSP可致患儿cTnⅠ、心肌酶谱异常改变,且混合型较单纯型致cTnⅠ、心肌酶谱异常改变更加明显.HSP患儿合并心肌损害时,心电图无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