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浅谈计算平均住院日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有些医院在抓管理、抓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工作中,采用了十分有效的途径,使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大幅度降低。但从计算方法到该指标的反映上来看,则不能真实地反映住院者的平均住院日。例如设立日间病房,其有利方面是分流病人,平均住院日缩短;其不利方面是重复计数,并且导致重复疾病编码分类。这些日间病房的床位是从医院的固定编制床位中分离出一小部分,在全院实际开放床位中占有一定比例,并配备专职医护人员和相应设备。患者从入至出日间病房的检查、观察等管理流程同正规病房的医护制度一样。这种日间病房主要收治术前检查或术后观察,以及急性病症或观察几日的患者。日间病房以周转快,检查治疗及时的特点,有它的优势。但因在实际开放床位中占有一定比例,计算总体床位的患者平均住院日时,其指标明显缩短,同时走进了缩短平均住院日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科室开设日间病房的运行效果。方法对开设日间病房前后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术前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次数、日间手术占比、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科室开设日间病房后,平均住院 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等明显降低,床位周转次数、日间手术占比明显提升,日间病房内科患者满意度高于科室整体水平,但外科患者满意度低于科室整体水平。结论开设日间病房可显著提高科室运行效率,减 少患者住院费用,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但也应完善相关制度,设置关键节点,纳入绩效考核,更加重视医患沟通与医疗安全等。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管理》2019,(1):32-3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日间病房大肠息肉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日间病房353例大肠息肉住院患者资料,分成路径组和对照组,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析比较两组大肠息肉患者住院费用、医疗服务效率和诊疗效果等评价指标。结果路径组大肠息肉患者的药品费用占比、耗材费用占比、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31日内非计划再入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间的人均住院费用、检查费用占比、出院转归、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日间病房大肠息肉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以降低药品费用占比、耗材费用占比、31日内非计划再入院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日间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综合性医院日间化疗项目的实践,探讨日间化疗在解决患者住院难及提高医院病房效率方面的价值;方法①建立日间化疗运行模式:确定日间化疗收治对象、收治模式及床医护配置;②建立日间化疗管理模式,包括管理制度、运行流程及考核指标;结果793例病例平均住院天数为1.83天,均次费用在5 028元,其中外科系统平均住院天数为2.02天。患者满意度99.5分,患者住院等候时间小于2天。日间化疗甲级病史率100%。结论综合性医院开展日间化疗在方便化疗患者治疗,缓解手术患者的等候住院时间,提高病房的使用效率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文以2014年DIP试点城市——广东省清远市作为处理组,以省内其余19个非试点城市(除中山市,其在2010年已开始试点)作为对照组,构建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中的合成控制法评估DIP的实施效果。结果:清远市实施DIP 3年后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比对照组降低1天,平均住院费用比对照组低1000元左右。结论:实施DIP可以降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的增速,从而缓解医保基金支出增长过快,并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减轻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试点地区应更加科学地制定病种分值,完善医保监管,加强医保政策的宣讲培训,使DIP改革具有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前后扬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科住院患者收治量、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及收治病种的变化。方法:统计该院2018年7月-2021年6月儿科住院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疫情前后收治量、收治病种等变化。结果:2020年后,儿科出院患者人次显著低于疫情暴发前,降低13.3%;收治病种中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收治量占比较2020年前显著降低,降低24.49%;在平均住院日降低10.1%的情况下,次均费用增长6.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后,人们生活方式和个人防护发生很大变化,儿科出院患者人次显著下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儿科医生工作量。互联网医院业务因其方便快捷、减少交叉感染,迎来空前发展机遇。医保管理部门要发挥好医保政策的经济杠杆作用,完善各项医保政策,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7年超长住院日患者分布特征,为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院与社会经济效益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住院日≥60 d的出院患者信息,采用Excel、SPSS 19. 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超长住院日患者达513人次,占出院人数的1. 07%;超长住院日患者使全院整体平均住院日延长了0. 80 d。调查对象中男性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占66. 47%,女性占33. 53%;超长住院日患者主要分布在<5岁组和50~70岁年龄组,比例分别为48. 00%和19. 50%;前三位付费方式患者人数分别是城乡居民医保患者(占48. 15%)、全自费患者(占22. 42%)和城镇职工医保(占15. 79%);超长住院日患者出院科室排在前五位的为儿童康复医学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骨科、放疗科;超长住院日患者的主要诊断前三位为脑性瘫痪(19. 49%)、童年孤独症(8. 38%)、智力低下(8. 19%)。结论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医联体建设,疏通转诊渠道,积极开展临床路径,加快实施DRGs预定额付费制;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超长住院日患者的管理,建立预警机制,针对重点科室、重点病种多管齐下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8.
苏北人民医院将入院服务中心、检查服务中心、围手术期管理中心、加速康复团队、日间手术管理中心、医联体联合病房等医疗服务供应链上相关平台进行升级并整合,在各平台间实现信息共享、医保打通、优化绩效等协同管理措施,包括患者平均住院日等数据明显优化,医院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对医疗服务供应链上相关平台进行协同整合有助于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级别医院感染(传染)性疾病科室设置情况、医疗质量控制及运行现状。方法设计调查表对201家医院感染(传染)性疾病科室的设置情况及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医疗质量控制基础数据进行调查。结果感染科设置率55.22%,感染科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设置比率分别为96.02%、95.52%、93.53%;在111家感染科病房中,配备空调系统或净化设备的医院占32.43%,设负压隔离房间的医院有21家,占18.92%;科主任为感染性疾病专业占75.68%,科护士长为中级以上职称占87.39%,感染科医师接受过系统的感染性疾病诊疗知识培训占61.68%;感染科医师平均5.62人/医院,护士平均8.04人/医院;年龄<45岁医师人数占78.05%,护龄10年以上人数占62.21%;传染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病种以法定传染病为主,收治病种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和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专科门诊平均5721.10人次/年,发热门诊平均510.58人次/年,肠道门诊平均272.79人次/年,发热待查平均1303.96人次/年,出院患者平均501.33人次/年,院内感染科会诊平均317.67人次/年,院外感染科会诊平均7.37人次/年,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2.84天,出院患者平均费用9346.13元,感染科出院患者平均发生感染8.77例;感染科床位使用率105.83%,感染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54.64%,感染科抗菌药治疗微生物送检率57.69%。结论同级别医院之间高学历医师人数和患者就诊人数分布不均匀;接受过系统感染性疾病培训的医师总数偏少,应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次数。总体来说,各级医院结构设置基本合理、医疗质量运行良好,但仍需不断完善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乳腺良性肿瘤”日间手术管理和医保结算模式,并探讨该模式的管理效果。方法:对“乳腺良性肿瘤”开展日间手术,通过再造诊疗流程和医保结算方法,不断优化单病种诊治效率和效益,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结果:日间手术运行以来,“乳腺良性肿瘤”平均住院日缩短了3.16天,次均费用降低了,32.0%(1 579.56元)。结论:单病种日间手术管理和医保结算模式的建立,优化了医疗运行效率和效益指标,有效缓解了该病种“住院难、住院贵”的问题,并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医保人群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负担、医疗服务需求、医药费用等情况。方法:抽取2010—2014年某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群的总体信息和全部新发肿瘤病例信息,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潜在经济损失,评价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结果:41145例患者医药费用总计57.39亿,其中生存患者31.68亿元,死亡患者25.70亿元。生存患者、死亡患者发病后12个月内的医药费用占各自全部医药费用的比例为50.7%、53.71%。死亡患者平均寿命损失15.2年/例,潜在经济损失平均42.1万元/例,死亡前12个月内医药费用占自身全部医药费用的69.8%。平均潜在经济损失最高的前3个病种为:卵巢癌、白血病和子宫颈癌。结论:医保人群恶性肿瘤患者疾病负担主要来自于寿命损失和医药费用,医药费用集中发生在发病后12个月和死亡前12个月。女性肿瘤疾病负担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恶性肿瘤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为疾病管理与费用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2015年-2016年A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费用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是否有感染、是否有化疗及肿瘤是否转移为肝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关键影响因素。结论针对肝癌患者,相关部门应严格控制住院时长与药品耗材占比,规范管理临床路径,将肿瘤早期筛查与预防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建立完善的肿瘤照护与转诊制度,以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住院费用在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总额预付的改革效果,为医保付费方式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的住院次均费用、住院药品次均费用、住院检查次均费用和平均住院日等数据,统计方法用F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实施后住院次均费用下降6.99%,药品次均费用下降31.79%,检查次均费用下降15.10%,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总额预付制可以有效降低住院医疗费用、药占比和平均住院日,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降低了患者的费用负担,但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不同医保支付模式下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O)医院感染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CRO医院感染患者为感染组,按条件1∶1配比后筛选出对照组,采用中位数描述两组患者住院日数和住院费用等,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不同支付模式下CRO医院感染的直接医疗费用。结果 共有75例CRO医院感染患者,为感染组;成功配对75例为对照组。感染组患者较对照组住院日数延长24.4 d,住院均次费用高10.4万元,日均住院费用高0.6万元,自费金额高7.1万元,抗菌药物费用高0.5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支付类型的感染组患者与其对照组的住院均次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市级城镇职工组因感染较对照组增加的住院均次费用最多,为14.5万元;全自费组因感染较对照组增加住院均次费用12.2万元。城镇居民医保、省级城镇职工医保患者因感染较对照组增加的自付费用分别为5.5万、1.4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省级城镇职工因感染较对照组增加日均住院费用0.3万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昆明市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总额预付制运行的现状,总结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支付住院费用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性统计法比较2016—2017年肿瘤内科职工和居民医保住院患者的人次数、次均费用及平均住院日等。结果总额预付制下医保患者异地就医管理不够规范,疾病经济负担依然较沉重,当前总额预付标准较难确定,并会影响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结论加强总额预付费用管理,并推进多种支付方式相结合的医保付费制度;优化医疗机构考核方式,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做好对医保政策的宣传工作,患者正确维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院内部实施医疗保险混合支付方式对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及其费用构成的影响。方法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内部以普外科为研究对象,以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治疗有效率等为评价指标,将混合支付方式实施前后医保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其费用构成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实施混合支付方式后医保患者的住院费用降低,费用构成趋于合理化,医疗服务效率得到提高。结论混合支付方式的实施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维持医保基金平衡,能够促使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按病种分值结算付费方式改革对厦门市某三甲医院的绩效。方法:提取某三甲医院按病种分值结算付费方式改革前后各两个医保年度的所有出院患者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与双重差分法对相关医疗管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改革后次均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增幅低于改革前;本地医保改革后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药品费用、次均耗材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净效应分别为-761.12元、-60.86元、-77.86元、-0.41天,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总额控制下的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有利于增强医院自主管理意识;有利于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水平;改革存在分值单价贬值问题;双重差分法研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效应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8.
某院平均住院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有效地缩短平均住院日,可以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院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方法:利用某院2007年出院患者信息,对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平均住院日与治疗结果、年龄、有无院内感染、有无并发症等因素相关。结论:完善各项制度,加强管理,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9.
从疾病经济负担视角分析"先看病后付费"政策推广实施影响因素,围绕如何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发挥医保主体作用、减轻患者看病花费和经济负担方面展开策略研究,力争从长效机制上最大程度地解决患者看病就医筹资与支付难题。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he proportion of elderly people and the nation's medical expenditures are rapidly increasing in China. The existence of cadre wards, where retired members of the cadr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re hospitalized and receive careful treatment, helps in providing care for the elderly. Elderly retired cadre patients are thought to be more frequently hospitalized and to stay in the hospital longer than elderly non-cadre patients on general hospital wards, and therefore might be expected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increase in the nation's medical expenditures. Howe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not well characteriz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possible solutions related to the cadre patient burden by determining the circumstances and background of these patients with long hospital stays and investigating their needs. METHODS: We analyzed the medical records of hospital discharges from a cadre ward from 2000 to 2004, and from general wards in 2004 at a large university-affiliated hospital in Jilin, China. Additionall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cluding an interview concerning needs was carried out in August 2005 for 100 elderly patients on the cadre ward (91% of the total patients on this ward) of the same hospital at that time. RESULTS: The mea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s of patients on the cadre ward decreased by half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but remained long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on general hospital wards.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of all the variables measured, the type of ward (cadre vs. general)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on the mea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Moreover,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more often, males and older individuals showed longer hospital stay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showed that there are many patients who could be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based on their health condition but are not discharged because outside care or welfare services are insufficient, or because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social resources. CONCLUSIONS: Although medical policy, by which elderly retired cadre patients receive careful treatment, may contribute to the longer length of the hospital stay of the patients on the cadre ward, it was thought to be important to construct appropriate discharge plans and a support system after discharge to the community. The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solution of medical problems related to elderly retired cadre patients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