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是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会导致死亡率、致残率、致畸率和医疗费用的增加。因此进行骨折风险评估、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是骨质疏松诊治过程的关键内容。骨质疏松性骨折除了与骨密度的下降有关,还与年龄、体重指数、既往骨折史、父母骨折史、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不足等危险因素相关。跌倒是骨折发生的重要诱因,因此防跌倒是预防骨折的重要内容。骨密度、FRAX巳经被证实可用于预测骨折风险,而QUS、QCT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也可能用于骨折风险预测,但目前尚未得到肯定。本文试从DXA、FRAX、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定量超声、定量CT、跌倒等方面来阐述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预测的研究进展,其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骨折的高危人群,通过相应干预措施降低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与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密切相关。骨质疏松状态下假体周围骨折的预防需从改善局部骨量和预防跌倒入手。检测关节假体周围的骨密度可用于评估假体周围骨折的风险。在对骨质疏松状态下假体周围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时,可使用骨移植替代材料来增加骨折部位固定的强度,也可使用改进型的内固定材料或翻修假体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四肢骨折临床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四肢骨折的关系 ,为防治绝经后四肢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有用的数据和预防措施。方法 :测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值和雌二醇水平 ,统计近 8年来收集的 978例绝经后四肢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的年龄、骨折部位和致伤原因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骨密度和雌二醇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与骨密度、雌二醇均呈显著负相关 ,骨密度与雌二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绝经后四肢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增加 ;跌倒是绝经后四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原因 ;骨折组与非骨折组骨密度、雌二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骨密度值和雌二醇水平下降是绝经后四肢骨质疏松性骨折重要的内在因素 ,但外在因素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由于下肢神经肌肉功能下降,反应性和平衡能力减退,易发生跌倒,导致骨折。本文重点分析了维生素D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骨密度、肌力、跌倒风险及认知能力的关系。补充维生素D能有效减少跌倒的发生,从而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FRAX对比女性前臂骨密度和股骨颈骨密度进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预测。方法对行骨密度检查的女性作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前臂骨密度检查10 519例,行股骨颈骨密度检查1 280例。根据FRAX指定的危险因子,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身高、体重、既往骨折史、父母髋部骨折史、吸烟史、饮酒史、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史、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史、前臂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值或T值。以每10岁年龄段分组,分别运用前臂骨密度T值及股骨颈骨密度计算FRAX评分。应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两组间计量数据比较使用t检验,不符合t检验条件时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前臂骨密度低于股骨颈骨密度。40~50岁组骨密度T值前臂要高于股骨颈,60~80岁组骨密度T值前臂低于股骨颈,除80岁组外,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前臂骨质疏松检出率低于股骨颈骨质疏松检出率;50~80岁组前臂骨质疏松检出率较高(P0.05)。40~50岁组预测主要部位骨折风险前臂要低于股骨颈;70岁组预测主要部位骨折风险系数前臂要高于股骨颈(P0.05)。40~50岁组预测髋部骨折风险前臂低于股骨颈;70岁组预测髋部骨折风险系数前臂高于股骨颈(P0.05)。结论前臂骨密度可以用于FRAX进行骨折风险的预测,但各年龄段的评估概率会与股骨颈有一定差距,还需进行深入细致更准确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其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及其患病率进行研究,进而加强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防治教育宣传工作。方法对来我院及多家区中心医院就诊的840例60岁以上患者进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知晓问卷调查,并行腰椎骨密度检查。将840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间隔10岁为一年龄组,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骨密度测量值、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患病率。结果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传统的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知晓率较高,如低骨密度(100%)、缺钙(100%)、高龄(96.5%)、偏食(96.1%)、缺乏锻炼(85.1%)等;而对于临床偏专业性的危险因素知晓率较低,如吸烟/饮酒(36.5%)、肥胖(25.1%)、家族骨折史(14.9%)、跌倒/跌倒倾向(10.2%)、糖尿病(7.5%)、独居(6.7%)等。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危险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跌倒(51.7%)、高龄(43.4%)、独居者(34.1%)、糖尿病等基础疾病(30.5%)、低骨密度者(27.6%)、既往或者家族骨折史(22.8%)、超重(17.1%)、缺乏身体锻炼(13%)、嗜酒吸烟者(11.6%)。结论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较高,对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认知程度普遍较低,两者呈负相关;亟需积极开展骨质疏松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骨折,又被称为脆性骨折,常发生于低于站立体位跌倒之后。骨质疏松骨折直接导致患者急慢性疼痛,活动受限,精神受挫,与髋部骨折相关联的患者的死亡率增加了大约20%。因此,以减少骨折发生风险为目的的骨质疏松治疗至关重要,但是,由于骨量丢失通常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发生,甚至2/3的脊柱骨折不伴有临床症状,在诊疗中通常被忽视。显然,评估患者个体骨折风险,及时给予临床干预以期降低骨质疏松骨折发生风险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对骨质疏松骨折风险评估进行综述。一、骨密度测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扫描的脊柱影像进行椎体骨折评估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499名年龄≥50岁的绝经后女性行骨密度检测同时行椎体侧位扫描,分析骨密度及椎体骨折评估(vertebral fracture assessment,VFA)的检测结果,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结果对499名绝经后女性进行VFA检测结果分析:(1)椎体骨折诊断率提高了41.1%,骨质疏松诊断率提高了6.3%,严重骨质疏松诊断率提高了29.1%(P0.05);(2)当骨密度达到骨质疏松阈值时,椎体骨折率明显升高,较骨密度未达到骨质疏松阈值的椎体骨折发生率提高了29.2%(P0.05);(3)年龄增加、绝经年限延长的女性椎体骨折、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显著增加,骨量显著减少(P0.05);此外,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降低的绝经后女性骨量显著减少,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骨密度检测联合椎体骨折评估可以显著提高椎体骨折、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的诊断率;骨密度越低,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椎体骨折的风险就越高;随年龄增长、绝经年限增加、BMI降低,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患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跌倒风险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与跌倒风险的关系.方法 回顾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院门诊体检或就诊的60岁以上的绝经后老年女性共104例,根据骨密度(BMD)结果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53例及非骨质疏松组51例.两组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进行平衡测定检查获知跌倒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跌倒指数存在差异,骨质疏松组跌倒指数(49.8±3.938)高于非骨质疏松组(38.16±2.916)(t=2.376,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较非骨质疏松患者吏易跌倒,从而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应重视平衡训练,预防跌倒所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常用的几种筛查骨质疏松症的方法进行比较,寻找能快速准确评估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门诊所收治的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或有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患者共325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22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询问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女性加问绝经年龄)、是否有激素服用史、是否有脆性骨折史,并进行骨密度测定,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选取的5个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与骨密度因素均有相关性。不同危险因素与骨密度减少的相关性有所不同。按相关性从高到低排列为:性别激素服用史年龄脆性骨折史。而在不同性别人群中,不同危险因素与骨密度减少的相关性也有所不同,女性为:年龄绝经年龄脆性骨折史激素服用史,男性为:激素服用史脆性骨折史年龄。结论全科医生可运用询问性别、年龄、激素服用史、脆性骨折史等危险因素并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快速评估筛选骨质疏松症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