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官兵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KAP)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KAP调查问卷,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部357例官兵进行调查。问卷由基本情况、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及饮食行为4部分组成,共40道题,满分100分。统计官兵营养KAP总得分和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及饮食行为得分情况,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或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影响官兵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某部官兵营养KAP总得分和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及饮食行为得分的及格率,分别为82.6%、56.9%、75.9%和96.1%。影响官兵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性别及营养态度;影响官兵营养态度的主要因素为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结论:某部官兵的营养态度较好,饮食行为较合理,但营养知识水平较低,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营养健康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影响高原部队官兵生殖健康知识水平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部队官兵对性生理知识和艾滋病传播及防治知识了解不多,有的甚至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本研究对高原部队官兵性生理及艾滋病知识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高原部队官兵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生殖健康保健服务,提高高原部队官兵对性生理知识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和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原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6,与十多个国家接壤,边防线长达数千公里,主要是青藏高原和西藏高原。由于高原低压缺氧、气候恶劣、干燥寒冷、紫外线强,守防环境十分艰苦,使守防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受到极大的挑战。而高原驻地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生活单调,又使得高原官兵易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驻高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瑞  陶雨 《人民军医》2005,48(1):5-7
目的:了解高原官兵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心理疏导及心理咨询工作。方法:采用自拟个人情况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Beck抑郁问卷(BDI),对驻守海拔3770~5390m的465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高原组SCL-90测评结果,其躯体化、焦虑、恐怖等因子得分高于军人常模,两组差异显著(P<0.05);除人际关系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中国青年常模,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军官对下属的态度、人际交往、父母文化程度、军龄、部队管理方式、连续守防时间、身体健康状况等对心理有显著影响,决定系数R^2=0.139,重度抑郁者29.7%,中度抑郁者24.0%,轻度抑郁者35.1%。军龄、军官对下属的态度、人际交往、对高原环境适应程度、部队管理方式等对抑郁程度有显著影响,决定系数R^2=0.177。结论:密切官兵关系,加强团结、交流和科学管理等对保障官兵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王慧 《人民军医》2021,64(11):1054-1057
目的:调查了解某特种部队官兵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营养知识相关教育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某特战部队官兵500例,依托问卷星平台,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KAP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总分值120分.结果:营养KAP问卷平均总得分(92.5±8.5)分;其中营养知识问卷得分(8...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部队官兵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官兵健康素养、促进官兵健康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部487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官兵健康素养具备比例为13.96%,其中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比例为24.23%,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比例为9.86%,基本技能素养比例为38.8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官兵健康素养影响因素是学历、民族和婚姻,健康素养具备比例随学历的增高而增高,汉族官兵高于少数民族官兵,已婚官兵高于未婚官兵。结论 应根据不同文化程度、民族、婚姻的官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方案,提高官兵整体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9.
高原部队野外驻训期间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高原部队野外驻训期间官兵心理健康状况,2006年6~8月,在某部进行海拔3650m高原高强度军事训练与野外生存训练时,我们对参训官兵的紧张、抑郁及恐怖等情绪进行了调查。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影响高原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具有特殊的气压及环境气候特点,如:空气稀薄、寒冷、风大、干燥和日光辐射强。一般来说,当平原地区的人员进入这种艰苦、高寒、缺氧的环境时,均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初人高原地区的新兵也不例外,对高原新兵进行心理卫生及高原病防治等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可以明显提高新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高原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高原边防部队膳食营养现状,为高原部队食物及营养素推荐摄入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GJB 1636A-2016中称重法和体格检查法对驻海拔4600 m(A部)和4030 m(B部)单位的膳食营养情况进行调查.按GJB826B-2010和GJB823B-2016进行膳食质量评价;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维生素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25-OH VD含量;上臂肌围采用GJB1636A-2016评价,体脂率采用体成分仪所附标准评价.结果 A部禽蛋、牛奶和植物油摄入达标,其余食物未达标;B部粮食和植物油摄入达标,其余食物摄入未达标.A部蛋白质、钙、磷、钠、铁、硒、碘、铜、锰、维生素E、B3摄入充足,能量、钾、锌、镁、维生素D、C、B1和B2摄入不足,维生素A、B6、B9和B12严重缺乏;B部能量、蛋白质、磷、钾、钠、锌、铁、硒、镁、铜、锰、维生素E、C、B1和B3摄入充足,维生素B2摄入不足,钙、碘、维生素A、D、B6、B9和B12严重缺乏.A部蛋白质和脂肪产热达标,碳水化合物产热过低;B部蛋白质产热达标,脂肪产热超标,碳水化合物产热过低.两单位人员血浆维生素A含量充足;血浆25-OH 维生素D含量不足及缺乏.A部和B部上臂肌围正常人数比分别为93.5%和97.7%,体脂率偏瘦人数比分别为80.6%和70.5%.结论 高原边防部队的食物和营养素摄入不均衡,机体维生素D缺乏,但蛋白质营养状况较好,体脂较低,还需调整膳食结构和进行营养宣教来改善高原部队膳食营养现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原驻训官兵心电图状况及其与年龄、驻训海拔高度和驻训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阿坝藏区各驻训部队官兵中575份体检心电图报告作为研究对象,以海拔高度、驻训时间和年龄作为分组变量。所有心电图报告由同一心内科高级职称医师复核并修正后形成最终的心电图报告,记录异常心电图情况。结果 575例中,异常心电图者238例,占41.39%。其中窦性心动过缓188例,占32.70%,窦性心律不齐109例,占18.96%。其他异常心电图28例,占4.87%,包括ST段改变13例,束支传导阻滞4例,T波改变3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房性期前收缩2例,心房颤动1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例,异常Q波1例,P波增宽1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海拔高度组和不同驻训时间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在不同海拔高度组和不同驻训时间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海拔高度越高驻训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结论 高原驻训官兵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为主,其他异常心电图类型发生率低,但与海拔高度和驻训时间呈正相关,需重点关注及防治。  相似文献   

13.
西藏高原军人睡眠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藏高原军人睡眠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驻西藏某部队官兵180名,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调查,以PSQI总分≥8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结果 (1)西藏高原军人PSQI总分为7.06±3.04,睡眠质量差者占36.8%。睡眠问题主要表现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五个成分上。(2)男、女军人在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兵种在PSQI总分、睡眠效率、睡眠时间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入驻高原不同时间的军人在睡眠障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军人睡眠质量总体较差,睡眠质量与兵种、性别、入驻高原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部分少数民族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我院2008-01至2011-01收治少数民族住院患者共312例,按血压、血脂水平等将其分为健康组及非健康组,分层比较两组hs-CRP水平.按年龄、性别分层比较hs-CRP水平.结果 hsCRP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5),大于50岁女性hs-CRP水平高于同年龄段男性(P<0.05).健康组hs-CRP水平均低于非健康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收缩压、BMI、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及冠心病、卒中病史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与hs-CRP呈负相关.结论 高原地区部分少数民族hs-CRP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hs-CRP水平受多种传统心血管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驻守海拔2800 m官兵与海拔4820 m官兵的左心功能及右心参数变化差异,探讨海拔高度对高原驻守官兵心脏的影响。方法利用飞利浦便携CX50型超声诊断仪,对驻守海拔2800 m官兵33名( A组)和海拔4820 m官兵25名(B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检查左室短轴舒张末内径(LVDd)、左房收缩末左右径(LASd)、右房收缩末左右径(RASd)、右室舒张末左右径(RVDd)、肺动脉内径(PAd)、二尖瓣口E峰与A峰血流速度(MVE、MV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 E′)、二尖瓣环舒张晚期速度( A′)、肺动脉加速时间( PVAT)、肺动脉平均压力( PAMP)。结果 B组的MVE、MVA、E′、E′/A′均低于A组,LVDd小于A组,PAd及A′大于A组,PVAT明显小于A组,PAMP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RASd、RVDd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与低海拔高原驻守官兵比较,驻守超高海拔高原官兵左室舒张功能减低,PAd增宽,PVAT缩短,PAMP增加,表明超高海拔高原环境对驻守官兵的心脏有一定影响,应该制定相应的健康保障策略,以切实防止或减轻超高海拔高原对官兵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任晓兰  任翔  黄鹏  孙艳军 《武警医学》2022,33(7):573-576
 目的 了解驻高原武警官兵训练伤发病状况,并探讨其与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之间的联系。方法 对驻高原武警某部官兵进行问卷调查,收集2020-09至2021-08的CFS与训练伤状况,分析人员类别、学历、年龄等对二者的影响,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1971名官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训练伤发病率为20.65%,CFS发病率为24.05%。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级别、年龄、学历的不同对CFS及训练伤的发病率有影响(P<0.05),且患有CFS官兵训练伤的发病率为31.01%,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并易多次受伤(P<0.05)。结论 驻高原官兵训练伤与CFS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将提高组训的科学性与防治CFS同步开展,确保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及与训练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驻疆某部高原驻训返回平原1周后140名士兵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士兵训练倦怠问卷方式进行测评,分有、无高原脱适应症状两组,比较两组训练倦怠间的差异性,同时分析高原脱适应症与训练倦怠的相关性。结果①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发生率为80.00%,与高原维稳部队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状发生率78.36%(χ2=0.188,P=0.664)、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发生率75.10%(χ2=1.279, P=0.258)均无显著性差异。疲倦(12.86%)、头晕(11.43%)、乏力(10.00%)位居高原脱适应症状前3位。②有高原脱适应症状士兵训练倦怠总分及身心耗竭、训练疏离得分显著高于无高原脱适应症状士兵( P<0.01)。体质量超重士兵高原脱适应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体质量正常士兵(P<0.05)。③进入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与训练倦怠的回归方程(P<0.01)为:训练倦怠=0.498×高原脱适应症-0.126×年龄+0.038×军龄+0.069×文化程度+0.029×体质指数。结论高原驻训士兵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与训练倦怠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减少高原脱适应症的发生,有助于降低训练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高海拔地区部队官兵睡眠状况,探讨高海拔地区官兵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以高海拔地区(海拔3 000 m以上)396名官兵为观察组,以210名西宁地区海拔2 270 m官兵为对照组,依据通用的调查量表自制成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海拔地区官兵睡眠不足综合征、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睡眠梦多梦魇症、失眠、鼾症、睡眠肌痉挛综合征、睡眠梦语症和倒班综合征患病率均高于西宁地区(P<0.05);高海拔地区官兵头痛、多梦惊醒、消化不良、打鼾、夜间如厕、咳嗽、发冷、发热和其他身体不适症状患有率高于西宁地区(P<0.05);高海拔地区生活条件差和入睡环境差回答率高于西宁地区(P<0.05)。结论 高海拔地区官兵睡眠质量低于西宁地区,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了高海拔地区官兵睡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和益生菌对急进驻高原部队官兵胃肠道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抽取符合条件的急进驻高原部队官兵100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干预组每天给2粒益生菌胶囊和500 ml短肽型肠内营养液(1kcal/ml),分两次在两餐之间服。对照组每天给2粒安慰剂和500 ml纯净水,分两次在两餐之间服,干预期为7 d。干预后进行胃肠道应激反应症状评估及评分,行大便球菌、杆菌比例比检测。结果干预组胃肠道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粪便pH值在5.0~5.5之间,镜检球菌≥40%者26例(52%);对照组粪便pH值在6.5~7.0之间,镜检球菌≥40%者39例(78%),干预组球菌≥40%者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和益生菌干预能够防治高原部队官兵胃肠道应激反应和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