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汗是指汗出色黄而沾衣染衣。《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谓:“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其病因病机乃汗出入水中浴,水入汗孔得之。表虚营卫不和,湿热交蒸,故发热汗出色黄。黄汗应与黄疽之汗出色黄有所区别。黄汗之汗出色黄沾衣染衣,或兼手掌部  相似文献   

2.
黄汗病治验     
贾×,女,28岁,教师,1982年7月8日初诊。患者因行刮宫术思想紧张,术中大汗淋漓,术后8日,下肢瘀肿,发热汗出口渴,食欲不振,汗出色黄,内染衬衣,用手巾擦手汗亦有黄染。但巩膜及尿不黄,脉沉细,苔白稍厚。即予芪芍桂酒汤与生化汤加减治之。处方,生黄芪30克、生白芍9克、桂枝9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炙甘草6克,苦酒(米醋)30克为引。水煎服。 7月10日复诊,上方服用两剂,诸症减轻,黄汗色变浅淡,饮食增加。效不更方,继用上方两剂而愈。随访8年未再出现黄汗。按:《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云;“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口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以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此证虽不是汗出入水中浴,确与汗出有缘。由于术中大汗出,加之气血亏损,腠理不密,外邪乘袭肌表,郁而不发,故见黄汗,用芪芍桂酒汤意在扶表祛湿,调和营卫。又系术后,既有虚证又有瘀血,故增生化汤意在补血  相似文献   

3.
<正>汗可分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黄汗等,病因有阳虚、阴虚、太阳风伤卫、阳明热盛等。笔者用经方治疗各种汗证取得满意的疗效,举例如下。1黄汗李某,男,59岁,2011年3月25日初诊。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汗出、色黄,动则尤甚,以上半身汗出明显,每日因汗出湿衣需换衣3~4次,衣服腋下衣领处均染为黄色,体检无  相似文献   

4.
黄汗系因汗出入水,水热互郁于肌表,致身肿、发热、汗出沾衣如柏汁。兼见两胫冷、身疼重、腰髋弛痛或小便不利等……宜芪芍桂酒汤为之。临床中除药物反应或肝胆疾病原因外,单纯“黄汗”并不多见。笔者采用清肝利胆、健脾除湿、调和营卫、化瘀止汗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现举2个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水气篇提出了黄汗论治。水气篇原文二十八条曰:“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本条提出了黄汗的成因和证治。黄汗,即以汗液黄色为主要特征,其发病  相似文献   

6.
张某,男,45岁,1995年6月7日初诊。腰部汗出色黄4年余,每每染黄衣衫,而腋下汗腺发达部位却无黄汗出,询其病因,言其在南方时常汗出当风或入水而浴,久之而出现黄汗。予芪芍桂酒汤原方:黄芪18g,白芍12g,桂枝12g,米醋50ml。加水至300ml...  相似文献   

7.
李平 《中医杂志》1991,32(8):12-13
汗证是内科杂病常见证之一,临床以自汗、盗汗为多,局部半身汗出、黄汗则较少见。其治阳虚自汗多宗益气固卫,盗汗恒以滋阴清热之法。路老指出五脏受损、功能失调可致汗液外泄,常从调理脏腑着手,收效甚多。兹举例说明。一、盗汗例一:义××,男,28岁,1974年3月30日诊。半年来,不明原因盗汗,湿衣濡被,并  相似文献   

8.
陈××,男性,17岁,学生。门诊号:7/34027。初诊:1984年7月7日。血尿七月,一月来伴黄汗淋漓。患者从1983年11月开始,肉眼发现血尿,经常发作。上海××医院曾做腹部平片、两肾B型超声波、膀胱镜等检查,均未能发现明显阳性体征。1984年六月又突然出现黄汗,汗出淋漓,色黄如柠檬汗,染衣斑斑,并伴见腰酸、溲痛、不耐劳累等症状。无服黄色中西药物史。尿常规检查红细胞(?),尿蛋白(?)。尿三胆阴性。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汗为人体五液之一,为阳气蒸化津液而泄出于皮肤者,故发于阴而出于阳也。黄汗是指汗液带黄色,浸渍衣衫如橘汁所染。除常见的身黄、目黄、小便黄之黄疸外,曾经治多例以黄汗为主症而非黄疸,且无器质性病变的病证,虽病状各异,但按脏腑辨证论治,仍可治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乔作现 《中医研究》2001,14(1):55-56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 ,营卫不和 ,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汗出的表现 ,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时时汗出 ,动则益甚者为自汗 ;睡中汗出 ,醒来即止者为盗汗 ;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 ,肢冷息微者为脱汗 ;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者为战汗 ;汗色黄而染衣者为黄汗。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低血糖 ,休克等的出汗 ,皆可列入上述范围。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自汗 ,盗汗两种 ,一般认为自汗多属气虚不固 ,盗汗常为阴虚内热。然临床病情复杂 ,一些汗证患者虚实夹杂 ,治疗棘手…  相似文献   

11.
黄汗一病,首见于《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病有风水,有皮水,……有黄汗。……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论述了黄汗病的脉证与转归。至于黄汗之病因,如水气篇第68条所言:“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从何得之?师曰:汗出入水中,水从汗孔入得之”。扼要地说明了黄汗病的外感因素。惜无病案可考。再析第29条:“黄汗之病,……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桂枝加黄芪汤主之”。可得出这样的绪论,外感是条件,内因属脾虚而表卫不固。正如经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张氏创桂枝加黄芪汤意即在此。然外感之黄汗,临床所见不多,后世医家亦鲜有报告。缘脾虚气衰,水湿不运,郁而化热,薰蒸肌肤,津随热泄,黄汗而出者当属杂证论治,且亦多见。笔者多年来曾遇10数例,皆按脾虚湿遏论治而愈。1975年9月间,曾治一男性王××,四旬有三。诉黄汗逾3年,近月加重。伴有头晕、心悸气矩,乏力、纳呆、腹胀、便溏。观其面色萎黄,肌瘦不华,舌淡胖,边有齿痕、  相似文献   

12.
黄疸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见于肝胆疾病。祖国医学认为疸有五种,即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黄汗。大体上又可分为阳黄、阴黄两大类,湿热发阳黄,寒湿发阴黄,《内经》云:“湿热相交,民当病瘁。”指的是阳黄,其实阴黄也不少见,如《寒论论》云:“伤寒汗已,身日为黄,以寒湿在里,不介。”汗多伤阳,以致寒湿内蕴,郁而发黄。黄为中央脾胃之本色,脾失健运,不能胜湿,湿邪如盦面相似,郁而发黄,因此,健脾胃是治疗黄疸的主要法则。颜老根据黄疸病程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论治。初期:湿热郁于表分,黄疸伴有恶寒发热,  相似文献   

13.
黄汗刍议     
黄汗是以汗出色黄而命名,首见于《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是水气病五种类证的一种,原文论述计有五条,对黄汗的病因、病理、辨证治则作了概要说明。此证现代临床虽然少见,但仍有探讨的必要,今依据原文结合病例探讨如下。一、病因病理原文第1条说:“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说明黄汗是水气病的一种,其病因是水湿之邪。水湿是怎样形成黄汗的呢?第28条说:“……汗出入水中浴,水  相似文献   

14.
黄汗一病,今人忽之。仲景论黄汗,一在水气病篇,重点论水气(水肿、腹水),兼及黄汗;一在中风历节病篇,是历节病的一个兼证。 黄汗作为一个病,并不罕见。其发病皆在炎热潮湿的夏季,其人多体型偏胖,气虚湿盛之体,诱因是“汗出入水中浴”,或汗出之际,频用冻水冲凉、抹澡,而致营卫郁闭,湿邪无外达之机,蕴而化热,湿热郁蒸,溢于肌表,发为黄汗。其证以汗出黏衣,里衣黄染如黄柏色为特点,初起可兼有恶风、  相似文献   

15.
黄汗治验     
黄汗一例,在古医籍中早有记载,如《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中谓:“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但在临床上却很少报道。笔者偶遇1例,疗效频佳。单××,女,60岁。1990年9月6日诊。  相似文献   

16.
张树本  张前梅 《中医杂志》2006,47(8):574-574
黄汗多由汗出入水,壅遏荣卫,或湿热蕴蒸,内不能运化分利,外不能宣发透达,溢渗于皮肤而成。我们取薏苡仁甘淡、凉之属性,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之功效。治疗黄汗偏于湿热内盛者,疗效颇佳。兹举例如下。廖某某,男,19岁。2002年6月26日初诊。患者素体健壮,南下务工,风餐露宿,辛苦劳作。半月前突感汗出黏腻,色黄如柏汁,染黄衣被,颇感烦恼。曾检查肝功能,未见异常,二便饮食尚可,惟觉头身重困,舌质红、苔黄微腻,脉沉滑。诊为黄汗。证属湿热蕴蒸,肺失宣发,壅遏肌肤。治以健脾除湿清热为主,佐以宣肺透表。处方:薏苡仁60g,麻黄3g,连翘24g,木贼24g,车…  相似文献   

17.
黄汗是以汗出色黄而染衣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上比较少见,本病最早见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笔者基于经旨而灵活变通其法治疗本病,获取一得之见、现陈述于下望同道斧正。一、营卫失调、湿热内蕴郭××女27岁门诊号0108,1987年2月26号初诊。述四个月来经常汗出,内衣汗浸一周后即成黄色,似如黄色洗染,前医恐其为黄疸屡投清热利湿退黄之剂无功,屡查肝功能正常。刻下:身目不黄,恶风怕冷,头晕,纳少,精神不振,  相似文献   

18.
<正>汗证是指不正常的出汗,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见的有自汗、盗汗、黄汗、绝汗、红汗、战汗、半身汗等。兹举几例如下。1阴虚火旺盗汗女,50岁,教师,2011年4月24日就诊。自诉2月来盗汗不止,汗出湿衣,严重时每日夜间换衣两三次,伴口干舌燥,喜冷饮,五心烦热,体倦,神疲乏力,舌质光红,无苔,脉细数。辨证:阴虚火旺证。治宜滋  相似文献   

19.
例一:陈××,男,26岁。1979年1月6日诊。因患身热头痛4日,前医治疗3日无效来诊。刻下寒热往来,高热40℃,但头汗出,面赤气促,头痛身热,午后尤重,咽干不渴,干呕心烦,口苦不纳,胸脘痞闷。腹部按之柔软,二便如常,舌红润、  相似文献   

20.
湿热致汗证治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冬平  徐松林 《江西中医药》1994,25(3):29-29,31
湿热致汗证治点滴赖冬平,徐松林(江西省宜丰县医院336300)关键词湿热汗证;中医药治疗湿热为病临床多见,而以汗出为主症者教科书中仅对黄汗作了介绍。黄汗的特点为汗出色黄如柏汁,染衣着色。然笔者在临证中发现,湿热之邪导致汗出并非仅见于黄汗,而且清热化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