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通过阴道超声评估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作用。方法:来曲唑治疗38例PCOS患者,经阴道超声观察宫颈前后径、子宫内膜厚度和形态、优势卵泡个数,子宫动脉和卵巢基质血流PSV、EDV、PI、RI,与超声观察同天测定血清FSH、LH、E2、P,并与52例正常育龄妇女相比较。结果:来曲唑治疗PCOS有较高的排卵率(81.58%)和妊娠率(21.05%),并使子宫卵巢出现类似正常育龄妇女的周期性血流变化。结论:来曲唑改善了PCOS患者的子宫卵巢血流供应,利于妊娠。  相似文献   

2.
目的:经阴道超声观察来曲唑联合氯米芬(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来曲唑联合CC治疗PCOS的临床价值。方法:来曲唑联合CC治疗49例PCOS患者,经阴道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个数,子宫动脉和优势侧卵巢基质收缩期血流峰值(PSV)、舒张末期血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卵巢基质血流信号数。结果:来曲唑联合CC治疗PCOS有较高排卵率和妊娠率,使PCOS患者形成了子宫卵巢血流的周期性变化。结论:来曲唑联合CC用药能改善PCOS的子宫卵巢血流,促进PCOS患者排卵,利于妊娠并能减少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来曲唑(LE)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超促排卵行IVF-ET中的应用。方法:90例PCOS患者随机分成LE组(n=49)和GnRHa长方案组(对照组,n=41),比较组间的促排卵天数、促性腺激素(Gn)使用剂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LE组与对照组的Gn剂量分别为18.0±6.6支和29.3±9.5支,促排卵天数分别为7.8±1.3 d和10.0±1.2 d,获卵数分别为7.9±4.1个和19.8±7.2个,MⅡ卵率分别为74.5%和82.9%,启动周期中-重度OHSS发生率4.1%(2/49)vs 29.3%(12/4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33.3%vs27.5%和51.1%vs 4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用于PCOS超促排卵行IVF-ET与传统的GnRHa长方案相比,在不影响临床妊娠率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减少促排卵时间和Gn使用剂量,降低OHSS发生风险,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患者在取卵后应用不同剂量来曲唑(LE)预防早发型OHSS发生的效果。方法:88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A~C组为LE组,取卵即日起每日添加LE,LE剂量分别为A组(n=21)2.5 mg/d,B组(n=23)5.0 mg/d,C组(n=20)7.5 mg/d,D组为对照组(n=24)。测患者黄体期内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中重度OHSS发生率。结果:h CG注射后第5日始血清E_2水平随时间变化呈降低趋势,随着LE剂量增加,E_2水平降低速度明显加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H水平在注射h CG后第8日、第10日随着LE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P水平却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血清VEGF水平从h CG注射后5日始,D组呈上升趋势,而其它三组呈下降趋势,随着LE剂量的增加,血中VEGF水平越低,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中重度OHSS发生率低于D组。结论:不同剂量的LE均能一定程度降低血清E_2及VEGF水平,当剂量增至7.5 mg/d时,OHSS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5.
来曲唑联合促卵泡素在PCOS患者IVF-ET中的应用及效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来曲唑(LE)联合FS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IVF-ET或ICSI中的应用及效价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F-ET/ICSI治疗的170名PCOS不孕患者,分为LE组(LE-FSH组,n=59)与对照组(GnRHa-FSH组,n=111)。比较组间促排卵、妊娠结局、每周期治疗费用及药物效价比。结果:LE组和对照组FSH用药天数分别为6.3±1.9 d vs 13.0±2.3、用药量为615.6±284.6 IU vs l 504.9±424.9 IU,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CG注射日E2值分别为1 965.3±1119.7 pmol/L vs 12 660.2±7 254.2 pmol/L,获卵数分别为6.5±3.3 vs16.6±7.9,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受精率、胚胎种植率分别为66.1%vs71.6%,25.58%vs 23.63%,临床妊娠率为49.12%vs 34.48%,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OHSS发生率分别为O%和6.89%,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LE组每刺激周期药费(2 877±1 240元)及每妊娠周期药费(3 014±1581元)显著低于对照组(6 561±1 852元、8774±1970元)(P<0.01),治疗效价比分别为5 959元vs 30 067元。结论:LE联合促卵泡素可有效运用于PCOS患者的IVF-ET中,较传统的GnRHa-FSH促排卵相比,无OHSS的发生、费用低、效价比高,且不影响妊娠率和种植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应用来曲唑联合克罗米芬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克罗米芬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促卵泡刺激素(FSH)低于对照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腔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成熟卵泡数多于对照组,成熟卵泡直径长于对照组,排卵率、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曲唑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确切,对性激素与子宫内膜也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助于提升妊娠率与排卵率,同时不良反应也较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效果和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拟行促排卵治疗的PCOS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来曲唑组(LE)68例和克罗米芬组(CC)68例。HCG注射日观察平均直径14~18mm的卵泡数、平均直径≥18mm的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E2水平;比较两组HMG用量、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畸形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结果:LE组HCG注射日平均直径14~18mm卵泡数、E2水平显著低于CC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及单卵泡排卵率显著高于CC组(P<0.05);LE组HCG日注射日平均直径≥18mm卵泡数略低于CC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CC组OHSS发生率为7.4%,LE组无OHSS发生,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组临床妊娠率略高于C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无排卵性不孕,单卵泡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良好,临床应用前景较好,有可能成为新一代一线促排卵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诱导排卵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相应的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来曲唑用于PCOS患者诱导排卵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用系统评价专用处理软件RevMan5.0合并分析入选研究。结果:共纳入10个RCT,包括1854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1)来曲唑组周期排卵率高于克罗米芬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较薄,每周期成熟卵泡数少于克罗米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率、流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克罗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使用来曲唑后,周期排卵率>60%、妊娠率>30%;(3)来曲唑组周期排卵率低于促性腺激素组;妊娠率、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流产率两组相似;来曲唑组每周期成熟卵泡数、多胎率、OHSS发生率低于促性腺激素组。结论:目前无充分证据证明,来曲唑对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优于克罗米芬,但可用来曲唑促排卵治疗对克罗米芬抵抗或促性腺激素高敏的PCOS患者,并可有效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和多胎妊娠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从月经周期第3天或第5天开始口服来曲唑(LE)的促排卵疗效。方法:194例经减重、抗雄激素或胰岛素增敏治疗后的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根据患者胰岛素抵抗评估的稳态指数模型(HOMA-IR)分为胰岛素抵抗组(n=72例)与非胰岛素抵抗组(n=122例),非胰岛素抵抗组患者单用LE促排卵,胰岛素抵抗组患者在口服LE同时联合服用二甲双胍1500 mg/d。两组组内分别根据口服LE的起始时间不同分为D3组、D5组,即从月经周期或孕激素撤退性出血第3天或第5天起口服LE 5 mg/d,连服5天;比较不同促排启动时间的排卵率、妊娠率和活产率。结果:胰岛素抵抗组中D3组较D5组周期排卵率(72.5%vs 69.0%)、妊娠率(45.7%vs 36.4%)、活产率(34.3%vs 27.3%)、流产率(11.4%vs 9.1%)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胰岛素抵抗组中D3组较D5组妊娠率(50.0%vs 42.6%)、活产率(39.3%vs29.5%)更高,周期排卵率(75.2%vs 80.0%)、流产率(10.7%vs 13.1%)更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的促排卵治疗,无论是月经周期第3天或第5天开始服用LE,其促排卵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来曲唑(LE)序贯氯米芬(CC)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方法:分析PCOS患者共62例,72个促排周期。按促排卵方案分为LE序贯尿促性素(HMG)组和LE序贯CC组,比较两组单卵泡率、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未成熟卵泡率、排卵率、卵泡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及用药时间、费用的差异。结果:LE序贯HMG组和LE序贯CC组的单卵泡率分别为78.95%、88.24%,未成熟卵泡率为7.89%、2.94%,排卵率分别为89.47%、97.06%,OHSS发生率分别为5.26%、0,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3.16%、11.76%,多胎妊娠率分别为5.26%、2.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E序贯HMG组HGC日子宫内膜厚度(10.27±1.92 mm)明显厚于LE序贯CC组(9.13±2.32 mm)(P0.05)。LE序贯CC组用药时间(10.00±0.00天)明显少于LE序贯HMG组(12.16±1.98天)(P0.05)。LE序贯HMG组的费用明显高于LE序贯CC组。结论:LE序贯CC与LE序贯HMG的排卵效果及妊娠率近似,OHSS发生率无明显差别,LE序贯CC用药时间更短,费用更低,但HCG日子宫内膜更薄,应用中应适当补充雌激素促进内膜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的超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实施IVF-ET治疗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行IVF治疗、长方案超促排卵的PCOS患者134个移植周期,比较分析不同超促排卵方案、促排卵药物的IVF-ET结局。结果:①递增方案组(n=7,6)总Gn使用量明显大于递减方案组(n=74)、Coasting方案组(n=16)和恒量方案组(n=18)(P<0.05)。②后期添加hMG组(n=61)总Gn使用量明显大于单用FSH组(n=73)(P<0.05),着床率也明显降低(P<0.05),但临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64);③普丽康组(n=43)与果纳芬+hMG组(n=22)及普丽康+hMG组(n=39)相比,总Gn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而与果纳芬组(n=30)间无统计学差异;普丽康组与普丽康+hMG组相比,获卵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PCOS患者的长方案超排卵方案中,递增方案增加了Gn使用总量而临床妊娠率有偏低的趋势;添加hMG不能提高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单纯普丽康超排卵有减少总Gn使用量,增加获卵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PCOS患者卵巢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在PCOS生殖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行IVF-ET治疗的11例PCOS患者(PCOS组)和15例排卵正常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对照组)促排卵后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行体外培养,分别用不同浓度胰岛素处理细胞48h,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黄素化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和IRS-2m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性激素及空腹血清胰岛素(FIN)水平;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PCOS患者血清LH、LH/FSH、T、FIN及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0mU/ml胰岛素时,PCOS组黄素化颗粒细胞IRS-1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RS-2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③10mU/ml胰岛素对二组患者黄素化颗粒细胞IRS-1和IRS-2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无影响(P>0.05);④100mU/ml或1000mU/ml胰岛素作用后,二组患者IRS-1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而IRS-2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通过提高卵巢颗粒细胞IRS-1的表达,降低IRS-2的表达参与患者卵巢生殖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楔切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不孕的疗效。方法:在腹腔镜下行卵巢楔切或加打孔术治疗51例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术后观察月经恢复及妊娠情况。结果:术后排卵率67.4%,累积妊娠率63.9%,流产率2.8%,异位妊娠率2.8%,多胎妊娠率2.8%。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简单、疗效肯定的好方法,应在最佳妊娠时间内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COS患者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比较PCOS合并不孕症自愿要求行IVM或IVF治疗的患者临床结局。结果:IVF组的平均优质胚胎数明显高于IVM组(P<0.05),两者的临床妊娠率(39.22%vs 40.32%)和着床率(24.37%vs 23.89%)无差异(P>0.05)。IVM组的妊娠丢失率为38.0%,高于IVF患者(21.1%,P<0.05),出生婴儿(单胎)的平均体质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PCOS患者进行IVM治疗可以获得与IVF周期相类似的临床妊娠率和着床率;但是IVM治疗后流产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与药物促排卵配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在药物促排卵基础上于IUI术前、后加针灸治疗;对照组60例,在IUI术前单以药物促排卵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周期排卵率为83.9%,妊娠率为36.9%,黄素化未破裂卵泡(LUF)发生率为4.1%,周期取消率为6.3%;对照组周期排卵率为69.9%,妊娠率为20%,LUF发生率为23.1%,周期取消率为21.4%,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针灸配合IUI治疗PCOS可有效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了LUF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改善PCOS卵巢局部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收集行IVF-ET治疗的11例PCOS患者(PCOS组)和15例排卵正常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对照组)促排卵后黄素化颗粒细胞行体外培养,分别用不同浓度罗格列酮(0nmol/L、1nmol/L、10nmol/L、100nmol/L、1000nmol/L、10000nmol/L)处理细胞48h,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和IRS-2mRNA的表达及蛋白含量。结果:①基础状态下,PCOS组IRS-1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IRS-2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②不同浓度罗格列酮作用后,PCOS组IRS-1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IRS-2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而正常对照组无变化。结论:PCOS患者卵巢局部存在胰岛素抵抗,其原因可能与IRS-1和IRS-2mRNA及蛋白表达异常有关;罗格列酮可通过提高黄素化颗粒细胞IRS-2的表达,降低IRS-1的表达,改善PCOS患者卵巢局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雄激素血症(HT)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的关系。方法:对306例PCOS患者进行基础内分泌、口服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肝功能、血脂等检查,B超诊断脂肪肝。结果:306例PCOS患者中诊断出NAFLD94例,发病率为30.7%;其中NAFLD轻度56例(59.6%),中度34例(36.2%),重度4例(4.2%)。PCOS患者NAFLD的发病率与HA无明显相关性,与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PCOS合并NAFLD组胰岛素抵抗(IR)发生率明显高于PCOS不合并NAFLD组,P<0.05;PCOS高雄激素血症(PCOS-HA)组IR发生率与PCOS非高雄激素血症(PCOS-NHA)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COS患者NAFLD发病率较高,PCOS患者NAFLD的发生与IR、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与HA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INS)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间的相关性。方法:PCOS(216例)和非PCOS(192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记录月经周期,计算BMI,检测其血清生殖激素,采用PCR法,分析INS基因多态性。结果:①与其他人种相比,中国人INS中T等位基因频率较低(7.3%)。②PCOS患者INS的A/A,A/T,T/T基因型分布(分别为0.894,0.097,0.009)与非PCOS人群的分布(分别为0.859,0.135,0.005)无显著差异。③PCOS组中,基因型A/T患者总睾酮(T)值显著高于其他2种基因型的T值,而初潮年龄、BMI和其他血清生殖激素值在各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正常对照组中,BMI及生殖激素在各基因型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INS-23/HphⅠ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女性PCOS发病无相关性,但A/T等位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影响雄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