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曲志国  刘卓  林辉 《吉林医学》2006,27(11):1367-1367
脂肪瘤是发生在全身皮下脂肪层的常见肿瘤,偶尔可发生在长管状骨骨髓腔内。而发生在肌组织之中的巨大脂肪瘤十分罕见,我科今年收治了1例股外侧肌中巨大脂肪瘤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52岁。1年前发现左大腿中上段前外侧有一鹅卵大小的肿物,无任何不适。两年来此肿物逐渐增大,但仍无任何不适,前来我院就诊。经拍片及CT检查,以左大腿肿物收入院。图1X光片图2CT片体检:除左大腿外,全身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左大腿中上段前外侧可见明显隆起,可触及约13cm×10cm×3cm大小肿物,质韧,移动度存在,边界清楚,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皮…  相似文献   

2.
李业臣  纪亨强 《当代医学》2009,15(12):90-90
1病例报道 某患者,女性,52岁。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足跟部疼痛,步行时加重,在家中自行用温水泡足,症状稍缓解。几天前左足头疼痛加重,来医院X片检查,考虑为:左足跟骨骨囊肿。行CT检查见:左跟骨内可见约3.4cm×2.5cm大小低密度区,CT值:-109HU,密度均匀,边界清晰,诊断为:左跟骨脂肪瘤(图1)。门诊以“左跟骨脂肪瘤”收入院(住院号607385),手术行病灶刮除人工植骨术。病理为:左跟骨脂肪瘤(图2)。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2岁,于1997年11月以左足疼痛2月余入院诊治。患者于入院2个多月前因踢球扭伤左踝,曾来我院门诊摄片发现,左跟骨有一X线透光区,诊断为左跟骨骨囊肿?患者回家2天后左踝关节疼痛消失,随之下地行走,但此后偶感行走时左足跟部有刺痛,于是入院诊治。入院查左踝关节活动正常,左足外形正常,皮温不高,无血管怒张,无明显压痛。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X线摄片示:左跟骨内前外侧有一约5cm×4cm大小的囊样X线透光区,形态不规则,周围有完整的骨硬化边界。病变区外侧骨皮质菲薄。跟骨形态正常,病变未累及跟骨周围关节面。初步诊断为:左跟骨骨囊肿?行跟骨病灶刮除  相似文献   

4.
贺文楠  刘卫祥 《中原医刊》2002,29(4):F004-F004
患者男性 ,5 1岁 ,系 1年前砸伤致左腓骨上段骨折在外院行手术内固定 ,次日即发现足背及小腿外侧麻木 ,趾不能背伸 ,手术切口感染、迁延不愈。 1年来经应用神经营养药及抗生素、清创、换药等治疗 ,神经症状无改善 ,伤口未愈合 ,有屑骨从伤口中排出。入院查 :贫血貌 ,结膜苍白 ,心肺腹未发现异常。左下肢可负重 ,跨越步态。左小腿外侧可见约 12cm手术切口瘢痕。其上两处窦道分别 3cm、1cm长。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发硬。左足背及左小腿外侧感觉消失。胫前肌、趾长伸肌、腓骨长短肌肌力 0级 ,拇长伸肌肌力Ⅲ级 ,X线 :左腓骨骨髓炎 ,中上…  相似文献   

5.
正骨内脂肪瘤是原发于骨组织内的良性肿瘤,发病率极低。2011年3月我院收治1例右跟骨骨内脂肪瘤患者,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47岁,1年前打羽毛球时扭伤右踝关节,致右踝关节肿胀、疼痛,X线摄片检查未见骨折,但跟骨部位发现囊性病灶,进一步行CT检查示右跟骨内呈囊性改变,继之行局部理疗后右踝关节肿痛渐痊愈。近1年来患者右足踝部均无明显不适,要求手术治疗入院,查体:右足踝部无肿胀,局部皮肤温度正常,无压痛、叩击痛,跟骨部未触及包块,足、  相似文献   

6.
骨内脂肪瘤累及脊柱十分罕见,约占所有骨内脂肪瘤的6%。诊断依赖CT及MRI表现,并通过病理诊断确诊。绝大多数病例可以保守治疗。怀疑恶变、病理性骨折及引发症状的骨内脂肪瘤是手术干预的指征。肿瘤的刮除是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我们报道一例累及相邻节段上颈椎的骨内脂肪瘤,并且讨论我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这是一例男性27岁无症状的上颈椎骨内脂肪瘤患者。通过右颌下三角入路切开活检确诊。未采取肿瘤的切除。12个月随访,MRI提示肿瘤无变化。  相似文献   

7.
骨内腱鞘囊肿又称邻关节囊肿,较为少见,本病术前常不易作出正确的诊断。现将我们诊治2例报告如下。例1 于某,男,25岁,农民。因左踝外侧肿痛8年,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8年前曾有左踝部扭伤史。左外踝增粗,局部有轻变压痛,踝关节活动无明显障碍。X线片:左肺骨下端外踝部有3×3cm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4 2岁 ,发现左背部无痛性包块 3年入院。查体 :左背部有一“拳头”大小 ,质地较软的隆起包块 ,局部皮肤不红、皮温不高、边界不清楚 ,无压痛、表面光滑、局部无波动感 ,未闻及血管杂音。术前诊断为 :左背部皮下脂肪瘤。术中见肿块分布左肩钾骨内侧、深埋于背阔肌、菱形肌内 ,大小约为12cm× 10cm× 8cm。肉眼所见 :灰黄色、实性、有光泽 ,有较完整的包膜 ,但肌肉与肿瘤边缘处仍有少量脂肪样组织。术后病理诊断为肌肉内脂肪瘤。该患者随访 1年 ,未见复发。讨论 脂肪瘤是局限性脂肪组织增生的一种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凡是有脂肪组织…  相似文献   

9.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患者男 5 4岁。因左大腿外侧无痛性包块 2个月 ,行手术切除 ,病理诊断为横纹肌肉瘤。术后 8个月该处又发现无痛性包块 1 0日就诊。体查 :左大腿中、下段外侧见一约 8cm长的手术切口疤痕 ,于疤痕中部扪及一包块 ,约 3 0cm× 2 0cm大小 ,无明显压痛 ,质地中等硬度 ,无移动 ,局部皮肤无红肿。X光片示左股骨中下段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及骨膜反应。应用美国泰索尼Synerqy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频率 1 0MHz)检查 :左大腿中下段外侧 3 4cm× 2 3cm低回声团块 ,形态欠规则 ,边界尚清 ,似有部分包膜 ,内…  相似文献   

10.
钟永平 《四川医学》2002,23(8):790-790
患者 ,女 ,4 9岁。左肘关节肿胀伴活动受限 1 年。于 2 0 0 1年 7月门诊以左肘关节滑膜性骨软骨瘤病收入住院治疗。查体 :左肘关节肿胀 ,皮色正常 ,皮温不高 ,无明显压痛 ,左肘关节内及周围可扪及大小不等、边界清楚、较光滑、可移动的颗粒状质硬物数枚 ,屈伸运动时可感觉摩擦音 ,左肘关节活动范围 16 0°~ 12 0°(中立法 )。患肢远端感觉、血运无改变。左肘关节正侧位 X线片见 :左肘关节内可见多个游离的高密度影 ,其有完整的骨皮质和骨小梁结构 ,最大者约 2 cm×2 cm,边缘光滑 ,形状不规则 ,另见肘关节关节软骨面毛糙不光滑 ,关节间隙…  相似文献   

11.
骨脂肪瘤极为罕见,我院收治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介绍如下。患者男性,26岁,1987年5月6日因左外踝胀肿2年外院诊断为骨肿瘤转来我院治疗。患者2年前左外踝挫伤,5个月前发现外踝部隆起,皮肤不红,有轻度触痛,活动无明显受限。 X线所见:左踝正侧位。左腓骨远端距外踝尖上方2cm处见一梭形骨膨胀区,长约6cm,膨胀区内骨小梁结构紊乱,密度减低,  相似文献   

12.
骨髓内虽含有大量的脂肪组织,骨内脂肪瘤却非常少见.近年来,骨内脂肪瘤个案病例报道略有所见,尤其肱骨、跟骨内脂肪瘤时有报道,而肱骨头骨内脂肪瘤却仍非常罕见.由于患者常无症状,影像表现与骨囊肿极为相似,初次诊断率较低,极易造成误诊漏诊,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我院于2015年10月接诊一名右侧肱骨头内脂肪瘤患者,曾误诊为骨囊肿,后经MRI检查及术检报告证实确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形成的良性脂肪组织肿瘤,多见于皮下组织,也可出现在四肢肌肉、骨等深层组织,胸、腹腔脏器、精索等部位,且多发于皮下,以头颈部、胸腹部、背部、肩部常见,深部者可恶变。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率约为0.1%,脂肪瘤形成原因不明,可能与创伤有关[1]。现将1例发生于髂骨骨内脂肪瘤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张某,男,60岁,因左下肢放射性疼痛2月余,间歇性跛行1月入院。查体主要阳性体征:左侧髋关节"4"字实验完成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评价应用股骨内髁、大粗隆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撞击症、髂胫束撞击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膝关节内侧、左髋关节外侧疼痛2年,并且MR检查显示疼痛局部骨挫伤患者,进行关节镜检查,切开行股骨内髁、大粗隆成形术治疗。术前记录疼痛部位、Lysholm评分,及MR表现。术后1年进行回访,记录疼痛、Lysholm评分、MR改善情况。结果术后2月患者局部疼痛消失,术后1年时Lysholm评分由术前63分恢复至术后95分。复查MR显示局部骨挫伤表现消失。而关节镜下观察膝关节内并无特异表现。结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撞击症、髂胫束撞击症患者临床表现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股骨内上髁、髋关节大粗隆外侧骨突部位疼痛为主。下肢力线可正常。MR以疼痛局部骨挫伤为主要表现。关节镜下无特异发现,切开局部成形术有非常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神经鞘瘤发生于骨内者很少见。本文报告经病理证实的3例骨内神经鞘瘤,术后随访2~14年无复发。 [例1] 患者女性,21岁,左外踝扭伤后左小腿下外方肿痛逐渐加重1.5年,发现肿块5个月,于1973年11月5日入院。体检:左小腿下外侧轻度肿胀,表面正常,在外踝上5cm处可扪及一肿块,约2×3cm,质硬,边界清楚,固定,无压痛。X线片示左腓骨下1/3有2×3cm膨胀区,内有散在透亮区,其间有骨嵴相隔,无钙化点,也无骨膜反应。11月12日在腰麻下行瘤段骨切除。病理报告为左腓骨下端骨髓腔内神经鞘瘸。随访14年无复发。 [例2] 患者女性,30岁,便秘、尿频进行性加重5年。体检时发现骶前肿块,X线片示骶骨近  相似文献   

16.
辛林伟  严冬雪 《华夏医学》2001,14(3):377-377
假恶性骨化性肌炎是指无外伤史 ,又区别于先天进行性而局限于软组织内异位新骨形成。临床及影像学改变常误诊为恶性病变。该病罕见 ,我院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43岁。因左小腿上段外侧肿痛半年于 1998年 2月 15日入院。患者无任何诱因于半年前出现左小腿上段外侧肿痛 ,缓慢加重 ,跛行 ,当地医院诊断为恶性肿瘤转我院治疗。查体 :一般情况好 ,体温 37.2℃ ,左上腿上段外侧明显肿胀 ,似可触及 7cm× 6 cm大小的质硬肿块 ,境界不清 ,轻压痛 ,皮温升高 ,表浅静脉轻度怒张。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133g/ L,白细胞 7.6× 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行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术,对照组行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效果以及骨愈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7.4±18.2)min、(517.5±101.3)m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2.86%(26/28),对照组为89.29%(25/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融合率为92.86%(26/28),对照组为96.43%(27/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术与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术近期疗效及骨融合率均基本接近,但采用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较短,平均术中出血量较少,且融合率要高于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术组患者。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患者中年女性,因左足跟胀痛行X线片检查发现左跟骨颈基底部骨密度减低伴骨质缺损(图1)入院治疗。CT检查示:跟骨病灶表现为脂肪密度,考虑为骨脂肪瘤。入院后行病灶刮除加植骨(同侧髂骨植入跟骨瘤腔)术,辅以石膏托固定。术中见病灶内大量脂肪组织,伴有骨碎块。病理检查示:瘤组织大量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排列无序、大小不一的骨小梁(图2)。病理诊断骨脂肪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骨内脂肪瘤较为少见,跟骨内脂肪瘤更加罕见,容易漏诊。本文探讨跟骨内脂肪瘤的的影像表现及其脂肪瘤CT值等特点,以期提高对其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536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2例跟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图像。利用CT测量跟骨内肿瘤CT值及其影像表现。结果普通X线表现未见明显异常,而CT平扫可有特异性表现:跟骨骨质内见大片状脂肪密度影(CT值为-120―-50 Hu左右)伴有骨小梁结构排列稀疏、断裂、缺失,其内伴有点状钙化。结论 X线平片对于跟骨内脂肪瘤一般不易发现,容易漏诊。而根据其CT特异性表现特点及其CT值的特异性,CT检查对于跟骨内脂肪瘤的诊断可以有定性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性 ,2 2岁 ,左下肢跛行 2 0年余伴距小腿关节溃烂、臀部肿物 13年入院。患者先天性左足内翻、左下肢短缩、左下肢膝关节以下明显肿胀、增粗 ,距小腿关节周围软组织呈环形缚带状改变 ,左距小腿关节外侧下至足底部皮肤局部破溃 ,约有 6cm× 10cm大小的溃烂面 ,有绿色脓性分泌物覆盖 ,踝以下皮肤温度觉、位置觉消失 ,膝下至踝以上皮肤感觉与对侧相比减退 ,双下肢肌张力无增高 ,肌力 5级 ;其余神经肌肉检查正常 ;各项化验检查均无阳性发现 ;胸片正常 ;腰骶椎正位片示 :骶椎隐裂 ;左侧距小腿关节及胫腓骨正侧位片示 :左足跟骨、距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