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孔鼓膜穿刺并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 4月至 1998年 3月我们行鼓膜双孔式穿刺术 ,并将药物注入鼓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6 3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中耳炎 6 3例 ,男 38例 ,女 2 5例。 5~ 81岁。单耳 5 1例 ,双耳 12例。病程 1~ 2 8d,部分患者在他院行消炎、鼓膜穿刺和咽鼓管吹张治疗。就诊时检查见患者鼓膜内陷、光锥变形或消失、锤骨短突显露、鼓膜呈淡黄、橙色或琥珀色。部分患者透过鼓膜可见液平面或者气泡 ,全部患者鼓膜活动均受限。1.2 方法 患者取坐位 ,用 2 %丁卡因棉片贴于术侧鼓膜。5 min后行穿刺术 ,以 5 ml注射器接 5号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1例(133耳)SOM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一月后,跟踪随访系统治疗半年后的听力及症状体症变化,同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71耳。有效率87.6%,对照组有效36耳。有效率69.23%;二组对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以上两种方法治疗SOM都有效,但治疗组明显  相似文献   

3.
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鼓室内给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春利  白春香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0):1319-1320
应用鼓室内注射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60耳)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导致听力减退的病因之一。中耳积液可分为浆液性和渗出液。患者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耳痛、耳鸣等症状。本文观察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5.
任勇 《中原医刊》2003,30(18):34-35
我科自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5月共诊治学龄期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10 0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10 0例患儿年龄在 5~ 10岁之间 ,均在学龄期 ,其中男 5 6例 ,女 44例 ,全部为双耳发病 ,与王荣光报道相符[1] ,病史约 1个月到 6个月不等。1 2 诊断 :所有病例诊断参照郑中立《耳鼻咽喉科诊断学》[2 ] 。因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不明显 ,无自觉症状 ,多由老师或父母发现期其注意力不集中 ,反应迟钝及学习成绩下降而就诊。检查 :鼓膜混浊 ,标志不清 ,光锥消失 ,鼓膜活动度降低或消失。 85例患儿鼻腔内有粘脓性分泌物 …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36例(30例为单耳,6例为双耳),42耳,男20例(24耳),女16例(18耳),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68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8天~2年,所有病人多有耳内发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选择的病人均经鼓膜穿刺抽液证实为中耳积液。治疗方法:75%酒精棉球消毒外耳道及耳廓,用1%的卡因相片置鼓股表面麻醉3~5分钟,取出棉片后,病人取坐位,固定好头部,病人持一块消毒敷料覆于耳下,以防药液流入预部,以sml注射器连接5号针头,针头斜面磨成60度,于鼓膜紧张部后下方刺入鼓膜,刺入时用力不要过大,有落空感即可,抽出鼓室积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冲洗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26%,高于对照组的6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鼓膜穿刺负压联合地塞米松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治疗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杨琪 《当代医学》2013,(21):106-107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78耳)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穿刺及鼓室内药物注射治疗后随访,对治疗耳的咽鼓管功能、听力及其他症状的改变进行评估。结果随访1~6个月,治愈47耳,治愈率60.26%,好转24耳,总有效率91.03%,41耳(52.56%)咽鼓管功能好转。结论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鼓膜双孔穿刺注药后行鼓膜治疗仪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鼓膜双孔穿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和仅糜蛋白酶,同时行鼓膜治疗仪治疗分泌性巾耳炎97例,对照组44例单独采用鼓膜双孔穿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和仅糜蛋白酶。结果 随访3个月,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鼓膜双孔穿刺注药后鼓膜治疗仪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肯定,治疗简单,费用低,病人易于接受,确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多被认为系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临床多采用鼓膜穿刺,鼓室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冲洗或置管治疗。1990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们对门诊189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穿刺后进行药物冲洗和置管治疗造成鼓膜穿孔愈合情况进行观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12.
鼓膜穿刺下高负压吸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一种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经临床检查及声阻抗检查呈“B”型曲线的SOM患者采用经鼓膜穿刺下高负压吸引进行治疗观察。结果:该方法治疗SOM治愈率达到76.67%,总有效率93.33%。结论:鼓膜穿刺下高负压吸引治疗SO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超声雾化法加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雾化加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0例,并与臌膜穿刺加口服抗生素及激素组34例比较。结果表明,超声雾化加鼓膜穿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金玲  张日 《河北医学》2014,(5):828-830
目的:观察鼓膜穿刺灌洗氨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个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消毒外耳道,将零度耳内镜置入外耳道,充分暴露鼓膜,取鼓膜前下象限或后下象为穿刺点将针刺入鼓室,从中耳腔内抽吸出分泌物后,注入地塞米松5mg,然后进行负压吸引至干净,术后1-4周内每周复查1次,以后每月复查1次,如果鼓室内仍有积液可注入药物冲洗,观察组实施对照组相同的鼓室穿刺术注入地塞米松针5mg的同时注入氨溴索30mg混合液冲洗,其他操作方法均与对照组相同。结果:随访10个月至5年,平均(15.67±6.45)月;观察组治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为15例、16例、9例,7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鼓膜穿刺注入地塞米松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氨溴索更好地控制分泌性中耳炎,无并发症和后遗症,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用鼓膜双孔穿刺联合鼓室注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听力水平.方法 选择本院耳鼻喉科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穿刺组(24例,鼓膜双孔穿刺)、联合组(24例、鼓膜双孔穿刺+鼓室注药),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与听力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气导听阈均值、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听阈均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听阈检测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的变化更为显著,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穿刺组患者的79.17%,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鼓膜双孔穿刺基础上联合鼓室注药,可以显著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病症,改善患者各频率听阈水平,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地塞米松在双孔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提高中耳积液治愈率。方法在鼓膜前后下方各穿一孔后,再注入0.1ml地塞米松,再口服抗生素,5天后再用同样方法治疗一次。结果治疗43例,痊愈26例,有效11例。无效6例。结论双孔鼓膜穿刺能有效解除中耳腔负压,抽吸干净中耳积液,而同时注射少许地塞米松可减轻局部炎性反应。水肿。  相似文献   

17.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耳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各异,常规治疗(如用药,单纯经鼓室穿刺)效果差、易复发;反复发作者行鼓膜切开置管的手术复杂、治疗费用高、术后并发症多,患者往往不作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鼓膜穿刺+负压吸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方法:鼓膜穿刺后注入中耳腔内地塞米松,负压吸引中耳腔内积液。结果:这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行之有效的方法,复发率明显减少。结论:鼓膜穿刺+负压吸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鼓膜穿刺的次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疗程。  相似文献   

19.
鼓膜穿刺下药物灌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耳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各异,常规治疗(如用药,单纯经鼓室穿刺)效果差、易复发;反复发作者行鼓膜切开置管的手术复杂、治疗费用高、术后并发症多,患者往往不作首选。我科门诊2001年1月-2005年1月采用鼓膜穿刺后高负压吸引加药物灌洗疗法对40例(40耳)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α-糜蛋白酶联合地塞米松液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O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57耳)0ME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54例中,3例失访,余51例(54耳)随访3~12个月。10例(10耳)无效,41例(44耳)有效,总有效率为81.5%(44/54)。41例(44耳)1个月内耳闷胀堵塞感减轻14耳(31.8%),消失30耳(68.2%),声导抗鼓室压图恢复成A型32耳(59.3%),AS型12耳(22.2%),0.5、1.0、2.0kHz气导平均听阂为(20.1±4.6)dB HL,鼓室压平均为(-28±16)daPa。结论α-糜蛋白酶联合地塞米松液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