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4月-2004年12月,同期治疗57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平均年龄60岁(42~78岁);心功能Ⅱ级9例,Ⅲ级37例,Ⅳ级11例;二尖瓣病变37例,主动脉瓣病变11例,联合瓣膜病变9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停跳后先做静脉桥的远端吻合,然后处理瓣膜。心脏复苏后在升主动脉开放前完成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的吻合。乳内动脉的吻合在瓣膜置换或成形后心脏复苏前完成。本组行二尖瓣成形8例,行二尖瓣置换29例,行主动脉瓣置换11例,行双瓣置换9例(其中39例为机械瓣置换,10例为进口生物瓣置换)。冠脉搭桥1~5支,平均2.7支/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为1.75%,其余患者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7年,无死亡,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心功能Ⅰ级45例,Ⅱ级11例。结论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术和心脏瓣膜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三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分析(附2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三尖瓣置换术的手术指征、术式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方法 对28例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先天性心脏病6例(2例为再次心脏手术),风湿性心脏病17例(12例为再次心脏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其他2例.同期行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置换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采用机械瓣膜8枚,进口生物瓣膜20枚.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9例采用中低温心脏停跳并行心肌保护术,另外19例均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方法 行三尖瓣置换手术,其中6例经股动脉插管.24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4例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经胸腔进行手术.结果 3例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重度低心排,均为联合瓣膜置换患者,其中1例死亡;1例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2例术前合并肾功不全、术后加重,行血液透析治疗后稳定;1例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经多次换药后痊愈.除死亡患者外,其余患者复查超声均显示瓣膜功能正常,无瓣周漏.结论 三尖瓣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方法 对单纯的三尖瓣置换术可起到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风湿性心脏瓣膜术后远期可能发生重度三尖瓣病变,需要进行再次心脏手术,采用股动脉插管经右胸前外侧切口入路可降低再次心脏手术风险;三尖瓣病变严重患者大都合并全身代谢营养障碍,对营养障碍的纠正应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对于三尖瓣置换的患者,生物瓣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5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对2003年5月~2006年4月57例重症以及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患者中55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死亡2例,占3.5%,死亡原因分别为急性左心衰及严重肺部感染;手术并发症主要为低心排综合征、心律失常;术后随访心胸比例较术前不同程度的缩小,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调整心功能及全身情况到最佳状态,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保留二尖瓣装置,彻底矫治三尖瓣病变,术后积极防治低心排综合征、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重视多巴胺、硝普钠等血管活性药物及洋地黄类强心药物的用量与维持时间,是重症瓣膜病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GK型双叶式人工心脏瓣膜(GK双叶瓣)植入人体后的临床疗效和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例病人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其中二尖瓣替换(MVR)14例,主动脉瓣替换(AVR)4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替换(MVR AVR)2例。术后定期随访和检查是否有瓣膜相关的并发症。结果全组无死亡。无并发症,长期生存已1年至2年半。术后病人心功能均已从Ⅲ~Ⅳ级转为Ⅰ~Ⅱ级,血流动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生活质量改善。结论GK双叶瓣初步临床应用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其近期随访结果未发现与瓣膜有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总结闭合性心脏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1978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28例各类闭合闭性心脏损伤的病历资料,对其损伤类型、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27例治愈,1例死亡,死亡率3.6%。结论 正确诊断、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损伤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大多数伤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8.
1998年5月~1998年7月,我院行常温心脏不停跳修补房间隔缺损5例,Ebstein畸形1例。效果良好。就手术适应证及手术安全进行讨论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年龄9~28岁,平均18.5岁。房间隔缺损5例,Ebstein畸形1例。均有活动...  相似文献   

9.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指风湿性心脏炎症消退后在心脏瓣膜上遗留下的瘢痕引起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早期表现为心脏的增大和腔壁的增厚,晚期表现为心功能不全[1].在各种心血管外科的病例中此病占40%~60%,南方高于北方[2].人工瓣膜置换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心血管外科的发展,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日趋完善,对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配合及时地传递各种器械,才能保障手术的顺利和成功。我院1990—1995年共施行41例二尖瓣置换(MVR)手术,现将有关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巨大左心室(左室舒张末内径≥7.0 cm、左室收缩末内径≥5.0cm)瓣膜置换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6月32例巨大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的临床资料,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28~10.68 cm,平均(7.18±0.32)c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5.41~7.53 cm,平均(5.88±1.13)cm;左室射血分数(LVEF)0.32~0.58,平均0.42±0.12;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23例、Ⅳ级9例。二尖瓣置换(MVR)1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DVR)12例,Bentall术3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TVP)18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6.3%。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LVEDD、LVESD、LVEF,与术前对比,术后2周LVEDD、LVESD即较术前缩小;LVEF术后半年明显改善。结论采用HTK液灌注保护心肌,尽可能保留二尖瓣小瓣结构,围术期注意补钾、预防室颤、术中注意处理房颤是提高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技术(MUF)在成人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影响。方法 5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MUF组,n=25)和对照组(CUF组,n=25),在术中分别采用改良超滤和常规超滤(CUF),对两组术后早期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间的红细胞比容(Hct)在术前、超滤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滤后MUF组高于CUF组(P<0.01),MUF组术后出血及库血使用均低于CUF组(P<0.05),术后血流动力学较平稳,呼吸机支持时间较短,术后24 h尿量明显减少。但术后ICU滞留时间、病人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出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超滤可在手术后短时间内浓缩血液,提高Hct,改善肺功能,减少出血和库血使用,但不能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MRI在心脏瓣膜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序列MR扫描在心脏瓣膜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UCG)、二维(2D)黑血及亮血序列、K-空间节段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扫描序列(True FISP)对瓣膜病进行定性评价,15例患者还进行小角度快速激发(FLASH)电影序列和流速编码电影(VEC)定量分析,并将MR结果与UCG进行对比。结果 UCG和MRI诊断二尖瓣狭窄(MS)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I)23例;主动脉瓣狭窄(AS)7例,其中二瓣畸形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13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I)2例;复合或联合瓣膜病9例。受累心腔的增大和升主动脉的扩张是其主要形态学改变,异常的血液湍流信号是受累瓣膜的直接征象。VEC-MR定量分析与多普勒超声一致性好:6例AS,MR和UCG检查结果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和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R=0,975、Rsq=0.951(P〈0.01),AI9例,分别为R=0.965、Rsq=0.932(P〈0.01)。结论 MR多序列综合扫描可对心脏瓣膜病特别是主动脉瓣疾病进行准确的定性及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心脏不停跳与停跳行二尖瓣置换术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将12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BH)与12例冷晶体灌注心脏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CCP)做比较,在麻醉后10 min,术后42、4、48、72 h这5个时点抽取周围静脉血测定血清CK、CK-MB、cTnI,MYO的变化。其中随机在BH组及CCP组各抽取10例,分别于体外循环(CPB)前和体外循环后取右心房心肌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形态并进行量化计分。结果 BH组术后各项指标虽较麻醉后增高,但增高幅度小于CCP组,在术后24 h均开始下降,72 h已基本接近正常。CCP组在术后24 h时各项指标除MYO外仍持续增高,72 h尚未恢复。体外循环后CCP组肌线粒体计分均高于BH组(P<0.01),BH组心肌超微结构优于CCP组。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较冷晶体灌注心脏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不同心肌保护方法在双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瓣膜置换术(DVR)中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8月在我院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人院顺序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10例。①顺行灌注组: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顺行性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完成双瓣膜置换术;②逆行灌注组:经冠状静脉窦间断逆行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完成双瓣膜置换术;③顺逆联合灌注组:先按顺行灌注方法,再采用逆行灌注方法,完成双瓣膜置换术;观察3组术后早期临床疗效;观察心肌乳酸释放率、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变化。结果30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顺行灌注组和顺逆联合灌注组主动脉阻断60min时心肌乳酸浓度低于逆行灌注组。主动脉开放20min、术后第1d顺行灌注组和顺逆联合灌注组的血清CK-MB、cTnI浓度低于逆行灌注组。结论以上3种心肌保护方法均有效,但顺行灌注组和顺逆联合灌注组效果较好;顺逆联合灌注方法操作方便,不影响手术进程,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甲状腺手术避免损伤喉返神经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218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喉返神经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术中均解剖暴露喉返神经(包括喉不返神经1例)并加以保护。结果 218例甲状腺良性疾病中,甲状腺腺瘤2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87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1例,桥本甲状腺炎2例;全组无喉返神经损伤。结论在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中,要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结构、走行方向及其与周围器官的解剖关系,术中仔细寻找并显露好喉返神经,避免损伤。  相似文献   

17.
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研究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CVHD)的特点。方法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9017例50岁以上患者,以二维、M型、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测CVHD,记录各瓣膜情况,结果共检出CVHD574例,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主动脉瓣钙化多于二尖瓣,无冠瓣钙化多于左、右冠瓣;主动脉瓣瓣尖及二尖瓣瓣环钙化检出率高;钙化形态以3-10mm斑状钙化最多见;部分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该病常伴随于高血压病、冠心病、主动脉硬化等疾病。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检出CVHD钙化部位、大小、瓣膜狭窄及关闭不全程度,为CVHD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正中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效果。方法取胸骨正中切口从胸骨角下方1 cm至剑突水平切开皮肤,长约5~10 cm。纵劈胸骨至第2肋间、向右侧横断胸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行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52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正中切口矫治的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55例进行比较。结果正中小切口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常规正中切口组相比无显著延长(P>0.05),但小切口组术后引流量较常规切口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循环稳定,切口小、疼痛反应轻,无切口感染和胸骨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矫治,该术式创伤小、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研究因瓣周漏(PVL)行再次心脏手术的患者的疗效及中远期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15年10月因人工瓣膜瓣周漏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6例,年龄15~67(55.4±11.6)岁.28例患者中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1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二尖瓣瓣周漏4例,双瓣置换合并左室隧道内隔膜切除术后双瓣瓣周漏1例,法洛三联症根治合并三尖瓣置换术后三尖瓣瓣周漏1例.其中2例起因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手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1例、Ⅲ级10例、Ⅳ级7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衰竭.术后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再次开胸2例,少量瓣周漏复发1例.26例出院患者中22例获随访,随访率84.6%,随访时间12~219个月,平均76.2个月.1例于术后31个月死于重症胰腺炎;1例术后7个月再次出现瓣周漏复发,目前心功能Ⅲ级;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心功能Ⅱ级.结论 对于超声诊断明确的中重度瓣周漏患者积极行外科手术是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