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是一个临床常见问题,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甚至达到20%或更高,特别是弥漫性血管再狭窄病变的治疗有一定的困难。为了防治再狭窄人们进行了许多研究,本文综述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防治再狭窄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2.
孙贞  郭俊渊 《放射学实践》2003,18(6):451-451
对于PTA和支架放置术后发生的血管内再狭窄 ,进行血管内放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最近批准了 2种装置用于冠脉支架放置术后进行冠脉内放疗。有报道证实 ,已进行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分组试验表明 ,冠脉内放疗对于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此项技术用于外周循环疾病是否有效尚未得出结论。β 发射装置使用方便且可能更安全 ,而γ 发射装置已在临床受到更广泛的好评。血管内近距离照射的主要适应症是那些容易发生再狭窄的高危患者 ,例如既往有过再狭窄 ,支架内增生 ,长段支架 ,长的PTA病变 ,窄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血管成形术的广泛开展,血管再狭窄一直是影响其长期疗效的主要原因。迄今为止,形成血管再狭窄的机制仍不清楚,就炎症反应在血管再狭窄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抗炎药物防治血甜言蜜语再狭窄的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血管内支架——防治冠状动脉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再狭窄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血管内膜过度增殖与血管再狭窄密切相关,低剂量的放射性能抑制血管损伤后血管内膜的过度增生,放射性血管内支架是一种很有希望的能在管再狭窄发生率物血管内支架。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治疗的连续258例雷帕霉素DES植入术后至少1年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确诊为ISR患者(ISR组)和同期262例年龄和性别匹配但无ISR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生化指标、术后用药、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DES植入治疗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与ISR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SR组患者既往心肌梗死史、糖尿病和吸烟多见,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水平显著增高,但LVEF减低(P 均<0.05)。尽管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数和支架植入部位无显著差异,但ISR组支架直径较小、长度较长,分叉病变多见(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肌梗死史、糖尿病、吸烟、hs-CRP、LDL-C、支架长度是ISR独立危险因素,而支架直径、LVEF与ISR呈负相关。结论雷帕霉素DES植入术后ISR发生与多个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或介入因素相关,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改善左心室功能,对预防ISR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小血管、长支架和分叉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血管内支架——防治冠状动脉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再狭窄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血管内膜过度增殖与血管再狭窄密切相关,低剂量的放射性能抑制血管损伤后血管内膜的过度增生,放射性血管内支架是一种很有希望的能降低血管再狭窄发生率的新型血管内支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实验兔后肢血管病变血管内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制备糖尿病后肢血管病变兔模型22只,随机分成A组(n=8,介入术联合脐带血干细胞移植)、B组(n=8,单纯介入术)、C组(n=6,未治疗干预)、D组(n=6,未制模,为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测定新生内膜面积及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结果 治疗后A组VE-cadherin和Lp-PLA2水平明显低于B、C组(P均<0.01),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兔股动脉有轻度内膜中断和增生,弹力膜轻度断裂;A组内膜面积、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均显著小于B、C组(P均<0.05),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保护血管内介入术后血管内皮损伤,预防术后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8.
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采用血管内支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利用运动试验来追踪评价其1年疗效。材料与方法:观察32例PTCA成功病例,其中6例在术后1~8个月被诊断为再狭窄,选择Gianturco-Roubin型支架做再成形治疗,在术后第1、6、12个月测定其运动试验结果,将所测定指标与单纯PTCA组病例做同期对照。结果:6例血管造影均为原部位的单支血管再狭窄,经支架成形处理后,狭窄度由90.5%±3.4%(x±s)下降为10.2%±6.7%;术后1年追踪运动试验表明,支架成形组较单纯PTCA组在运动耐量和运动时间方面占优势。结论:再狭窄的发生除了与血管内膜增生反应相关外,还与血管壁的慢性回缩和结构重塑相联系;血管内支架可对抗这一过程的发生,从而提高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β射线(^90Sr/^90Y)对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弥漫性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方法:39例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及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支架内放射治疗组(治疗组)18例及单纯球囊组(对照组)21例。2组患者再狭窄病变先经充分球囊扩张,治疗组用Beta-Cath系统进行冠脉内放射治疗。术后随访9个月。结果:治疗组1例(5.6%)研究段血管再狭窄,对照组有8例(38.1%)再狭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6)。结论:β射线治疗冠脉弥漫性支架内再狭窄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对培养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观察放射性核素支架预防再狭窄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培养平滑肌细胞分为188Re照射组与非照射组 ,应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技术 ,研究了放射性核素188Re对离体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HPRT)基因突变的作用 ;将兔损伤髂动脉内随机放置放射性支架与非放射性支架 ,观察了放射性核素支架对动物血管再狭窄模型的预防作用。结果 与非照射组比较 ,188Reβ辐射 (放射比活度为 0 74、1 4 8、2 2 2、2 96、3 70GBq/L)能够明显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抑制细胞增殖率 (1 4 8~3 70GBg/L) [(10 0 0 %vs 34 1% ,t =2 5 0 0 ,P <0 0 5 ) ,(10 0 0 %vs 2 7 7% ,t=2 74 4 ,P <0 0 5 ) ,(10 0 0 %vs 2 1 8% ,t=2 972 ,P <0 0 5 ) ,(10 0 0 %vs 18 1% ,t=3 12 1,P <0 0 5 ) ],阻滞细胞进入DNA合成期 { [(43 5 6± 2 32 ) %vs (2 3 80± 2 5 7) % ,t =11 4 16 ,P <0 0 0 1],[(43 5 6± 2 32 ) %vs(11 82± 2 5 1) % ,t =18 5 6 6 ,P <0 0 0 1],[(43 5 6± 2 32 ) %vs (6 0 4± 1 2 0 ) % ,t =2 8 734,P <0 0 0 1],[(43 5 6± 2 32 ) %vs (3 30± 0 5 2 ) % ,t=33 892 ,P <0 0 0 1],[(43 5 6± 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脂蛋白a[Lp(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PCI术并随访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临床资料。根据ISR诊断标准随机选取ISR患者102例(ISR组),未发生ISR患者101例(无ISR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p(a)和Hcy是否为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结果 ISR组、无ISR组术后随访时Lp(a)分别为(0.28±0.23) g/L、(0.15±0.08)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P<0.01);Hcy分别为(16.35±11.12)μmol/L、(10.37±3.3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P<0.01),表明Lp(a)和Hcy水平与PCI术后ISR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Lp(a)(OR=842.679,95%CI=31.117~22 820.459,P<0.01)和Hcy(OR=1.248,95%CI=1.130~1.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成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 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16例,女6例,年龄48~90岁。其中2例合并心源性休克。梗死相关血管:左冠状动脉20支,右冠状动脉8支。22例患者25支血管(30处病变)施行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成形术,3支血管行单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TPCA)治疗。结果 22例患者28支病变血管全部获得有效开通,其中25支血管(30处病变)一次性置入内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loo%。除1例术后死亡外,2l例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平均狭窄95%,术后残余狭窄为6%,临床治疗成功率为95.5%,病死率为4.5%。对顺利出院的21例患者随访6个月.其间无心脏缺血症状发生。结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成形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有效措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心肌再缺血发生率低,对改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有利。  相似文献   

13.
本综述介绍放射治疗预防血管成形术后的再狭窄这一较新课题。内容分为: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病机制,放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机制,放射预防术后再狭窄的动物实验结果,放射预防术后再狭窄的初步临床疗效,以及心脏照射的放射耐受剂量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是治疗冠状动脉及周围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但约有25%~60%的病人术后发生再狭窄。金属内支架的应用降低了PTA术后急性闭塞的发生率,但并未能彻底解决再狭窄的问题。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表明再狭窄与血栓形成、内膜增厚和血管重构有关,内皮细胞的损伤、修复及功能改变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内皮损伤、血栓形成与再狭窄PTA可造成血管损伤,内皮的剥脱造成内皮下组织的暴露,血小板立即通过VonWillebrand因子(VWF)黏附于内皮下的基质,随后发生聚集并释放α颗粒成分,其释…  相似文献   

15.
作者进行多中心、双盲随机临床GAMMA-1实验,以评价冠状动脉内~(192)Irγ射线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自1997年9月-1998年7月,共252例参与实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消蚀术(ELCA)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26例接受ELCA的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27处病变)的临床资料.观察ELCA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27...  相似文献   

17.
【摘要】 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IS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对CAS术选择、ISR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选择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为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覆膜支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有效方法,就覆膜支架的作用机理、分类及其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血管内放射治疗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现况及所面临的新的挑战综述如下。一、已揭晓的临床试验结果(一 )γ源内照射试验  (1)Scripps(冠脉内照射抑制支架术后增殖研究 )是一个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设计的临床试验 ,共收录 55例PTCA后再狭窄的患者 ,2 6例患者经再次PTCA +stent术后即刻接受192 Ir放射性导线血管内放射治疗 ,2 9例患者经再次PTCA +stent术后则应用假源行安慰剂对照。术后 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显示 :靶病变狭窄程度在治疗组支架两端为 16 .7% ,支架内为 8.3% ,对照组支架两端 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