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10年(1995—2004)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宝安区1995—2004年疫情资料,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5—2004年全区菌痢发病率为17.99/10万,无菌痢死亡病例报告,历年发病率波动在9.03/10万-22.40/10万之间,1997年发病率为22.40/10万,是发病率最高的年份,发病率最低是2004年为9.03/10万人,比1995年下降了51.84%。发病年龄以五岁以下儿童及20-30岁之间的青年为主,占总发病数的59.87%,男女性别比为1.21:1;发病职业分布明显,发病率前三位是工人、托幼、散居儿童,占总发病数的72.39%;地区分布以石岩和光明为多;发病季节高峰为夏秋季。结论1995—2004年宝安区菌痢的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防治工作虽已取得显著成绩,但该病发病率一直居于法定传染病百分构成比前五位。综合分析结果,还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工人、托幼、散居儿童)及高发季节时段的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东莞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东莞市2008-2009年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资料。结果东莞市2008-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2687例,年均发病率为87.21/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为46.26/10万,2009年发病率为128.16/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占总病例数的56.59%;我市各镇(街)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为大朗镇(364.64/10万),最低为长安镇(34.05/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1.0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6.8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两年间共报告暴发疫情22起,罹患率为0.48%~14.58%,时间集中在4-6月份。结论手足口病是东莞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应加强疫情监测和控制,防止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揭阳市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发病情况,为制订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数据库,用SPSS13.0的Х^2检验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揭阳市2004—2008年乙肝疫情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揭阳市2004—2008年共报告乙肝病例3680例,年均发病率为12.54/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病例主要集中于20~59岁的青壮年,占总报告数的76.74%,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Х^2=657.92,P=0.0047),各县区发病率无明显差别(Х^2=0.86845,P=0.9290),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两者占总数的56.79%。结论揭阳市乙肝发病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但近年有上升趋势,应继续采取以免疫接种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在做好儿童常规乙肝疫苗接种的同时.提高其他易感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近年肠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北碚区法定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6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9种790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9.13/10万,无死亡病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61.43%)和细菌性痢疾(27.00%)为主要病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7,P〈0.05);0~岁组(51.06%)和15~岁组(24.92%)发病率较高;发病以散居儿童(46.91%)和农民(13.21%)为主,报告发病时间集中在6-12月(69.21%);天生街道、朝阳街道、北温泉街道和歇马镇病例较多,分别占报告病例数的20.90%、11.27%、10.90%。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加强饮水和食品监管,是北碚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进一步做好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南宁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0754例,年均发病率79.02/10万,死亡35例,年均死亡率为0.13/10万。乙肝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0.44%.年均发病率为63.78/10万。丙型肝炎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2004年为4.03%,至2007年已升至10.67%。南宁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城区高于郊县(P〈0.05),男性高于女性(P〈0.01),职业以农民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结论南宁市2004—2007年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形势严峻。在做好新生儿和低年龄组儿童甲、乙肝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学校的病毒性肝炎预防的健康教育是控制肝炎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北海市2005-2010年肺结核发病水平及流行特点,为控制结核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0年北海市网络直报的肺结核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北海市共报告肺结核病例1263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4.20/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64.50/10万、154.42/10万、154.92/10万、146.27/10万、100.38/10万、90.45/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每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总体分布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各年龄组人群肺结核发病以青壮年组(15~54岁)例数最多,儿童组(0~14岁)最少;不同性别发病比较,男性多于女性;农民是发病的主体,为7137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56.51%;发病地区分布不均衡,年平均报告率以海城区最高,为175.49/10万,铁山港区最低,为79.96/10万。结论北海市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加强了DOTS管理措施,肺结核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今后应重点加强海城区人口和青壮年人群尤其是男性青壮年农民的肺结核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9~2013年乌鲁木齐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细菌性痢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2009~2013年乌鲁木齐市细菌性痢疾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76/10万,发病率波动在19.82/10万~52.14/10万之间,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周边城区发病率高于中心城区;细菌性痢疾发病有明显季节性,5~10月为高发期,7~9月为峰值期;高峰出现在0~5岁年龄段,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35:1);散居儿童、学生、工人和离退人员的发病水平较高。结论乌鲁木齐市近5年来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有些地区发病率仍较高。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预防控制和健康宣教力度,减少发病,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腮腺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广州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及暴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发生流行性腮腺炎2394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7.38/10万,其中2006年报告发病率最高,2007年发病率最低,分别为85.41/10万和45.04/10万。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5-7月,人群主要分布为学生(45%)、幼托儿童(23%)和散居儿童(18%),以5~9岁年龄组的发病数最高(9888例)。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腮腺炎暴发疫情共20起,均发生在学校。结论广州市腮腺炎发病率较高,托幼儿童和学生是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人群中近10年麻疹发病特点及其发病趋势. 方法采用1991~2000年广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订正年报表资料对我市麻疹发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2001~2002年全市及中心区、边缘区和县级市麻疹发病趋势. 结果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其中边缘区麻疹发病率上升最为迅速,预测到2001年我市麻疹发病率达到4.81/10 万,其中边缘区达到7.55/10万.麻疹发病特点为:地区分布以边缘区发病为主;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性别男多于女,发病年龄以0~3岁儿童发病为主,近年来发病年龄有高移趋势,15岁及以上发病比例构成逐年增大,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发病的比例较大;发病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近年来干部、工人发病构成比例逐年增加. 结论近年来我市麻疹发病上升趋势明显,应加强麻疹监测和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加强散居儿童和高年龄段人群麻疹免疫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区2007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龙岗区2007年麻疹发病资料,按照发病时间、病人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全区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1351例,2007的麻疹发病率为30.18/10万,比2006年(16.88/10万)增加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发病时间集中在5~8月;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20~30岁年龄段的外来青工为主;职业以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52.5%,其次工人占20.1%。99.19%的病例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2007年麻疹发病显著升高,发病季节主要在夏季,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外来劳务青工是麻疹防控工作的重点易感人群,需积极开展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涪陵地区食盐碘化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病例就诊变化趋势和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0-2009年涪陵地区涪陵中心医院门诊甲亢病例资料;以T3(FT3)或T4(FT4)升高、TSH降低,结合病人甲亢临床表现诊断为甲亢;计算甲亢年发现率;用F检验分析甲状腺容积和肿大变化趋势,χ2检验分析甲亢年发现率变化。结果共发现甲亢病例1995例,年均病例发现率为17.78/10万,其中,2000-2003年发现率为14.55/10万,2004-2009年发现率为19.85/10万,后阶段显著高于前阶段(χ2=42.83,P〈0.01)。患者甲状腺容积平均为46.15ml,肿大率为79.80%,甲状腺容积和肿大率均呈下降趋势(F=22.13、62.84,P〈0.01)。30岁起,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容积和甲状腺肿大率均呈下降趋势(F=31.02、117.50,P〈0.01/0.05);病例女性多于男性(1∶2.5),发病主要年龄集中在20~50岁组(占92.94%)。结论涪陵区2000-2009年甲亢发现率呈上升趋势,甲亢患者甲状腺容积和甲状腺肿大率呈下降趋势,可能与全民食盐加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泉州市1963-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乙脑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泉州市1963-2009年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自2005年起山区县发病率高于沿海县;1990-2009年发病高峰季节前移1个月;2005-2009年10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比往年下降50%;调查的乙脑病例中无免疫史的占50%。结论泉州市乙脑发病率从60年代的34.93/10万下降至目前的0.08/10万,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继续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开展乙脑病例监测,在流动人口聚集地、边远山区、免疫规划薄弱的乡镇进行重点控制是有效预防乙脑的发生和流行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四川遂宁市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评价遂宁市从1992年在新生儿中推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效果.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行政区域和经济水平随机抽取6个调查点(村、县),以家庭为单位对全部人群采集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 共采集1468人血清进行检测,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14.78%、抗-HBs阳性率为39.17%、HBV感染率72.68%.HBsAg阳性率最高年龄组为30~34岁组(27.59%),最低为0~4岁组(2.06%);HBV感染率最高的是55~59岁组(93.13%),最低是5~9岁组(44.2%);性别、年龄、职业、地域HBV感染标志流行率均存在差异.结论 四川遂宁地区人群HBV感染率较高,人群HBsAg阳性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人群中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已经发生了改变,乙肝疫苗的接种推广使用,已经显著降低了目标人群(≤14岁人群)的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北京市城区少儿冬季血清维生素A(VA)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 VD)水平,分析营养状况。方法: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本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14岁少儿292例,按年龄分为0-1岁、2-3岁、4-6岁和7-14岁四组,完成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每例少儿血清VA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质谱串联法测定每例少儿血清25-OH VD水平,分析各年龄组VA、25-OH VD水平差异及每组低水平VA、25-OH VD检出率。结果:(1)292例少儿血清VA平均水平为(1.09±0.29)μmol/L,不同年龄组VA水平有显著性差异(F=10.96,P0.01),以0-1岁组最低(0.9±0.31)μmol/L;所有受检少儿低水平VA检出率为43.84%(128/292),不同年龄组低水平VA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4.74,P0.01),0-1岁组检出率最高(76.32%)。(2)292例少儿血清25-OH VD平均水平(22.12±8.51)ng/ml,不同年龄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F=7.56,P0.01),7-14岁组最低(18.34±6.34)ng/ml;所有受检者中低水平25-OH VD检出率为80.17%(233/292),不同年龄组低水平25-OH VD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3.79,P0.05),4-6岁组最高(87.05%)。结论:冬季,常住北京市城区0-1岁幼儿的VA最低,7-14岁的25-OH VD最低,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方法对福田区1985—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为47.50/10万,发病率从1985年的57.3/10万上升至1990年最高225.16/10万,然后逐年下降,2009年下降至最低4.15/10万;常住人口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基本高于暂住人口的发病率;每年春季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明显较其他季节多,而冬季发病人数最少;发病人群男女比例为2.12:1;发病人群的职业以职员和工人为主,两者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64.15%。结论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和分析2002-2009年上海市居民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和变化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范围内设立监测点,以本市居民为监测对象,应用改良加藤法、直接碘涂片法和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寄生虫学检查。结果 8年共粪检35186人,查到8种肠道寄生虫,平均感染率为0.52%,年均下降幅度为8.32%。郊区人群的感染率(0.79%)高于中心城区(0.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9,P〈0.001);郊区和中心城区2005-2009年监测的感染率较2002-2004年分别下降了30.39%和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郊区=4.68,P〈0.05;χ2中心城区=13.93,P〈0.001);女性感染率(0.61%)显著高于男性(0.4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P〈0.05);60岁以上年龄组(0.66%~0.93%)和农民(0.92%)的感染率较高,人群感染率有随文化程度的增高呈下降趋势(χ2=53.36,P〈0.001)。结论上海市肠道寄生虫病监测点人群感染率已连续7年低于1%,表明肠道寄生虫感染已不是威胁上海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郊区县仍应重视预防控制工作,老年人及农民为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山市小榄镇7月~7岁儿童乙肝病毒标志物携带情况,为传染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8年1月1日-6月30日在小榄镇小榄人民医院检测的7月~7岁3396名儿童乙肝两对半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携带率为1.59%,且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HBsAb阳性率为60.48%,且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5),其中2~7岁年龄组儿童显著高于7月~1岁年龄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7.81%的儿童乙肝“二对半”五项标志物均为阴性,且随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P〈0.05)。结论小榄镇7月~7岁年龄组儿童HBsAg阳性率达到较低水平,2岁以上儿童HBsAb阳性率偏低且未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应积极推广乙肝疫苗的加强免疫,加大乙型肝炎的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