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临床研究》2012年1月第25卷第1期52页至53页刊登的《"改良旋转扳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观察》一文,因修回稿作者署名与初投稿不一致,致第二作者姓名错误,现将第二作者姓名"张绣萍"更正为"张秀萍"。  相似文献   

2.
季冰天 《现代康复》1999,3(9):1132-1133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推拿治疗的途径。方法:120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采用定位斟扳法治疗。结果:采用定位斜扳法治疗后,临床治愈率67.5%.总有效率为98.1%。结论:定位斟扳法是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关键性治疗方法,具有简便易学,疗效显,易于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推拿治疗的途径。方法:120 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采用定位斜扳法治疗。结果: 采用定位斜扳法治疗后, 临床治愈率67 .5 % ,总有效率为98 .1 % 。结论:定位斜扳法是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关键性治疗方法, 具有简便易学,疗效显著,易于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正> 坐位颈椎牵引结合颈部主动旋转已常规应用2年多.对治疗椎小关节紊乱和颈椎关节炎、粘连所致颈部僵直和疼痛、亚急性或慢性挥鞭综合征有良好的效果。病例报告:患者48岁,颈椎病10年,主诉左上肢疼痛,颈部僵直,以上午最重。体征:颈椎前屈、后伸活动不受限,向左旋转减少50%。向右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法旋转复位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4例颈椎小关节紊乱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复位组42例,综合组42例,经两个疗程疗效观察,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复位组比综合组疗效显著(P〈0.025)。结论复位组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综合组,提示手法旋转复位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型颈椎病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李正果  赵宁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1):1852-1856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VP、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6年4月。纳入中医正骨手法对比其他方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RCT,共1394例患者。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5.30,95%CI(3.41,8.24),P0.00001]。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其他疗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96,95%CI(-1.32,-0.60),P0.00001]。结论: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有效率更高,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其他疗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颈部疼痛VAS评分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动关节类整复手法在配合推拿疗法缓解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背痛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38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先应用作用于软组织类手法,待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应用肘压肋椎关节复位法、上胸椎后伸扳法、扳肩推胸法等作用于骨关节的运动类手法。结果颈背疼痛明显缓解,颈部转动自如,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消失,呼吸自如,一侧上肢后外侧放射痛或麻木感消失26例。上述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疲劳后仍有肩背部不适感,颈项转动时有轻微牵扯感10例。上述症状及体征经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仍有颈背疼痛,转动失灵,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等症状2例。结论运动关节类手法有利于恢复胸椎小关节正常的应力平衡,可起到良好的缓解疼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病例报告患者朱×,女,35岁,8小时前起床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颈部僵硬、疼痛。患者既往无"颈椎滑脱、颈椎移位、颈椎关节紊乱、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史,X线检查无明显阳性征象,诊断为"急性颈椎关节周围炎";行推拿按摩治疗后僵硬疼痛无缓解。我们采用瑞士EMS公司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机进行标准治疗: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患侧清洁后,非麻醉下对患者用疼痛反馈法进行定位,标记出疼痛的位置;用耦合剂涂抹在指定位置,同时将冲击治疗头贴于  相似文献   

9.
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90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旋转复位法和胸椎对抗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90例。结果:经1~3次治疗复位后治愈76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89%。结论: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运动关节类整复手法在配合推拿疗法缓解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背痛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38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先应用作用于软组织类手法,待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应用肘压肋椎关节复位法、上胸椎后伸扳法、扳肩推胸法等作用于骨关节的运动类手法。结果 颈背疼痛明显缓解,颈部转动自如,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消失,呼吸自如,一侧上肢后外侧放射痛或麻木感消失26例。上述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疲劳后仍有肩背部不适感,颈项转动时有轻微牵扯感10例。上述症状及体征经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仍有颈背疼痛,转动失灵,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等症状2例。结论 运动关节类手法有利于恢复胸椎小关节正常的应力平衡,可起到良好的缓解疼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定位旋转扳法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86例,均采用理筋推复,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及颈推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头痛症状、每周发作次数及临床疗效。结果:86例患者在治疗1周时VAS评分及头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随时间推移持续下降(P〈0.05,0.01)。治疗4周时临床疗效评定,总有效率达96.5%。结论: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可有效治疗颈源性头痛,配合颈椎操及日常生活干预能有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手法治疗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患者按随机分为颈椎手法结合关节松动术(A组20例)、颈椎手法治疗组(B组20例)、关节松动术治疗组(C组2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0d后,3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A组更低于B组、C组;3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有效率均为100%,而A组的显效率均高于B组、C组(P0.05)。结论:颈椎手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颞下颌紊乱症的疗效优于单纯颈椎手法治疗和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腰后小关节紊乱症是临床上腰部疼痛的常见病因,近年来笔者采用坐式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该症,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伏案工作时间延长,颈椎病这种“现代文明病”正趋向年轻化,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尤其是颈椎小关节紊乱、寰枢关节半脱位等,其发病率居高不下,日益受到医学界重视。近年来,笔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提拉固定斜扳颈椎治疗颈椎病,有一定效果,现简述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颈椎病患者185例,其中男97例,女88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85岁;所有患者X线摄片示颈椎弧度减少、变直或反弓,并排除骨结核、骨肿瘤。2治疗方法2.1放松手法医者在颈椎双侧施以扌衮法或拿法、揉法。目的在于松解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舒筋通络、…  相似文献   

15.
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最佳手法治疗及其机理。方法对 40 8例确诊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40 8例患者治愈 3 64例 (89.2 2 % )、显效 2 8例 (6.86% )、好转 16例 (3 .92 % ) ,总有效率10 0 %。结论双拇指对推手法复位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最佳手法 ,疗效确切、迅速 ,而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脊椎病中的胸椎后关节紊乱症临床表现局部胸背或胸部疼痛,胸廓压迫挤压感,甚至引起相关内脏器官的症状;体查可有单个或多个棘突后突或偏歪,局部压痛。据临床观察,高位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多为后突型错位,在选择治疗方式上首选手法复位,以采用坐位扳肩膝顶复位法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加关节松动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 该方法与传统的颈椎牵引加手法复位对照观察。结果:该法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疗法,且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该法是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手法调整治疗骶髂关节紊乱所致非典型性跟痛的疗效。方法对23例骶髂关节紊乱所致非典型性跟痛患者,采用腰椎斜扳法、过伸扳法或(和)髋关节摇转法纠正骶髂关节紊乱,必要时配合本体促进法和静力拉伸放松肌肉。结果 21例患者经1次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治疗3d后复发,再次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10d内经3次治疗后反复发作2个月。结论骶髂关节紊乱所致青少年跟痛是一种典型的脊柱相关疾病,经仔细检查,明确髂骨旋转方向并予以恰当整复,可即刻痊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以旋转复位为主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因颈椎环枢关节紊乱所致的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和住院的颈性眩晕患者6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以旋转复位为主配合手法按摩。对照组32例采用颈部牵引配合物理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愈显率90.62%。结论因颈椎侧弯、后突、错位造成环枢关节紊乱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颈性眩晕以旋转复位为主加手法按摩治疗,具有操作便利、轻巧、可靠、疗效迅速的特点。对颈性眩晕的治疗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手法复位治疗脊椎小关节紊乱3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法复位治疗脊椎小关节紊乱332例宋其良雷明全钟新民作者单位:850003拉萨,西藏军区总医院理疗科临床资料脊椎小关节紊乱患者332例,男180例,女152例;年龄19~57岁,平均34岁;病程2小时~10年;外伤史84例;颈椎发病20例,胸椎2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