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心肌应变成像技术(SI)评价缺血后处理(IPostC)对犬顿抑心肌功能的作用,并与缺血预适应(IPreC)比较.方法 21只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阻断15 min,再灌注120 min,随机分3组:对照组(Con组),无干预;缺血后处理(IPostC)组,再灌注开始前进行3次再灌注30 s,缺血30 s;缺血预适应(IPreC)组,阻断前进行4次缺血5 min,再灌注5min.在基础状态、缺血后及再灌注阶段进行应变成像技术(SI)检查.结果 3组顿抑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Ssys)及峰值应变(Speak)减低,收缩后应变值(Spss)及收缩后应变指数(PSI)增大,峰值应变延迟时间(TPS)延长.再灌注后各参数逐渐恢复,IPostC组比Con组恢复的快,且与IPre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IPostC具有与IPreC相似的保护犬顿抑心肌功能的作用.SI可准确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价缺血后处理(IPostC)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K ATP通道的作用.方法 21只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阻断180 min,再灌注120 min,分3组:对照组(Con组),无干预;IPostC组,再灌注前给予3次再灌注30 s-缺血30 s过程;格列苯脲组(Gli IPostC组),再灌注前给予K ATP通道阻断剂Gli,其余同IPostC组.MCE评价心肌血流灌注及坏死面积.结果 再灌注后与Con组比较,IPostC组低灌注区MCE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增高,峰值减半时间缩短,坏死心肌面积减小.Gli IPostC组各参数介于另2组之间,3组差异显著.结论 IPostC可以减少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开放K ATP通道有关.MCE可检测心肌坏死面积,定量心肌血流灌注,评价IPostC的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评价缺血后处理(IPostC)及缺血预适应(IPreC)对顿抑心肌犬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作用.方法 21只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阻断15 min,再灌注120 min,随机分3组:对照组(Con组),无干预;IPostC组,再灌注开始前进行3次再灌注30 s,缺血30 s;IPreC组:阻断前进行4次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RT3DE检测左室整体(EDV)和局部舒张末容积(rEDV)、收缩末容积(ESV和rESV)及射血分数(EF和rEF).结果 再灌注后120 min左室EDV、ESV和EF恢复至基础值,但顿抑心肌节段的局部rEDV、rESV和rEF未完全恢复.IPostC 组比Con组恢复的快,且与IPreC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IPostC具有与IPreC相似的促进犬顿抑心肌局部收缩功能恢复的作用.RT3DE可以定量检测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定量评价急性缺血再灌注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变化的可行性,探求评价局部心肌功能的合理化指标。方法14只健康杂种犬,麻醉后开胸,于第一对角支起点以下套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结扎后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LAD结扎前,结扎后30min,再灌注后30min,60min,120min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组织速度图,用SRI软件分析左室各节段纵轴方向上收缩期应变率曲线的变化,Simpson's双平面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EDV)及收缩末容积(ESV)。心肌缺血程度通过心肌特染病理切片确定。结果14只犬中12只成功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后30min,左室前壁缺血节段收缩期应变率明显降低(P<0.05),并出现收缩后压缩(PSC),再灌注30min后缺血节段收缩期应变率进一步降低,再灌注60min及120min后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结扎前水平,LVEF,EDV,ESV于冠脉结扎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应变率能敏感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可作为评价局部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和组织速度成像(TVI)在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再灌注前后左室局部功能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接受PTCA+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30例,平均(48.35±9.12)岁。术前、术后3天和3个月时缺血心肌节段SRI参数和TVI参数的变化。结果①289个缺血节段中,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PSS)、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PSSR、PESR)、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Vs)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对缺血节段的检出率分别为83.3%、78.8%、50.0%、11.1%和16.7%,SRI参数对缺血节段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VI参数(P<0.05~0.01)。②术后3天,缺血节段PSS和PSSR显著增高;术后3个月大部分PSS和PSSR恢复正常。结论SRI比TVI更敏感地反映心肌局部功能的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QTVI技术评价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犬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技术的应用价值及评价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犬左室收缩功能影响。方法将21只杂种犬随机分3组:对照组(Con组,n=7):结扎左前降支(LAD)60 min,再灌注3 h;缺血预适应组(Pre-C组,n=7):结扎LAD 60 min前行缺血预适应(5 min结扎/5 min再灌注的4次循环);缺血后适应组(Post-C组,n=7):结扎LAD 60 min后,再灌注前行缺血后适应(30 s再灌/30 s再闭的3次循环)。应用QTVI观察犬缺血前,缺血60 min,再灌注60、120、180 min左室各壁收缩期峰值速度(Vs)、峰值位移(Ds),计算6个室壁Vs、Ds平均值(作为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直线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获得短轴缩短率(FS),单平面Si mpson’s法测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缺血60 min时各组Vs、Ds、LVEF、FS值均明显下降,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再灌注3 h后各组均有改善,Pre-C组、Post-C组明显高于Con组(P〈0.05)。Ds、Vs与EF、FS均呈直线正相关(r分别为0.844、0.793、0.800、0.760,均P〈0.05)。结论QTVI可较准确评价缺血再灌注犬心脏收缩功能变化;缺血后适应可减轻再灌注损伤对缺血心肌收缩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测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的变化、探讨中药川芎嗪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和川芎嗪组.复制在体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在缺血前、缺血1 h、再灌注5 h分别经颈总动脉抽血检测黄嘌吟氧化酶(X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实验结束时取肾组织检测XO、SOD活性及MDA含量,观察超微结构变化,作对比分析.结果:川芎嗪组血浆XO活性和MDA含量显著低于再灌注组(均P<0.01);SOD活性高于再灌注组(P<0.05).川芎嗪组与再灌注组相比,肾组织的XO活性、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均P<0.01).再灌注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脏层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严重损害,川芎嗪组大部分肾组织上述部位存在不同程度损伤性改变,但比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川芎嗪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山莨菪碱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家犬制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在心电图监测下,用间接和直接检测技术,在不同时间内分别检测汇常区,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区心肌MDA高于正常区(P<0.05),GSH-px活性较正常区低,SOD活性在再灌注5min后持续上升,缺血30min后再灌注心肌标本直接低温测定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显示氧自由基信号增强,提示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有氧自由基的异常增加,为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提供了依据。治疗组在再灌注前给子足量山莨菪碱,再灌后体内脂质过氧化损伤显著减轻,并呈量效关系。作者在临床抢救危重病患者28例取得满意效果,说明山莨菪碱能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防止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认为在再灌注的即时给予足量山莨菪碱配合其它抢救措施,可以预防或减轻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薯蓣皂甙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薯蓣皂甙(Dioscin)对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3组: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组和薯蓣皂甙预处理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含量。结果:同假手术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恶化,SOD活性降低和MDA浓度显著增加(P〈0.01),薯蓣皂甙预处理组则显著改善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增加SOD的活性并降低MDA的浓度(P〈0.01)。结论:薯蓣皂甙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与提高SOD活性、减少MDA生成从而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 (IP)对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6只。对照组 (Con)持续平衡灌注通气 60min ,无缺血 ;缺血再灌注组 (IR)缺血 45min ,再灌注 3 0min ;缺血预处理组 (IP)先给予连续 2次的 5min缺血、5min再灌注的预处理 ,再行缺血 45min和再灌注 3 0min。测定缺血前和再灌注末灌注液中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白细胞数量 ,测定再灌注末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黄嘌呤氧化酶 (XOD)活性和湿 /干比 (W /D)。结果 :IR组再灌末MDA含量、MPO活性、XOD活性和W /D较Con组明显升高 (P <0 0 1) ,而SOD活性则显著下降 (P <0 0 1)。IP能明显减少再灌后MDA、MPO、XOD和W /D的增加 ,提高SOD的活性 (P <0 0 1)。结论 :IP能明显抑制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