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肘部创伤性病变DR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儿童肘部创伤病变DR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在40例儿童肘部创伤性病变中:21例肱骨髁上骨折(52.5%),7例肱骨外髁骨折(17.5%),6例肱骨内上髁骨折(15%),4例尺骨上端骨折伴桡骨近端向外移位,1例肱骨内髁骨折,1例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肱骨前线是发现这类骨折的最好方法。脂肪垫征阳性与骨折及骨骺分离、骨质损伤高度相关。桡骨肱骨小头线用于判断桡骨头骨折、肘脱位,以及外髁移位性骨折。肱骨远端泪滴影的改变可有助于诊断儿童肱骨隐匿型或无移位性髁上骨折。目前DR检查仍是儿童肘关节损伤最重要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MSCT和MRI对诊断隐匿性骨折,骨骺、骺板及软组织损伤比DR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是对DR成像不足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SCT在桡骨远端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3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入院后均行X线和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不同类型骨折的检出情况。结果:X线检查桡骨远端骨折阳性患者118例,确诊率为86.76%,A型40例(33.89%),B型42例(35.59%),C型36例(30.51%),18例漏诊患者包括A2型2例、B1型6例、B2型2例、B3型8例。MSCT检出136例骨折,确诊率100%,A型30例(22.06%),B型52例(38.23%),C型54例(39.71%);MSCT桡骨远端骨折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P0.05)。结论:MSCT对桡骨远端骨折检出率高于X线片,可作为X线平片的补充检查手段以提高桡骨远端骨折诊断及分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674-676
对比观察X线平片、多层螺旋CT对桡骨远端并腕骨骨折的诊断价值。对80例桡骨远端并腕骨骨折患者先后进行X线平片、64层螺旋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骨折的检出情况。X线检查出桡骨远端并腕骨骨折60例,漏诊14例,误诊6例,检出率为75.00%;64层螺旋CT检查出桡骨远端并腕骨骨折73例,漏诊5例,误诊2例,检出率为91.25%。两种检查方法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平片、多层螺旋CT都是临床诊断骨折的常用方法,桡骨远端合并有腕骨骨折在X线检查时有明显的X线征象,可作为骨折诊断的筛查方法。多层螺旋CT对骨折部位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对X线检查难以判定的复杂骨折可以明确诊断,漏、误诊率低,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X线诊断及预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X线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收集120例15岁以下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把所有病例分成肱骨小头骨骺分离、肱骨内上髁骨折及全骺分离等三组。同时对各组骨折的机理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和随访观察。结果:肱骨小头骨骺分离64例,占53.3%,其中16例治疗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肱骨内上髁骨折46例,占38.3%,肱骨远端全骺分离10例,占8.3%。结论:骨骺损伤导致血供障碍是造成畸形愈合的重要原因,准确的X线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可减少畸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X线片与CT三维重建影像在诊断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价值差异。方法:通过比较我院3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的X线片与CT三维重建影像学在骨折的移位和个数、桡腕关节面凹陷距离以及关节脱位的方向和程度等影像学特点,归纳整理出结论。结果:对比骨折X线片,CT三维重建可以更清晰地显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脱位在立体空间上的方向和程度,骨折的移位和个数也更容易辨别。结论:与X线片相比,CT三维重建的三维空间图像可以直观反映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并能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粉碎、移位程度进行更合理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X线和CT在桡骨远端粉碎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X线和CT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X线和CT检查对尺偏角改变和桡骨缩短在5mm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对掌倾角改变、背侧半脱位、关节面粉碎性骨块≥3、关节面压缩塌陷以及关节面分离的检出率明显高低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相比,CT对桡骨远端粉碎骨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更加清晰的反映患者患肢骨折类型、严重程度、损伤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儿童肱骨远端骨骺分离误诊为肱骨外髁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儿童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和肱骨远端骨骺分离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均表现为伤后肘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8例摄X线片,4例未行影像学检查,12例均误诊为肱骨外髁骨折,误诊率12.2%.8例经复查X线片确诊行石膏固定治疗.4例手术中确诊,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论:肱骨远端骨骺分离与肱骨外髁骨折鉴别的重点首先是根据骨折当时的X线片观察肱骨头与桡骨头的关系,必要时应摄肘关节斜位或健侧X线片对比,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例小儿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X线片与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中肱骨外髁骨骺骨折11例,肱骨远端全骺分离2例,肱骨内上髁骨骺分离7例。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诊断结果相符的8例,X线平片发现了骨折但CT三维重建检查发现更多骨折的4例,X线平片怀疑有骨折但通过CT三维重建确定诊断的5例,通过CT三维重建检查更正X线平片诊断的3例。结论与X线平片相比,螺旋CT三维重建对儿童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诊断更具优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目的探讨X线影像对儿童骺软骨损伤表现的认识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儿童骺软骨骨折X线片的影像表现,并进行分型。结果儿童骺软骨骨折以肱骨远端为主(38例),其次为桡骨远端(16例)、掌骨(10例);Salter-Harris分型:Ⅰ型17例,Ⅱ型23例,Ⅲ型8例,Ⅳ型15例,Ⅴ型1例。结论X线平片对儿童骺软骨骨折分析是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对制定治疗方案及判定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术前X线、CT三维及二维影像重建骨折的评估的异同及其对诊断、治疗意义。方法收集骨科自2013年5月至2016年2月桡骨远端不稳定性粉碎骨折病例资料29例,整理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资料,术前数字X线正、侧位片,术前螺旋CT扫描并矢状位、冠状位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根据X线、CT重建检查结果,分别确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AO分型、关节面内骨折块数目、是否有关节面背侧骨折及骨折块的厚度、分离移位距离等指标。结果 X线AO分型A型10例,B型2例,C型c1为5例,c2为5例,c3为7例;CT分型A型1例,B型1例,C型c1为1例,c2为3例,c3为23例。RxC卡方检验McNemar-Bowker法,卡方值=20.0,P=0.001,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X线检查及CT三维重建,对比术前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骨折块的数目(t=-13.09,P=0.001)、骨折块的分离移位距离(t=-2.326,P=0.031),经配对比较t检验,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数字X线及CT三维、二维重建评估关节内骨折,各有特点。CT重建,对于明确关节内骨折信息更精准,可靠,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入路万向双柱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应用 AO 2.4 mm 桡骨远端万向双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从影像学、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估,随访疗效。【结果】患者均获为期6~12个月的术后随访,X 线片示术后达临床愈合。2例出现正中神经损伤,1例骨折端再次发生骨折再移位,无切口感染病例。根据 X 线片测量,术后掌倾角平均9.4°(6°~15)°;尺偏角平均18.9°(11°~26)°。根据 Garland&Werley 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优19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2.1%。【结论】万向双柱 LCP 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能够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形态,有利于患肢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肩胛骨骨折患者多层螺旋CT(MSCT)与X线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2月我院肩胛骨骨折患者49例,均行X线、MSCT检查,由2位以上放射科医师通过双盲法评估图像。观察术后X线、MSCT检查影像学表现,并对比X线、MSCT单一及联合诊断准确率。结果:术后49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中,肩胛骨体部骨折16例,盂缘骨折8例,肩胛冈骨折6例,肩峰骨骨折5例、缘突骨折5例,盂窝中央横断骨折5例,肩胛颈骨折4例;X线检查可见粉碎性骨折,但对于骨折移位、骨折块数目则无法显示,且显示不明显移位的非粉碎性骨折不够清晰;MSCT检查可清晰显示骨折移位、骨折块数目、凹陷及累及范围,对于移位不明显的非粉碎性骨折通常表现为骨折线;X线、MSCT联合诊断准确率100%(49/49)较X线单一诊断79.59%(39/4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X线、MSCT联合诊断准确率100%(49/49)与MSCT单一诊断准确率95.92%(47/49)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X线、MSCT联合诊断肩胛部骨折,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MRI在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MR信号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1例临床怀疑肘关节不典型损伤在我院行MR检查的患儿的MR表现。均有伤后肘关节正侧位X线平片,其中加做CT检查3例。结果:41例中,31例(75.6%)经MR检查确诊为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其中X线平片或CT检查未见骨折病例中,骨骺骨折7例,关节软骨骨折但X线未显示骨折片3例,骨挫伤18例;肌腱损伤0例。6例X线或CT检查虽可诊断骨折但不能显示损伤是否累及关节面,MR检查证实平片所见,并进一步确诊骨折并伴不典型损伤者3例。单纯骨折不伴不典型损伤者3例,仅有单纯软组织损伤或关节积液5例。结论:MRI能清晰显示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应作为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在儿童肘关节不典型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义报告了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其中男11例,女20例,平均年龄2.9岁(3天至11岁),全部病例均于手术前进行了超声及X线胃肠钡餐造影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超声为935%(29/31),X线为58.1%(18/31).二者对比显示,超声检查诊断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优于X线胃肠钡餐造影,尤其囊肿较小时.因此,超声应作为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影像学检查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是儿童肘关节比较少见的骨骺损伤。由于小儿肘部骨骺未完全骨化 ,未骨化的骺板及骨骺在 X线片上均不显影 ,同时肘部一些损伤 X线表现甚为相似 ,往往造成诊断困难、漏诊及误诊 ,延误治疗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我院自 1993- 0 5~ 2 0 0 1- 0 5共收治此类患者 4 9例 ,其中误诊 2 4例(包括院外误诊 )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5例 ,女 9例。其中 1岁以内 8例 ,1~ 2岁 6例 ,2~ 3岁 5例 ,3岁以上 5例。左侧 7例 ,右侧 17例。误诊为肱骨踝上骨折 6例 ,肱骨外踝骨折 9例 ,肱骨内踝骨折 1例 ,肘关节脱位 8例。 2 4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肌骨超声在儿童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4例儿童急性踝关节外伤患者行肌骨超声、X线检查,对超声或X线检查可疑骨折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以MSCT为参考标准,对比分析超声及X线检查对儿童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诊断的准确度。结果 肌骨超声对腓骨远端骨骺撕脱性骨折诊断的准确度高于X线(P<0.05);对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及腓骨远端骨骺骨折Salter-HarrisⅡ型诊断的准确度低于X线(P<0.05);其余骨折类型及对胫腓骨远端骨骺骨折多数分型准确度与X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骨超声对儿童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的准确度较高,对撕脱性骨折的检查比X线检查更有优势,可作为儿童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筛查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17.
背景: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了解该地区的发病特征。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就诊患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08/2011-07广州市正骨医院就诊的187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病历资料(男877例,女998例),采集患者个人特征、受伤原因、受伤时间、骨折类型、治疗方式等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的分布特征描述。结果与结论:①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50~59岁的患者最多,占21.28%。②致伤原因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摔倒最高,占53.7%。③骨折类型在不同性别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女性桡骨远端骨折分布较高(男女比例为0.89:1)。④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主要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占88.96%。分析表明,桡骨远端骨折就诊患者在个体特征、创伤原因、救治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对2003-08~2006-09我院及外院转诊的儿童桡骨远端隆起骨折误漏诊2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5例,年龄5~11岁,伤后就诊时间1 h~5 d。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均有摔倒时手外伸撑地的受伤史,伤后前臂稍疼痛,前臂腕关节活动存在。体格检查:桡骨干骺端局部稍肿胀,压痛,无明显畸形,前臂旋转、腕关节活动稍受限。辅助检查:本组均行X线平片检查,4例行CT及矢状面重建,1例行M R I检查。1.2误漏诊情况本组均未行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6例外院转诊患者中4人未行X线等影像学检查。2结果本组确诊后均行小夹板或石膏夹板固定3周,19例获随…  相似文献   

19.
桡骨远端骨骺分离是儿童腕部常见的损伤 ,但仍有部分患者被漏诊。笔者就我院 1 986~ 1 999年放射科漏诊的 53例桡骨远端骨骺分离进行分析报告。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3例中 ,男 30例 ,女 2 3例 ;年龄 1 5~ 1 1岁 ,平均 5 6岁。1 2 损伤情况  53例均为摔倒后手部着地 ,患者腕部有不同程度肿胀、疼痛、畸形。1 3 漏诊情况 本组漏诊时间 1~ 2 0天 ,平均 5天。 2 1例为外伤后 2 0天摄X线片复查始发现漏诊 ;32例为外伤后 1~ 3天经放射科集体读片或加照不同角度体位及健侧腕部X线片时始发现漏诊。2 讨论桡骨远端骨骺分离…  相似文献   

20.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常见,占全身骨折的1/6[1]。研究发现骨折后常可合并腕关节不稳,然而在治疗中往往被临床医生所忽略,导致不同程度的腕关节功能障碍[2]。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其X影像学表现为桡骨远端背侧粉碎的范围超过掌背侧距离的50%;干骺端掌侧骨折粉碎;原始背倾角小于200;原始骨折移位(横向移位)大于1 cm;原始骨折短缩大于5 mm;关节内骨折;合并尺骨骨折[3]。通常用石膏活夹板无法维持远端良好对位和对线的骨折,常遗留腕关节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诸多并发症。自2002年3月~2006年3月我院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2~71岁,平均62岁。按AO骨折分类[4]:C2型12例,C3型8例;按受伤机制分;摔伤13例,高处坠落伤2例,车祸5例。20例术前均行手法整复石膏或夹板固定失败。且符合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影像表现。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3.2天(0~10天)。手术方法:臂丛麻醉,仰卧位,上止血带:先行闭合手法复位,纠正侧方移位、成角及缩短畸形。助手维持牵引下,腕关节尺侧加垫保持腕关节尺偏稍掌屈位,自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