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类型中,由肾上腺皮质腺瘤引起的原醛症(APA)即Conn氏综合征约占70~80%,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约占20~30%。这是两种常见的原醛症类型。他们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已有专门文章叙述。本文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肌丙抗增压素试验鉴别泌醛固酮腺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AH),发现它是一种临床有用的、非侵入性方法。 14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患者,男6,女8例,年龄18—64岁。患者均有高血压、低钾血症、醛固酮排泌率或血浆醛固酮水平增高,且不能被9α—氟氢可的松或输注生理盐水所抑制以及血浆肾素活性降低。经碘化胆固醇肾上腺扫描、、CT、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定侧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 )临床分型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指导治疗。目前所知原醛至少有 7种类型 ,其中以醛固酮腺瘤 (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IHA)两型为多见。鉴别腺瘤和增生的方法中以双侧肾上腺静脉采样检查 (AVS)法最为可靠 ,但由于其本身具有局限性而难以广泛开展。CT应用最为广泛 ,对于单侧大结节腺瘤CT诊断的结论可靠 ,不必考虑AVS检查 ;对于其它病例 ,特别是IHA ,CT检查的结论不可靠 ,必需进行AVS检查以及早作出分型诊断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下简称原醛),通常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双侧皮质增生引起的醛固酮过度分泌所致。测定卧位和立位血浆醛固酮可以粗略地鉴别这两种类型,更可靠的是术前经肾上腺静脉取血检查,若腺瘤较大,肾上腺扫描或C-T检  相似文献   

5.
18-羟皮质醇测定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18羟皮质醇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 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竞争性亲和素生物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6 例原醛( 包括26 例腺瘤和10 例特发性增生) ,22 例除原醛外的其它肾上腺疾病,6 例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5 例原发性高血压和21 名正常人的血、尿18羟皮质醇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部分原醛腺瘤患者手术前后18羟皮质醇的变化。结果 原醛腺瘤病人18羟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包括原醛增生在内的其它组病人( P< 0 .05) ,其它各组之间18羟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5) ,原醛腺瘤术后18羟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术前( P< 0 .05) 。结论 18羟皮质醇在原醛的鉴别诊断上是一个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简称原醛)是指由于肾上腺皮质自主性醛固酮分泌增多而导致以高血压、低血浆肾素活性(PRA)、高醛固酮血症和低钾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病因之一。原醛最常见的病因是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肾上腺腺瘤,分别占65%和3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近年来,随着全外显子测序等技术的应用,原醛发病机制的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展,驱动醛固酮合成的基因胚系和体系突变是导致原醛发病的主要机制,尤其在醛固酮腺瘤、特醛症和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地更新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自1955年Conn等报道首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患以后的30多年中,原醛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疾病,在高血压人群中原醛患病率不到1%。1981年Hiramatsu等首次采用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作为原醛筛查指标,在348例未经选择的高血压患中发现9例(2.6%)醛固酮腺瘤(APA)患。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普遍采用ARR作为原醛筛查指标,目前达成以下共识:原醛不是少见病,多数报道原醛占高血压患的5%-15%。低血钾不是原醛必须具备的特征,在确诊的原醛患中,低血钾发生率仅为9%-37%。澳大利亚Princess Alexandra医院高血压科自1991年起对所有高血压就诊患进行ARR测定,使原醛的检出率提高了10倍,肾上腺腺瘤手术数增加了4倍。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临床上并无突出症状与其它高血压相区别,生化上常特征性地表现为低血钾性硷中毒,血浆肾素活性(PRA)受抑和异常的醛固酮分泌过多。其病因主要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正确的病因鉴别对治疗的选择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55年Conn报道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下简称原醛症)以来,文献已报道大量病例。原醛症的常见病因是产生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腺瘤和癌。肾上腺皮质腺癌重达1,000g以上者并非罕见,但腺癌一般很小。 作者报道1例伴有钙化和囊肿的巨大肾上腺皮质腺瘤,其表现为原醛症。患者男性,32岁,因腹平片发现异常影象而入院。查体仅发现高血压(160/90mmHg)。化验结果为典型原醛症:醛固酮升高、血浆肾素水平波抑制、17-羟皮质酮正常。  相似文献   

11.
七、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并发高血压低血钾危象(一)病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大多(90%)由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少数由于皮质增生或癌肿所引起。由于自主性分泌醛固酮等盐皮质激素过多,潴钠排钾,使血压升高和血钾减低,可出现高血压低血钾瘫痪危象。(二)临床表现原醛的特征是高血压伴有低血钾,以及由于低血钾所引起的肌肉软弱麻痹和失钾性肾病。1.高血压,是最早出现的主要症状,常阵发性加重,多在150~250/90~130mmHg。常伴  相似文献   

12.
原醛病人中,肾上腺腺瘤与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的临床鉴别很重要,因手术对前者有益,对后者常无效。作者报告一例原发性肾上腺增生(Primary adrenal hyperplasia,PAH),在形态上PAH类似IHA,但生化指标及其对手术的反应酷似腺瘤。  相似文献   

13.
<正>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在高血压患者中其发病率为5%~18%。其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双侧原发性增生(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单侧醛固酮腺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分别占60%~65%和30%~35%。独立于高血压的效应,过量的醛固酮会对心血管、肾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良  相似文献   

14.
顽固性高血压应警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纪宝华 《高血压杂志》2002,10(4):305-30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 )由Conn(196 4)首次报道 ,由于肾皮质产生肿瘤或增生使醛固酮分泌过多 ,前者可经手术切除 ,后者不适于手术 ,对一般降压药物又疗效欠佳 ,对醛固酮拮抗剂 (安替舒通 )疗效好。不久前认为原醛是少见病 ,占高血压人群少于 1%,只有在高血压合并低血钾 (需除外利尿剂所致 )时才考虑进一步检查。近年来改变筛选方法 (ARR)以后才逐渐认识到原醛比以前多见 ,患病率占高血压人群 10 %以上[1] 。Hiramatsu等[2 ] (1981)首次以ARR(醛固酮、肾素PRA比值 )简易方法筛选原醛 ,从 34 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早期往往易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我院1985年至1987年5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醛3例,曾长期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等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应重视从高血压人群中鉴别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一组醛固酮分泌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但不受钠负荷调节的疾病,是临床可控制或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因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而自主分泌过多醛固酮,可产生心、脑、肾血管损害,高血压,钠潴留、排钾增多而导致低钾血症.原醛症常见原因是肾上腺腺瘤、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增生,少见原因为遗传缺陷所导致的糖皮质激素可调节的醛固酮增多症.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低钾血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 )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发生肿瘤或者增生 ,使醛固酮分泌过多 ,临床表现高血压和低钾血症。1 流行病学原醛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近来由于CT和MRI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肾上腺意外瘤的发现增高 ,使原醛的发现也越来越多。原醛的病因分为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的腺瘤和增生为两种主要原因。原醛发病年龄从儿童到老人都可发生。好发年龄为 30~ 5 0岁 ,增生者发病率在男女性别中没有差别 ,腺瘤多见于女性 ,约占 70 %。由于原醛是一种可以治愈的高血压 ,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可以治愈高血压和低钾血症 ,保护心血管免受损害 ,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患者肾上腺腺瘤手术前后胰岛B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2004—2006年收治的17例原醛症患者,接受肾上腺腺瘤摘除术前后均进行标准的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分析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分泌功能指数、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胰岛素和血糖增量之比(ΔI30/ΔG30)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和血钾、血浆醛固酮的相关关系。结果ΔI30/ΔG30在术后明显升高(P=0.01),按体重指数(BMI)≥25分层后肥胖或超重组术后ΔI30/ΔG30增加不明显(P=0.08);术前低血钾的患者术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明显改善,而术前血钾正常者改善不明显。手术前后INSAUC变化和空腹血钾正相关(r=0.71,P=0.01),和醛固酮水平的变化以及随访时间无明显相关。结论原醛症患者肾上腺腺瘤摘除术后低血钾纠正,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改善,其改善程度受术前血钾和体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院从1976年9月至1980年7月共收治6例进行八次手术,均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球层细胞腺瘤患者,其中两例并发对侧细胞增生兹报告如下。(详见附表)讨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系肾上腺皮质球层细胞腺瘤或癌瘤所致的一种内分泌疾病。由于醛固酮激素分泌增多,产生高血压、低血钾性硷中毒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定侧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临床分型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指导治疗。目前所知原醛至少有7种类型。其中醛固酮腺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两型为多见。鉴别腺瘤和增生的方法中以双侧肾上腺静脉采样检查(AVS)法最为可靠,但由于其本身具有局限性而难以广泛开展。CT应用最为广泛,对于单侧大结节腺瘤CT诊断的结论可靠,不必考虑AVS检查;对于其它病例,特别是IHA,CT检查的结论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