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社区老年抑郁症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及分析,以减少抑郁症的发生,为更多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和较好的社会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检出的356名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和318名正常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家庭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并给予相应防治和护理干预。结果:年龄分布以(60~75)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家庭类型中以核心家庭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最大,占62.6%;家庭周期以家庭收缩期为主,占74.2%;家庭月收入在500元/月以下的家庭相对较多,占34.9%;工人和文化程度低的占全部老年抑郁症的比例最多;AHMD7项因子的调查中,影响社区老年抑郁症最明显的是睡眠障碍因子,其次是阻滞因子;负性生活事件出现较多的是子女问题、家人病重或亡故、婚姻问题等对老年抑郁症的生活影响较大。结论: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家庭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对疾病及其症状认识仍有不足。因此,要提高人们对抑郁症的认知,加强家庭支持和社区健康教育,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预防和控制老年人抑郁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老年抑郁症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给老年人晚年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探讨老年抑郁症的诱发因素,掌握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基本特征,及早采取有效干预,对延缓抑郁症的发生发展,维护老年健康状况,提高晚年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从健康教育、社会支持、心理疏导、情感慰藉、慢病防控等进行预防探讨.  相似文献   

3.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约有36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其中老年抑郁症患者占了1/3,55岁以上老年人罹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10%~15%。老年抑郁症的诱发因素首先是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精神病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期抑郁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之一,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的主要问题,同时药物的副作用也使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随之下降。为了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5.
老年抑郁症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光华 《人民军医》2007,50(3):174-175
老年抑郁症是指60岁以上首次发病、以持久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1]。在65岁以上人群中,抑郁症患病率为7%~10%[2],伴有各类躯体疾病者高达67.4%[3]。老年抑郁症以不典型抑郁多见[4]。现就老年抑郁症的诊治研究作一综述。1病因及发病机制[5]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高原地区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原地区≥60岁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150例,并引用尹秀茹、罗国军等南京脑科医院老年精神病住院病人124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老年抑郁症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病前大多数都有社会和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对老年人影响相对较小,躯体不适、焦虑、疑病是老年抑郁症的共性。自杀观念、自杀行为低于平原组,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01),迟滞高于平原组,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01),激越低于平原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而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在高原地区老年抑郁症中较为突出。结论:高原地区老年抑郁症与平原地区老年抑郁症不同,高原地区更易出现心境抑郁和迟滞,但激越、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却明显低于平原。  相似文献   

7.
近年的医学研究发现,抑郁症随时随地可以在人们身边出现,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疾患,只是人们还没有正视这个心理第一疾患而已。目前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据统计,在55岁以上老年中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可高达10%~15%。其中有的病人症状十分严重甚至实施轻生。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病死率可高至30%,本文通过1999年和2003年,对164团5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抑郁症相关知识知晓  相似文献   

8.
根据美国精神病协会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及疾病国际分类(ICD-IO)的诊断标准,老年抑郁症是指65岁以上老年人中首次出现的抑郁综合征,其年发病率达1.3%^[1]。近年大量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存在脑神经组织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的改变。现对额叶在老年抑郁症中的组织结构及分子生物学改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疾患,严重危害大众的身心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超过3.4亿的抑郁症患者,其中老年抑郁症(late-onset depression,LOD)的比例超过1/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在老年人中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将一直持续下去。晚发性抑郁症(LOD)、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对老年抑郁症的实施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通过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结果: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避免了自杀行为,解除了心理悲痛,重建自尊、自信,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结论:周到细致的做好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护理,满足其心理、生理上的需要,与患者进行耐心的交流,合理的健康教育,才能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也伴随着改变了生活方式,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开始成为高发性疾病,同时,老年人群精神卫生状况也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关注。从相关研究中显示[1],老年期痴呆和抑郁症已经成为对老年人群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的主要因素。老年病是对抑郁症一个极大的诱因,目前的医疗水平还无法对老年慢性疾病进行治疗,因此,老年患者若长期存在抑郁情绪,会影响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征,评价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西酞普兰治疗35例老年首发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6周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根据HAMD各项评分总结老年抑郁症主要症状。结果抑郁情绪、睡眠障碍、焦虑、全身症状和疑病是这组患者的主要表现。西酞普兰治疗2周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明显(t=10.401,P〈0.05) 治疗6周后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显著(t=15.815,P〈0.05),治疗6周后显效率为66%,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跌倒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而且是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因为跌倒住院的可能性是他们遭受其他伤害而住院的可能性的5倍,而跌倒受伤过的老年人康复后,有20%~30%会引起身体灵活性下降,独立生活能力下降,甚至过早死亡[1].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因素有很多,神经系统疾病是重要因素之一.现将我们近年来收集的71例老年跌倒事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深圳市沿海地区农村城市化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关系。方法采取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425名老年人进行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可能与社区老年人文化素质较低、卫生知识缺乏、存在较多不良生活行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开展得不够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老年健康管理欠佳等因素有关。结论社区老年卫生服务应以建立适应当前需要的新型老年卫生服务体系、构建新的“医患关系”、开展多种卫生服务形式为突破口,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短时记忆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短时记忆的特点。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22例老年抑郁症病人,平均年龄(66.32±2.95)岁,严格按照临床记忆量表使用手册进行短时记忆检查,并与本院同期疗养的健康疗养员42名[平均年龄(66.29±2.27)岁]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指向记忆测验、联想学习测验、图像自由回忆测验以及人像特点联系记忆测验成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无意义图形再认测验结果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对有意义材料的回忆成绩下降,但对这类材料的再认成绩正常。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抑郁症已经成为老年人的精神障碍之一,在这些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共患率很高,因此备受临床关注。为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情况及产生原因,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2008年6月-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15天的疗养期内,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对老年疗养员的生活习惯,心理问题等进行合理的干预。结果老年疗养员的健康状况、日常生活习惯、社会交往、心理状况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疗养院护士应充分认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不断学习新的服务模式,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改善老年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老年患者肠系膜下动脉(IMA)的血流参数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50例正常老年人(正常组)的肠系膜下动脉内径(D),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IMA的内径较正常组增宽,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增高,舒张期血流流速减,搏动指数变化不明显。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IMA血流动力学较正常老年人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增长,老年人口数量大大增加。但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化发展,老年人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何针对老年人身心特点,积极有效地开展老年期心理咨询工作,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控制和减少老年疾病发生,成为专家学者越来越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老年期的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大脑及全身的功能衰退,加上社会角色及生活环境变化,心理上容易产生许多消极反应。比如,面临退休,对生活规律和习惯的突然改变,往往很难适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提高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加强和改善老年社区服务水平。结果:老年社区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结论:应大力发展和完善老年社区护理的基础建设以及加强护理人员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