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女 ,22岁 ,未婚 ,学生。因右腰腿痛1年余 ,加重2周于2002年2月12日入院。查体 :L5/S1 棘间右侧深压痛 ,右直腿抬高45°(+ ) ,右足趾跖屈肌力下降 ,跟腱反射存在 ,感觉正常。左下肢无明显异常。CT示L5/S1 椎间盘向后偏右突出 ,椎管及侧隐窝无狭窄。2月15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L5/S1 右侧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术中见椎间盘突出明显 ,于根袖腋下压迫S1 神经 ,神经根近根管处明显水肿增粗。术后抗炎、止血、消肿等治疗。手术当晚出现阴道瘙痒并逐渐加重 ,后因无法忍受 ,给予安定、非那根对症处理 ,无显效。次日瘙痒加重 ,伴蚁走样…  相似文献   

2.
朱某,女,61岁,因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半年余,加剧2个月。于2002年5月入院,起病时无明显诱因,自感腰骶部疼痛并向左下肢放射,咳嗽及大便时加重,在我院门诊治疗后稍有好转。2个月前患者劳累后,再次出现腰骶疼痛,左下肢放射痛,且感左足底麻木、乏力、行走受限。查体:L4~S1棘突间及椎旁有压痛,左臀内侧压痛明显,左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左直腿抬高试验60°(+)。自带MRI片示:(1)L5-S1椎间盘突出并脱出,并髓核游离于椎管内左前方,压迫脊髓及左侧神经根。(2)L3~L4、L4~L5、L5~S1水平韧带肥厚。生化检查:肝功能、全血18项均正常,诊断L5~S1椎…  相似文献   

3.
石锐  刘浩  汪玉中 《华西医学》2005,20(2):221-223
腰椎的硬膜内型椎间盘突出症(Intradurallumbardiskhemiation,ILDH)是一种少见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近年来有零星报道。本文报道一例手术中确诊的ILDH。男性患者,50岁,左侧腰腿疼痛无力9月,加重伴左下肢麻木1月入院,神经检查发现左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减退,感觉减退,膝踝反射减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肛门感觉及反射正常。磁共振提示L3-4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行L4椎板切除,椎管扩大减压,L3-4椎间盘摘除术。术中发现硬膜前方广泛粘连,突出的髓核穿透硬膜进入硬膜囊,纵行切开硬膜囊清除游离的椎间盘后,发现一个1.5×1.0×0.5cm3团块,神经根从其中穿出,病检提示为变情髓核。术中摘除L3-4椎间盘及占位团块。术后患者腰腿疼痛消失,术后2月下肢感觉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本文总结以往相关文献,对ILDH的流行病学特点,症状表现,影像特征及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 ,76岁 ,因左下肢疼痛 1月余 ,加重且活动受限 3d来诊。查体 :痛苦面容 ,心肺听诊未见异常 ,腹软 ,肝脾未触及 ,左下腹部饱满 ,有压痛 ,脊柱L4 ~S1左侧压痛并向左下肢放射 ,左腿抬高 30°阳性 ,生理反射存在 ,病理反射未引出。CT检查示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并L4 椎体滑脱 ,椎小关节病 ,L5/S1椎间盘退行性病变。MRI检查示 :①L5、S1椎旁异常信号腰大肌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累及腰大肌左椎间孔 ;②L4 椎体轻度滑脱 ,L4 、L5椎间盘轻度突出。超声检查示 :于左下腹部紧靠脊柱左侧及前方相当于腰大肌处测及一约 11.0cm× …  相似文献   

5.
迟发型假性硬脊膜囊肿误诊为神经根粘连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52岁.反复腰痛腿疼痛伴间歇性跛行12 a加重半月入院,入院后查体:L4、5间隙压叩痛,左坐骨神经出孔点压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50°,曲颈试验阳性,左小腿外侧感觉麻木,左足背伸肌力4级.CT示:L4、5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摘除术.术中左侧L4、5神经根被卡压粘连较重.行左侧神经根松解.术中未见硬脊膜破裂.常规放置硅胶引流管,缝合椎旁肌并逐层缝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髓造影斜位片的最佳投照角度范围 ,细化脊髓造影的诊断征象 ,提高脊髓造影诊断的符合率。材料与方法 :(1)回顾 10 6例患者脊髓造影正、侧、斜位像X线病理变化征象 ,并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 (2 )按预先设计的角度(30°、 4 0°、 4 5°、 5 0°和 6 0°)对 30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拍摄不同角度脊髓造影斜位片 ,计算诸角度斜位像诊断符合率 ,测量不同角度斜位像神经根长度和根囊角大小 ,并用盲法与手术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回顾性资料 :定性诊断中 ,脊髓造影正、侧、斜位像灵敏度分别为 :86 4 %、 83 3%和 91 2 % ,特异度分别为 :6 6 7% ,17 2 %和 80 0 %。对 73例手术证实为旁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定位诊断中 ,正位像符合率为 30例 (4 1% ) ,斜位像 6 2例 (84 9% )。 (2 )前瞻性资料 :与手术结果比较 ,30°~ 5 0°斜位像诊断腰4~ 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符合率未见明显差别。经配伍组方差分析 ,Newman -Keuls检验 ,30°~ 5 0°斜位像神经根长度、根囊角大小无显著性差异 ,与 6 0°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与正侧位像相比较斜位像对诊断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优势。 (2 )脊髓造影斜位片应在 30°~ 4 5°范围内投照 ,在腰4~ 5水平首选出 4 0°为中  相似文献   

7.
兔腰神经根慢性压迫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制作腰神经根慢性轻度压迫模型。方法 :取纯种新西兰成年兔 16只 ,将 4只做神经定位解剖 ,12只随机分成 3组 :10天组、30天组和 180天组 ,每组 4只。将长 12mm ,内径 1.5mm ,外径 2 .5mm的硅胶管从椎间外孔缓慢塞入兔椎间管内 ,压迫腰 6和腰 7左侧神经根 ,右侧为自身对照侧 ,硅胶管的截面积约为椎间管经关节突关节矢状面面积的 2 0 % ,约为椎间外孔面积的 5 0 %。结果 :10天组与 30天组比较 ,潜伏时明显延长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80天组虽然与对照侧比较潜伏时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性差异 ,但与 30天组比较已有明显改善。对照侧的潜伏时、神经传导速度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除 10天组潜伏时、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侧比较无明显差异外 ,30天组和 180天组潜伏时、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侧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潜伏时延长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结论 :将硅胶管从兔的椎间外孔缓慢塞入椎间管内使腰神经根慢性轻度受压 ,更接近于腰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管狭窄对神经根的压迫。慢性压迫后的神经有自行恢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兔腰神经根慢性压迫后超短波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兔腰神经根慢性压迫后次日开始应用超短波共治疗 1 0次的效果。方法 纯种新西兰成年兔 2 8只 ,4只作神经定位解剖 ,其余 2 4只全部做手术造成腰神经慢性压迫 ,随机分成 2组 ,未处理组和超短波组 ,每组又分 1 0d组、30d组和 1 80d组。压迫模型 :将硅胶管从椎间外孔缓慢塞入椎间管内 ,压迫腰 6和腰 7左侧神经根直到实验兔被处死 ,右侧为自身对照侧。电生理测定潜伏时 (latency,Lat)和神经传导速度 (nerveconductionvelocity,NCV)。脉冲超短波于手术后的次日开始应用 ,无热量 ,1 0min,对置 ,治疗间隙 3cm ,每日一次 ,共 1 0次。结果 未处理组中 1 0d组神经根手术侧与非手术侧比较 ,潜伏时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无差异 ;而 30d组与 1 80d组的潜伏时显著延长、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超短波治疗的神经传导速度 1 0d组的 1 2 .31± 2 .41m/s逐渐恢复到 1 80d组的 1 6.78± 1 .36m/s(t=3 .2 4 ,P <0 .0 5) ,与非手术侧的 1 7.69± 1 .2 4m/s基本无差异 (t=0 .1 8,P <0 .0 5)。而未处理组的神经传导速度为 1 1 .2 6±1 .2 5m/s,虽有逐渐恢复的趋势但仍明显慢于非手术侧的1 8.0 7± 1 .36m/s(t=3 .65,P <0 .0 5)。结论 腰神经根慢性受压后 ,由于其可塑性 ,存在自行恢复的能力。若早期应用超短波治疗能及  相似文献   

9.
1病历资料 患者,男45岁,以“双下肢麻木行走不稳半月”为主诉,于1995年11月28日入院。入院时检查: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好,颈软,心肺检查无异常发现,胸背部紧束感,挺腰试验(+),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60°,加强试验(+),左拇背伸肌力稍减弱,双下肢皮肤感觉减退麻木,膝腱反射无异常发现,MRI检查发现T_(9-10)椎间盘突出。拟诊“T_(9-10)椎间盘突出症”,于同年11月 30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T(9-10)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术中探查见右侧T_(9-10)椎间盘突出压迫背髓神经根,左侧椎…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 1 994- 0 5~ 2 0 0 0 - 0 5共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突出症2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 2 0例中 ,L3 -4 1例 ,L4-51 3例 ,L5~ S1 6例。椎间孔型 1 2例 ,椎间孔外型 8例 ;呈现同位神经根受压定位症状与体征的 1 3例 ,下位神经根压迫 5例 ,同位与下位神经根同时受压 2例 ;以下肢放射痛为主 ,有 5例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平扫影像特征为椎间盘突出或脱出 ,移位至椎间孔或孔外 ,并见神经根周围脂肪影消失 ,代之以与髓核密度相当的软组织团块影。1 .2 方法 依据突出部位 ,分别采用以下 2种手术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5在中国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将75只健康杂种犬(雌雄不限,体质量9~12k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假突出组(n=31)和椎间盘突出组(n=40)。通过切除左侧L7椎板上部分和L6椎板下部分来暴露脊髓。假突出组L7神经根被轻柔的缩回;椎间盘突出组在回缩期间注入生理盐水造成椎间盘突出及髓核物质漏入椎管内。假突出组和椎间盘突出组按观察时间分别分为3,7d,1个月,2个月组。正常对照组仅作神经生理学评价,提供神经根传导速度的基线数据。神经传导速度评估采用L6~L7神经根刺激后刺激电压2~4V,持续时间1ms)描记同侧腓肠肌动作电位的方法。比较各组实验动物不同时间点的神经传导速度。结果:75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椎间盘突出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在椎间盘突出后3d40±9)ms开始下降,至7d(18±11)ms时下降达最大值,明显低于假突出组3d(50±14)ms、7d(30±8)ms和正常对照组3d(68±11)ms、7d(68±10)ms的神经传导速度(t=2.33~8.91,P<0.001~0.01);椎间盘突出组1个月后神经传导速度(65±10)ms与假突出组(68±9)ms只有很小的差别(t=0.53,P>0.05);2个月后椎间盘突出组(70±9)ms和假突出组(70±11)ms的神经传导速度基本相同(t=0.00,P>0.05);且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兔腰神经根的解剖位置及硅胶管在椎间管内压迫神经根的程度。方法  18只纯种新西兰成年兔 ,雄性 ,随机分为 2组 :A组 6只 ,利用几何作图原理 ,测量脊神经的长度、角度、脊神经在椎间外孔的直径及椎间外孔面积等解剖特点 ;B组 12只 ,采用断层解剖技术 ,6只用于测量冠状面和椎间外孔矢状面上硅胶管的压迫程度 ,6只用于关节突关节矢状面的压迫程度。测量工具主要有 :圆规、量角器和游标卡尺。结果 脊神经长度、与硬脊膜的夹角及椎间外孔面积在不同椎间隙各不相同。L5、L6脊神经长度分别为5 .83± 1.18和 8.94± 1.64mm ,与硬脊膜的夹角分别为 5 5 .2± 11.1和 2 9.6± 4.2°。硅胶管的截面积为椎间管经关节突关节矢状面面积的 2 0 %左右 ,为椎间外孔面积的 5 0 %左右。结论 本模型为脊神经轻度受压实验模型 ,接近于临床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管狭窄对脊神经的压迫。按照A组实验的结果进行插管 ,实验成功率高 ,不会因硅胶管损伤脊髓和脊神经而影响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5 0岁 ,腰部疼痛 4年余 ,加重 9个月并向右下肢放射。近半年右腿麻木 ,不能抬脚 ,无外伤史。查体 :腰椎明显向右侧弯 ,腰 4 ,5椎旁右侧压痛 ,叩击痛 ,右跟腱反射消失右小腿下段至足部感觉减弱。CT表现 :第 5腰椎椎管内靠右侧椎板与椎体间可见一条状高密度影把右侧神经根与硬膜囊分开硬膜囊受压变形 ,右侧神经根受压。CT诊断 :椎管内骨性高密度影 ,性质待定 (见图 )。  手术所见 ,打开椎管后可见硬膜囊右侧有一约 10mm× 5mm× 3mm大小的骨性肿物 ,位于神经根肩上及腋下 ,神经根受压变细 ,切除肿物解除压迫 ,神经根迅速增粗。术…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血友病时,术中和术后容易出血不止,造成局部血肿压迫.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血友病患者手术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男性,25岁.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1年,加重伴左下肢麻木1月而入院.查体:腰椎向左侧突,L_(4~5)左侧椎旁压痛且放射至左大腿后方,左下肢直腿抬高40°(十),左小腿外侧及足背痛觉减退,肌力正常,马鞍区感觉正常.CT及脊髓造影发现L_(4~5)椎间隙压迹.入院后术前检查:血小板总数正常,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均正常.行L_(4~5)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当切除左半侧  相似文献   

15.
例1,女,72岁.左下肢痛2月余,进行性加重.腰椎平片示退行性变,CT扫描示腰5骶1椎管左侧肿物,临床疑为神经源性肿瘤.MR平扫示腰5骶1椎管左侧椎小关节内前方囊性肿物,硬膜囊及左侧神经根受压,并椎小关节明显退行性改变.增强扫描见肿物壁不规则强化,肿物直径为1.5 cm.MRI诊断:椎小关节滑膜囊肿.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摘要例1 :患者 ,女 ,38岁。因10个月前腰部扭伤后 ,即感腰骶部痛 ,渐出现右大腿后外侧 ,小腿外侧及足背痛 ,无明显跛行 ,查体 :脊柱无明显侧弯 ,腰 4~5 椎旁右侧1.5cm处深压痛且向右下肢放射 ,直腿抬高试验 :右下肢60°( ) ,左下肢90°( -) ,加强试验 :右下肢( ) ,左下肢( -) ,腰椎正侧位X线片提示 :腰 4~5 椎间盘突出 ,硬膜囊及右侧神经根受压 ,诊断为腰 4~5 腰椎间盘突出症 ,门诊行坐位腰椎屈曲旋转手法治疗 ,治疗后腰痛伴右下肢痛加剧 ,在观察室卧床休息 ,1d后不能站立行走 ,大小便功能障碍 ,…  相似文献   

17.
苏颖 《护理研究》2007,21(11):987-988
腰椎间盘突出症95%发生于腰4与腰5、腰5与骶1椎间隙,压迫了腰5和骶1神经根,故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痛症状[1]。2005年6月—2006年3月我院选择性地为120例腰4与腰5、腰5与骶1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经侧隐窝椎间盘内外联合注射臭氧(O3)治疗,同时在术前、术后给予密切观察,采取针对性护理  相似文献   

18.
1病历资料患者女,19岁,因发现腰部左侧偏斜,双侧臀部不等大3年,以“特发性脊柱侧弯”收入院。查体示:脊柱外观呈左侧偏斜,背部平坦,右侧腰际部皮纹皱褶较多,臀部较左侧大且位置偏高,臀沟偏向右侧,棘突无压痛。腰部活动范围轻度受限,前屈90°,背伸5°,左侧弯10°,右侧弯15°,压迫椎旁肌及双下肢放射痛。X线示:脊柱腰段向左侧凸,以L3为顶椎,约60°。经充分术前准备,于2005年2月28日在全麻下行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加腰椎植骨融合术,手术顺利,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术后一周X线示痊愈出院。2护理2.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多对矫形抱有…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脾脓肿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 1.女 ,4 0岁。因高热不退 4 d伴左季肋部疼痛入院。既往有多年腰椎间盘突出病史。查体 :体温 39°C,左季肋部明显叩击痛。血常规示 :白细胞 9.0× 10 9/L,淋巴细胞比率 12 .6 % ,中性粒细胞比率 82 .1%。彩超所见 :脾厚 4 7mm,实质回声不均匀 ,脾上极近膈肌处可见大小约 5 7mm× 33mm低回声 ,边界较清晰 ,呈“虫蚀样”改变 ,内部回声欠均匀 ,CDFI检测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脾静脉内径 <8mm。左侧胸腔肋膈角可见宽 16 mm无回声区。超声提示 :脾肿大 ,考虑脾脓肿 ,左侧少量胸腔积液 (图 1)。术后诊断 :脾脓肿。 LPE:左胸腔积液 ,SP:…  相似文献   

20.
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是腰椎间盘的退变突出 ,腰神经根通道附近的椎间盘突出当是压迫腰神经根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充填侧隐窝与腰神经根压迫的关系密切 ,故称之为侧隐窝填塞。笔者就侧隐窝填塞在腰神经根压迫的CT诊断中的指导意义与手术结合作一对照分析。1 材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痛 ,CT扫描示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但无明显硬膜囊压迫变形 ,而主要表现为侧隐窝被高密度影填塞者 6 4例。其中男 37例 ,女 2 7例 ,年龄 2 6~ 6 8岁 ,平均为 42 3岁。 6 4例都经手术证实 ,手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