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科室及操作环节,并探讨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高危险因素的防护策略。方法 建立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调查分析2012年6月-2013年5月所上报61名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在上报的61名职业暴露人员中,以护士和护生人数最多,占80.33%;发生职业暴露较多的科室为普通病房、手术室和急诊室,分别占54.1%、19.67%和9.84%;发生较多的操作环节为输液完毕拔针及各种注射、穿刺、抽血拔针,手术缝合和集中分离针头,分别占39.34%及13.11%,11.48%和9.48%;暴露者未戴手套操作占86.89%,以接触不明源患者或病原体的后续预防最为棘手,暴露源中以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最多,占54.10%。结论 血源性职业暴露多发生于护士和护生,病房、手术室和急诊室是主要场所,某些不规范的临床操作为高发因素,对标准预防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态度、使用安全锐器或针具进行安全操作、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以及发生职业暴露后主动上报,是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最佳防护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及职业风险,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某医院161例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个案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15-2019年,该医院共上报161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为护士(占48.5%),其次依次为保洁员(占20.5%)、医生(占13.6%)、实习护士(占13.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报告流程,探寻防控策略,以有效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方法对2015-2017年我院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59例医务人员的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9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士最高(77.97%);工龄≤5年的占62.71%;发生科室手术室较高占13.56%;暴露主要方式为针刺伤;暴露操作环节以输液拔针发生率最高为37.29%、其次为手术缝合针和穿刺,分别占16.95%和15.25%;暴露后经过正确处理和预防用药,随访监测半年(HIV监测12个月)无1例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感染。结论强化职业暴露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规范诊疗操作、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和安全注射、完善上报流程及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才能有效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切实保障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实习医学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探讨针对性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 日实习医学生上报登记的35名职业暴露进行分析.结果 1438名实习医学生中共收到35名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暴露率为2.43%;护理专业实习生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27名占77.14%,护理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及其他专业实习生发生职业暴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锐器伤为导致暴露的主要形式,32名占91.43%,致锐器伤操作环节多发生在输液、注射、采血后拔针时,占77.14%;暴露源中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22名,占62.86%.结论 实习医学生面临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医院应加强实习医学生职业防护的教育、规范操作行为;实习医学生也应提高自身防护意识,避免和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方旭  刘兰  杨晋红  王志荣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205-3206
目的分析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探讨针对性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上报登记的66例职业暴露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到66例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人群集中于护士,占62.12%;工作年限低于5年者易发生职业暴露,占60.61%;锐器伤为导致暴露为主要形式,占到84.69%,致锐器伤操作环节多发生在输液、注射、采血后拔针时,占57.58%;所有职业暴露者均进行了紧急及相关干预处理,暂未发现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结论增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预防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建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和监测管理系统,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监测了2005年11月-2008年11月,95名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对其职业、高危因素、致锐器伤操作环节、暴露后的风险评估以及预防用药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血源性职业暴露护士发生率最高(75.79%),其次是医师(16.84%);职业暴露类型主要是锐器伤造成,锐器类型以输液器针头占首位;致锐器伤操作环节以输液结束拔针与回套或徒手拔针帽时发生率最高;经风险评估,3名HIV职业暴露者,给予预防用药,无1名因职业暴露而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教育,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建立监测系统、完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正确有效处理和干预,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预防控制和监测处理办法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发生职业暴露的87名医务人员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科室:手术系列科室最多,占62.07%,职业暴露人员中护士发生率最高为67.82%,医师为32.18%;职业暴露源前三位分别为乙型肝炎、梅毒、不明暴露源,分别占33.33%、28.74%和21.84%;发生职业暴露的方式主要是锐器伤;损伤锐器类型中针刺伤为主;锐器伤操作环节以操作完成后处理锐器发生率最高为31.03%,其次是输液拔针和回套针帽,分别占25.29%和16.09%;经过规范的处理和预防用药,随访6月(HIV随访1年)无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结论加强防护知识的培训是减少职业暴露最根本的途径,规范操作是避免失误发生的基本要求,标准预防是防止职业暴露的最佳方法,必要的防护用品配备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物质保证,采用安全注射系统切断了职业暴露发生的必要环节,完善报告流程是职业暴露后及时处理的重要保证,保护暴露者隐私和必要的心理疏导是帮助暴露者减轻精神压力和提高处置依从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特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控费用,探讨防控措施,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某三甲综合性教学医院2014年-2020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114例,收集上报随访数据。结果 工龄<5年的医务人员最易发生职业暴露(45.61%)。暴露人员以手术科室为主(73.69%),前3位的分别是手术室、关节外科、产科;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75.44%);锐器伤是主要暴露环节(88.60%)。护士暴露最多的地点为病房,主要时机是注射及拔针操作时;医生暴露最多的地点为手术室,主要时机是器械使用中,暴露场所及时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20年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呈下降趋势(P<0.05);暴露发生月份中,7、8月高发,其次是3、4月。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控费用平均每例392.22元,HCV、HBV、梅毒职业暴露平均费用分别为684.43元、388.09元、335.57元,其中HBV暴露者抗体滴度≥10 mIU/ml,平均每例95.70元,与无表面抗体或抗体滴度不足时(平均每例502.51元),同比降低80.95%。结论 应重点加强对职业暴露高危人群、高危科室、高危环节和高危时刻的防控,践行长效防控机制,有效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其卫生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况,探讨防范对策.方法 利用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开展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8月-2011年2月共监测到86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暴露种类以锐器伤为主,占93.02%;血源性暴露源占55.81%;职业分布以护士为主,占60.47%;科室分布外科占29.07%,内科占26.74%;工作年限短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占55.81%;伤害发生的地点以病房、手术室居多,分别占48.84%、23.25%;导致伤害的暴露物种类以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居多,分别占27.91%、23.25%;职业暴露的操作环节最多为锐器物用后处置,占25.58%,其次为拔针时,占24.42%.结论 护理人员和低年资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高危人群,应加强对其培训教育,加强对重点部门的管理,建立健全职业暴露规范化管理体系,以降低职业暴露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医务人员针灸针职业暴露发生现状及原因。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回顾性调查某三甲中医院涉及针灸针操作的27个临床科室医务人员3年内发生针灸针职业暴露相关情况,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1 585名医务人员中共有164名发生231次针灸针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0.35%。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业类别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发生针灸针职业暴露的主要为学员(包括实习生、进修生及规培生)、<25岁、工作年限1年以内的医务人员。231次针灸针锐器伤涉及的针具主要为毫针(106次,45.88%);刺伤环节主要是拔针过程中(68次,29.44%);暴露场所主要是病房(82次,35.50%)。按原则规范处理的176次,占76.19%,及时上报148次,上报率为64.07%。结论 中医医院医务人员针灸针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学员、新进员工的职业防护培训及考核,规范针具使用过程中的操作行为,进一步预防及降低医务人员针灸针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特点、应急处置、随访情况及防控费用,为医院职业暴露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及分析某三甲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报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事件,对未完成全程检验追踪的暴露者进行电话回访。结果 共收集149例次职业暴露,保洁员发生密度最高(0.036例次/人年),其次为护士(0.031例次/人年),高于医生(0.018例次/人年)和医技人员(0.005例次/人年)(P<0.001);初级及以下职称医务人员发生密度高于中、高级职称者(P<0.001)。手术室(25.50%)是最高发地点,锐器伤是最主要的暴露方式(85.23%),关联操作以发生于处理锐器时最多(34.90%),暴露病原体中以乙型肝炎病毒最多(20.81%),10~12点是一天中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峰时刻(28.86%),暴露部位以手部(82.55%)最多,暴露发生于非利手(46.98%)较利手(35.57%)多见,食指是手部最常见的受伤部位(42.28%)。发生原因居前三位者依次为自己操作不慎(48.99%)、意外或紧急情况(20.80%)、他人锐器处理不当(15.44%)。6.04%的暴露者存在局部应急处置不规范,20.13%的案例存在迟报,职业暴露后全程追踪落实率为41.89%。未落实全程追踪居前三位原因依次为:遗忘、未足够重视和错误认知。职业暴露后防控总费用20 926.10元,平均每例140.44元,暴露源不明者平均费用最高(273.70元/例)。结论 应针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地点、环节、时间和部位等特点,以及存在的迟报率高、全程追踪落实率低等问题,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暴露后感染风险,保障医院工作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2015—2018年三级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并构建安全防控体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15—2018年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构建安全防控体系。结果2015—2018年某三级综合医院248人次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8.71%;护士血源性暴露发生率10.22%高于医生6.47%,女性9.56%高于男性6.28%,工作年限越长发生率越低,外科为高发科室,2015—2018年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时间段为8:00~12:00(39.11%),其次为13:00~17:00(29.03%),暴露方式主要为针刺或锐器伤(65.32%),主要发生于注射结束拔针或采血环节(25.40%),手指为主要暴露部位(79.03%),多数未戴手套或眼罩(52.42%);锐器管理不规范为主要暴露原因(52.02%);其次为操作意外(31.45%)。主要暴露源为乙型肝炎病毒(28.63%),其次为丙型肝炎病毒(25.00%)。结论2015—2018年某三级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为护士、女性、工作年限短、外科人员;主要暴露源为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4月45名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职业暴露高危人群是护士和实习护士,占75.6%;30岁以下医务人员占82.2%;暴露地点主要在病房,占64.4%,以外科病区为主;暴露源以乙肝、丙肝、梅毒为主,占89.3%;单一暴露源占66.7%,两种及以上暴露源占22.2%。暴露类型主要是锐器伤,占93.3%;锐器伤以注射针头、输液针头为主,占76.2%,护士注射后回套针帽、输液后拨针、分离针头、抽血后拨针为高危环节,占64.4%;培训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结论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科室的职业安全教育;医务人员入职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使用安全、具有防护功能的护理产品;禁止分离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等是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2015-2018年广安市广安区手术室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降低手术室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01/03,根据广安市广安区现有的医院数量、性质,结合本项目资金预算,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三级甲等、二级乙等和一级甲等医院各1家,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职称、HIV职业暴露经过等资料,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3家医院手术室在2015-2018年间共发生职业暴露404例,其中发生HIV暴露34例(8.42%)。三级甲等医院发生HIV职业暴露18例(52.94%),二级乙等和一级甲等医院16例(47.06%)。手术室医生和护士发生HIV职业暴露分别为15例(44.12%)和19例(55.88%)。年龄<30岁、30~岁和≥40岁组医护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分别为15例(44.12%)、11例(32.35%)和8例(23.53%)。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的手术室医护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分别为18例(52.94%)、6例(17.65%)和10例(29.41%)。HIV职业暴露环节中,锐器伤为主要暴露环节(88.24%)。暴露后,立即局部挤血+冲洗+消毒、立即局部挤血+消毒、立即局部挤血/冲洗、未立即处理的比例分别为73.53%、8.82%、11.76%和5.88%,且100%的手术室医护人员HIV暴露后均进行了血液检测和使用HIV用药程序预防治疗。暴露后未进行局部规范处理的原因主要为防护意识差、缺乏正规/严格的防护教育及工作繁忙。结论广安市广安区手术室医护人员存在一定比例的HIV职业暴露,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以减少手术室HIV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对策.方法 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组织制度不健全、认知不足、医疗操作不规范、医疗环境不佳及报告处理不及时等是影响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工作的原因.结论 应提高医院领导意识,采取健全组织制度、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改善环境、完善流程及规范预防用药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血源性病原体疾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特点,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防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西南地区某医院2015-2019年医务人员上报的职业暴露资料,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类型、暴露源及处置随访等情况。结果 共上报411例次职业暴露。暴露者以护士为主(47.44%),暴露科室主要为内科系统(39.41%)、外科系统(22.63%)和急诊科(12.41%)。暴露类型主要为锐器伤(78.10%,主要发生在整理诊疗器具/医疗废物、采血时),皮肤黏膜接触(19.71%)和其他类型(2.19%,主要是抓伤、咬伤所致)。暴露源不明的职业暴露主要分布在急诊(33.38%)、门诊(13.89%)和后勤(8.33%)等科室,主要由于整理诊疗用物/医疗废物(44.44%)、门急诊注射输液(27.78%)、门诊采血(13.89%)等操作引起。血源性病原体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梅毒螺旋体为主,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率为70.67%。结论 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锐器伤,同时应加大职业防护培训和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特点,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防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西南地区某医院2015-2019年医务人员上报的职业暴露资料,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类型、暴露源及处置随访等情况。结果 共上报411例次职业暴露。暴露者以护士为主(47.44%),暴露科室主要为内科系统(39.41%)、外科系统(22.63%)和急诊科(12.41%)。暴露类型主要为锐器伤(78.10%,主要发生在整理诊疗器具/医疗废物、采血时),皮肤黏膜接触(19.71%)和其他类型(2.19%,主要是抓伤、咬伤所致)。暴露源不明的职业暴露主要分布在急诊(33.38%)、门诊(13.89%)和后勤(8.33%)等科室,主要由于整理诊疗用物/医疗废物(44.44%)、门急诊注射输液(27.78%)、门诊采血(13.89%)等操作引起。血源性病原体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梅毒螺旋体为主,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率为70.67%。结论 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锐器伤,同时应加大职业防护培训和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郑州地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1年10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地区不同辖区内的4家二级医院和4家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职业暴露情况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再经过单、多因分析方法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有效调查对象931名医务人员,男性435名,女性496名;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8.9±9.6)岁;有护士354名,医生372名,检验技师130名,麻醉师75名。发生职业暴露91例,发生率9.77%,共发生职业暴露事件118例次,其中锐器伤57例次、皮肤黏膜接触暴露39例次、呼吸道/血液/体液暴露22例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OR=0.779)、职称(OR=0.751)、医院级别(OR=0.364)、工作性质(检验技师OR=0.670、麻醉师OR=0.585)、工龄(OR=0.689)、编制性质(OR=3.904)、工作疲劳(OR=2.368)、应对方式(OR=2.691)、近1年是否参加相关培训(OR=0.481)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建立防止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为完善职业防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规范化职业安全管理模式.方法 建立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体系,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医院522名医护人员2009年7月-2011年6月医源性锐器伤发生、血液/体液暴露、锐器伤人员的防护意识、全员标准预防依从性执行情况.结果 522名医护人员中,共发生职业暴露180人,发生率为34.48%,其中锐器伤152人,发生率为29.12%,血液/体液暴露28人,发生率为5.36%;锐器伤种类主要是注射针头、玻璃,其次为带翼针头及缝合针,分别占34.25%、27.12%、13.70%及10.41%;锐器伤操作环节主要是掰安瓿,其次为配加药时和处理使用后锐器,分别占26.58%、14.25%、11.23%;职业暴露人员中,69.44%未进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6.67%未穿戴防护用品、3.89%未规范处理伤口.结论 职业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有效地预防与减少了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