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减少治疗摆位的误差,提高计划执行的准确度,采用规范的摆位体位和固定方法,控制治疗摆位过程中的误差,确保治疗计划的准确执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放射治疗摆位与模拟定位存在的随机误差。方法 对64例鼻咽癌面颈联合野摆位验证拍片,其中女性18例,男性46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年龄28岁;采用面膜固定方法者45例,采用泡沫枕或其它头颅固定装置19例。结果 45例采用面罩固定的中心误差绝对值平均在3mm左右;而19例采用泡沫枕或简易头颅固定装置者,中心误差绝对值平均在4mm左右。头过仰或仰头不足误差占25%(16/64),头颅左右摆动误差占23.4%(15/64),其他误差占9.4%(6/64)。结论 摆位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得当,对保证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有着重要意义。建议治疗机下照射野验证摄片工作在有放射治疗的单位,应该作为治疗摆位质量控制常规来进行,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误差,将摆位误差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3.
影响食管癌等中心放射治疗摆位重复性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等中心放射治疗及源轴距照射(SAD),因其肿瘤部位剂量较高,肺与脊髓剂量较低,体表剂量也较低的优点,成为目前食管癌放射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准确地重复摆位,是实现SAD计划的关键.本文对影响摆位重复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确保治疗的精确度,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适形放疗中精确摆位的质量监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适形放疗中摆位的质量监控,确保治疗的准确性。方法:观察组22例220个野次采用治疗中途观察和校准摆位的方法,对照组18例180个野次采用常规摆位方法。实施中途和放疗结束时观察两组野中心在x、y和z轴方向移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放疗中途观察正确野次97,移位野次123,放疗结束观察正确野次121,移位野次99;对照组放疗中途观察正确野次83,移位野次97,放疗结束观察正确野次70,移位野次110。两组间中途移位无明显差异,两组在完成放疗时野中心移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摆位存在野中心移位偏差,实施质量监控可提高摆位精度,提高责任心有助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影响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重复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希  庞学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9,21(12):926-926,929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以具有定位精确、高剂量集中于病灶部位且周围健康组织损伤小等优势,而成为当今放射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准确地重复摆位是实现SRT计划的关键。本文对影响摆位重复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采用SRT技术治疗躯干肿瘤患者62例,男45例,平均年龄59.1岁;女17例,平均年龄61.5岁,其中胸部肿瘤25例,腹部肿瘤19例,盆腔肿瘤18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分次治疗,分3~7次,隔日1次。单次剂量4~8Gy,总剂量20~40Gy。靶区边缘等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宫颈癌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探讨IGRT宫颈癌患者的最佳体位.方法 收集IGRT宫颈癌患者30例,按BMI分为2组:BMI ≥24 kg/m2组,9例;BMI< 24 kg/m2组,21例.锥形束CT扫描,俯卧位68次,仰卧位73次,CT图像进行灰度自动配准计算出X、Y、Z轴方向的校正前摆位误差,分析宫颈癌患者IGRT最佳治疗体位,并根据扩边公式2.5∑+0.7δ计算出最佳体位扩边值.结果 未考虑BMI的情况下,俯卧与仰卧位摆位误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MI< 24 kg/m2组,仰卧位与俯卧位在X、Y轴摆位误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Z轴上仰卧位误差为(-0.112 ±0.041)cm,俯卧位误差为(0.028±0.024) cm,二者有统计学差异(t=-3.186,P=0.002),俯卧位扩边值0.668、1.206、0.335 cm;BMI≥24 kg/m2组,仰卧位与俯卧位在X、Y轴摆位误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Z轴仰卧位摆位误差为(0.061 ±0.045) cm,俯卧位摆位误差为(-0.26±0.031)cm,二者有统计学差异(t=5.832,P<0.001),仰卧位扩边值0.313、1.663、0.501 cm.结论 BMI< 24 kg/m2组,俯卧位Z轴方向误差显著小于仰卧位,BMI≥24 kg/m2组,仰卧位的Z轴方向误差显著小于俯卧位,2组在X、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切线照射摆位投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群  李善观 《广西医学》2001,23(2):347-348
切线照射在乳腺癌放疗中是最为常见的照射野之一,从设计到摆位投照技术都有特殊性,不仅要确保照射部位的剂量准确,又要很好地保护正常肺组织,在体位要求、距离校正、机架转角、楔形板的放置等都要做到准确,以更好地提高放疗质量。现将我科经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中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特征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应用调强放射治疗的92例宫颈癌患者资料。应用锥形束CT评价X、Y、Z轴向的误差及不同误差范围内,X、Y、Z轴向摆位误差绝对值发生率。以(BMI=23kg/m2)作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肥胖(n=40)和正常组(n=52),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轴向的误差情况。结果:(1)对1063次锥形束CT验证图像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发现,在X、Y、Z轴向上呈“正态分布”。其中X、Y、Z轴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2±3.61)mm、(0.01±4.52)mm和(-0.13±2.82)mm。(2)从不同误差范围来看,误差范围≤5mm患者不同轴向摆位误差绝对值发生率高于>10mm和5~10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差范围>10mm和5~10mm的患者不同轴向摆位误差绝对值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从不同BMI来看,在X轴向肥胖组摆位误差大于正常组(P<0.05),在Y、Z轴向两组摆位误差比较无统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放射治疗定位中两步标记线法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物理科乳腺病区2019年6月~2020年12月乳腺癌住院患者226例,随机采用乳腺托架原有定位方法和两步标记线法,分为原有定位组(n=112)和两步标记线组(n=114).比较两组摆位误差、摆位合格率和摆位旋转误差.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肺癌放射治疗三种不同摆位治疗方法照射野中心点左右偏移的误差,探讨其精确度.方法 抽取肺癌呼吸门控技术体模照射、单纯体模固定照射与无体模固定照射患者各4例,用标卡尺测量每例患者每次放疗前后射野中心的左右偏移距离.结果 无体模固定照射放射野中心点偏移的次数和距离都大于体模固定照射,呼吸门控技术照射偏移次数最少,幅度最小(P<0.01).结论 肺癌呼吸门控技术体模照射是一种精确度最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放射治疗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内蒙地区24家放疗单位的调查,结合实际工作指出要做好放射治疗中的QA和QC2工作;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QA与QC保证体系,同时要完善设备配置,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能.  相似文献   

12.
小儿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儿童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放射治疗是治疗儿童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近10年来,我科收治百余名儿童癌症患者,在给患儿实施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等中心放射治疗及源轴距照射 (SAD) ,因其肿瘤部位剂量较高 ,肺与脊髓剂量较低 ,体表剂量也较低的优点 ,成为目前食管癌放射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治疗过程中 ,准确地重复摆位 ,是实现SAD计划的关键。本文对影响摆位重复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以期确保治疗的精确度 ,从而提高疗效。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采用SAD治疗的食管癌患者 65例 ,男 45例 ,平均年龄 5 8岁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5 1 .5岁。病例采集时间为 1 999年 1 0月~ 2 0 0 1年 1 2月。所有病人均采取分次治疗 ,分 2 0~ 2 5次 ,每日 1次。单次剂量 1 .5~ 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放射治疗的5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护理干预组(n=25)和对照组(n=25).每位患者于治疗开始及治疗2周后各采用机载锥形束CT(CBCT)摄取图像1次,并记录患者体重;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和摆位误差的差异.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体重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放射治疗中真空垫摆位的精度。方法将200例使用真空垫进行摆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100例)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摆位,改进组(100例)使用改进过的方法进行摆位,用锥形束CT(CBCT)系统分析两组首次摆位时的误差;将传统组再随机分为两组,一组(50例)定时对真空垫抽真空,另一组(50例)“适时”对真空垫抽真空,用CBCT系统分析两组第15次摆位时的误差。结果与传统组相比,改进组在X、Y、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适时”抽气组相比,定时抽气组在X、Z轴方向摆位误差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真空垫摆位的技术改进有效提高了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16.
曹继兰  黄婕 《新疆医学》2009,39(11):75-76
放射治疗基本上都采用分次治疗模式,通常需要3—7周,治疗时患者体位的固定和重复性直接影响着治疗的精度和效果。放疗过程中理想的摆位要求是摆位偏差越小越好,即:精确度高,重复性好,保证治疗方案的忠实执行。但由于技术员在实施计划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17.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患者的固定技术与摆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放射治疗学的发展,三维适形放疗在世界范围内已逐渐变成放射治疗的常规技术,它能使治疗区的形状与靶区(病变)的形状一致,从三维方向上进行剂量分布的控制,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它是一种高精度的放疗,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扫描分析摆位误差,提高调强放疗(IMRT)的质量。方法:选择胸段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22例,利用体板和热塑体膜进行体位的精确固定,通过技术员细心规范的摆位以及首次治疗前对患者进行CBCT扫描,治疗过程中每周行1次CBCT扫描,记录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的误差数值,进行判断和在线纠正摆位误差。结果:22例患者进行102例次CBCT扫描位置验证,其中首次摆位22例次,治疗过程中80例次,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数值减小,治疗体位重复率高,所有患者能顺利完成放疗计划,肿瘤局控率96.3%,部分缓解80.5%,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通过质量控制和技术改进,可以保证治疗体位的重复性,使摆位误差降到最小,达到调强放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及摆位技术(附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采用全程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的体位固定、照射摆位技术及放疗质量保证。方法经病理或MRI诊断证实为鼻咽癌低分化鳞癌无远处转移的患者33例,实施IMRT。调强治疗计划和实施由医科达公司Precise Plan 2.11系统完成,用Elakta-precise 1120直线加速器6MV X线,采用多叶准直器静态调强(step and shoot)进行照射。结果对每例病人的4次实时验证片与各自的DRR片进行对比分析,在X、Y、Z轴上,照射野中心有小幅度的移位,分别为X轴:±0.3mm;Y轴:±0.6mm;Z轴:±0.2mm;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放疗后直接鼻咽镜检查,肿瘤消退率100%,放疗时无1例出现腮腺肿胀,6例出现中度口干。结论用头颈肩一体热塑面膜固定,使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体位并且在照射过程中体位保持不变,而且重复性好,减少摆位误差。鼻咽癌用IMRT可获得理想剂量分布,局部控制较好,疗效确切,周围正常组织及危及器官剂量低,急性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螺旋断层放疗系统获取的摆位数据探讨口含器对头颈部肿瘤的摆位误差的影响,为预防及减少病人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病人25例,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采用热塑膜+口含器固定,对照组采用热塑膜固定。利用MVCT影像分析2组病人在X轴、Y轴、Z轴和ROLL四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观察组在X轴和ROLL方向的摆位误差明显小于对照组(P < 0.01),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高于对照组(P < 0.05),2组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X轴和Y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在0~2 mm,观察组在X轴和Y轴方向的低误差分布均高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Z轴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2.1 mm,观察组高误差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ROLL方向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0~1.0 mm,观察组低误差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口含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摆位误差,对于无明显张口困难、耐受性较好的病人,可以考虑使用口含器,从而减少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