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桥梗死是脑梗死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理类型之一,1926年Fiox和Hillemand首先阐明了脑桥的血液供应,后来有人提出了3个经典的脑桥综合征:脑桥旁正中综合征(Foville综合征),脑桥腹外综合征(Millad—Gubler综合征),脑桥被盖综合征(Ray—mond—Gestan综合征)。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特别是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逐渐改变了人们对脑桥梗死的认识。本文对我院2002年9月-2006年3月收治的36例脑桥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头部MRI所示的解剖相关性作回顾性分析,证实了典型的脑桥综合征并不多见,脑桥腔隙性梗死占脑桥梗死的绝大多数且预后较好。MRI检查有助于确定临床与解剖之间的关系,对脑桥梗死的诊断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桥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临床特点:眩晕,偏瘫、感觉障碍,眼球运动异常。构音障碍,共济失调,饮水呛咳。17例发病呈进展性。CT、MRI示40例为脑桥中上部旁中央型梗死,8例下部梗死。结论:急性脑桥梗死多为基底动脉穿通支闭塞。大部分梗死为旁中央型,经典脑桥综合征少见。MRI确诊率100%,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1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严密观察神经精神症状,配合医师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结果: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后,病人出院时能在家属搀扶下缓慢地走动。结论:护理重点应做好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重视营养支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桥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5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1例脑桥大量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期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中枢性高热、脑水肿、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横纹肌溶解等严重并发症,经神经内科治疗85d、转康复科理疗47d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准确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有利于脑桥大量出血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重症脑桥出血起病急,病情凶险。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四肢呈驰援性瘫痪,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吴针尖样,持续高热,呼吸障碍。该病死亡率极高。文献报道死亡率达万%。护理的好坏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现将我们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我科于1996年10月~1998年7月共收治重症脑桥出血患者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40~78岁,均在发病48小时内收入院。58例患者人院时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有45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其中3例合并糖尿病病史。4例有脑卒中病史。本组58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存活23例,死亡35例(死亡率604%)。2护理21…  相似文献   

6.
0引言MRI核磁共振对于检测脑干病变具有敏感性,因此它被用来检测那些具有脑桥信号强度增强(PHI)但并不符合脑干坏死标准的患者。脑桥信号增强灶位于脑桥中心部位的腹侧,那里皮质脊髓束穿过脑桥小脑束和脑桥核犤1犦。PHI可以是T2WI脑桥密度的病态增强,或者是恢复后液体减少时引起的反转改变———此时T1WI没有或仅有轻度增强。脑桥信号强度增强的原因及临床意义仍不确定。本文对脑幕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与脑桥信号强度增强有关的放射学和临床指标做了检测犤2犦。1材料和方法1.1材料319例发生脑幕上缺…  相似文献   

7.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CPM )临床少见 ,该病发生率可占总尸检病例的 0 2 5 % [1] ,是以脑桥基底部对称性脱髓鞘为病理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四肢瘫痪 ,假性球麻痹 ,最后发展成完全或不完全闭锁综合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随时可危及生命并造成终身残疾[2 ] 。 2 0 0 1年 12月我院ICU病房收住了一例重症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患者 ,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基本痊愈 ,恢复独立生活能力 ,住院天数 137天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病人男 ,4 5岁。因反复上腹部饥饿样不适一年 ,来院前 5h有呕血 ,于 2 0 0 1年 11…  相似文献   

8.
朱楹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11):1861-1862
资料统计脑桥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占脑干出血的79%以上,是神经科的急重症。脑桥出血起病急、病情凶险,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临床症状复杂,预后差。头部CT、MRI的检查结果,提示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是治疗方案,及影响预后的关键。脑桥出血:通常为突然起病的深昏迷状态,而无任何预感或头痛,可在数小时内死亡。双侧锥体束征和脑强直常见。早期表现病灶侧面瘫,对侧肢体瘫痪。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脑桥梗死的临床表现及MRI特征。方法 对43例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相关的神经解剖进行分析。结果 仅9例表现周围性面瘫,交叉性瘫痪14例。临床表现为闭锁综合征2例,Millard-Gubler综合征2例,无定位体征3例。T2W显示所有的梗死灶信号均高于脑实质,病灶周边无明显水肿.边界欠清,行增强扫描后,病灶未强化。T1W显示病灶可无信号改变,可稍低信号或明显低信号。结论 头颅MRI检查是脑桥梗死的首选检查,及时的MRI检查有助于责任病灶的确定。典型的脑桥综合征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是一种继发脱髓鞘性疾病,由Adarns等于1959年首次报道,以四肢瘫、假性球麻痹和特殊的意识状态为特征。我院收治的2例CPM患者,临床特点不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满  邵汝升 《临床荟萃》2006,21(18):1341-1341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是一种较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橄榄核、脑桥、基底核和小脑半球.此外,舌下神经核、面神经核、红核、黑质和基底节以及大脑皮层、脊髓前角均可受累。现将我科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6例OPCA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俞玉娣  高露青   《护理与康复》2021,20(12):47-49
总结1例咯血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后发生低钠血症,低钠血症纠正后致脑桥外髓鞘溶解症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做好癫痫急救处理、咯血护理、垂体后叶素用药护理、脑桥外髓鞘溶解症的治疗及康复护理、慢性低钠血症的预防及护理.经过多学科团队的治疗与护理,患者恢复良好,30 d后康复出院.出院后32 d患者失语及神经功能受损基本恢复,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报告了3例血液透析并发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的护理.3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所致肾衰竭,均伴有低钠血症,首次血液透析后低钠血症迅速得到纠正,但在24h内出现肌力低下、吞咽障碍、失语、昏迷等表现,诊断为血液透析并发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经过严密现察病情,做好气道管理,及早开始神经功能康复训练,同时重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友预防并发症护理,3例患者由神经功能基本恢复出院.随访2例目前生活自理,1例数月后死于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像学表现为"脑桥半切征"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及预后。方法收集影像学表现为"脑桥半切征"的1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因以及预后。结果 11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核磁共振成像(MRI)形态学均表现为"脑桥半切征"。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平均年龄(72.64±8.26)岁,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为主。11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瘫痪和构音障碍,伴有对侧偏身感觉减退5例,中枢性面瘫8例,中枢性舌瘫7例,眩晕或头晕5例,眼震4例以及共济失调3例。11例患者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4.91±2.54)分。所有患者MRI检查均显示病灶累及脑桥腹前内侧区,其中3例合并累及前外侧区。3例患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发现存在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结论 "脑桥半切征"是急性脑桥梗死的一种特殊影像学征象,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起病的对侧肢体瘫痪、构音障碍及中枢性面瘫,可伴有眩晕和眼震等症状,其主要病因机制为基底动脉分支病变和大动脉闭塞性疾病,多数患者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介入康复训练对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OPCA)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4例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患者分为对照组(n=12)和康复组(n=12)。对照组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在训练前及训练后6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康复组各项指标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对照组上述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训练对OPCA患者康复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脑桥旁正中梗死误诊的原因。方法对2008~2010年本院住院的20例误诊为大脑半球病变的脑桥旁正中梗死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超早期头颅CT平扫,48 h内的头颅MR影像学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误诊为大脑半球病变的脑梗死,经MR检查确诊为脑桥旁正中动脉梗死。结论脑桥旁正中梗死临床常见,但易漏诊,早期行MR有助于确诊。对早期有一过性头晕,临床表现为一侧偏瘫患者,要注意病灶有可能在脑干。  相似文献   

17.
<正>脑桥梗死是后循环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7%[1]。绝大多数的脑桥梗死为单侧单发病灶,双侧脑桥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但因为脑干的神经结构紧密,内有多个颅神经核团、运动感觉传导束、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等重要结构穿过,双侧脑桥梗死常出现四肢瘫痪、吞咽障碍、意识障碍等高致残、高致死症状。脑桥心形梗死是双侧脑桥梗死的一种罕见类型,有其独特血管解剖学基础及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2],国内外明确报道的病例仅数十例[3~7],目前对其临床特征及病因学的认识较匮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技术探讨急性脑桥梗死患者基底动脉迂曲及斑块特征。方法  搜集35例急性脑桥梗死和40例非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模态磁共振扫描,测量基底动脉迂曲角度及斑块特征(狭窄处管周、管腔及壁面积、参考处管周及管腔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模式及重构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斑块负荷、重构模式及重构率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基底动脉迂曲度、狭窄处管周、管腔、壁面积、参考处管周及管腔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负荷为急性脑桥梗死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01,95% CI=0.000~0.306),重构模式为急性脑桥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514,95% CI=1.380~4.580)。结论  斑块负荷及重构模式可以影响急性脑桥梗死的发生。随着基底动脉斑块负荷的下降,急性脑桥梗死的发病率减低。基底动脉发生正性重构容易导致急性脑桥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脑桥梗死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我院2003—01-2006-01收治的脑桥梗死36例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脑桥基地部对称性脱髓鞘病变为病理特征的致死性疾病,我科于2007年收治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