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晓春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10)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6年7月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8650张,统计中成药使用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为257张,主要原因包括重复给药、未按说明书用药、未辨证用药、联合用药不当、适用症不适宜或无适用症、用法用量不适宜.结论:应加强不合理处方干预,提高医师、药师合理用药水平,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我院2008-2009年口服中成药应用情况与用药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胃肠道类中成药中成药的数量和金额采用DDD,DDDs和日用药金额进行考察。结果2008-2009年口服中成药胃肠道类销售金额稳步上升,DDDs同步性较好。结论我院口服类中成药用药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中成药的门诊处方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中成药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中成药门诊处方5000张,统计分析中成药的用药情况。结果:中成药使用在我院门诊处方中占重要地位。结论:我院门诊中成药使用基本符合中成药使用指南,但也存在不合理的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种类和与感染有关的因素。方法:对我院81例肿瘤患者医院念珠菌感染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81株念珠菌感染其中白念珠菌48例,占59.26%。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内念珠菌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恶性肿瘤患者较非恶性肿瘤患者更易发生念珠菌感染,手术、化疗、放疗会进一步损害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情况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为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6年8月-2008年7月送检的肿瘤患者不同部位的960例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960例患者共检出真菌308株(32.1%);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占73.1%,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次之分别占13.3%、9.1%;药敏结果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3.3%、42.2%和27.1%,克柔假丝酵母菌对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的耐药率次之,分别为43.9%、34.2%和48.8%;它们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肿瘤患者并发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率较高,临床应及时掌握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引起真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雨辰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30(3):397-400
目的:分析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构成及分布情况,为肿瘤防控工作及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医院2006年—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死亡疾病构成及顺位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2006年—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1 959例,10年平均病死率为3.86%;恶性肿瘤死因构成中,前五位依次为肺癌(18.99%)、肝癌(10.72%)、胃癌(10.16%)、血液系统恶性肿瘤(7.61%)、胰腺癌(4.90%);恶性肿瘤死亡病例集中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占比75.34%;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65.997,P<0.001)。结论:恶性肿瘤死亡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肺癌位居恶性肿瘤死因首位,应健全老年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健康防护教育,增强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应注重生活环境优化,控制环境污染,做到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该院门诊中成药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1—12月的1200张门诊中成药处方,每月100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处方合格率为90.58%,113张不合格处方中,不规范处方占25.66%(29张),用药不适宜处方占68.14%(77张);超常处方占6.19%(7张)。不合格处方主要表现为处方书写不规范、适应证不适宜、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及重复给药等方面。结论该院2013年中成药处方合格率偏低,需通过处方点评查找具体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对不合理情况进行干预,以促进我院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医院感染已成为恶性肿瘤病人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1,2],为研究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我们对2008年入住我院肿瘤内科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我院门诊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分析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原因.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的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抽查,对其用药情况进行汇总评价,共分离出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处方146张,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 146张不合理中成药处方经统计后,共分为6个不合理用药原因,分别为合并用药不当、用量不当、药物配伍不当、重复用药、禁忌证用药不当、诊断与用药不符.结论 门诊中药师应干预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处方合格率,指导中成药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院药剂科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检索本院2010年1-10月中成药的使用数据,对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药剂科2010年1-10月份使用的中成药品种有46个,剂型涉及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溶液剂,其中胶囊剂391.03万元,占总销售金额的66.7%;销售金额排序前十位的中成药护肝药8种,抗结核药及辅助药各1种;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三位的中成药是益肝灵软胶囊、结核灵片和肝苏胶囊;亮菌口服液、熊胆舒肝利胆囊DDDc值居前两位。结论本院药剂科2010年1-10月份中成药应用情况基本符合结核病专科医院的用药特点,中成药的使用以护肝药、抗结核药及辅助治疗药物为主,未见明显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14.
赵建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4):93-95
目的对医院老年门诊患者处方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对处方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老年患者门诊处方1500张,对老年患者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500张处方中,245张处方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占16.33%,其中以用法用量不合理占比最高,为24.49%(60/245),其次为用药时机、疗程不合理,占17.14%(42/245);在不合理用药种类方面,抗菌药物及心血管系统药物占比最高,分别为53.06%(130/245)、16.33%(40/245)。结论我院老年门诊患者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以用法用量不合理、用药时机、疗程不合理最为突出,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占比高,应加强临床指导,提升老年患者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评价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规范骨科医院儿童合理使用中成药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统计某骨科医院2019年1—6月(管理前)的儿童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处方类型及用药错误环节构成,全方位分析儿童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PDCA循环前后,儿童中成药处方不合格率由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中医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1个月出院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资料。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62.62%,外科系统高于内科系统;病原学送检率为17.28%;联合用药占34.40%;手术前及手术后用药时间过长,部分病历未采取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结论中医医院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尤其是加强用药指征和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胃癌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HIS系统中2014年1 - 12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胃癌住院患者病历资料127份。从中药注射剂适应症、单次剂量、溶媒、疗程及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使用品种为6种,使用最多的分别为复方苦参注射液(28.74%)、康艾注射液(25.00%)、参附注射液(20.98%),不合理用药现象药物与使用频次现象相同,其中复方苦参注射液占8.04%,康艾注射液占7.76%,参附注射液占2.30%。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主要为疗程不适宜(8.90%)、溶媒用量不适宜(7.76%)。结论 中药注射剂不规范使用须引起临床重视,正确认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做到辩证施治、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武彦舒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2)
目的 分析我院2015年儿科门诊中成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2015年1-12月开具的中成药处方3015张,对其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 3015张中成药使用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有140张,占4.64%,儿科门诊合理用药率为95.36%.在中成药使用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有38张,占不合理处方的27.14%;用药不适宜处方有93张,占不合理处方的66.43%;超长处方有9张,占不合理处方的6.43%.结论 我院儿科门诊中成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适应证不适宜、遴选药物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等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