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开展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指导医院应急管理方向及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 运用改良版凯撒模型,对医院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对四大类20项具体风险事件进行评估,从而明确应对重点。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将排名前十位的风险事件分别作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医院应急工作重点,修订并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以提高全院全员的风险应急工作能力。结论 灾害脆弱性分析给医院持续改进应急管理质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学路径和管理方法,进而将灾害对医院的运行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诊疗环境,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5,(10):128-129
通过开展对中山大学8家附属医院的灾害脆弱性调查,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突发事件,为制订应对策略和预案提供参考。研究采用4类19种灾害来源,根据相关脆弱性指标参考Kaiser模型计算出危害相关风险值,对结果进行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明确医院急需应对的突发事件,为科学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提供实证依据,提高抗灾能力。方法:组织医务人员根据评分标准做出灾害脆弱性评分,运用KAISER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和排序。结果:通过分析,江苏某涉外医院灾害相对风险值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暴力医疗纠纷、欠费逃逸、电梯故障、海啸、核污染,确定为需要优先应对的突发事件。结论:医院面临的高风险事件具有一致性和地域性;KAISER模型适用于医院各个环节开展脆弱性分析;进行灾害脆弱性分析是医院识别并防范风险的重要依据,分析结果可指导医院制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放  李爽  田伟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2):1539-1541
目的明确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医院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医疗安全。方法采用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调查表对医院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风险矩阵量化评估法进行风险评估。结果以骨科为特色的某三甲医院所面临的危险事件,按风险排序位居前三的依次是医疗纠纷(43. 73%),批量突发意外伤害事件(39. 68%),火灾(35. 91%)。结论以骨科为特色的三甲医院具有其特殊性,医疗危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与其他医院有所不同,医疗纠纷为风险最高的危险事件,批量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和火灾的风险相对较高。同时,治安事件、网络瘫痪等也是医院需要重点应对的突发灾害事件。加强相关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是确保医院医疗安全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Kaiser模型对某三甲妇产科专科医院灾害脆弱性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评估医院灾害事件风险,为针对性开展妇产科专科医院应急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医院组织研究团队,通过文献阅读和专家访谈,结合妇产科专科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基于Kaiser模型设计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调查表,对医院各部门中层领导及骨干干部进行培训和调查。结果 对自然灾害类、技术事故类、人员伤害类、危险品伤害类事件的四个板块共33个风险事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医院灾害风险值排序,确定前五位突发事件分别为:暴力性医疗纠纷、信息系统故障、流行病爆发、电力故障、司法鉴定或医疗诉讼事件。结论 医院根据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和报告,针对暴露的防控薄弱点,结合最新的感染防控,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修订和完善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院级、科级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反应和医疗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应用Kaiser模型对三甲医院灾害脆弱性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评估医院灾害事件风险,加强医院应急管理。方法医院组织研究团队,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基于Kaiser模型设计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调查表,对医院各部门副护士长以上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和调查,应用Epidata3.1数据库和Excel工作表对调查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计算突发事件风险值并分析评估。结果根据医院灾害风险值排序,确定前五位突发事件分别是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重大医疗纠纷、电梯意外事件和火灾。结论医院根据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和报告,修订和完善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院级、科级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澳门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澳门)医院灾害脆弱性, 客观评估灾害风险, 为澳门医院制定应急预案, 提高应急反应处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 选取澳门3家综合医院, 采用科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118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同时选取7位全职医务人员及2位医疗卫生领域专家进行专家咨询。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基于Kaiser模型的医院灾害风险评估, 并采用3轮专家咨询法确定模型指标, 计算每个指标的风险值进行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07份。风险值排名前5位的医院灾害事件依次为台风(52.42%)、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暴发(47.55%)、强雷暴对流天气(38.68%)、极端温度(37.31%)和信息系统故障(33.75%);医院灾害事件类别按照风险值从高到低排名依次为自然灾害类(35.69%)、信息安全类(29.49%)、医疗技术事故类(29.36%)、设备技术事故类(26.25%)、危险品伤害类(25.13%)和人员伤害类(19.98%)。结论我国澳门医院的自然灾害类事件整体的风险值最高, 其次为信息安全类;另外, 人员伤害类的大型公...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6,(10):1551-1554
目的通过开展基于Kaiser模型的灾害脆弱性分析,制定和完善医院各项应急预案,为突发事件的处置做好准备,促进医院应急管理,提升医院应急能力。方法应用Kaiser模型,选定相关领域专家,经过两轮德尔菲法,明确符合医院实际,科学适用的脆弱性分析指标,经过问卷调查和计算,得出医院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风险值并排序。结果经分析,排名前十位的风险事件为医闹/暴力医疗纠纷、信息系统故障、医疗风险差错、医院感染爆发、电力故障、网络舆情事件、药品安全危害事件、职业危害、内部火灾、电梯意外事件。结论正确认识Kaiser模型与应急预案之间的关系,以脆弱性分析结果为指导全面完善应急措施,以Kaiser模型基础,在全院各部门开展脆弱性分析,与管理工具相结合,全面提高医院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开展基于Kaiser模型的灾害脆弱性分析,查找医院后勤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明确后勤应急管理思路,提高医院后勤工作应急处置能力和保障服务的综合水平,为制定和完善各项应急预案提供实证依据。方法:组织医务人员问卷调查作出灾害脆弱性评分,运用kaiser模型得出医院后勤部门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风险值并排序。结果:灾害危险事件处于高可能性和高风险带排名列前的有电梯意外事件、内部火灾、供电故障、转运坠床事件等。结论:医院后勤部门需将风险值排名前10位的纳入应急重点管理项目,其他风险事件也应加强日常管理。针对风险较高事件及时制定应急管理方案,确保医院后勤部门科学、精细、高效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5,(1):140-143
目的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促进医院应急管理。方法应用KAISER模型得出医院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风险值。结果明确医院目前主要突发事件及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提高医院的应急管理能力。结论灾害脆弱性分析为医院应急管理提供支持,促进医院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科研论文产出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提升医院科技竞争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从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方面对论文发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7年-2017年,鼓楼医院科技论文数及排名情况呈整体上升趋势,高影响因子论著显著增加。结论:从科研平台支撑、人才引育、科技政策保障等三方面分析了鼓楼医院科研论文数量和质量取得进步所采取的举措,提出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大投入力度,促进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从而提升科研水平和科技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该院开展学科建设精细化管理的典型做法和经验,为探索学科高质量发展模式和管理路径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自2015年起,该院围绕学科建设,从战略目标制定、制度规范建设、人才梯队培养、岗位责任制考核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创新各项管理举措,理顺管理机制。结果:该院学科发展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更加合理、岗位责任制考核深度优化,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在2018年复旦医院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39位,同比上升20位。结论:学科建设是医院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需要管理者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从学科建设的目标、规则、训练、考核、文化等五方面综合施策并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灾害脆弱性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风险评估中的运用与管理。方法以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以2015年1月-12月未实施风险预防改进前的风险评估结果为对照组,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实施风险预防改进后的风险评估结果为实验组,通过灾害脆弱性分析对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各种潜在的危害进行识别,每年应用灾害脆弱性分析对排在前五位的风险项目重新进行评估,制定及实施相应的应对防范措施。结果实施前,消毒供应中心灾害脆弱性评估结果显示,排序前五位的风险事件为环氧乙烷气体泄漏、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生物监测阳性、大型医疗和急救设备故障、停电;实施后一年,灾害脆弱性评估结果显示,排序前五位的风险事件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环氧乙烷气体泄漏、大型医疗和急救设备故障、生物监测阳性、停电;与实施前对比,实施后环氧乙烷气体泄漏、大型医疗和急救设备故障、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停电、生物监测阳性的RISK值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在后续连续两年的灾害脆弱性分析均显示该五个项目的风险值持续下降,尤其是实施前排在第一位的环氧乙烷气体泄漏和第二位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经持续干预3年后风险值下降显著。结论灾害脆弱性分析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风险值,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潜在风险的认知和防范能力,进而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质量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找出医院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心, 建设一套客观、高效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持续提升医院应急管理水平。
  方法  规范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架构, 通过资料分析法和头脑风暴法确定灾害风险事件名称。基于风险评估矩阵Kaiser模型, 设计医院灾害脆弱性调查表, 邀请医院科室的安全应急专管员分析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准备情况, 得出灾害事件的相对风险, 并根据结果持续改进医院当前应急防控的薄弱环节。
  结果  发放调查表 103份, 回收有效评价表 101份, 有效率为98.06%。该医院的灾害风险事件分为人员伤害类(相对风险为33.6%)、技术事故类(相对风险为30.0%)、自然灾害类(相对风险为14.2%)3大类危险项目和细分的18项危险小项目。医院当前阶段面临的18项危险项目中, 风险排名前5位的事件依次为: 职业暴露、电梯困人事件、院内安全保卫事件、信息网络故障、火灾事故。根据灾害脆弱性分析, 历经半年的改进, 医院应急防控管理效果逐渐显现。
  结论  应重点关注职业暴露对医院医务人员的伤害。基于Kaiser模型建立的应急管理体系能有效提升医院的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灾难性医疗需求激增环境中,集医疗需求与社会责任于一体的医院系统面临瞬息万变的复杂挑战,医院如何有效应对缓解灾难性医疗需求激增成为亟待关注的话题。韧性较强的医院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在经干扰后展现坚韧、抵抗、调适的特征来维持系统内外部平衡。将韧性理论应用于医院抵御灾难性医疗需求激增中,明确医院韧性系统的作用及建设机制,从健壮性、冗余性、资源性及快速性角度提出医院韧性的建设策略,为医院系统进一步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增强区域性医疗中心韧性建设,应对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法引入组织韧性建设理论,以T医院为例,通过保持核心医疗功能,储备和调拨人力和物资,快速响应、快速处置,灵活适应现状或再造新状态等策略,展现出医院在危机中抵抗、吸收、恢复、适应、变革与创新的能力。结果在2022年上半年上海本土新冠疫情暴发所引发的危机中,T医院展现出了关键韧性特征,不仅让新冠肺炎患者获得了及时的筛查、救治,圆满完成了各项政府指令性保障任务,还保证了市民的正常就医需求,有效控制了院内感染。结论对于规模、资源有限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实施韧性治理策略,有助于前瞻性克服组织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脆弱性、易损性,提升综合能力,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同济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后勤部门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多个疫情防控专项应急小组,有序开展诊疗环境基础设施与动力保障、物资与设备供应、患者与医务人员生活保障、后勤外包部门管理等应急管理工作。后勤保障应急管理措施有效提高了后勤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为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口腔医院出现突发医疗紧急情况的种类和原因,探讨提高口腔专科医院应对医疗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管理水平。方法统计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近5年住院患者出现医疗紧急情况抢救报表;以及对54名口腔门诊医师进行突发医疗紧急情况问卷调查和急救技能考核。结果住院病人出现医疗紧急情况抢救者31例,在院抢救成功率93.5%;约30%口腔门诊医生遇到过医疗紧急情况,晕厥、轻度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其余为心动过速/心率失常、心绞痛、体位性低血压,癫痫小发作,支气管痉挛等;约80%的被调查的口腔医师普遍存在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欠缺。结论口腔医院应重视突发医疗紧急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种应急预案,加强医护人员急救实践技能训练和考核,提高口腔医院的综合医疗能力。  相似文献   

19.
In developing disaster plans, hospital administrators are not always aware that the psychosocial needs of victims and their families can be greater than their medical needs. The author outlines a program to deal with the psychosocial factor in disasters, emphasizing the role of the social work depar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