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动态X线和磁共振排粪造影在直肠前突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16例纳入研究,年龄25~68岁,平均51岁,均为经产妇;全部完成RPH术前和术后的动态X线和MRI排粪造影检查.在两种检查图像上分别分析直肠前突的程度和并发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排粪造影显示术前重度直肠前突10例(58%)和中度直肠前突6例(42%),术后仅见中度直肠前突2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直肠内套叠和痔疮的显示术后(3例次)明显少于术前(33例次)(x2=14.933,P<0.001).MR排粪造影显示术前重度直肠前突7例(43%)和中度直肠前突9例(57%),术后仅显示中度直肠前突1例;结直肠并发症显示(13例次)明显少于X线排粪造影(42例次)(x2=15.291,P<0.001),但显示了更多的结直肠外合并症.结论:X线和MRI排粪造影评价直肠前突各有优缺点,综合评价更完整,并对RPH治疗后评估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X线测量在功能性便秘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出现临床症状的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显示直肠病变程度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图像采集和后处理,分别测量肛直角(ARA)、肛上距(DUAC)、直肠前突深度、乙耻距(DSPC)、骶直距(DSR)。结果 X线良好的显示了全部直肠功能性病变,本组35例患者中,直肠前突26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18例,直肠内套叠3例,耻骨直肠肌肥厚2例,乙状结肠冗长1例。结论排粪造影X线测量在功能性便秘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排粪X线造影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对12例便秘为主型、10例便秘和腹泻交替型、1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排粪X线造影。结果排粪造影阳性的例数为13例(36.11%),排便过程中的异常有多种,包括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内脏下垂、会阴下降和盆底痉挛综合征等。说明排粪X线造影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采集法排粪造影对直肠前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9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排粪造影资料。常规排粪造影52例,动态排粪造影373例,同时行常规和动态排粪造影44例。比较两种方法对直肠前突的显示率。结果:动态法发现直肠前突310例(轻度67例、中度178例、重度65例),占74.34%(310/417);常规法发现直肠前突59例(轻度29例、中度25例、重度5例),占61.46%(59/96);两种方法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动态排粪造影能提高直肠前突的显示率,并能观察和记录直肠前突深度的动态变化,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X线排粪造影在诊断直肠黏膜脱垂病变中的影像学分级方法.方法 对38例通过X线排粪造影诊断为直肠黏膜脱垂的病例进行影像表现分析,并参考国内外学者的文献进行细化分级.结果 按照笔者研究的分级方法,38例直肠黏膜脱垂病例X线排粪造影诊断为1级的8例;2级27例,其中2a级15例,2b级12例;3级3例.部分患者同时合并直肠前突等其他征象.结论 直肠黏膜脱垂病变X线排粪造影的细化分级,可能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排粪造影对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检查拟诊盆底功能障碍行MRI排粪造影检查患者的图像资料,以其最终出院诊断为标准,对照分析临床检查结果及MRI表现,以评价MRI排粪造影的诊断价值。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在42例女性患者中,MRI排粪造影对直肠下降、膀胱膨出及耻骨直肠肌痉挛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临床检查;对直肠前突及子宫膨出的诊断,两者无明显差别;对直肠套叠的诊断,临床检查明显优于MRI排粪造影。40例有盆底下降,其中中、重度下降32例,累及2盆及以上20例;在14例男性患者中,8例表现为耻骨直肠肌痉挛,其中4例伴轻度盆底下降。56例中,MRI检查与临床检查基本一致26例。28例的MRI检查相对于临床检查有新发现。结论:MRI排粪造影以其多方面的优势,对盆底功能障碍(尤其是女性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X线排粪造影检查对排便功能障碍(便秘)者的诊断价值.方法:137例便秘患者均完成结肠运输试验、逼囊试验和定量钡糊排粪造影或同步阴道造影(已婚女性)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便秘的原因是复杂的,结肠慢传输42例,功能性出口梗阻25例,逼囊试验不能逼出者87例.定量钡糊排粪造影或同步阴道造影显示大多数病例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异常.结论:便秘的X线综合排粪造影检查可以详细显示便秘相关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在诊断与治疗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中的应用。方法对186例排便障碍者进行排粪造影检查与治疗。结果 7例X线无异常,179例有异常X线表现。其中直肠前突113例,直肠黏膜脱垂、内套叠92例,会阴下降64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1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7例,内脏下垂7例,乙状结肠疝3例。其中多种异常表现并存69例。结论排粪造影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X线摄影在排粪造影中的应用价值及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在排粪造影中的应用价值及测量方法.方法 排粪障碍153人及无排粪障碍53人,共206例行排粪造影检查.钡剂灌肠后嘱病人蹲坐在数字化探测板胸像架前的排粪造影装置(桶)上排粪(钡),摄取不同排粪状态下的正侧位像.然后用半圆量角器和分规做各项测量获取相应数据.结果 排粪障碍组153例,测量异常者148例占96.73%,排粪无障碍对照组53例,测量异常者2例占3.77%.异常组绝大部分病人均为几项异常并发.结论 数字化X线摄影能够真实显示各种排粪状态下的肛、直肠功能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109例便秘患者的排粪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便秘患者的排粪造影资料显示其肛管直肠形态及功能,寻找便秘原因.方法:109倒排粪造影,其中13例行结肠传输试验.结果:由于肛管直肠形态功能异常所致的排粪功能障碍者91例,其中女性病例占80.22%.而女性异常病例中又以直肠前突多见.排粪造影及结肠传输试验均异常者7例.外科单纯手术纠正者2例,术后随访造影表现正常.结论:排粪造影对于便秘患者病因分析及诊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袁放  宋彬  徐缨龙  阳琴   《放射学实践》2012,27(2):128-131
目的:探讨3.0T MR梯度双回波、三回波技术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42例可通过手术获得肝脏病理标本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体质指数(BMI)分为体重过轻组(BMI<18.5kg/m2,10例)、体重正常组(18.5kg/m2≤BMI<24kg/m2,24例)及体重过重组(BMI≥24kg/m2,8例)3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扫描,并计算肝脏兴趣区(ROI)的相对脂肪含量(RLC)。以病理学结果(脂肪阳性面积率)为金标准,对梯度双回波、三回波测得的RL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患者病理学检查、梯度双回波及梯度三回波测得的肝脏RLC分别为(6.2±4.3)%、(18.8±8.2)%及(8.9±4.3)%。体重过轻组:梯度双回波测得的RLC与病理结果间无相关性(P>0.05),而梯度三回波与之呈正相关(r=0.87,P<0.01);体重正常组:梯度双回波及梯度三回波测得的RLC与病理结果间均呈正相关(r=0.66,P<0.01;r=0.92,P<0.01);体重过重组:梯度双回波测得的RLC与病理结果间无相关性(P>0.05),而梯度三回波与之呈正相关(r=0.95,P<0.01);所有患者梯度双回波及梯度三回波测得的RLC与病理结果间均呈正相关(r=0.70,P<0.01;r=0.94,P<0.01)。结论:3.0T MR梯度双回波技术量化分析肝脏脂肪含量的应用价值有限,而梯度三回波技术是完全可行的,且优于前者;随着BMI的增高,梯度三回波技术测量准确性随之提升。  相似文献   

12.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和MSCT征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MSCT征象,以提高对FNH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FNH病例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MSCT检查,且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为1个月以内。结果:12例为肝内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2个)病灶。病灶中79%(11/14)MRI平扫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21%(3/14)T2WI为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所有病灶(14/14)MSCT平扫均呈等或稍低密度;同时在显示病灶内部结构时MRI中79%(11/14)、MSCT中57%(8/14)见中央瘢痕或纤维分隔。MRI及MSCT两种检查方法的动态增强中,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的比率MRI为100%(14/14)、MSCT为93%(13/14);病灶周边或中央异常增粗、扭曲的血管影MRI为14%(2/14)、MSCT为43%(6/14);病灶周边假包膜MRI为21%(3/14)、MSCT为7%(1/14);所有病灶均表现出"快进慢出"强化方式;中央瘢痕延迟强化MRI为82%(9/11)、MSCT为63%(5/8)。结论:绝大多数FNH在MRI和MSCT上有特征性的征象,MRI对其中央瘢痕病理特征的显示优于MSCT,MSCT则在病灶周边或中央增粗、扭曲血管病理特征的显示上优于MRI。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直肠排粪造影在便秘原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6例临床怀疑由于肛肠疾病引起的便秘患者(女51例,男5例,年龄33~72岁,平均41岁)均在经肛门——直肠灌注对比剂为160%(W/V)的硫酸钡250mL后接受了直肠排粪造影。结果在56例便秘患者中,直肠前突见于42例。耻骨直肠肌肥厚4例,直肠前壁黏膜脱垂3例,直肠内套叠3例,乙状结肠疝2例,直肠息肉1例,以及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1例。结论直肠排粪造粪造影在便秘的病因学诊断中具有高度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严金明  刘冬  张兴云  秦波  王波  郭伟   《放射学实践》2009,24(12):1327-1330
目的:提高盆底失弛缓征排粪造影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明确诊断为盆底失弛缓征患者及20例排便正常者的排粪造影X线影像,在侧位照片上测量力排时和提肛时的肛直角(ARA),并计算两组的肛直角差。结果:病例组力排时和提肛时肛直角及其差分别为(96.8±3.9)°、(85.3±2.1)°、(9.8±5.1)°,对照组分别为(120.5±7.8)°、(80.2±6.5)°、(41.6±3.9)°,两组肛直角差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27例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力排时和提肛时肛直角变化较小,为(7.6±1.8)°,且力排肛直角〈90°;15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力排、提肛肛直角变化很小,仅(2.8±1.3)°,且力排肛直角≤90°;3例肛门内括约肌失弛缓综合征患者力排肛直角增大(〉100°),肛直角差较大,为(12.6±4.1)°。三者两两比较肛直角差之间差异存在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提肛、力排肛直角及其变化对盆底失弛缓征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PET/CT与PET/MRSUVmax的配对比较,评价PET/MR定量分析的能力。方法150例在同天先后接受PET/CT及PET/MR检查的具有肿瘤相关主诉患者纳入该研究。其中男86例[平均年龄(53.63±13.05)岁],女64例[平均年龄(50.28±11.23)岁]。PET/MR检查:躯干部MRI扫描采用横轴位三维容量呼吸保持T,加权,T2抑脂加权快速自旋回波以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同时行PET数据采集,累计45min/5个床位。V01分别置于基于MRI的AC图(MRAC—PET)和基于CT的AC图(CTAC—PET)中FDG阳性病变的最大层面,获得SUVmax-CT,和SUVmax-MR。将Person相关分析及Bland.Ahman图用于2组SUV…的比较,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用于比较良、恶性病变之间SUVmax的差异。结果150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有152个恶性及12个良性病灶。SUVmax-CT与SUVmax-MR在良性(r=0.909)及恶性(r=0.934)病灶中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良性病灶中,2组SUV。。均值差为0.1(95%CI:-3.1∽3.3);恶性病变均值差为0.6(95%CI:-4.2∽3.0)。恶性病灶的SUVmax-MR高于对应SUVmaxⅡ(8.42±5.12和7.83±4.73;u=-3.47,P〈0.01);良性病变SUV—MR略低于对应的SUVmax-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7±3.82和6.28±3.87;u=-1.68,P〉0.05)。结论在良性及恶性病变中,PET/MR均能提供可靠的、与PET/CT相似的定量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CT灌注(CTP)和CT血管成像(CTA)探讨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脑供血动脉狭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5例临床拟诊为慢性脑缺血的患者行常规头颅CT平扫、CTP及CTA检查,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定受试者的智能状态。结果:根据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图灌注延迟范围将灌注表现分为3型:Ⅰ型为大脑中动脉和/或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广泛性低灌注22例;Ⅱ型为分水岭区局限性低灌注21例;Ⅲ型为灌注正常12例。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的重度狭窄或闭塞所致脑灌注异常(Ⅰ、Ⅱ型)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者(χ^2=29.49,P〈0.01),Ⅲ型未见ICA或MCA的重度狭窄或闭塞。ICA或MCA狭窄程度与脑灌注异常之间呈正相关(Spearman′sr=0.74,P〈0.01)。脑灌注Ⅰ、Ⅱ型患者MMSE评分均低于正常值(P〈0.01),且以Ⅰ型为著(P〈0.01),Ⅲ型MMSE评分正常。结论: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流低灌注与ICA或MCA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体线圈行前列腺3.0T磁共振波谱(MRS)检查的可行性,总结3D1H-MRS在正常前列腺中的表现。方法收集20名中老年健康志愿者行3.0T MRI常规检查、扩散加权成像及MRS检查。年龄为41~80岁,平均年龄(56±11)岁。MRS以体线圈为信号接收线圈,用Proseme序列进行扫描,体素分为正常外腺区、正常内腺区。然后工作软件自动计算每个体素的胆碱(Cho)相对值、(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Cit]的比值。正常前列腺内、外腺分为左、右两侧,每侧由上到下分为底部、中部和尖部3部分,这样每个志愿者测量12个感兴趣区,每个感兴趣区包括0~3个可用体素平均计算。结果20名健康志愿者获得体素201个,其中可用体素170个(84.6%),不可用体素为31个(15.4%)。20名中老年健康志愿者前列腺外腺区的(Cho+Cr)/Cit平均值是0.39±0.21,内腺区的(Cho+Cr)/Cit平均值是0.50±0.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9,P〈0.01)。结论①用3.0T体线圈可以顺利完成对前列腺的MRS检查,并可以获得用于分析的体素,其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可行性。②中老年正常前列腺内腺和外腺的代谢物含量是不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9,P〈0.01),内腺区(Cho+Cr)/Cit平均值高于外腺区,进一步对其病变进行MRS定量研究时应根据解剖进行分区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磁共振灌注成像(MR PWI)探讨儿童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血流灌注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35例脑胶质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Ⅰ~Ⅱ级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组)28例,Ⅲ级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组)7例,计算病灶内异常高灌注中心区(a区)、异常低灌注中心区(b区)、负性增强积分(NEI)伪彩图与T1WI增强图上不匹配区(c区)的相对NEI值(rNEI)及NEI伪彩图与T1WI增强图像上病变面积的比值(N/C),分析rNEI及N/C与肿瘤病理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组中a区和c区的rNEI分别为8.39±1.91和5.43±0.52,均大于低级别胶质瘤组(分别为5.10±2.05和4.05±0.66),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高级别及低级别胶质瘤组NEI伪彩图上异常灌注区面积均大于T1WI增强图像上的异常强化区,N/C分别为1.06±0.11和1.45±0.09,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MR PWI能有效分析儿童脑胶质瘤的血流灌注情况,对儿童脑胶质瘤的浸润范围的界定及术前分级均能有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