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嗜巨噬细胞型HIV-1株在HIV-1传染后开始阶段形成病毒血症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这种选择在病毒侵入人体并被载运到淋巴组织.目前至少有三种β类趋化因子受体在HIV-1病毒侵入中起到辅助受体的作用.CXCR-4是HIV-1入侵T细胞并引起合胞体诱导(SI)的生物学行为.CCRS和并不十分常见的CCR3或CCR2b参与HIV-1进入嗜巨噬细胞型并引起嗜巨噬细胞型生物学改变.为了研究皮肤移植块物感染HIV-1,作者在体外用培养的鼠的皮肤、鼠的半耳和人的皮片过程中,DCs快速从皮肤的移植块中迁移,然后利用这一系列模型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研究HIV-1感染早期发生的细胞学机制).用人体皮肤移植块作为皮肤或粘膜HIV病毒感染选择性的模型,用嗜巨噬细胞型HIV-1病毒感染擦伤的表皮.皮肤感染后用  相似文献   

2.
尽管在80年代早期艾滋病开始流行以来,与HIV-相关的皮肤病在临床和实验室进行了反复的科学性研究,但是皮肤免疫调节机制对免疫系统缺陷时的作用形式仍然不清楚。在紫外线(UV)-照射治疗的过程中UV-照射对皮肤的免疫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有效地运用于对蕈样肉芽肿、异位性皮炎、银屑病和一些其他的皮肤病的治疗。然而让人担忧的是紫外线光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对HIV-阳性病人的主要疾病的负面影响,以致于光治疗作为最后的治疗措施。一些体外的研究和转基因鼠的实验均证实紫外线B(UVB)和PUVA能够诱导病毒在人体内复制。然而迄今为止在人体临床研究中没有证实在UV-治疗下能减短HIV-病人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内脏恶性肿瘤在病程中可出现某些皮肤病变,其中有些皮肤异常具有特异性,因此肿瘤与皮肤异常之间存在病因、发病机理上的关联。皮肤病变可早于、晚于或同时和肿瘤合并发生,借以皮肤病变的确诊,就可及时探查或密切随访病人是否有内脏恶性肿瘤的发生,而肿瘤的及时治疗有时可使皮肤病变转为痊愈。本文就内脏恶性肿瘤与皮肤病变间存在相关的一些疾病作一介绍,不含恶性肿瘤的皮肤转移及合并皮肤肿瘤存在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内脏恶性肿瘤和皮肤病变(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是一个整体,皮肤和整个机体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系统疾病可反映于皮肤,内脏恶性肿瘤也可出现皮肤损害。现就内脏恶性肿瘤的皮肤病变以及这些病变之特点作一综述。内脏恶性肿瘤之皮肤病变一、网状内皮系统该系统恶性肿瘤常伴有皮肤病变,且皮肤病变可为某些网状内皮系统恶性肿瘤之先发损害。1.恶性网状细胞瘤文献上也称为组织细胞性髓性网状细胞增  相似文献   

5.
1980年~1982年出现HIV相关感染性疾病和肿瘤,HIV的治疗经常在变更,自从发现HIV-病毒和那时候完全陌生的HIV-相关性感染和肿瘤之后,很快的对于伴随疾病以及基本病理生理和免疫学有了认识。起初几乎仅仅是严重机会性感染住院治疗,在80年代引人瞩目的是PcP(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以及脑弓形体病和弥散性皮肤和内脏Kaposi肉瘤。  相似文献   

6.
尽管多方面的努力仍然还没有对AIDS有保护作用的疫苗。针对其它逆转录病毒的免疫已取得成效,并且认识到用减弱SIV、灭活的病毒、病毒蛋白和SIV与HIV肽免疫可获得部分效果,这些有可能在今后开发疫苗应用。此外,还进行了新的有希望的研究,例如基因免疫和用病毒与细菌载体免疫。 应用新的化学治疗措施,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病毒蛋白酶抑制剂治疗HIV-疾病,初步发现病人的病毒负荷显著下降,出现AIDS-病例减少。然而尚不能说是已经痊愈,因为潜伏性感染的细胞内仍有复制能力的病毒形成。因多数用药的病人不能耐受或出现强烈的副作用,要求开发新的逆转录酶、蛋白酶、整合酶抑制剂以及其它的病毒复制抑制剂。基因治疗措施尚在开始实验研究阶段,未来抗病毒策略中,可抑制病毒增殖的细胞因子,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HIV-1gag基因经卵母细胞垂直传递的模型,为HIV通过雌性生殖细胞垂直传递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含有HIV-1gag基因的重组质粒pIRES2-EGFP-gag注射到小鼠双侧卵巢,转染生殖细胞。应用超排获得实验用卵母细胞,收集显示绿色荧光的卵母细胞,将一部分呈现绿色荧光的卵母细胞裂解,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检测gagDNA是否存在卵母细胞中;再将另一部分带有绿色荧光的卵母细胞常规制备中期染色体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HIV-1gag基因在成熟卵母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结果:转染pIRES2-EGFP-gag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带有绿色荧光的卵母细胞;PCR结果显示在带有绿色荧光的卵母细胞中可检测到HIV-1gag基因特异的阳性条带;FISH检测结果显示在卵母细胞的中期染色体上检测到HIV-1gagDNA的阳性信号。结论:HIV-1gag基因能够通过卵透明带和细胞膜并整合到卵母细胞基因组内,本研究为HIV-1gag基因可经过雌性生殖细胞垂直传递给子代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与内脏疾病有关的皮肤病变总称内病性皮疹,其中与内脏恶性肿瘤有关的病变称之为皮肤-肿瘤综合征。该综合征一般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皮肤病变两类。一、特异性皮肤病变特异性皮肤病变是与内脏恶性肿瘤呈同一病理所见的皮肤病变,即内脏恶性肿瘤向皮肤的转移病灶。主要为癌瘤,白血病、肉瘤的转移较少。皮肤转移癌原发灶多为肺、乳房、胃、结肠等。临床所见除皮肤有红斑、丘疹、结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了解四川省彝族人群中HIV-1辅助受体CX3CR1基因多态性在正常人和HIV-1感染者中的分布特点,探讨此辅助受体多态性对HIV感染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从202份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正常人115份,HIV-1感染者87份)。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V249I和T280M两种变体,检测结果用行列表χ2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检测的115例正常人样品中,249I和280M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3%和5.7%;HIV感染者中,两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5% 和5.7%。249I和280M间存在明显的连锁关系。正常人和感染者的两种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所获得的四川彝族人群HIV-1辅助受体CX3CR1基因多态性资料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四川彝族人群HIV感染和艾滋病病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已知有HIV-和HIV-2两种变异株。近年又出现了一种HIV-1的亚型,称为HIV-O。 1990年首次报道的O-型分离株与其第二个分离株,是从一来自喀麦隆的病人分离出的,从各O-亚型分离株与两株分析过的病毒的异源性认识到,这是HIV-1的一个新亚型。  相似文献   

11.
皮肤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因素探讨归薇,宋霞,张俊萍,陈健,王列样,贺建霞皮肤非霍奇金淋巴瘤(CNHL)是指首发于皮肤的淋巴瘤。开始皮肤病变比较局限,常不引起患者的注意,以后波及全身。出现皮肤外侵犯,从而病变进展迅速,难于达到完全缓解(CR)和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皮肤病变表现比较少见,我们近5年来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共计15例,表现有皮肤病变的4例,占27%,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某些遗传性皮肤病与体表和体内恶性肿瘤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例如,掌跖角化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患者掌跖皮肤过度角化,增厚、粗糙,到一定年龄往往伴发食管癌。又如:Bloom综合征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皮肤病,患者具有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脱屑,对日光敏感,生长迟缓等,此病常发生肿瘤,尤  相似文献   

14.
原发皮肤淋巴瘤(PCL)是指首发于皮肤的淋巴瘤。发病开始皮肤病变比较局限,以后波及全身,出现皮肤外脏器侵犯,从而病变进展迅速,难于达到完全缓解(CR)。PCL患者的生存期长短不一,短者数月,长者达10年~30年以上,为……  相似文献   

15.
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已经成为感染HIV病人实际可行的治疗方法。同时,三类化疗物质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在HAART治疗过程中需要一种十分灵敏的手段测定病毒水平,因为其变化早于临床症状的变化。常规商品化测定手段就其敏感性而言不足以满足临床而要。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超敏感方法以提高测定血HIV-1-RNA浓度的敏感性。在病人EDTA血浆样本中HIV-1-RNA经过高速离心富集(我们的方法),由HIV-1-RNA分析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骨髓移植术后腹腔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机遇性感染的CT表现以确定有助于鉴别诊断的CT特点.方法:纳入25例腹腔GVHD和15例腹腔机遇性感染患者,机遇性感染包括巨细胞病毒性感染(n=4)、真菌性感染(n=6)及细菌性感染(n=5).对所有病人进行CT扫描.CT征象包括肠壁增厚、异常黏膜增强、肠管扩张、大量积液、胆管扩张、腹水以及邻近肠系膜条状征.分析病变的位置和范围.对两组病人的CT征象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胃肠道不连续性多发分布多见于GVHD;而连续性分布多见于机遇性感染(P<0.05).胆管扩张是GVHD最常见的肠道外病变,然而非常少见于机遇性感染(P<0.05).皮肤斑丘疹见于60%的GVHD,但是不见于机遇性感染(P<0.05).对没有皮肤病变的病人,肠管病变的不连续分布和胆管扩张更多见于GVHD.结论:GVHD和机遇性感染的CT征象有较大重叠,尽管如此,一些临床和CT征象,例如皮肤斑丘疹、胆管扩张和肠管病变的不连续多发分布有利于诊断GVHD.  相似文献   

17.
汪晨 《抗癌之窗》2015,(3):26-27
因日光或其他光线照射而在皮肤上引起的各种病变或使之加剧的统称为光线性皮肤病,包括通常所指的光毒性皮肤病和光敏性(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出门打伞、戴草帽或穿长袖衣服等“遮盖”方式是最好的避光保护皮肤的方法;其次可以选择合适的防晒护肤霜,使皮肤避免接受过强或过多的紫外线辐射。现在市面上的防晒化妆品具有美白防晒、抗皱防晒、保湿防晒、防水防晒等不同特性,且常标示SPF指数和PA值。所谓SPF指数也就是化妆品防晒指数,是指皮肤抵抗紫外线的时间倍数。它  相似文献   

18.
皮肤和机体其它脏器组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上一些内脏恶性肿瘤患者常可合并多种皮肤病变,此类皮肤病统称为皮肤一恶性肿瘤综合征(syndromadermato-tumorale)。了解此类皮肤病对于及时诊治港在的内脏恶性肿瘤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此,我们将1986年至1995年间所收集的21例临床及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ZI例病例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55岁.65岁以上者占全部病例62%,所见皮报分列如下;l·五肿瘤转移性皮损5例表现力皮肤结节性损害,局部皮肤组织出现坚实、无压痛的结节,其中白血病2…  相似文献   

19.
microRNAs是参与靶基因转录后调控的一类非编码小RNA,它们可分别来源于宿主细胞RNA或病毒RNA。研究证实,病毒编码的microRNAs可靶向宿主细胞或病毒自身基因,调控其表达而实现免疫逃逸和相关致病作用;而宿主细胞编码的microRNAs在抗病毒感染过程存在防御作用,但亦有研究发现宿主细胞microRNAs在病毒感染复制中起促进作用,如miR-122和HCV感染。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是个世界难题。HIV-1病毒潜伏于静息性初始CD4+T淋巴细胞是艾滋病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方案HAART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HIV-1的潜伏存在作用于病毒生命周期多个环节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本论文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在基因转录后水平宿主细胞microRNAs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外阴白斑是怎么回事?外阴白斑,也叫外阴白色病变,在医学上还有个拗口的名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它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具体分为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藓及其他外阴皮肤病等几大类。由于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及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的外阴皮肤、黏膜多呈白色,所以也称之为外阴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