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或凝似的患者,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结果106例无一例漏诊,经过及时抢救,101例脱离危险,5例因广泛心前壁梗塞合并严重心率失常、心衰而死亡,抢救成功率95%。结论通过严密监测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抢救措施及护理特点.方法 对71例AMI患者进行严密监测,连续心电监护、血压监测、病情及胸痛等观察,采取不同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结果 抢救成功68例,死亡3例,1例死于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例死干心源性休克,1例年龄较大死于肺部感染.抢救成功率95.77%.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识别危险因素,采取及时有效抢救措施及护理措施是降低本病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下精细容量管理对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74例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进行PiCCO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精细容量管理,观察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74例患者中抢救成功率为100.00%;住院时间平均为(10.85±2.13)d;满意度为非常满意者61例(82.43%)、一般13例(17.57%);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PiCCO监测下精细容量管理对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具有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高,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短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效果.方法:取某一时间段该院接收到准备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06例.均分2组,对照组53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展开常规护理抢救方法和急诊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评估病情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以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抢救成功率,观察组两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抢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期间,实行急诊护理模式,对缩短患者抢救时间与病情评估的时间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在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方面有着促进性的作用,满足患者临床护理需求,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诊科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接诊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从我院急诊科2005~2008年接诊的1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择10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急诊科运用整体护理后,观察疗效及出院时的随访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科护士运用整体护理手段可以更好地救治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提高其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和观察要点,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方法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制定并实施积极全面的急救、观察和护理.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配合医生积极实施抢救,58例心肌梗死治愈50例,好转7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98.3%.结论 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抢救,是提高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诊科停留时间、抢救时间、救治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诊科停留时间和抢救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总满意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心肌梗死救治中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能明显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及救治成功率,减少疾病复发,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选择不同时段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急救时间(包括病情评估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心电图时间及总急救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急救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救治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王茜  阚新梅  梁晓丽  李娟  阙静 《安徽医学》2010,31(11):1364-1365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诊抢救,护理措施,掌握急诊护理及观察要点,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结果 1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与护理,10例患者抢救成功。结论熟练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及观察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反馈信息予医师并提供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心电监测及精心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避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24h不间断连续床旁监测,根据病情实施相应护理。结果与结论:设立中心监护病房,实施床旁24h不间断连续床旁监测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并分析和探讨其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实行急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抢救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实行急诊护理路径的抢救及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抢救及康复效果,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已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62例,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62例,采取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方法,降低死亡率.方法观察我院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结果通过有效护理,配合医生积极实施抢救,其中治愈28例、明显好转6例、死亡2例,抢救有效率94.4%.结论护士熟练掌握心肌梗死的急救知识及有效的护理方法以配合抢救,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临床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护理人员必须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结论 做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至关重要,对病人加强观察,精心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护理特点及观察要点,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2009年3月-2010年11月我科收治1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结果 16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过紧急救治及护理,12例患者治愈出院,4例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熟练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参与抢救,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这一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出现死亡的患者仅有2例,其余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7.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期采用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抢救成功率有所保障,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治疗当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探究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107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抢救;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及抢救成功率都高于对照组。结论急症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治疗中,有助于提高抢救效果和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高丽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0,(32):1017-1019
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8年我院收治的10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观察和护理体会。结果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了病死率,避免了再次出血及减少了并发症。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有效的止血治疗和认真细致的观察护理,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避免再次出血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29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严密心电监测、血压监测,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结果129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病人得到及时的抢救治疗、护理,病人仅5例死亡。结论护士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及护理措施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6例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体会。结幂: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结论;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