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脓毒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利  韩艳花  王媛  姚爱荣  王昊 《人民军医》2007,50(3):171-173
脓毒症是指机体被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的各种致病微生物感染,或其毒素所致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其发病机制不仅有致病菌的毒素与代谢产物的作用,还有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因此又称介质病。如出现神志变化、低氧血症、少尿、高乳酸血症等灌注不足表现,称严重脓毒症;如合并低血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高发疾病,整体病死率偏高。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存在高度异质性,且通常合并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因此其救治仍存在诸多挑战。理想的脓毒症治疗应该基于患者的疾病分型,对其具体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本文将国内外涉及脓毒症分型的研究进行归纳,从相关定义、研究方法、现有的分型依据(如基于分子机制、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等),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分型等方面概述脓毒症分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将来新亚型的发现及针对脓毒症亚型救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疗效,研究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临床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诊治的14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常规治疗+免疫球蛋白治疗70例为研究组,常规治疗70例为对照组,评估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情况。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及死亡两亚组,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 (ROC)评价临床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8 d死亡率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能更好的降低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和死亡亚组患者临床指标单因素分析,结果示SOFA、APACHEⅡ、乳酸(Lac)、降钙素原(PCT)和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SOFA、APACHEⅡ和Lac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将预测值纳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95%置信区间为(0.789~0.919)。结论 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OFA、APACHEⅡ和Lac对患者预后预测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sepsis)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病患者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一份来自北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脓毒症的发病率大约是0.3%,所有患者中老年人的死亡率大约是30%~40%,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美国每年有75万脓毒症患者,约9%的脓毒症患者发展成重症脓毒症(severe sepsis),3%发展为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超过21万(28%)死亡,是ICU中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尽管早期积极地抗感染、液体复苏及相关脏器的功能支持,但总体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对脓毒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有助于阐明其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勤  徐昕 《西南国防医药》2006,16(3):347-349
脓毒症已日益成为重症医学的首要问题,美国每年有10 万余例因之死亡,其中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亦分别在30%~50%和50%~65%,居高不下,脓毒症的发病仍有继续增长的趋势,由此可见,脓毒症是现代危重病医学面临的普遍存在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成为直接影响患者预后,阻碍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的突出难题。因此,加强脓毒症的研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病患者常常伴有贫血,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铁调素在铁代谢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铁调素的失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对脓毒症患者中铁代谢、铁调素调控及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全面了解铁调素在脓毒症相关性贫血中的致病机制,为临床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贫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1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计算脓毒症期间最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根据住院期间临床转归情况,将210例患者分为脓毒性休克组(n=93)...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的干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发良  龙小平 《人民军医》2006,49(2):111-113
感染、创伤和休克是常见的致炎因素,能引起免疫系统过度活化,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并可进一步发展为脓毒症,以及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混合抗炎反应综合征(MA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病死率高达40%。脓毒症具有综合征的特点,其发生、发展与感染、炎症、免疫和凝血系统功能改变等因素有关,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多种疾病的重要环节和病理基础。因此,脓毒症需要进行综合性治疗,包括感染病灶清除、抗生素治疗、器官支持治疗,以及针对内毒素(LPS)、组织因子、凝血系统、致炎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干预治疗等。虽然脓毒症的治疗方法与手段在不断发展与进步,但其病死率并未明显降低。现就脓毒症的干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凝血系统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凝血系统异常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脓毒症时凝血系统活化,并促进炎症的进一步发展;炎症也可引起凝血系统活化,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脓毒症的恶化、抑制凝血系统的活化则可抑制失控性炎症反应,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因此,研究凝血系统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脓毒症复杂的发  相似文献   

10.
炎症调控与脓毒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脓毒症的本质是机体炎症反应不断加剧、持续恶化的结果。目前针对脓毒症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不多,抗炎治疗效果极不理想。胆碱能抗炎通路通过内源性的神经反馈调节机制来达到调控炎症反应、减轻炎症性损害的作用,且具有更快速和更易控制的特点,因而在炎症反应调控中更有优势。本文就脓毒症与炎症调控相关,特别是胆碱能抗炎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巨噬细胞作为脓毒症中天然免疫反应中的抗感染细胞及特异性免疫中的关键抗原呈递细胞,其功能变化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该文综述了巨噬细胞在脓毒症中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创伤脓毒症是创伤后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当伴有严重的循环、细胞和代谢异常时称为感染性休克。随着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液体复苏及生命支持系统的改进,创伤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水平已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但其病死率仍持高不下。对于创伤脓毒症尽早、迅速、准确地做出预警和评判是降低其高病死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生物标志物(基因多态性、血浆蛋白分子和免疫细胞功能分子)与创伤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程进展和死亡密切关联,且一些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单独或联合检测为早期诊断创伤脓毒症带来新的机遇,且有望拓宽创伤脓毒症的治疗思路。本文就创伤脓毒症早期预警诊断生物标志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创、烧伤脓毒症研究的重要领域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是目前创、烧伤临床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开展其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脓毒症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①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及其致病作用;②模式识别受体与信号转导机制;③基因多态性研究;④“晚期炎性介质”——高迁移率族蛋白-1;⑤基因组与蛋门组学;⑥脓毒症相关定义新认识和分阶段诊断系统;⑦防治新措施与循证医学等。深入探索和认识脓毒疗的确切发病机制和下预措施,必将导致脓毒症防治策略上的进步和革命。  相似文献   

14.
脓毒症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将演变为重症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脓毒症已成为危重症病人的首要死因,如何早期识别预警、及时的诊断、有效地防治脓毒症的发生发展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生物标记物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临床上尚无敏感性、特异性均高的生物标记物。基于促炎抗炎反应失衡和免疫功能抑制的生物标记物,以及PIRO分级系统中表观遗传标记、单核苷酸变异和基因拷贝等将为脓毒症的预警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导致的以全身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综合征,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外科大手术、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且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重要原因.脓毒症的发生发展涉及到补体、凝血、纤溶等多个系统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脓毒症与天然免疫特别是补体系统失控的激活有关,而且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也证实,脓毒症时应用补体抑制剂可以取得较理想的效果[1].  相似文献   

16.
严重创伤后感染所导致的脓毒症及其并发症是当今世界治疗的难题,研究发现基因多态性是影响创伤患者机体反应性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是创伤并发症早期诊断的候选标志物。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通过影响Th1/Th2细胞的平衡以及介导CD8+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进而抑制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创伤脓毒症的免疫反应并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基于BTLA基因多态性与创伤后脓毒症发生及发展紧密相关,可能为创伤患者个体化诊疗及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就BTLA基因多态性与炎症免疫调控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性骨软骨损伤(OL)在临床中常见,骨软骨在解剖上涉及软骨表面和软骨下骨,其解剖和生理功能存在特殊性,临床上处理OL时必须同时兼顾软骨及软骨下骨.目前对创伤性OL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仍存在较多争议.而骨软骨组织工程多层支架设计更接近关节软骨到软骨下骨不同层次的解剖特性,目前已作为一个理想的选择应用于临床,以期达到更好地...  相似文献   

18.
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凝血紊乱及其与MOD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多器官损伤(MOD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脓毒症诊断标准,将创伤后患者分为脓毒症和非脓毒症组,每组40例,一经确诊即抽血检查凝血四项、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并对脓毒症组患者进行MODS评分.结果 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的APTT、PT显著延长,D-二聚体浓度、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纤维蛋白原浓度、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5).脓毒症组的MODS评分与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浓度显著相关性(P<0.01),与APTT、PT、纤维蛋白原浓度、白细胞、年龄等指标无相关性.结论 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其中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计数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李磊 《创伤外科杂志》2010,12(4):289-292
目的有关创伤与免疫的研究始于1970年,经历了现象描述的起始阶段,创伤免疫抑制及其机制的初级阶段,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发展阶段,以及当前的创伤后免疫调理防治脓毒症的第四阶段。对于脓毒症的免疫调理策略应把握"堵"、"疏"兼顾的原则,既对脓毒反应的启动采取拮抗的防治措施,又着眼于提高机体抵抗力,特别是提高机体的应激反应能力;早期以"堵"为主,晚期以"疏"为主,同时注重动态调整机体最佳的应激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