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金天格胶囊(人工虎骨粉)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014年来我院诊治的早期2型临床糖尿病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102例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组34例。A组:口服金天格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B组:口服碳酸钙D3片600 mg/d、骨化三醇胶丸0. 25 ug/d及阿仑膦酸钠肠溶片70mg/周;C组:在西药治疗组的基础上,服用金天格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各组疗程为24周。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L1 -4)及右侧股骨颈骨密度值(BMD)及骨质疏松症症状评分。结果 骨密度:各组治疗前骨密度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经过治疗后,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组与B组治疗后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C组分别与A组、B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骨质疏松症症状评分:各组患者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A、C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未见明显改善(P >0.05)。各组治疗后比较,A组较C组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A、C两组分别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金天格胶囊能显著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疼痛、腰膝痿弱、步履艰难等临床症状,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金天格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探讨积极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于预防或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05-2013-07收治3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不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171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1组41例,A2组38例,A3组39例,以及对照组A 53例;合并椎间盘突出者129例,分为B1组33例,B2组29例,B3组36例,以及对照组B 31例。A1和B1组,均给予:阿法骨化醇胶丸+口服钙剂+阿伦磷酸钠片的规范化抗骨质疏松治疗;A2和B2组给予:阿法骨化醇胶丸+口服钙剂+唑来膦酸静脉注射的规范化治疗;A3和B3组仅给予:阿法骨化醇胶丸+口服钙剂的基础治疗。对照组A、B组均拒绝接受上述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治疗2年后,在骨密度改善方面,A1、A2组、B1、B2组A3和B3组对照组A和B;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方面,A1、A2组A3组对照组A;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改善方面,B1、B2组B3组对照组B。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无论是否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应给予积极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无论对于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还是改善其症状,均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肌力与身体成分、25(OH)D3、骨密度之间的具体关系,探讨肌力训练联合骨质疏松基础治疗与单纯基础治疗在疗效上的差异。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分为A、B两组,A组患者予阿法骨化醇片治疗,B组患者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肌力训练,利用肌力检测装置,双能X线骨密度仪,ELISA试剂盒等检测A、B两组治疗前后仰卧推举,负重蹲起,负重屈肘,握力的最大肌力,脂肪含量、瘦体重等身体成分,血清25(OH)D3水平及L1-L4、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值。结果 A、B两组患者肌力与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呈负相关(-1r0,P0.001),与瘦体重、血清25(OH)D3水平、骨密度呈正相关(0r1,P0.001);A、B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25(OH)D3水平、骨密度的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B组疗效优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力与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呈负相关,与瘦体重、血清25(OH)D3水平、骨密度呈正相关;阿法骨化醇片能够提高血清25(OH)D3水平、骨密度,肌力训练与之结合起到协同作用,身体成分在治疗前后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联合葡萄糖酸钙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探究其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将75只雌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葡萄糖酸钙组,金匮肾气丸组,金匮肾气丸及葡萄糖酸钙联合用药组共5组,采用卵巢切除的方法制成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灌胃给药3个月后进行血钙,磷,骨钙含量的测定和组织病理学的观察。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去势大鼠血清钙磷含量无明显变化,钙片组、金匮肾气丸组及联合组血钙,磷含量相比空白组也无明显差异;去势大鼠骨钙含量较正常大鼠明显降低,钙片组,金匮肾气丸,以及联合组去势大鼠骨钙含量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以联合组改善最明显(P<0.01)。组织病理学观察见:经钙片和金匮肾气丸治疗后骨皮质可见蚕食样改变区域变小,骨小梁较细,排列较为一致。联合用药组骨皮质厚度基本正常,骨小梁略变细,排列较整齐,骨小梁厚度基本正常。结论金匮肾气丸联合葡萄糖酸钙可以减少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矿物质的丢失,对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抗骨质疏松(OP)药物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否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诊断不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骨质疏松症50岁以上患者119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3个治疗组A、B、C及对照组A,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骨质疏松患者共76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3个治疗组D、E、F及对照组B。治疗组A、D 予以钙剂、阿法骨化醇胶丸、阿仑膦酸钠片口服;治疗组B、E予以钙剂、阿法骨化醇胶丸口服、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 组C、F接受口服钙剂和阿法骨化醇胶丸。对照组A、B为不愿进行药物治疗的病例。观察应用抗骨质疏松药2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的效果。结果 予不同治疗方案后,治疗组A、治疗组B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低于治疗组C及对照组A(P < 0.05)。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骨质疏松治疗组D、E、F病例下腰痛评分升高、疼痛发作频率下降(P <0. 05)。治疗组D、治疗组E治疗后CT表现较治疗前基本无变化(P >0. 05);治疗组F及对照组CT影像表现较观察起点有加重(P < 0. 05),治疗组 D与治疗组E之间、治疗组F与对照组B之间CT表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标准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能有 效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伊班膦酸钠治疗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153例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埘照组(C组,49例)、伊班膦酸钠治疗组(Ⅰ组,52例)和阿法骨化醇治疗组(R组,52例)。3组患者均每天补充碳酸钙600mg/d。Ⅰ组:应用伊班膦酸钠注射液静脉点滴,3个月1次,每次2mg。R组:罗钙全0.25μg/d,口服。疗程6个月。观察伊班膦酸钠治疗后患者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等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6个月后,Ⅰ组、R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均较C组明显上升[腰椎骨密度(g/cm2):Ⅰ组比C组,1.28±0.04比0.82±0.04,P<0.01;R组比C组,1.14±0.03比0.82±0.04,P<0.05;股骨颈骨密度(g/cm2):Ⅰ组比C组、1.29±0.04比0.90±0.04,P<0.05;R组比C组,1.21±0.06比0.90±0.04,P<0.05]。(2)治疗6个月后,Ⅰ组和R组血iPTH水平均较C组下降[Ⅰ组比C组,39.02±1.28比90.67±10.02(pg/ml),P<0.01;R组比C组,52.43±1.42比90.67±10.02(pg/ml),P<0.05]。(3)伊班膦酸钠治疗后,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伊班膦酸钠是一种治疗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而安全的药物,其升高骨密度的作用比阿法骨化醇明显,且静脉应用患者依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PTH(1-34)]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变化,以评价该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方法 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皮下注射PTH(1-34) 20μg 每天1次,每日口服钙尔奇D 600mg,连续治疗6个月。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月、第6月检测腰椎(L2-L4)及股骨颈骨密度、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SAP)、血清I型胶原交基C端肽(CTX)。结果 治疗后腰椎(L2-L4)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 05)。治疗后第3月、第6月BSAP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6月CTX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H(1-34)能显著提高腰椎(L2-L4)骨密度,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的疗效。方法将54例GIOP患者分成A、B组。A组30例给予阿仑膦酸钠70mg,1次/周,阿法骨化醇0.25g,2次/d,碳酸钙750mg,2次/d;B组24例,在A组给药基础上减去阿仑膦酸钠。疗程共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BMD)、血钙和血磷,同时比较2组疼痛评分。结果A组治疗后BMD、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B组无明显变化(P〉0.05)。A组上述结果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与阿法骨化醇联合治疗GIOP疗效优于单用阿法骨化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药强骨胶囊对比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A强骨胶囊组、B利塞膦酸钠组及C对照组,治疗12个月,比较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检测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PG)及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与肌酐比值(NTXCr),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86例患者完成研究,A、B两组临床疗效较C组有显著差异,且A组起效更快;腰椎(L2-4)BMD12月时A、B两组分别增加(3.62±0.87)%,(4.45±1.53)%而C组为(-0.34±0.16)%(P<0.01),但A、B两组间差异不明显;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改变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P和BGP在12月时与治疗前比较A组升高,而B组降低,且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A、B两组NTXCr在12月时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利塞膦酸钠相比,强骨胶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亦疗效显著,改善肌无力、肌肉酸痛等临床症状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剂量骨化三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保护素(OPG)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MHD患者开展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对象分为两组,基础组予以基础支持治疗,研究组在基础组方法治疗的同时采用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共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血清OPG水平、骨密度T值变化,治疗期间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OPG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基础组治疗前后血清O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OPG高于基础组(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T值均下降且研究组高于基础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MHD患者采用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可显著增加OPG水平,减少骨质疏松症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