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杰  黄波  滕云 《眼科新进展》2002,22(4):286-288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常见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它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有不同的遗传方式和临床表型,目前已发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 dominant retinitis pigmentosa,ADRP)的12种基因,其中已被克隆的有RHO,RDS,ROM1,RP1,NRL及CRX,未被克隆的有RP9,RP10,RP11,RP13,RP17及RP18,本文主要介绍与ADRP相关的几个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眼科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病之一。是具有遗传异质性的一组单基因病。基因定位是RP遗传学研究的前沿课题。80年代分子遗传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遗传性眼病基因定位的研究已成为眼科遗传学中进展最快、成就最大的领域。RP的基因定位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对X-连锁遗传型(XL)RP基因作了更精确的定位,还发现了新的XLRP基因座位。在常染色体遗传型RP的基因定位中也获得了重大进展。在新的层次上,对RP的遗传本质、异质性、临床亚型等有了进一步认识。对于RP的发病机理,也从基因定位的研究中发现了新的线索。本文着重介绍了常染色体遗传型RP基因定位的现状和新进展,并对这一研究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徐洋  于永斌 《国际眼科杂志》2007,7(5):1372-1374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的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及临床异质性。IMPDH1存在于全身各处器官中。近年来对RP发病机制的探讨已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对IMPDH1基因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IMPDH1基因对RP的发病机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这种致病基因的结构、突变及其功能目前已有了新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IMPDH1基因在视网膜色素变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梁丽娜  庄曾渊  杨钧 《眼科研究》2003,21(4):446-448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的最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及临床异质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是较为常见的遗传方式。介绍4种主要的ADRP致病基因及其产物的结构和功能,分析遗传缺陷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饥制,并对相关基因的临床表型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
张清炯  张丰生 《眼科学报》1999,15(4):204-206
目的:对国人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RP)患者中视紫红质基因不同突变与临床表型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经异源双链-SSCP和序列分析确定为视紫红质基因不同位点突变的3例RP患者,收集其详细临床资料,比较其异同。结果:详细描述了3例已知突变患者的临床表现。视紫红质基因不同位点突变,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发生在杆细胞外节胞液侧的突变,常导致严重类型的Ⅰ型视网膜色素变性;而发生在杆细胞外节盘膜内的突变,常引起相对较轻的Ⅱ型视网膜色素变性。结论:本文3例视紫红质基因不同位点突变与临床表型有一定关系,但要建立基因突变与表型间确切的对应关系和规律,尚需积累更多病例资料进一步分析研究。眼科学报1999;15:204-206。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以视杆和视锥感光细胞退化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为特征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RP发病年龄和病情进展与基因和遗传方式有关,受环境影响。基因治疗通过载体转移治疗性基因,对靶细胞进行遗传修饰,纠正或替代致病RP基因。本文介绍RP基因治疗相关基因载体研究进展,并就5个常见基因型(RHO、PDE6B、MERTK、RLBP1、RPGR)对RP基因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色素变性(RP)发生与基因变异有着密切关系.探寻RP致病基因及分子发病机制;通过RP基因治疗延缓或阻止感光细胞的损失,保护视功能已成为研究热点.对某些基因突变类型进行RP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是今后值得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色素变性遗传致病基因peripherin/RDS的突变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RP)中peripherin/RDS基因的突变谱及突变率。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异源双链-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对收集的15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谱变性家系和55例散发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peripherin/RDS基因的第一,第二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 15个家系及55例散发患者未检测到peripherin/RDS基因突变。结论 本研究所检测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与RDS基因无关,显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X-连锁和双基因型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进行性、可致盲的单基因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以视网膜光感受器和色素上皮功能进行性受损为主要特征。X-连锁RP和双基因型RP是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不同类型,在遗传和临床上各具特点。目前,X-连锁RP已定位6个致病基因,并克隆了2个基因(RP2和RP3);双基因型RP是由2种不同基因(peripherin/RDS和ROM1基因)的杂合子突变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由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底病,具有较大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迄今通过连锁分析和侯选基因筛查,已有1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RP;20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RP和5个X-染色体连锁遗传型XLRP位点被定位,其中32个基因已被克隆,每种遗传方式都有多个基因被克隆。对于这些致病基因的结构、突变及其功能目前已经有了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患者和散发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RP1基因突变频率及特征,并探讨它们在RP发病机制中潜在的作用。 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方法,对7个ADRP家系的55例成员、散发RP患者30例及75名健康成年人进行了RP1基因全编码区和邻近剪切位点的内含子区域序列突变的检测。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RP1基因突变位点对RP的作用。 结果 ADRP家系成员和散发的RP患者在RP1基因的第四外显子上均检测出852、872、921和939共4个变异位点。在ADRP家系和散发的RP患者中RP1基因的R872H位点改变与RP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χ2=4.469,P=0.03)。P903L位点的改变仅在家系成员中检出,散发病例及正常人中均未检测出。 结论 RP1基因R872H位点多态性可增高RP的危险性,具有潜在的致病性,考虑为家系和散发RP患者的易感基因。P903L位点改变是否为致病基因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视锥杆细胞同源盒基因(CRX)在宁夏地区视网膜色素变性(ren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及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在RP发病机制中潜在的机制。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方法,对100例RP患者(包括18例ADRP患者,15例ARRP患者,67例SRP患者)进行了CRX基因全编码区序列突变的检测,运用多因素分析研究CRX基因突变位点对RP的作用。结果:在100例RP患者CRX基因上共检测出5个变异位点,其中p.Leu78Leu,p.Ala92Ala和p.Thr187Ile为新发现的突变。其余位点突变均证实为CRX基因的多态性。p.Thr187Ile突变位点仅在2例ARRP患者身上检出,在正常对照组未发现该位点突变。结论:宁夏地区RP患者中,CRX基因的突变率低于其他人群中(小于1%)。p.Thr187Ile不是RP的致病性突变,但它是否可能通过影响其它基因的表达,增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RRP)的发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春霞  盛迅伦 《眼科新进展》2008,28(11):867-871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一组具有临床亚型的基因遗传性致盲眼底病。至今,X-连锁RP已定位6个致病基因,并克隆了2个基因(RP2和RP3)。本文对X连锁型RP的遗传基因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retinitispigmentosa ,RP)家系中缓慢型视网膜变性(retinaldegenerationslow ,RDS)患者的RDS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联 ,以探讨RP的发病机制。方法对来自同一家系的 2例RP患者及 2例正常人外周血DNA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RFLP)技术 ,筛查RDS基因突变 ,对有突变的RDS基因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及分析 ,同时进行家系分析及眼部临床检查。结果 来自同一家系的 2例RP患者均查出有RDS基因 2 16密码突变 ,而 2例正常人未查出上述突变。经测序证实RDS基因 2 16密码子的第 2个核苷酸出现了C→T的突变 (Pro2 16Leu)。RDS基因Pro2 16Leu突变的眼部临床表型为视力损害严重的弥漫型RP ,伴有黄斑部病变。结论 中国人RP患者存在RDS基因Pro2 16Leu突变 ;其眼部表型为弥漫型RP伴有黄斑部病变。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以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为特征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精准医疗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将生活环境、患者的临床数据以及分子成像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实现准确诊断和治疗,并建立个性化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的新型医疗模式。目前RP的精准诊断主要是基于第二代基因测序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而精准治疗主要体现在基因...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由视网膜光感受器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所引起的致盲性、遗传性眼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相关治疗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如基因治疗、药物治疗、移植治疗、人工视网膜假体等。基因治疗RP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包括修复致病基因、核酸治疗、RNA干扰技术等。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人工视网膜假体治疗RP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治疗该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RP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Wang GL  Lu N  Zhang F  Peng XY  Li Y  Wang MY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5):414-4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合并视网膜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36只眼)原发性RP合并视网膜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氰绿血管造影、视网膜电图及视诱发电位等检查结果。对3例患者进行基因筛选。结果原发性RP合并视网膜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表现有视乳头萎缩、视网膜血管变细、广泛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视网膜电图检查显示a、b波为无波型或近无波型。患者多有夜盲史。既符合原发性RP的临床表现,又具有血管闭塞的自身特征,如晚期血管可完全或近完全闭塞、视神经明显萎缩、脉络膜血管受累,最终致盲速度较原发性RP快,且无有效疗法。3例患者经基因筛查,在RHO及RLBPI两基因编码区中,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原发性RP合并视网膜血管闭塞可能属于毯层视网膜变性范畴,血管进行性闭塞可能是其合并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8.
Lu SS  Zhao C  Cui Y  Li ND  Zhang XM  Zhao KX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305-311
目的 研究我国一个4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RP)家系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 对RP家系中的所有患者进行眼部及视觉电生理检查;对全部家系成员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及连锁分析, 对候选基因直接测序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反应证实突变位点。结果 RP家系患者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带19q13 4,微卫星标记物D19S589和D19S254之间不到4Mb区域。在所有患者的PRPF31基因内含子8的第一个碱基处发现一新的杂合突变(G>C),使内含子8的剪切供体由GT变为CT。RP家系患者的临床表型符合早期发病且弥漫型的RP患者类型。结论 我国该4代RP家系中的患者由PRPF31基因中一新的剪切位点的杂合突变致病(IVS8+1G>C)。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进行性的可致肓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以视网膜光感受器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为主要特征,发病率约为1/4000,全世界受累人数约为1百万人.RP具有明显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占RP的20%~25%,目前共定位了21个位点,其中克隆了19个基因.由于ADRP危害较为严重、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已成为眼科遗传学研究的热点.此文对近年来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王睿  金明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2):2056-2060

视网膜色素变性(ren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遗传性致盲性视网膜疾病,特征性表现为夜盲、进行性视野缩窄和视力下降,眼底可见骨细胞样色素沉着、视网膜血管变细和视盘蜡黄三联症。RP具有较大的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其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 recessive RP,ARRP)占RP的5%~20%,目前已定位43个致病基因,克隆了其中40个,并且不断有新的相关致病基因被报道。本文就近3a发现与ARRP相关的AGBL5、ARHGEF18、HGSNAT和ZNF408四个基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