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耳穴和“补 肾密骨”食疗对去势雌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通过切除6月龄雌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以假手术组和雌二醇作为对照组。耳针组、“补肾密骨”食疗组,耳针+“补肾官骨”食疗组。雌二醇组分别经耳针、“补肾密骨”食疗和雌二 醇的3个月治疗。然后将大鼠处死,取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的E2、BGP、IL-1、IL-6和骨的BMD、BMC。结果;耳针、“补肾密骨”食疗,雌二醇的治疗均能提高E2、BMD、BMC的水平。同时均能抑制BGP、IL-1、IL-6的分泌。结论:耳针、“补肾密骨”食疗,耳针+“补肾密骨”食疗对去势雌鼠骨质疏松症的骨形成和骨吸收有调节作用。耳针与“ 补肾密骨”食疗通过刺激穴位和中药食补多方位和内部自身调节作用达到早期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加之它成本低廉,使用安全、方便,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耳针和六味地黄加味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耳针和六味地黄加味对去势雌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 :通过切除 6月龄雌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大鼠被随机分为 6组 ,各组分别经耳针、六味地黄加味和苯甲酸雌二醇的 3个月治疗后将大鼠处死、取血 ,用放免法测定血清 E2 ,BGP,IL-1,IL-6和骨 BMD,BMC含量。结果 :耳针、六味地黄加味和苯甲酸雌二醇的治疗均能提高 E2 ,BMD,BMC的水平 ,同时能抑制 BGP,IL-1,IL-6的分泌。结论 :耳针、六味地黄加味对骨质疏松症的骨形成和骨吸收有调节作用 ,能早期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变化过程,检测去势雌鼠血清内细胞因子含量,并观察"补肾"食疗和耳针对其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切除6月龄雌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以假手术组和雌二醇组作为对照组.耳针组、"补肾"食疗组、耳针加"补肾"食疗组、雌二醇组分别经耳针、补肾食疗和雌二醇的三个月治疗,然后处死大鼠,取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清E2、IL-1β、IL-6和骨的BMD、BMC.结果造模组和假手术组比较,血清E2、BMD、BMC明显下降,IL-1、IL-6含量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而补肾食疗和耳针对其含量有降低作用(p<0.01).结论实验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细胞因子受E2调控,并能抑制骨形成,加速骨吸收和炎症介质的释放,补肾药和耳针对其含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针和中药六味地黄丸加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取66只SD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耳针组、中药组、耳针十中药组、西药组。后4组分别经耳针、六味地黄丸加味、耳针加中经联合应用以及雌二醇治疗3个月,观察耳针及中药对去势雌鼠的影响。结论:耳针、中药皆能提高去势雌鼠的BMC、BMD,防治PMO。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肾强筋胶囊对卵巢切除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主要骨代谢物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片组及补肾强筋胶囊组。手术后第7d开始给药,持续16周。检测各组腰椎的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矿物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BMC、BMD及IGF-I水平显著下降,而ALP、OCN水平明显升高;补肾强筋胶囊组及戊酸雌二醇片组能有效增加去卵巢大鼠BMC、BMD及IGF-I水平,下调血清ALP、OCN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中药补肾强筋胶囊具有明显的促骨形成作用,有效提高血清IGF-I水平并同时降低ALP、OCN水平,调节骨代谢平衡,对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症有预防或延缓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生骨密骨方对卵巢去势(OVX)骨质疏松大鼠腰椎骨矿物质密度、I型胶原N端前肽(PINP)、碱性磷酸酶(AKP)、血清骨原交联及骨钙素(BGP)水平的影响。方法:取6月龄健康清洁级雌性SD大鼠60只,手术摘取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大鼠动物模型。建模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20只:OVX组、OVX给予生骨密骨方(OVX+TCM)组、OVX给予雌二醇(OVX+E2)组。术后35 d起分别进行药物干预,12周后测定比较各组以下变化:利用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骨密度(BMD),检测血清标志物如AKP、BGP、骨原交联、PINP,比较3组之间结果。结果:治疗后,OVX+TCM组与OVX+E2组腰椎BMD测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OVX组腰椎BMD均明显低于其它2组(P0.05)。手术前3组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OVX+E2组及OVX+TCM组BGP水平均显著高于手术前,而血清骨原交联、PINP、及AKP水平均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但OVX+TCM组及OVX+E2组PINP、AKP、BGP及骨原交联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生骨密骨方治疗骨质疏松症(OP)效果显著,且生骨密骨方可通过改善骨代谢生化指标,增加BMD,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强骨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运用切除大鼠卵巢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强骨丹高低剂量组、西药组,同时设假手术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ELISA法等检测各组实验鼠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血清雌二醇(E2)、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以及尿脱氧吡啶啉(Dpol)。【结果】强骨丹可明显升高BMD、BMC,提高血清E2水平,降低TRACP5b和Dpd水平,并降低BGP含量。【结论】强骨丹通过调节机体相关内分泌功能,抑制骨吸收,降低骨的转换率,减少骨丢失,增加骨密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骨密康胶囊合并豆核蜜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及机理.选择自然绝经5年以上、利用双能X线检测股骨颈密度,根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排除内分泌、肝、肾、风湿、免疫等疾病,且近3个月末服用类固醇等药物、未经治疗的PMOP患者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口服骨密康胶囊合并食疗豆核蜜;对照组28例,口服葡萄糖酸钙片.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股骨颈BMD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经治疗治疗组骨痛显著改善,BMD平均提高3.9%,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LP)、血钙(Ca)显著增高,尿吡啶酚(PYD)显著下降.总有效率为90.6%.以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出现不良反应.提示口服骨密康胶囊和食疗豆核蜜能有效防治PMOP.  相似文献   

9.
抗骨松冲剂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抗骨松冲剂对去势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 4组 ,去势后抗骨松冲剂组、去势后尼尔雌醇组、单纯去势组、假性去势组。每周称重 ,用药 12w后全部处死 ,进行腰椎骨密度 (BMD)、骨矿含量 (BMC)测定。结果 :与假性去势组比较 ,单纯去势组 ,体重增加 18% (P <0 0 5 )。BMD、BMC却分别下降 16 % (P <0 0 5 )、2 6 % (P <0 0 1)。抗骨松冲剂组 ,体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BMD、BMC分别增加 17%、77% (P<0 0 1)。尼尔雌醇组 ,体重变化及BMD、BM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 ,服用抗骨松冲剂和尼尔雌醇 (CEE3 )能防止去卵巢大鼠体重增加 ,维持体重在正常水平 ,抗骨松冲剂和尼尔雌醇均阻止去势大鼠的骨量丢失 ,且抗骨松冲剂在促进骨形成、增加骨矿含量方面的作用优于尼尔雌醇  相似文献   

10.
李岩  李跃华 《吉林中医药》2013,33(3):265-266
目的:观察劲骨坚颗粒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5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劲骨坚治疗组123例,西药钙尔奇D组127例,分别治疗3个月,比较2组骨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睾酮(T)、雌二醇(E2)、降钙素(CT)、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保护素(OPG)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劲骨坚颗粒能够有效降低ACP水平,提高患者的ALP、BGP、OPG、BMP、CT、E2水平(P<0.01或P<0.05).结论:劲骨坚颗粒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有一定良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3.
“以痛为输”与“阿是穴”:概念术语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o JS 《针刺研究》2010,35(5):388-390
一般认为"以痛为输"和"阿是穴"属同一概念。分析表明,二者有相同也有区别,反映不同层次治病经验。"以痛为输"是直接取病症处针刺的一般治疗经验;"阿是穴"为局部反应点,亦即刺灸敏感点,是取病症处反应点针灸的特殊经验。"天应穴""不定穴"同"以痛为输",而不同于"阿是穴"。现在对"以痛为输"的解释与运用已经泛化,与"阿是穴"混淆使用。本文对致误原因亦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结果发现,33例患者血浆 cAMP 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且两年以上组低于两年以内组,空腹血糖150mg/dl 以上组低于150mg/dl 以内组,表明病程越长,病情越重,降低越明显,与中医"久病多虚"的气阴两虚证改变颇相一致。22例24小时尿17-OHCS、17-KS、VMA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11例血清 IgG 降低,IgA、IgM 明显增高,提示此型糖尿病与肾上腺皮质、髓质功能增强以及体液免疫功能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重要的内容.<藏象体用关系研究>[1]中曾提出了藏象是一对体用关系,本文是在<藏象体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所做的关于"象"与"藏"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络泰粉针及血塞通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络泰粉针及血塞通注射液在临床对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血管阻塞,糖尿病合并症,突发性耳聋,以及脉管炎等疾患的治疗作用。提示络泰粉针及血塞通(主要成分均为三七总甙)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通过辨析 ,认为易学中的易不能与占筮混同 ,“医易同源”中的“源”不是巫术 ,“医源于易”之“易”不是《易经》 ,医易关系的“医”专指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合谷”、“三阴交”下胎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睿  李惠  张鸥 《天津中医药》2009,26(1):41-42
针灸下胎在中医古籍中记载丰富,其中"合谷"、"三阴交"使用频率位列第-.补"合谷"、泻"三阴交,,的下胎机制有三:1)泻"三阴交"泻肝之阴血,补"合谷"可补气,使妇女机体处于气旺血衰的状态,不利于胎元生长导致下胎.2)泻"三阴交"使冲任失调,胎失所养;补"合谷"行气而导胎下行,而至下胎.3)泻"三阴交"使肝、脾、肾3脏功能失调,胎元不固;补"合谷"可补肺,肺主气降,气降太过终至下胎.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异文关系,结合具体语境,对古医籍中的常见词"循循"、"翕翕"进行辨析,归纳出这两个词皆有多种涵义,对其理解不可拘于习见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