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提高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对收治的18例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结果:18例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占同期352例膀胱肿瘤的5.1%。其中良性非移行细胞肿瘤3例(16.7%),恶性非移行细胞肿瘤15例(83.3%),后者以鳞癌、腺癌及其与移行细胞癌混合癌为主,占73.3%,且临床分期T3期以上者亦占73.3%。以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膀胱全切  相似文献   

2.
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Z  Zhang S  Qi F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29-31
目的 探讨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该类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0年1月 ̄1997年12月收治的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18例,其中良性非移行细胞肿瘤3例,恶性非移行细胞肿瘤15例,临床分期T3以上11例。比较了该类肿瘤采用膀胱全切、膀胱部分切除和姑息治疗条件下的生存率。结果 3例良性非移行细胞肿瘤存活至今。随访14例恶性非移行细胞肿瘤术后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6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该肿瘤患的生存率。方法 结合献对1986—01/2001—10收治的28例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28例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占同期511例膀胱肿瘤的5.5%。其中良性非移行细胞肿瘤6例(21.4%),恶性非移行细胞肿瘤22例(78.6%),后以腺磁、鳞磁及与移行细胞癌混合癌为主,占77.3%,以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膀胱全切除及部分切除为主。其1,3、5a生存率分别为85.7%,52.4%,33.3%。结论 膀胱非移行细胞肿瘤的预后与其临床分期、治疗方式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4.
尿路复合性恶性肿瘤(附2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21例尿路复合性恶性肿瘤,位于肾盂2例,膀胱1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绝大多数病人伴有尿路刺激症状。低分化的移行细胞癌(TCC)与继发性复合肿瘤有密切关系。21例中1例为TCC复合肉瘤,11例为TCC复合鳞癌,7例为TCC复合腺癌,2例为腺癌复合鳞癌。本组2例肾盂肿瘤分别行肾输尿管全长加膀胱袖口状切除术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存活6个月和1年;膀胱肿瘤1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已生存3年4例,1年2例,未满1年2例,3例1~2年内死亡,失访3例;2例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已生存5年和3年以上;3例行TURBt,已生存3年1例,15年1例,未满1年1例。对尿路复合性恶性肿瘤的组织学、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我院从1978年8月至1994年4月共作同种肾移植477例(530次)。术后发生恶性肿瘤5例,包括大脑网状细胞肉瘤1例,膀胱移行上皮癌2例,宿主肾透明细胞癌1例面部皮肤鳞癌1例。发生肿瘤时间分别为移植后4个月、2年、2年半,4年和10年。经手术治疗,并将免疫抑制剂用量减少30%,4例在诊断肿瘤后2年内死亡,1例术后至今(半年)仍健在。认为肾移植后并发恶性肿瘤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密切相应,发生肿瘤后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周期蛋白D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周期蛋白D1的表达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正常膀胱粘膜无周期蛋白D1表达,31例膀胱称行细胞癌中周期蛋白D1阳性表达率为32.26%。周期蛋白D1在分化较好、浅表性膀胱肿瘤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负相关,在Ⅲ级、T3 ̄T4期膀胱肿瘤中呈阴性表达。认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可能与某些抑癌基因蛋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原发性T1G3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保守治疗的效果,近11年来采用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TURBt)辅以膀胱内丝裂霉素C及噻替哌化学疗法治疗40例原发性T1G3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病人。平均随访时间47.8个月(7~131个月)。40例病人中7例(17.5%)术后平均21个月(5~33个月)复发浅表性肿瘤。1例因肿瘤复发于后尿道和膀胱三角区而施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可控性右半结肠代膀胱术,1例肿瘤复发距输尿管开口较近而作膀胱部分切除术。另1例出院后5个月则因脑血管意外死亡。至本研究结束为止,本组病人的5年和10年无癌生存率分别为82.4%和66.7%(KaplanMeier分析)。结论:为提高病人的无癌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对符合保守性手术疗法条件的原发性T1G3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采取TURBt辅以膀胱内化疗作为最初的治疗,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抗原与肿瘤病理分级及之间的关系,作者应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单克隆抗体(McAb)19A211和M344,对51例(102个)膀胱TCC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51例中包括膀胱TCC1级17例、2级18例、3级16例。结果19A211抗原表达阳性率在1级是82.4%(11/17),2级是77.7%(14/18),3级是37.5%(6/16)。1级阳性表达率与3级相比,  相似文献   

9.
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少见。我院自1985年1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膀胱恶性肿瘤467例,其中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2l例,占收治膀胱恶性肿瘤的4.5%。1990年后对其中的9例行手术-术中放疗-术后分次小剂量外放射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bcl—2基因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bcl2基因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和移行细胞肿瘤中表达程度的差异及该蛋白表达与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用抗体bcl2(N19)及流式免疫学技术对6例正常膀胱粘膜、6例炎性增生粘膜、6例乳头状瘤和45例移行细胞癌的bcl2蛋白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bcl2蛋白在4种组织标本中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50.0%、83.3%、100.0%。FI值呈移行细胞癌>乳头状瘤>炎性增生粘膜>正常粘膜。肿瘤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非肿瘤组(P<0.00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bcl2蛋白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无关(P>0.05)。提示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混合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2004年8月收治的16例膀胱混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讨论。结果:膀胱混合癌16例,占同期230例膀胱恶性肿瘤的6.9%,其中移行、鳞状细胞混合癌7例,移行、腺细胞混合癌4例,移行、鳞状、腺细胞混合癌3例,鳞状、腺细胞混合癌2例。多数患者以膀胱刺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膀胱全切为主,术后1、3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1.3%、56.3%和12.5%。结论:膀胱混合癌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疗效探讨(附6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3月因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中,膀胱肿瘤均累及膀胱颈部或膀胱三角区,其中移行细胞癌62例(91.18%),其他类型肿瘤6例;浸润性膀胱癌61例(89.71%);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47例(69.12%),远期并发症7例(10.29%).55例随访1~10年,平均5.6年,5年生存率39.71%.结论:全膀胱切除是浸润性膀胱癌首选治疗方法,回肠膀胱术简单易行,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早期手术生存率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膀胱小细胞癌的基本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45~79岁,平均62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7例,排尿困难及下腹部疼痛2例.肿瘤直径0.5~7.0 cm,平均2.0 cm;多发2例,单发5例,全膀胱弥漫性生长2例.7例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4例.9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术前诊断为浅表性者行TURBt,术后均定期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1例化疗3个周期;膀胱部分切除2例,均定期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1例化疗2个周期;根治性膀胱全切3例,静脉化疗2例.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细胞体积小,呈圆形,胞质稀少,核浓染,缺乏巢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嗜铬素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诊断为小细胞癌,其中1例含移行细胞癌成分,1例合并前列腺癌.1例术前检查显示高血钙(3.15 mmol/L)和低血磷(0.61 mmol/L),术后1个月血钙及血磷恢复正常.保留膀胱者随访4例,3例分别于术后4、9、25个月死于转移,1例术后化疗者随访24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膀胱全切3例中2例分别于术后2、28个月死亡,1例术后随访3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膀胱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全身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保留膀胱的手术应配合全身化疗.决定预后的是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 Methods The pathological and clinical data of 9 cases of small cell carcinom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re were 6 males and 3 females, ages 45 to 79 years (mean age, 62 year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7 cases included gross hematuria and dysuria, the other 2 cases experienced lower abdominal pain. The mean tumor size was 2.0 cm (ranged, 0.5 to 7.0 cm). Two cases had multiple tumors and 5 cases had single tumors. The growth pattern in 2 cases was diffuse growth in the whole bladder. In 4 cases tumor cells were found in urine cytology. All 9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including TURBt. Four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superficial tumors before operation.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regular theprubicine irrigation in the bladder. One case underwent additional intravenous chemotherapy for 3 cycles. Partial cystectomy was performed in 2 cases, with regular theprubicine irrigation in bladder and 1 case underwent intravenous chemotherapy for 2 cycles. Radical cystectomy was performed in 3 cases, with 2 cases undergoing intravenous chemotherapy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Pathological findings showed that tumor cells were small and round in shape. These hyperchromatic nuclei showed limited cytoplasm with lack of nesting characters. CgA and NSE were positive in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final diagnosis was small cell carcinoma, with 1 case accompanied with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and 1 case accompanied with prostate cancer. One case showed high preoperative serum calcium (3.15 mmol/L) and low serum phosphate (0.61 mmol/L), which returned to normal 1 month after operation. Four cases who′s bladder was preserved were followed up, 3 cases were alive for 4, 9 and 25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1 case who underwent intravenous chemotherapy was followed up for 24 months and there was no sign of relapse or metastasis. In all the 3 cases with radical cystectomy, 2 cases died 2 and 28 months postoperativly. Another case with adjuvant chemotherapy was followed up for 24 months without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Conclusions 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 is highly malignant with poor prognosis. Radical cystectomy in combination with systemic chemotherapy has better efficacy. Retained bladder surgery with systemic chemotherapy is an alternative choic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prognosis of the tumor are clinical stage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相似文献   

14.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2年收治的11例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膀胱平滑肌瘤、血管瘤及副神经节瘤各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无复发;膀胱小细胞癌3例,其中1例仅作探查活检术,术后行髂内动脉插管化疗,于术后18月死亡;另外2例作膀胱部分切除术,分别于术后3月和7月死亡;膀胱横纹肉瘤2例,1例仅作根治性膀胱全切 原位回肠膀胱术,于术后6月死亡,另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失访;恶性副神经节瘤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9年出现广泛转移;肉瘤样癌2例,1例仅作探查活检术,另1例仅作膀胱部分切除术,均于术后6月内死亡。结论:膀胱非上皮性肿瘤少见,良性肿瘤预后好;恶性肿瘤预后差,须行综合治疗,并作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5.
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15年总结(附196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评价全膀胱切除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回肠膀胱术的远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 196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膀胱肿瘤累及膀胱颈部或膀胱三角区者 12 6例 (6 4.3 % ) ,浸润性膀胱癌 145例 (74.0 % ) ,移行细胞癌183例 (93.4% )。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 19例 (9.7% ) ,远期并发症 10例 (7.4% )。 135例随访 1~ 15年 ,平均 6 .6年 ,5年生存率 6 6 .2 %。 结论 全膀胱切除是浸润性膀胱癌首选治疗方法 ,回肠膀胱术简单易行 ,长期随访显示其并发症少 ,疗效确切 ,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输尿管癌保留肾脏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0年8月15例早期输尿管癌保肾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行输尿管节段切除端端吻合术;6例行输尿管末端及膀胱袖口状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本组15例患者术后病理均为移行细胞癌。14例获得随访6个月~5年,所有患者同侧输尿管及肾盂均未见复发,2例术后分别于9个月及3年出现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癌发生率为14.3%(2/14)。结论:输尿管癌为少见尿路上皮肿瘤,保肾手术有复发的风险。但对早期、低级别输尿管癌,保肾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膀胱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8例患者年龄44~7串岁。行膀胱全切术3例,膀胱部分切除5例。7例患者随访1~10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3%(3/7)和14%(1/7)。结论:膀胱鳞状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膀胱根治性切除仍是目前较好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3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4月复发转移7月死亡。1例行髂内动脉插管化疗,至今带瘤生存14月。另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6月无复发转移,至今健在。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较小,核浓染,胞浆稀少,核仁不显著,核分裂相多见。免疫组化NSE3例均阳性。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临床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此病预后差,应提倡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及全身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19.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及基底部活检:附61例报告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同时行基底部活检61例,其中7例(11.5%)肿瘤浸润深肌层,4例再次手术时改用其他手术方法均存活2年以上。此方法对明确膀胱肿瘤分期及指导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