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 Ⅰ)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40例ACS患者作为观察组,260例同期无缺血性疾病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比色法、SRED/CAM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两组血液IMA、DNase Ⅰ、H-FABP水平.计算其对AC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与肌钙蛋白Ⅰ(cTnⅠ)比较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IMA、DNase Ⅰ及H-FABP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IMA、DNase Ⅰ及H-FABP诊断ACS的灵敏度均高于cTnⅠ(P均<0.05),IMA、DNase Ⅰ、H-FABP及cTnⅠ四者联合对ACS早期诊断灵敏度可达94.5%.结论 IMA、DNase Ⅰ联合H-FABP可提高对ACS早期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IMA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泽仁  金焱  李凌 《山东医药》2007,47(5):68-69
测定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病时间〈6h)和78例健康查体者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结果IMA的95%界值为75U/ml,其诊断ACS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48%。认为IMA是诊断心肌缺血的早期指标,与肌钙蛋白(cTnT)心电图(ECG)联合检测对于快速、正确诊断ACS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早期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ACS病人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作为观察1组,心肌梗死31例作为观察2组,所有病人于入院后检测即刻、6h、24h血清IMA、cTnI、CK-MB水平;对照组为2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3组IMA、cTnI、CK-MB水平差异;比较观察1组和观察2组即刻、6h、24h血清IMA、cTnI、CK-MB水平差异。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即刻cTnI、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6h、24hc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观察1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即刻cTnI、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6h、24hc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观察1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IMA、cTnI、CK-MB可提高ACS早期诊断效率及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时发现和鉴别心绞痛与早期心肌梗死对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缺血修饰白蛋白(IMA)[1]、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的指标已逐渐在实验室开展起来.本研究通过对比试验发现MIA、cTnI、hsCRP三项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赖泽仁  李凌  金焱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3):1267-1269
目的 与传统的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指标心电图(ECG)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相比,观察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AC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急诊胸痛入院的老年患者76例,入院后即刻查IMA、cTnT和ECG三项指标,用常规方法诊断,观察IMA对ACS的诊断性能。结果 IMA诊断缺血性胸痛的敏感度为80%,特异性仅46%。三项指标联合诊断可使敏感度提高到90%。结论 IMA是诊断心肌缺血的早期指标,IMA、cTnT和ECG三项指标联合应用对于急诊室快速、正确地诊断ACS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心电图和血生化标记物。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生化标记物(如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均在组织已发生坏死后才释放入血;而研究发现缺血修饰白蛋白能在ACS的早期可逆阶段检出,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有助于ACS的除外诊断及短期危险分层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心电图和血生化标记物。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生化标记物(如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均在组织已发生坏死后才释放入血;而研究发现缺血修饰白蛋白能在ACS的早期可逆阶段检出。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有助于ACS的除外诊断及短期危险分层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可导致部分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其发病迅速,死亡率高,早期溶栓可以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是重要治疗手段.但溶栓再通后,存在心肌再灌注损伤.本研究旨在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AMI溶栓再通后,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缺血性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在心肌梗死溶栓再通后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缺血修饰白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修饰白蛋白是心肌缺血发生后到发生细胞坏死之前的一个非常早期的指标,主要根据人血清白蛋白N末端与钴离子的结合力的改变而测定,心肌缺血一旦发生,就迅速升高,缺血停止后仍能持续数小时。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短期危险分层及判断预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166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68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56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42例,在入院后30min内采静脉血检测其IMA水平,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CS组血清IM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69.71±11.56)U/ml vs(42.91±7.54)U/ml,P<0.01],STEMI组均显著高于UA组[(76.27±11.91)U/ml vs(65.05±9.25)U/ml,P<0.01]和NSTEMI组[(76.27±11.91)U/ml vs(68.53±10.56)U/ml,P<0.01],血清IMA水平与年龄无相关性(ACS组r=-0.07,对照组r=-0.11,两组联合r=-0.05;均P>0.05),对照组IMA的阴性率为100%,ACS患者中阳性预测值为100%,阳性率为89.2%,其在UA、STEMI和NSTEMI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7.10%、85.70%和81.00%,本组中阴性预测值为69%。结论血清IMA显著升高对诊断ACS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彬  魏庆民 《心脏杂志》2012,24(6):763-766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种新型心脏生化标志物,其心肌特异性强,在心肌细胞受损后可早期快速大量释放入外周血中,对于急性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均有很大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80例稳定型心绞痛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液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心肌标记物( H-FABP、 CK-MB、 MYO等)检测水平,研究组患者不同心痛出现时间(>3h、≤3h),心肌标记物阳性检出率以及不同病变支数(单支、双支、多支) H-FABP检测情况。结果:研究组心肌标记物检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P<0.01);研究组不同胸痛出现时间H-FABP指标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心肌标记物,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P<0.01);研究组多支病变患者H-FABP检测水平比单支和双支高,而双支又高于单支,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P<0.01)。结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检测指标中,更有积极时效性,是客观判断患者病情的理想指标,检测其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死亡风险在10%左右。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缺血时间过长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目前,生化标志物检测组合仍是ACS风险预测的首选[1]。通常选用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作为诊断ACS的标志物[2],然而,这些标志物仅仅在心肌细胞坏死之后释放入血液中才能被检测为阳性,不可作为判断心肌  相似文献   

14.
朱凌云  综述  朱健平  审阅 《心脏杂志》2010,22(4):629-631
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是指一类由于缺血、感染、创伤等原因引起心肌细胞损伤、膜的通透性增加或细胞结构发生改变后,出现于血液可反映心肌受损情况的生化标志物。现就国内外有关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联合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MA)及肌钙蛋白(Cn T)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确诊ACS患者104例,按发病时间分Ⅰ组(<3 h)37例,Ⅱ组(3~6 h)41例,Ⅲ组(>6 h)26例,同期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LP-PLA2、IMA和Cn TI浓度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Ⅰ组、Ⅱ组及Ⅲ组血清LP-PLA2、IMA和Cn TI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各组组内各检测项目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单独检测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LP-PLA2和IMA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而Cn TI的特异性较高。结论 LP-PLA2对于AC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联合检测Cn TI和IMA能够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以174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CS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在患者入院后0 h、3 h、6 h、12 h和24 h分别测定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FABP诊断ACS的准确性。结果 AMI组入院后0、3、6、12和24 h的血清H-FABP和肌钙蛋白(cTn)I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01)。0 h、3 h、6 h的H-FABP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阳性率,而12 h和24 h的H-FABP阳性率却显著低于cTnI阳性率。结论 H-FABP可以用于ACS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照组,UA组与AMI组间血清IMA值无差异;冠脉单支病变组血清IMA值显著低于冠脉三支病变组;冠脉Gemini积分<20分组血清IMA值显著低于>40分组;UA和NSTEMI患者低危组血清IMA值显著低于高危组.结论 IMA有可能作为诊断无心肌细胞坏死急性心肌缺血和反映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危险分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90例,ACS组又分成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5例,UAP组55例(其中低危组18例、中危组20例、高危组17例);另选3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FABP、IMA。结果 AMI组血清H-FABP、IMA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1);ACS组明显高于SAP组、对照组、UAP低危组(P〈0.05或〈0.01);UAP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血清H-FABP、IMA水平随UAP危险程度增加而升高,根据二者的血清水平可判断UAP患者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缺血性修饰蛋白(IM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因急性胸痛6 h内入院、并最终明确诊断的患者92例,其中AMI患者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7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20例作为对照。于入院第一时间采集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T(cTnT)、H-FABP及IMA。测定结果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获得区分AMI与非AMI的最适界值点(Cut-off)值。结果 AMI组血清H-FABP和IMA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UAP组、SAP组血清H-FABP和IMA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和IM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7和0.904,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2.6%和96.3%,显著高于cTnT的83.3 %和CK-MB的79.6%。H-FABP和IMA血清水平在Gensini积分≥40积分组明显高于20~40积分组和0~20积分组(P<0.05),H-FABP和IMA血清水平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H-FABP和IMA在AMI的早期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且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H-FABP和IMA在AMI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的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I(cTnI)与近期发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原因分析。方法ACS患者于发作12h内入院,1周内行冠脉造影者98例入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待测血清H-FABP、cTnI;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累及血管支数计算,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病变部位、范围进行定量评定;用卡方检验分析血H-FABP、cTnI与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相关性;采用二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清H-FABP、cTnI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H-FABP≥8.0mg/L组与H-FABP<8.0mg/L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累及支数及Gensini积分有明显差异(P<0.01);cTnI≥1.0mg/L组与cTnI<1.0mg/L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累及支数及Gensini积分有明显差异(P<0.01);血清H-FABP、cTnI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Y=15.664 2.833x1 1.034x2(Y为Gensini积分,x1血中H-FABP浓度,x2为cTnI浓度);标准回归系数r为0.518和0.253(P<0.01)。结论H-FABP、cTnI与近期发作ACS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H-FABP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程度更高。血清H-FABP、cTnI升高是冠状动脉病变急性加重的直接结果,临床可根据血清H-FABP升高推断冠脉病变的危险度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