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清远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策略。方法收集2006-2010年清远市狂犬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清远市共报告狂犬病280例,年发病率介于1.24/10万~2.11/10万之间,病死率100%,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疫情以清远北部农村地区较为严重,10月为全年发病最高峰,≥50岁人群报告发病占52.14%,职业以农民和学生为主;90.09%的病例由犬伤引起,59.05%的病例未对伤口进行任何处理,93.53%的病例未注射狂犬病疫苗。结论近年来清远市狂犬病疫情由较偏远的县(市)向市内中心区域迅速扩散,农村是重点防控地区,加强宣传教育以及落实狂犬病综合防制措施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平远县近10年来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平远县传染病疫情资料、狂犬病个案资料和狂犬病疫点调查处理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平远县共报告狂犬病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64/10万;死亡16例,病死率为100%;常年散发,秋季发病较多(占50%);发病以农村为主,农民和农村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5:3),40~70岁年龄组发病较多(占62.5%);头面部咬伤的潜伏期短,下肢咬伤的潜伏期较长;87.5%的病例未进行规范伤口处理,87.5%的病例未进行免疫接种。结论预防狂犬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犬类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将农民和学生作为预防狂犬病的重点人群,规范暴露后伤口处理和提高狂犬疫苗接种率,才能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中国狂犬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国狂犬病持续流行相关影响因素,以其对防控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和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我国2010年狂犬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全国23个省817个县(区)报告狂犬病病例为2048例,较2009年下降7.46%.病例以儿童和老人发病率较高,职业以农民(69.14%)为主,男女发病比为2.44:1.全国哨点监测共上报640例个案,致伤动物以犬(87.50%)为主,暴露方式以咬伤为主,病例的暴露后自行处理率、疫苗注射率及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仍然较差.门诊监测病例暴露后预防处置除个别省外大部分监测点疫苗注射率达98%以上,但Ⅲ度暴露后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率不高.结论 2010年全国狂犬病疫情有所缓解,门诊病例暴露后预防处置情况良好,但个案病例暴露后预防处置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2013年中国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国2013年狂犬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探讨相应防治对策建议.方法 利用2013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6省监测点监测上报的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结果 2013年我国28个省共报告狂犬病1172例,较2012年下降17.75%.病例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广西(161例)、广东(140例)、贵州(84例)、湖南(83例)和河南(81例),占全国报告发病总数的46.84%.高发季节为夏秋季,病例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27∶1.40-64岁组报告病例最多,其次为0-14岁组.共收集到319例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致伤动物仍以犬为主(占93.83%),其次为猫(占5.48%).病例潜伏期中位数为67天.暴露程度以Ⅲ级暴露为主,占64.36%.暴露后疫苗接种率为11.86%,但疫苗全程接种率仅1.36%,Ⅲ级暴露者的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5.91%.结论 2013年全国狂犬病疫情总体继续呈下降趋势,南方病例仍然多于北方,但北方地区疫情有上升和扩散的趋势.病例主要分布于农村地区,病例职业以农民、学生、散居儿童为主.病例的伤口自行处理与医疗机构处理率、疫苗接种率与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均很低.应加强狂犬病监测工作,以农村地区为重点,加强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宣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州市狂犬病的流行趋势及特征,探讨疫情回升的原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广州市1997—2007年的疫情报告资料及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7年广州市共报告44例狂犬病,其中男32例,女12例,发病年龄最小7岁,最大80岁,发病人群以农村居民和学生为主,夏秋季节多发。1997—2004年仅发生9例,而近3年上升至35例,2007年达到最高峰。共14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增城市,但近年向邻近的萝岗、黄埔等地区扩散。结论农村地区养犬数多,犬只免疫有效率低,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价格过高,群众防病意识淡薄等是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落实狂犬病综合防制措施,控制传染源,提高农村地区犬只免疫保护率是降低狂犬病发病率最根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河南省人狂犬病流行特征。方法采用EpiData3.0和SPSS13.0软件对河南省2010-2012年狂犬病流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河南省出现了大范围的狂犬病疫情,波及13个地市中的53个县乡级行政区;总共发病94例,男女性别比1.94∶1,40~65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9月为全年发病最高峰,农民占全部狂犬病病例的72.3%,绝大多数病例由狗咬伤而感染,但有1例为猫抓伤,病例有失踪现象。结论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狂犬病流行区,需要多部门联合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桐梓县2009~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防控我县手足口病提供科学的决策和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按现住地址统计,对2009~2013年桐梓县的手足口病3153例个案数据使用Excel软件处理,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桐梓县手足口病累计发病3153例,报告发病率为112.84/10万,死亡2例,死亡率0.07/10万%,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774例,占全部病列的89.17%,男女性别比为1.38:1,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共计2053例,占全年发病的65.11%,为发病高峰期,病例分布在全县24个乡镇,城区尤多,重症病例68例。结论2009~2013年桐梓县手足口病以幼儿为主,采取健康教育、加强疫情监测、病例处置、医疗救治等相关的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避免重症病例,杜绝死亡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增城市2002-2006年狂犬病流行形势及预防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6年增城市狂犬病疫情监测及现场调查资料,运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6年共发生狂犬病2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55/10万,病死率为100.0%。发病高峰在秋冬季,占总病例数的77.27%。男女性别比为2.1∶1,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8.18%。疫情首先在南部地区出现,随后逐步蔓延到中、北部地区,至2006年该市9个镇街中有8个镇街出现了病例。结论当前该市狂犬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流行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连州市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有效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连州市2005-2010年艾滋病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表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连州市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50例,其中HIV感染者28例,艾滋病病人22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11例。疫情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区域和北部乡镇。男女性别比为3.17:1,年龄介于17~82岁,20~49岁青壮年占74.00%。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和工人为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0.00%,已婚占64.00%,异性传播占74.00%。其它就诊者检测、术前检测和检测咨询是发现HIV抗体阳性者的主要途径,合计占病例总数的62.00%。结论连州市艾滋病疫情仍处于低度流行期,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必须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策略,以遏制艾滋病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狂犬病的疫情形势,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病例数据调查犬只密度变化及犬伤人等因素,分析疫情变化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2004—2007年.全市共报告狂犬病病例227例,病例数由2例增加至191例,发病率和死亡率由0.0065/10万上升至0.6161/10万,逐年显著上升2。5.8倍,病死率为100.0%;1—85岁之间均有病例发生,以25~64岁居多(48.9%),其次是学龄儿童(17.2%)和65岁以上人群(15.9%);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57.7%),其次是学生(21.1%);发病区县由1个增加至30个,疫情由东向西蔓延,由农村进入城区。调查了6个县8470户2004—2006年的犬密度,由1.0只/户显著上升至2.3只/户,免疫犬仅占20.0%;犬伤人率由0.97%显著上升至4.44%。结论重庆市狂犬病病例不断增多,疫情地区不断扩大,疫情形势严峻。周边省份疫情、犬密度增大、犬伤人率增加等是狂犬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应加强犬的“灭、管、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清新县2003—2008年狂犬病的发病情况,了解其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运用EpiInfo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003—2008年清新县共报告30例狂犬病临床诊断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70/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高达2.31/10万,病死率为100%;全县9个镇均有发病,以龙颈镇最多(共7例),占总发病数的23.33%;发病年龄最大76岁,最小12岁;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3.33%;传染源以犬为主,占86.67%;全部病例均无接种疫苗。结论防病意识薄弱,伤口处理不规范,狂犬疫苗接种率不高,是清新县人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犬伤者免疫率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9-2010年绵阳市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所采用的预防控制措施,为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暴露级别、伤口处理、狂犬病疫苗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的及时性以及伤人动物的类别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绵阳市9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共接诊狂犬病暴露人群4531例,男女性别比为1.14:1;0~岁组和40~岁组被咬伤人数最多,分别占犬伤总人数的23.31%和15.12%;伤后24h内就诊者达92.45%;Ⅱ级暴露者和伤及四肢者最多,分别占53.59%和87.46%;犬伤人占大部分,为93%;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人数占应使用者的45.35%。结论预防狂犬病要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并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加强犬类管理,减少暴露机会;同时,应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医务人员的培训,普及狂犬病的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3.
广西2004-2008年狂犬病高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2004-2008年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和2006--2008年健康犬脑带毒检测结果,探讨广西狂犬病高发因素及相关性。方法收集分析2004--2008年广西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和全国狂犬病监测系统资料,DFA和RT-PCR法检测2006--2008年健康犬脑标本。结果2004—2008年间广西共报告狂犬病2463例,年发病率0.98/10万。疫情波及95个县,高发县数量减少,低发县数量增多,中西部地区疫情增长迅速。病例四季没有显著高峰。高发人群为农民、儿童和散居儿童,〈20岁和≥40岁发病较多。病例犬伤占83.79%;病例多为Ⅲ级暴露,占78.5%;受伤部位上下肢占83.17%,头面颈部占10.56%。67.88%的病例未处理暴露伤口,18.31%注射狂犬疫苗,3.63%Ⅲ级暴露病例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潜伏期的中位数为60d。2006--2008年健康犬脑狂犬病毒RT—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92%、0.93%和0.89%。结论暴露后处置未能规范实行、地域内存在大量的狂犬病毒感染的健康犬是广西狂犬病高发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珠海市西部地区狂犬病暴露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狂犬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09年珠海市西部地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狂犬病暴露监测门诊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珠海市西部地区狂犬病暴露曲线呈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每年的6-10月。男性暴露数多于女性,0~年龄组的暴露人数占30.1%。从暴露方式来看,下肢暴露占52.0%,有一处伤口占94.1%,伤口程度为浅表的占97.1%,伤口分级为Ⅱ类的占80.1%。伤人动物中,家犬占82.4%。暴露后进行伤口处理的占96.6%,超过2h以上处理的占55.1%,能在暴露后24h内注射疫苗的占70.2%。结论珠海市西部地区的狂犬病暴露人数呈现上升的趋势,农村男性青少年是今后狂犬病防制的重点人群,暴露后伤口处理和狂犬病疫苗接种的及时性不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庆市艾滋病流行趋势与特征,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收集1993—2009年重庆市艾滋病疫情资料与哨点监测数据,描述性分析HIV感染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传播途径等的流行趋势,比较分析1999—2009年吸毒人群以及2006—2009年暗娼与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率的变化趋势。结果重庆市累计报告HIV感染者7775例,近5年报告的病例数都超过了1000例,2009年经异性和同性性接触传播分别占26.6%和38.5%,50岁及以上年龄组所占的比例由2001年前的1.9%上升至2009年的17.4%。哨点监测发现静脉注射吸毒人群HIV由1999年的0.4%上升至2009年的6.4%,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率由2006年的10.4%上升至2009年的19.0%,暗娼人群HIV感染率维持在0.5%以下。结论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吸毒人群HIV感染率显著升高,加强针对上述人群的防控工作与HIV感染者的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收住院的36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8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3:1,3岁以下发病人数最多(76.09%)。患者均有皮疹,并发肺炎患儿多(43.5%)。经抗炎、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359例患者治愈出院(97.5%),无后遗症,重症9例,死亡1例。结论患者主要是3岁以下的儿童,成年患者较少,轻型为主,常见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及时抗炎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泉州市1963-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乙脑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泉州市1963-2009年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自2005年起山区县发病率高于沿海县;1990-2009年发病高峰季节前移1个月;2005-2009年10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比往年下降50%;调查的乙脑病例中无免疫史的占50%。结论泉州市乙脑发病率从60年代的34.93/10万下降至目前的0.08/10万,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继续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开展乙脑病例监测,在流动人口聚集地、边远山区、免疫规划薄弱的乡镇进行重点控制是有效预防乙脑的发生和流行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