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战场医疗救护模式的变革,医疗救护单位的朝前配制与伤员救护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要求战伤救治向更注重专科救治的模式发展.快速的伤情评估是确定救护观察重点和制定完善救护措施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战时伤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护的保证.本文期望通过探索战时规范化、快捷的专科伤情评估方法,提高我军未来颌面战伤救护水平.  相似文献   

2.
医疗救护飞机空运医疗后送是战时快速医疗救护的重要方式,机上医护人员是实现应急医学救援的主要载体。通过文献查阅、调查研究和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一套模拟医疗救护飞机机上医护人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医疗救护飞机机上医护人员评价工作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3.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各种反坦克武器不断问世,战时易造成大量坦克成员伤亡[1]。如何有效救护伤员,是装甲部队战伤救护的一个重要问题[2]。以下以59式坦克为例,救护方法着重研究坦克作战损毁后伤员搬运急救问题。坦克乘员战伤救护首先要解决寻找发现伤员问题,及时发现伤员,是迅速实施阵地救护的重要前提[3]。步兵卫生人员发现阵地伤员主要靠看、问、听、找4种方法,坦克伤员救护要充分利用电台联络等方式联络。  相似文献   

4.
正为深入贯彻强军目标,适应推进"打仗型"卫勤建设形势的需要,确保各直属队安全发展,提升基层卫生人员和带兵骨干的能力素质,培养"平时会科学组训,战时能自救互救"的骨干人才,6月30日至7月6日,济南军区司令部直工部在驻济南某部举办了直属队战伤救护和训练伤防治骨干集训。这次集训,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训练大纲》《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训练指导法》《战伤救治规则》和全军战伤自救互  相似文献   

5.
POCT概念高科技局部战争是随着尖端科技的发展和战争形态的改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战争方式。这种战争模式要求未来的战时卫勤保障必须达到快速救治、送治结合、连续进行的救护目标,对战伤救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快速检验技术的发展。国内多将POCT译为"床边体外诊断检验",简称"床边检验"。目前,POCT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急诊室、食品卫生检验、法医学领域等,在未来战争  相似文献   

6.
野战常用救护技术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需要,结合“亚热带地区战时护理技术规范”课题的研究,我们着眼战时,立足平时,拟定野战常用七项救护技术操作程序及标准,旨在通过开展广泛性的群众练兵热潮,提高战伤救护的基本功,完成“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使命,实现保障有力的总目标,提高护理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直升机为平台的战、创伤空中救护网络具有迅速及时、机动灵活、不受地形影响等优点,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急救救护的重要力量。本研究探讨在新时代军事变革的大潮下,依托我军搜救力量构建服务于我国平、战时的直升机战、创伤空运救护能力。通航和民航领域在全国急救体系中,具有无战时应急动员、审批程序简单、分布点位广泛、制约因素少的重要优势,军民融合模式下的国家空中医学救援对于整合空中医学救援更具价值,旨在提高人民医疗保障水平和战场保障能力,加强卫勤保障,为新形势下战伤救治储备实用的空运救护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核心提示】战伤,是战时武器及战场环境直接或间接所致损伤。战伤救治,就是对负伤的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先期救治。战伤救治是完成一场战斗的基础,更是降低战斗减员、保存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关键。其主要任务,就是在战场环境下达到对战伤的有效处置,对有望归队参战的伤员进行战伤的快速处理,使战斗员尽快恢复战斗能力,归队参战,确保战斗最终取得胜利。习主席明确指出:"现代战争,对一线救治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卫勤救治能力提高一  相似文献   

9.
战伤伤员数字化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作战形态,是以信息为战略资源、以信息系统为作战基础、以数字化战场为依托、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态、以争夺制信息权为目标的高技术战争〔1〕。战时卫勤保障要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必须大力推进军事卫勤信息化建设。战时卫勤保障是以伤员救护为中心的综合保障工作,所以,战伤伤员信息的数字化是战时卫勤保障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数字化和信息化理论模型提出的相关理论,对战伤伤员信息数字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作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1战伤伤员数字化的概念及内容进入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医院船医疗队海上职责及救护流程.方法 船员375人次分为5批,每批75人次.根据海战伤的特点,南船员扮演不同类型的海战伤伤员.医院船医疗队成员50人,分成指挥组、分类组、手术组、治疗组、医疗组(2个)和后勤保障组.通过医院船海上卫勤训练,分析医院船海战时救护特点和人员状况,将医院船的救治岗位进行合理分配,对各级救护人员职责及救护流程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结果 医院船医疗队成员工作质量优秀率,从第1次至第5次分别为22%、46%、58%、82%和94%;5次模拟伤员救护质量优秀率,从第1次至第5次分别为23%、35%、64%、76%和91%,与其他次比较第5次最好(P<0.01).结论 医院船医疗队通过海上职责及救护流程训练,可提高海上救护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和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亚热带丛林地区所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要求战伤救护必须适应现代战争的变化与卫勤保障模式的转变。为此,积极探索研究高技术条件下特殊环境中的战伤救治难点及与之相适应的救护训练对策,对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十分必要。1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伤救护难点随  相似文献   

12.
马宇  万小健  熊源长  邓小明 《人民军医》2013,(12):1395-1396
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应用于战伤手术麻醉和战伤疼痛治疗具有安全性高、实施条件要求不高、不影响患者神智意识、舒适度较高、镇痛效果完善等优点,在未来战伤救护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文探讨了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在未来战伤救护中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战时卫勤保障能力,1995年8月10日,452医院抽组50人的野战医疗队,携带装备和器材到空军某场站进行封闭式训练。经过40天的训练,野战医疗队全体人员思想、作风、战救技术和组织纪律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先后开展了空运救护、战救五大技术、战伤手术、抗休克、重症监护以及战时飞行卫生保障等30个项目训练。9月19日上午,野战医疗队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实兵训练和演习  相似文献   

14.
直升机因机动灵活、搜救高效、受地形地势影响小等特点在海上紧急医疗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着眼造成战斗减员的主要海战伤类特点,结合直升机浅海捞救、岸滩救援医疗措施以及急救设备、药物配置,并从救护力量前移、精准海上搜索、高效空中救护、后方医院有效对接等方面对海战时直升机救援提出对策与实践思考,旨在为伤员一线立体救治提供高效卫勤保障。  相似文献   

15.
战术作战伤员救护(TCCC)是美军近十余年建立起来的战场急救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战术作战伤员救护指南》则用于指导部队在战术背景下实施战场急救。TCCC将战场急救分为三个阶段——火力下救护、战术区域救护和战术后送救护。在确保战术得当的基础上,其技术重点在于针对"可预防性"战伤死亡的主要原因——致命性出血、张力气胸和气道阻塞等,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包括战伤止血带止血、战伤止血敷料填塞、抗休克、胸膜腔穿刺减压、解除气道阻塞与防止窒息等。此外,烧伤补液、伤员保温、止痛与防感染等也是值得关注的技术问题。鉴于美军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伤员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可以肯定地说,TCCC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战伤救护是战伤分级救治的起点与重要环节,是卫生人员及战士在战斗现场实施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对伤员实施的救护活动。它对于保证战伤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战伤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军指战员和参与军队医疗护理工作人员均须掌握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17.
西藏地区野战血站运作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景观,给战时卫勤保障带来了极大困难。医疗救护重要内容的血液保障及时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战伤救治的质量。从汶川地震血液保障的经验来看,建立一个合格的、配置合理的野战血站能极大地提高血液保障效率和抢救伤员的生存率。本文对在西藏地区野战血站的运作方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199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医Butler上校提出了"战术作战伤员救护(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以下简称TCCC)"这一概念,即"战场院前急救",总结了战创伤救护十大要素,其中止血排在第一位。致命性大出血是战伤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约占可预防性战伤死亡的90%。因此,战创伤止血无疑是TCCC的重中之重。随着TCCC在实战中不断更新发展,一系列先进的战创伤止血药材相继被研发运用到战场,  相似文献   

19.
美军战场伤员的救护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拉克战争是近几次局部战争中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最高、战场联系最为紧密的一次,其数字化信息网络延伸至整个作战空间,为构建数字化战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同时也为战场网络救护开辟了新的途径。战前美军后勤保障系统针对高技术局部战争呈现出的战伤多元化特点,积极探索战伤的致伤环境、发生规律和战伤病理,加强有关伤病的救护技术训练,以  相似文献   

20.
吴安东  迟永衿 《解放军健康》2007,(5):I0001-I0001
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卫勤人员的野战保障水平,前不久,沈阳军区65571部队将医护人员及卫生装备拉到训练场.模拟实战进行了野战化训练。训练中他们根据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战伤特点设置各种险情、伤情,重点锤炼卫勤人员的战场救护、战术防护、战场机动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卫勤人员的综合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