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贺  韩子明 《医学信息》2009,22(6):489-491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脓毒症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76脓毒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按每次400~1000mg/kg,每日1次,连用3d,并于治疗前后测定IgG、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前后相比,IgG、CD4、CD8及CD4/CD8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组疗效显著(χ^2=7.52,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IVIG可调节脓毒症患儿的免疫机制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胡炳堂 《医学信息》2010,23(17):3122-3123
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二组均予常规治疗和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观察组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记录5d后喘息、哮鸣音减轻或消失情况及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并对二组治疗5d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65%和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7%和78.3%(P〈0.01)。观察组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哮鸣音、痰鸣音等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联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能够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功能是否改变。方法连续选入3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做为SLE组,33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流式细胞分析计量外周血CD34和KDR双阳性细胞,同时原代培养EPC,培养7 d后MTT法检测增殖能力,改良boydon小室法检测迁移能力。结果SLE组外周血EPC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SLE组的增殖、迁移能力均较对照组减弱,P〈0.01。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EPC数量减少,增殖、迁移功能降低,可能是SLE促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杨永杰  李刚 《医学信息》2010,23(17):3152-315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50例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IL-18水平增高,活动期组较稳定期组增高明显(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LE患者治疗后IL-18水平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IL-18水平显著增高,与SLE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检测IL-18对SLE病情的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疗效。方法 将 70例分为IVIG治疗组和对照组 ,IVIG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予以IVIG ,治疗 3d后观察黄疸消退程序。Hb、RBC计数。结果 治疗 3d后IVIG组在皮肤黄疸消退及胆红素降低方面上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P <0 .1)。结论 IVIG对降低新生儿ABO溶血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有显著疗效 ,可有效地防止或减轻溶血和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对急性病毒脑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55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研究组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每d0.25—0.3g/kg),连续冲击治疗5d.观察两组病人疗效、并发症、脑电图改变.结果两组病人显效率分别为51.9%和21.4%(P〈0.05),有效率分别为85.2%和53.6%(P〈0.05)、并发症感染分别为7.4%、32.1%(P〈0.05);治疗2周后中度及重度异常脑电图比率分别为18.5%、46.4%(P〈0.05).结论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中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检测17例正常人群和4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及亚群的表达情况。以TCRγδ单克隆抗体固相法体外选择性扩增获得17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10例正常人群外周血TCRγδ细胞系。测定γδT细胞毒活性。用正常人群γδT细胞系与异体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以1:5、1:10比例共同培养48小时,活动期SLE患者PMBC作对照孔,观察γδT细胞系对活动期SLE患者PMBC活化和凋亡、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结果:SLE患者的γδT细胞及亚群数量明显减少(P〈0.05)。IL-2可显著增强γδ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正常人γδT细胞系与异体SLE活动期患者PMBC细胞共同培养,共同培养二组SLE患者PMBC的CD69表达和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共同培养二组培养上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γδT细胞数及亚群较正常人群明显下降,γδT细胞对SLE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和活化具有抑制性作用,并使IL-10分泌水平升高,表明γδT细胞在SLE发病中具有保护性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法,分析93例SLE患者和123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对照K/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SLE病例组KIR2DS1(P〈0.001)、KIR2DL2(P〈0.001)基因的阳性率较随机对照组显著升高。具有2个或2个以上活化性基因个体在SLE组(80.7%)较对照组(66.7%)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SLE患者狼疮肾炎与非狼疮肾炎组K/R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发病年龄分组后,SLE患者中不同发病年龄组间K/R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IR2DS1、KIR2DL2基因频率升高可能与SLE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2例,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给予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各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补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5mRNA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IL-15检测采用ELISA方法;PBMCIL-15mRNA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结果:①SLE组患者血清IL-1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L-15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②发生临床肾损害者IL-15水平明显高于无肾损害者(P〈0.05),出现血清抗dsDNA抗体阳性、低补体C3血症、高IgG血症者血清IL-15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无上述表现者。③SLE患者PBMCIL-15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SLE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④SLE患者PBMC培养上清IgG、IgM和抗dsDNA抗体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LE患者PBMCIL-15mRNA表达量与细胞培养上清的IgG及抗dsDNA抗体滴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645和r=0.715,P〈0.05),而与IgM.无相关关系(r=0.451,P〉0.05)。⑤SEE患者PBMCIL-15mRNA表达量与血清IL-15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26,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外周血IL-15蛋白和基因表达异常,且与其分泌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有关,提示IL-15可能参与SLE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四种自身抗体联检对SLE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核糖体P蛋白(r-RNP)抗体联检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49例SLE患者、33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对照组)和40名正常人血清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结果: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人组(P〈0.01);ANA与抗ds-DNA抗体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自身抗体(P〈0.05);SLE活动期患者与非活动期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别(P〈0.01);抗ds-DNA抗体滴度与SLE-DAI呈正相关(r=0.57,P〈0.01);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联检的敏感性可达98.0%。结论:自身抗体联检提高了SLE诊断的敏感性,对SLE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h17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生及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人和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刺激培养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PBMCs中Th17细胞的频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稳定期和活动期SLE患者PBMCs刺激后产生IL-17的量明显增高(P〈0.01),Th17细胞的频率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静止期患者相比,活动期SLE患者PBMCs产生IL-17的水平和Th17细胞的频率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IL-17参与了SLE发病及病情发展,其水平高低部分反映SLE疾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其受体TOLL样受体(TLR)-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ELISA检测12例健康对照组、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无肾脏损害(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18例合并肾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Lupus nephritis,LN)血清中HMGB1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TLR-4和CD14/TLR-4表达情况;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T-PCR检测HMGB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血清中HMGB1蛋白在LN组明显高于SLE组和健康对照组,而SLE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N组患者HMGB1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和SLE组患者;流式细胞术显示CD14+的单核细胞表面HMGB1受体TLR4在LN组表达最高(P〈0.05),且与尿蛋白呈正相关(P〈0.01),而CD3+的淋巴细胞表面HMGB1受体TLR4表达率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PBMC能主动合成、分泌HMGB1,使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HMGB1可能部分通过TLR4激活PBMC,介导炎症反应,从而引起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4.
徐雪  高香  薛愉  吕玲 《国际免疫学杂志》2011,34(2):143-146,164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L-17、IFN-γ的表达水平,探讨地塞米松对PBMC分泌IL-17和IFN-γ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及PBMCs培养上清液中IL-17、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组血浆IL-17、IFN-γ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d.96,P〈0.001;t=2.43,P〈0.05),SLE活动组患者血浆IL-17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组(t=g.52,P〈0.005);血浆IL-17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r=0.681,0.492),与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r=-0.529,-0.534)。无佛波酯(PMA)刺激条件下,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t=0.06,P〉0.05).力口人PMA刺激后,SLE患者PBMCs分泌IL—17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48,P〈0.05);地塞米松可明显抑制PMA刺激后的PBMCs分泌IL-17和IFN-γ水平(t=3.72,3.34,P〈0.01),且地塞米松对PBMCs分泌IL-17的抑制率更高。结论SLE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异常,IL-17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且与疾病活动性有明显关联,地塞米松可明显抑制IL-17的表达,提示IL—17可能是治疗SLE的一个潜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郭桂珍 《医学信息》2010,23(16):2636-2637
目的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08月~2009年08月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一般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注射用尤瑞克林0.15PNA,静滴,1次/d,连用14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d和第15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I)。结果治疗后尤瑞克林组以及对照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ADI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尤瑞克林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dsDNA抗体,探讨抗dsDNA抗体在SLE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结合的放射性核素检测法(radioisotopic methods)检测SLE患者及疾病对照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征,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柱炎等)血清中的抗dsDNA抗体,同时评估SLE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SLEADI)及实验室指标,并分析其与抗dsDNA抗体的相关性。结果:①60例SLE患者中有39例抗dsDNA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65%,抗dsDNA抗体,在33例对照组中有2例为阳性,阳性率为6.7%,抗dsDNA抗体在SLE的敏感性为65%,特异性为93.3%;②抗dsD-NA抗体与Sm抗体无相关性(P〉0.05);与抗SSA抗体有相关性(P〈0.05);③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的脱发,皮疹,口腔溃疡,蛋白尿等临床表现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④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绝对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dsDNA抗体作为SLE的特异性标记的抗体,其表达与疾病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血清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对34例SLE和63例正常人的血清Ⅳ.C和LN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以及血清Ⅳ.C矣LN水平与其它临床指标间的直线相关关系分析。结果发现SLE组血清Ⅳ.C和LN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01);治疗后随病情缓解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P<0.001;0.005)。血清LN与血清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免疫球蛋白M和补体C3水平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血清Ⅳ.C与血沉呈显著正相关(P<0.05)。上述结果提示血清Ⅳ.C和LN水平在SLE患者中普遍升高,是评估SLE患者病情活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13种自身抗体检测对SLE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13种自身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抗核抗体(ANA)的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ds-DNA抗体的检测采用快速金标渗滤法;11种可抽提核抗原(ENA)抗体的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1)223例SLE患者抗核抗体谱中,ANA、ds-DNA及抗ENA抗体SS-A/Ro60、SmD1、SS-A/Ro52和U1-RNP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5.06%、52.91%、50.22%、27.35%、24.66%和21.08%;Jo-1和P0抗ENA抗体的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79%和0.90%;正常对照组仅ANA有5%的阳性率,其余抗体均为阴性。(2)抗体阳性的患者主要集中在10~50岁之间,1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患者比较少,平均年龄35岁。(3)SLE患者ANA-LIA的检测大多数患者的条带在4条以内,随着条带的增多,患者的数量减少。(4)抗ds-DNA抗体与抗SmD1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与抗SS-A/Ro60抗体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抗SmD1抗体与抗核小体、抗SS-A/Ro60抗体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与抗U1-RNP抗体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5)104例SLE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的异常,主要体现在IgG和C3异常。结论自身抗体的检测对SLE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多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SLE的免疫学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CCMD-3的失眠症患者72例,药物组36例,服用佐匹克隆,联合治疗组36例,以佐匹克隆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心理健康水平,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比较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SCL-90评分躯体化(t=2.682,P〈0.01)、人际关系敏感(t=2.685,P〈0.01)、强迫症状(t=2.983,P〈0.01)、抑郁(t=2.045,P〈0.05)、焦虑(t=2.650,P〈0.01),联合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匹兹堡睡眠质量(t=2.366,P〈0.05)、入睡时间(t=2.398,P〈0.05)、睡眠效率(t=2.176,P〈0.05)、睡眠药物(t=2.060,P〈0.05),各因子联合治疗组得分明显低于药物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提高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情绪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蒋红梅 《医学信息》2019,(7):160-161
目的 观察保妇康栓治疗妊娠合并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82例妊娠合并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片治疗,试验组患者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下腹腰骶疼痛、白带增多、排尿异常、宫颈糜烂等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4.23±1.43)d、(7.53±1.45)d、(4.46±1.25)d、(10.24±2.07)d,均短于对照组的(7.06±1.02)d、(9.73±1.41)d、(6.82±1.06)d、(15.52±1.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妇康栓治疗妊娠合并慢性宫颈炎,可加快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速度,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