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10例正常女性及1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人的脑脊液(CSF)、血浆和卵泡液(FF)中的β-内啡肽(α-EP)进行测定.结果正常人3种体液的β-EP 浓度依次为:FF>CSF>血浆。PCOS 的 FF 及血浆中的β-EP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 CSF 中的β-EP 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 PCOS 脑中β-EP 减低,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分泌增加,LH 上升;FF 中β-EP 增加,可抑制卵子的成熟和运输,使卵巢内形成多个卵泡,故β-EP 在 PCOS 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啡肽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AMI患者应用固相免疫放射分析方法测定发病后12、24、48、96h和7天血浆β-EP水平。结果:AMI患者血浆β-E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呈现明显动态变化,发病12h内开始升高,24h达峰值(104.2±30.1)pg/ml,1周左右恢复正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00U/L者的β-EP为(144.3±31.0)pg/ml,明显高于CK-MB≤100U/L者的(70.8±18.9)pg/ml(P<0.05)。AMI患者血浆β-EP水平与CK-MB峰值呈正相关(r=0.455,P<0.05),与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62,P<0.01)。心功能不全者的β-E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者,且与心功能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02,P<0.01)。结论:β-EP在AMI发病后24h达到峰值,其升高程度与间接反映心肌梗死面积的CK-MB、CTnT以及心功能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和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58例ACS患者被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分别于发病后12、24、48、96 h及7天,应用固相免疫放射分析(immnoradiometic assay, IRMA)法测定血浆β-EP、ET水平. 结果AMI组、UA组发病后24 h的β-EP峰值分别为(104.2±30.1)ng/L和(42.7±11.4)ng/L;AMI组、UA组发病后12 h的ET峰值分别为(87.9±24.1)ng/L和(84.1±20.3)ng/L.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100 U/L患者的β-EP为(144.3±31.0)ng/L,明显高于CK-MB≤100 U/L者[(70.8±18.9)ng/L,P<0.05)].心功能不全组患者β-EP水平高于心功能正常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β-EP分别为(47.0±14.9)ng/L、(56.8±18.0)ng/L、(89.7±24.6)ng/L和(121.2±22.2)ng/L. 结论①β-EP在ACS发病后24 h达峰值,其升高程度与心肌梗死面积有关,与心功能变化有相关性; ②ACS发病后ET迅速升高,12 h达峰值,是急性血管内皮损伤时一种强烈的内源性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局部麻醉药布比卡因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是否增加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功能损伤风险。方法 选择18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16例非糖尿病患者(非糖组),择期行蛛网膜下腔手术麻醉。麻醉前检测最小感知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 CPT)、留取静脉血和脑脊液用0.75%重比重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麻醉10、20min,1、2、4h后测定痛觉平面,4、6、24h行左下肢CPT检测。ELISA法测定血清及脑脊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β-内啡肽(β-EP)表达水平。结果 与非糖组比较,糖尿病组脑脊液葡萄糖含量明显升高(P<0.01);脑脊液渗透压明显降低(P<0.01);血清与脑脊液中β-EP明显降低(P<0.01,P<0.05);血清中BDNF浓度降低(P<0.05);其中两组患者自身血清与脑脊液β-EP呈正相关,β-EP的变化与术前左下肢CPT呈负相关。与非糖组比较,糖尿病组麻醉2、4h后阻滞平面升高;糖尿病组麻醉24h后时间点CPT值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结论 用重比重布比卡因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5.
陈纯  张标  付秀全 《西部医学》2013,25(6):860-861,864
目的研究后循环缺血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方法对154例经临床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及CT/MRI检查结果分为后循环梗死组(78例)和后循环TIA组(76例),均行血浆β-EP测定及BAEP检查,并和1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后循环梗死组患者血浆β-EP水平[(253.89±48.28)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82.94±34.57),P<0.01]及后循环TIA组[(213.43±58.11),P<0.01],同时后循环TIA组患者血浆β-EP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BAEP检查显示后循环梗死组患者的Ⅲ波潜伏期[(4.12±0.13)ms]较健康对照组[(3.74±0.22)ms]及后循环TIA组[(3.98±0.21)ms]延长(P<0.05),后循环梗死组患者的Ⅴ波潜伏期[(6.04±0.25)ms]较健康对照组[(5.69±0.24)ms]及后循环TIA组[(5.75±0.39)ms]显著延长(P<0.01),后循环梗死组患者的Ⅲ~Ⅴ波潜伏间期[(2.08±0.23)ms]较健康对照组[(1.92±0.22)ms]及后循环TIA组[(1.77±0.31)ms]显著延长(P<0.01)。后循环缺血患者血浆β-EP浓度与Ⅴ波潜伏期和Ⅲ~Ⅴ波潜伏间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5(P<0.05)和0.682(P<0.05)。结论β-内啡肽在后循环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病情监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清致痛物质五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给予木丹颗粒灌胃,以苯妥英钠为阳性对照组,并设正常组及模型组,观察给药前后大鼠血清5-HT、β-EP的变化。结果木丹颗粒组和苯妥英钠组血清中5-H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在2、4、8周3个时间点均明显下降,β-EP水平升高(均P<0.01);血清中5-HT水平在2、4、8周时苯妥英钠组明显高于木丹颗粒组(P<0.05,P<0.01);血清中β-EP水平在2、4、8周时苯妥英钠组与木丹颗粒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木丹颗粒与苯妥英钠均能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血清中5-HT水平,升高β-EP的水平,且控制5-HT的水平要优于苯妥英钠。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与心脏收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与心脏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8例CHD患者应用固相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发病后12、24、48、96 h和7 d的血浆β-EP水平。应用心脏超声测定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按NYHA分级标准进行临床心功能评定。结果:CHD患者血浆β-E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呈现明显动态变化,发病12 h内开始升高,24 h达峰值,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和心绞痛(AP)组分别为(104.2±30.1)和(42.7±11.4)ng/L,1周内逐渐下降。心功能不全组患者β-EP水平高于心功能正常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组β-EP分别为(47.0±14.9)、(56.8±18.0)、(89.7±24.6)和(121.2±22.2)ng/L。进一步相关分析示血浆β-EP水平与LVEF值呈显著负相关(r=-0.22,P<0.05)。结论:CHD患者血浆β-EP水平在发病后24 h达到峰值,其升高程度不仅与心功能分级有相关性,而且是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神经肽Y(NPY)及脑肠肽Ghrelin表达,以及与睡眠监测指标的相关性,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后3种肽类物质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肥胖OSAHS患者32例(OSAHS组)、非OSAHS肥胖者26例(单纯肥胖组)和体质量正常的健康成人27例(正常对照组)。其中OSAHS组和单纯肥胖组接受多导睡眠仪(PSG)监测。血浆β-EP、NPY、Ghre-lin的浓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结果 OSAHS组血浆β-E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肥胖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与睡眠紊乱指数(AHI)、呼吸最长暂停时间(LAT)呈正相关(P<0.05),与最低氧饱和度(LSaO2)、平均氧饱和度(MSaO2)呈负相关(P值分别为0.016、0.000)。血浆NPY浓度显著高于单纯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与BMI、AHI、微觉醒指数(MAI)、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呈正相关(P<0.01);单纯肥胖组NPY变化与BMI呈正相关(P<0.05)。OSAHS组血浆Ghrelin浓度低于单纯肥胖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与睡眠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3个月后,β-EP、NPY水平均有下降(P<0.05);Ghrelin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组血浆β-EP、NPY水平升高,Ghrelin水平下降;反复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所致低氧是导致β-EP升高的可能原因;除了肥胖,反复呼吸暂停及微觉醒可能在NPY水平变化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升高的NPY对OSAHS患者白天嗜睡起到一定促进作用。3个月CPAP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β-EP、NPY血浆水平,但对Ghrelin的改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9.
利用放免法测定了10例基底节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1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和脑脊液(CSF)中β-内啡肽(β-EP)和强啡肽A(DynA)的含量.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及CSF中β-EP,DunA含量明显增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β-EP,CSFβ-EP和DyuA含量增高,脑梗塞患者血浆和CSFβ-EP增高,而CSF中DyuA含量下降;出血部位与β-EP和DynA含量变化无关;血浆β-EP和DynA含量水平与CSF中β-EP、DynA含量呈正相关。表明β-EP和DynA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中这两种阿片肽含量的水平能客观反映CSF中的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10.
推拿手法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家兔疼痛的影响并探讨其镇痛作用的机理.方法:将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推拿组.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用卵蛋白诱导法复制RA家兔疼痛模型,药物组给予3次/天,连续10天的药物((旭)痹颗粒)治疗、推拿组给予1次/天,连续10天的推拿治疗,治疗结束后用钾离子透入法测定各组家兔膝关节局部痛阈,然后抽取脑脊液(CSF),用放免法检测CSF中β-内啡肽(β-EP)和八肽胆囊收缩索(CCK-8)的含量,比较药物组、推拿组关节炎家兔关节局部痛阈和脑脊液中β-EP和CCK-8的含量.结果:推拿组、药物组痛阈和β-EP含量均升高(P<0.05),推拿组β-EP的含量高于药物组(P<0.05),推拿组、药物组CCK-8的含量均向正常水平恢复,但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推拿和中药对RA家兔都有镇痛作用,其作用的中枢机理之一可能与内源性阿片肽β-EP的大量释放和促使CCK-8含量向正常水平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1.
康复期重度烧伤患者抑郁的血浆β-内啡肽水平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康复期重度烧伤患者血浆beta-内啡肽(β-EP)水平的变化及血β-EP表达与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共36例康复期重度烧伤患者。抽取早晨空腹外周静脉血,以酶联免疫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浆β-EP浓度变化。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分为抑郁组及对照组进行配对研究。结果:重度烧伤患者β-EP浓度有性别差异(r=-0.416,P=0.012),而且高于正常人群表达;抑郁状态下患者血浆β-EP浓度比无抑郁者高,分别为[(722.7±395.7)pg/ml VS(700.5±269.8)pg/ml,t=-7 908.5,P<0.01];抑郁程度增高,其血浆β-EP呈下降趋势。结论:康复期重度烧伤患者血浆beta-内啡肽(β-EP)呈高水平表达,与伤后患者抑郁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急性酒精中毒后创伤性脑损伤(TBIFAA)大鼠血β内啡呔(β-EP)、内皮素(ET)水平的改变,进一步探讨TBIFAA的创伤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建立酒精中毒、脑损伤和TBIFAA的模型,留下1组作为对照。抽取4组大鼠的静脉血以放免法检测β-EP、ET浓度,并行组间比较。结果大鼠血β-EP浓度显示酒精中毒组为(719.14±75.16)pg/ml、脑损伤组为(1093.97±115.47)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411.72±78.13)pg/m(lP<0.05);TBIFAA组为(1327.73±108.77)pg/ml高于前两组(均P<0.05)并更高于对照组(P<0.01)。大鼠血ET水平显示4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BIFAA大鼠脑损害的程度比单纯酒精中毒及单纯脑损伤更为严重。TBIFAA早期血β-EP水平即可增高,但血ET水平变化尚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β-内啡肽(β-EP)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及其与呼吸衰竭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3例,分为呼吸衰竭组31例,非呼吸衰竭组32例,分别监测β-EP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呼吸衰竭组β-EP值显著高于非呼吸衰竭组(P<0.05),呼吸衰竭组血浆β-EP值与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结论β-EP是一种内源性呼吸抑制剂,影响呼吸功能,参与了呼吸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法及电针对膝骨关节炎大鼠中枢β-内啡肽(β-EP)及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用4%木瓜蛋白酶溶液与半胱氨酸溶液注入大鼠左膝关节腔复制膝骨关节炎模型。针刀组和电针组分别给予针刀松解法和电针治疗,疗程3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脊髓及中脑β-EP及CCK-8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脊髓及中脑β-EP和CCK-8含量较空白组显著增加(P<0.01);在脊髓水平针刀组及电针组β-EP含量较模型组升高,以电针组明显(P<0.05);针刀组和电针组脊髓和中脑CCK-8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两组间β-EP及CCK-8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刀松解法和电针均可调节膝骨关节炎大鼠脊髓和中脑β-EP和CCK-8的合成和释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痛经宁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前列腺素、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服用自拟痛经宁汤剂,对照组服用痛经宝颗粒。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血清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PGF2α)、β-内啡肽(β-endophin,β-E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分别脱落4例和5例。治疗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前两组PGE2、PGF2α、β-E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3种指标的血清水平均有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仅PGF2α和β-EP的血清水平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痛经宁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对前列腺素、β-内啡肽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讨昏迷患者在纳洛酮治疗前后的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含量。方法:将45例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G-Pcs)评分小于等于20分的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2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1.6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日2次,疗程10d;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E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β-EP的放射免疫检测为临床提供治疗昏迷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肌骨超声下微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肌骨超声引导下微针刀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疾患评分及血清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2(PGE2)和5-羟色胺(5-HT)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JO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 -EP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PGE2、5-H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 -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GE2、5-H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围术期血浆β-内腓肽(β-EP)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拟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常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氯胺酮组23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推注氯胺酮0.5mg/kg,术中给予氯胺酮0.25mg/kg,持续泵入。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1)、切皮即刻(T2)、术毕即刻(T3)、术毕24h(T4)采血,用放免法检测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2水平。患者入手术室后连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记录T1、T2、T3及T4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手术结束后,连接静脉镇痛泵(芬太尼15μg·kg-1·100mL-1)持续背景量2mL/h,单次追加输注量2mL,锁定时间15min,于手术结束后4、12、24、48h分别观察术后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患者麻醉前与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在T1、T2、T3及T4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氯胺酮组T2、T3及T4时间点上血浆β-E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血清IL-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浆β-EP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IL-2水平明显升高(P<0.05);(3)氯胺酮组较对照组在术后4、12、24h及48hVAS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4)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触发时间、按压有效进药次数、芬太尼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氯胺酮组恶心呕吐、尿潴留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可更好地减少由于疼痛引起的内源性β-EP释放,提高IL-2水平,减轻由于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导致的应激反应和免疫抑制状态,有效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ndorplhin, β-EP)、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 NT)水平变化及对治疗反应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3月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接受SCS治疗的PHN患者108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治疗6个月效果分为反应良好患者、反应差患者。根据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原则1∶1选取同期常规药物治疗的PHN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β-EP、NT水平及对治疗反应性的评估价值。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β-EP、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β-EP、NT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皮疹面积≥10 cm2、初治时间>3 d是PHN治疗反应差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β-EP、NT水平升高是PHN治疗反应差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  相似文献   

20.
实验用放射免疫测定(RLA)的方法。对34例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浆中β-EP免疫活性物质(ir-β-EP)含量检测,探讨其在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意义,以期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提供依据。实验结果发现,在肺心病呼衰组患者血浆ir-β-EP含量与正常组、非心衰组、治疗后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变。β-EP含量随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程度的加重有增高趋势.应用纳络酮后患者血气分析有明显改善。以上结果提示β-EP与呼吸衰竭有关,β-EP可参与呼吸抑制,可能在肺心病呼衰复杂的疾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