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不同的折裂后牙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保存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后牙折裂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表浅的隐裂牙制备哑铃型洞型作光固化充填;累及牙髓的隐裂牙经根管治疗后用全冠修复保护;波及牙髓的折裂牙切除斜折线以上牙龈,经根管治疗后,以桩核固位,用全冠修复保护;纵折牙经钢丝结扎固定,根管治疗后用全冠修复。结果:1年内总有效率(成功和有效)达91.9%,2年内总有效率达87.5%,3年内总有效率达79.2%。结论:折裂牙的牙龈切除、裂隙的严密结扎与固定、大量调整牙尖斜面、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充填根管、用金属全冠修复保护等措施对提高折裂牙的保存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兵  陈素容 《重庆医学》2003,32(6):767-768
目的 探讨隐裂牙的治疗方案及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隐裂牙的隐裂程度和临床表现的不同.采用调He、充填或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进行治疗。结果 80颗隐裂牙治疗成功率达90%。结论 隐裂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隐裂牙的全冠修复效果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4):156-157
目的 研究全冠修复隐裂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口腔门诊首次就诊的无牙髓炎症状、有牙髓炎症状或根尖炎症状的隐裂牙85颗,先对隐裂牙进行铸造全冠或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临时全冠修复后,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再行铸造全冠或金属烤瓷冠进行永久性修复.结果 经过两年的临床追踪效果良好,85颗经全冠修复的患牙,临床检查无异常表现,X线片显示牙周及根尖周组织均正常.结论 全冠修复牙隐裂可防止牙体折裂,保存患牙、保持牙列的完整性,具有美观、舒适、咀嚼效能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70例后牙隐裂的原因及保存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牙隐裂的致病因素及保存治疗的分析.方法 对70例隐裂牙在塑料全冠保护下行根管治疗后,再行铸造或烤瓷全冠修复.结果 隐裂牙成功率为94.1%,疗效显著.结论 采取保存修复治疗的方法修复隐裂牙,有-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全冠修复隐裂牙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135侧确诊为隐裂牙的后牙,经完善根管治疗后行全冠修复. 结果 135例病例103例(91.85%)一次成功.结论 早期全冠修复及时合理治疗是保存隐裂牙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隐裂牙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48例隐裂牙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并对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 对48例隐裂牙患者在进行口腔专科治疗前,施装带环然后在口腔专科治疗后再施装全冠修复。并对是否发生牙折、咬合痛等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隐裂牙在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前施装带环,根管治疗后施装全冠修复,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 完善根管治疗后再行全冠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隐裂牙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牙周情况良好的隐裂牙,经常规根管治疗后,观察1周,无症状进行全冠修复。结果随访24个月,自觉症状消失,咀嚼正常,X线显示根尖周阴影缩小或消失为成功。临床治疗80例,成功74例,6例失败,成功率92.5%。结论隐裂的牙齿经过常规根管治疗并进行全冠修复后,可恢复正常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隐裂牙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早期烤瓷全冠修复,晚期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结果早期组6、12个月随访成功率分别为78.3%、71.4%;晚期组6、12个月随访成功率分别为100.0%、84.2%。结论隐裂牙在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后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临床诊断把134颗后牙隐裂划分为五类,根据分类统一规范治疗修复手段,治疗过程中使用自凝塑料全冠保护患牙,合并牙髓炎、根尖周炎或/和根周围炎的患牙统一采用根管充填术进行治疗,所有患牙采用金属烤瓷全冠进行永久性修复,结合临床、X线牙片及对治疗失败而拔除患牙的检查来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结论后牙隐裂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单纯后牙隐裂早期治疗,活髓保存率高;后牙隐裂发展至牙根分叉处及牙根引起根周围炎时治愈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蔡洁  茹晖晖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0):144-145
目的探讨牙隐裂的早期诊断,全冠修复及预后。方法对临床检查确诊的74位牙隐裂患者的82颗患牙,根据其牙髓的状态,分为单纯隐裂牙组32颗,直接进行全冠修复;隐裂并发牙髓炎组39颗,隐裂并发牙髓坏死、根尖炎组11颗行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结果 32颗直接全冠修复牙中有5颗失败,成功率为84.38%;50颗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牙中失败3颗,成功率为94.00%。结论隐裂的早期诊断和择机进行全冠修复治疗是保存活牙髓、维护牙体功能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隐裂牙治疗和保存方法。方法:对118颗隐裂牙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并行全冠修复。结果:经过2年的追踪观察,总有效率为96.6%。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及全冠修复术是治疗和保存隐裂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43个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隐裂牙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早期烤瓷全冠修复,晚期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结果早期组6、12个月随访成功率分别为78.3%、71.4%;晚期组6、12个月随访成功率分别为100.0%、84.2%。结论隐裂牙在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隐裂牙33例综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3例隐裂牙采用根管治疗加全冠修复治疗。结果: 综合治疗的隐裂牙经随访1年,总有效率为90.9%。结论: 对隐裂牙行综合治疗,特别是全冠修复对保存患牙、避免缺失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全冠修复保存治疗磨牙隐裂及折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冠修复保存治疗磨牙隐裂及折裂的效果。方法:对198例198颗牙根据不同类型采取结扎固定,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保护患牙,随访1-4年的治疗效果。结果:198例经随访1-4年,成功191例(96.46%),5例在治疗1-2年失败而拔除。结论:全冠修复保存磨牙隐裂及折裂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隐裂牙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华  陈冲 《吉林医学》2011,(11):2210-2211
目的:探讨隐裂牙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隐裂牙的临床症状不同,对49颗患牙分别采用直接全冠修复和一次性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结果:治疗后1~2年随访观察,直接全冠修复的患牙中7颗无明显症状,咬合功能良好,成功率63.6%;其余38颗患牙中36颗得以保存,成功率94.7%。结论:隐裂牙早期发现、治疗并及时全冠修复,对于保存隐裂牙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曲义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3):98-98
目的:探讨隐裂牙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早期烤瓷全冠修复,晚期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结果:早期组6、12个月随访成功率分别为78.3%、71.4%;晚期组6、12个月随访成功率分别为100.0%、84.2%。结论:隐裂牙在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牙隐裂的早期诊断,全冠修复及预后.方法:对临床检查确诊的56位牙隐裂患者,根据其牙髓的状态,分为单纯隐裂牙组31颗,直接进行全冠修复;牙髓炎组29颗,牙髓坏死、根尖炎组10颗行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结果:31颗直接全冠修复牙中有5颗失败,成功率为83.87%;39颗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牙中失败3颗,成功率为92.30%.结论:隐裂早期诊断和择机进行全冠修复治疗是保存活牙髓、维护牙体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隐裂牙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牙周情况良好的隐裂牙,经常规根管治疗后,观察1周,无症状进行全冠修复。结果随访24个月,自觉症状消失,咀嚼正常,X线显示根尖周阴影缩小或消失为成功。临床治疗80例,成功74例,6例失败,成功率92.5%。结论隐裂的牙齿经过常规根管治疗并进行全冠修复后,可恢复正常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全冠修复隐裂牙或冠已折裂的牙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4例患者的隐裂牙22颗,冠已折裂的牙齿78颗,完成牙体根管治疗,桩核制作,并行金属全冠成烤瓷全冠修复。结果:经过2年追踪复查,临床效果良好。100颗经全冠修复的患牙临床检查无异常表征,X线片显示牙周及根尖组织均正常,患者咀嚼功能提高。结论:该方法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患牙,恢复了正常He关系及邻接关系。保持了口腔牙列完整性,具有美观、舒适、方便、咀嚼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牙隐裂的早期诊断,全冠修复及预后效果.方法 已确诊96颗隐裂牙根据全冠修复后再行根管治疗,治疗后及时用铸造或金属烤瓷全冠对患牙进行永久性修复.结果 经过2年的追踪观察,96颗全冠修复牙中有7颗失败,其余经全冠修复的患牙临床检查无异常,X线片显示牙周及根尖组织均正常.临床效果良好,结论 隐裂早期诊断和择机进行全冠修复治疗是保存活牙髓、防止牙体折裂,保持牙列的完整性,维护牙体功能的有效方法.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