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体部动脉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体部动脉病变患者行MSCTA检查,其中颈部35例,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23例,双下肢动脉10例.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T)以及血管分析(VA)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及分析.结果 68例体部动脉病变中,CTA 显示颈动脉钙化斑块伴狭窄25例,颈内动脉闭塞1例,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颈动脉鞘内神经源性肿瘤伴血管推移2例,椎动脉钙化狭窄5例,椎动脉瘤1例.胸、腹主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8例,主动脉夹层10例,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9例及下肢血管动静脉瘘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体部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MSCTA)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颅颈部CTA检查的3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全部行颅颈部CTA检查,对其颈动脉成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检查共发现病变血管43支,轻度狭窄20支(46%),中度狭窄14支(33%),重度狭窄7支(16%),闭塞2支(5%)。其中1级可评价血管显示率为87%,2级可评价血管显示率为11%,3级可评价血管显示率为2%。结论64排128层MSCTA可用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256层CT血管成像(CTA)探讨颈动脉不同部位闭塞侧支循环的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3例颈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行颈部CTA检查,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观察颈动脉闭塞的部位,观察相应血管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 63例中,单侧颈内动脉闭塞27例、双侧颈内动脉闭塞2例、双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烟雾病)5例、单侧椎动脉闭塞23例、双侧椎动脉闭塞5例、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1例;侧支循环途径包括:Willis环(29例)、眼动脉(2例)、颅底烟雾动脉(5例)、软脑膜吻合动脉(3例)、颈升动脉(4例)等.结论 256层CTA能清晰显示颈动脉不同部位闭塞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为缺血性脑血管病预防、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经头部CT或MRI及临床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检查,以CTA为对照,评价颈部血管彩超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和CVUS发现颈动脉狭窄及闭塞分别为20例、17例,椎动脉狭窄或发育异常分别为29例、15例。结论对于颈动脉狭窄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超和CT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颈部血管彩超对椎动脉病变的评价不足,联合使用CVUS和CTA可以更全面地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胡芸  金朝林  王翔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11):1452-145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0例可疑下肢血管病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 IP),冠状、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以及曲面重建(CPR)。结果64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自髂总至足背整个动脉系统病变的准确部位、范围及侧枝血管。90例患者中67例(77%)患者血管呈不同程度粥样硬化表现。其中轻或中度狭窄49例(56.3%),重度狭窄18例(20.7%),7例(8%)完全闭塞患者可见侧枝循环血管形成。结论64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颈-脑动脉血管联合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发病后6h内行64层螺旋CT颈-脑动脉血管联合成像(CTA),采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病变血管,并将动脉狭窄程度分为5级,分类统计,评价CTA在诊断急性脑梗塞中的价值。结果 6例CT平扫发现可疑脑缺血区,2例可见大脑中动脉主干征,其余71例CT平扫未发现异常。CTA显示颈内动脉闭塞5例,大脑中动脉闭塞24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椎动脉闭塞1例,基底动脉闭塞4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3例,大脑前动脉重度狭窄2例,大脑后动脉重度狭窄2例,椎动脉重度狭窄1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3例,CTA未见异常32例。结论64层螺旋CT颈-脑动脉血管联合成像在超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中能及时确定导致脑梗塞的责任血管,为临床的有效治疗提供确切依据,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临床疑诊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对所有扫描图像首先行血管剪影,然后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结果MSCTA证实,98例患者中48例有颈部血管病变,其中,动静脉瘘6例,动脉瘤3例,大动脉炎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4例以及椎动脉或颈动脉(颅外段)狭窄31例。结论64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无创地诊断颈部血管病,并为制定精确的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颈部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64层螺旋CT颈部动脉造影检查病例,使用对比剂跟踪技术,后处理使用容积再现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仿真内窥镜(CTVE)等技术重建,分析其发育变异、斑块性质、狭窄程度等情况,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65例130条颈动脉中,34条无异常,颈内动脉瘤8条,粥样斑块并狭窄88条。88条狭窄的颈动脉中,轻度狭窄59条(67.0%),中度狭窄22条(25.0%),重度狭窄5条(5.7%),闭塞2(2.3%)条;130条椎动脉中,正常52条,先天性变异27条,粥样斑块并狭窄46条,椎动脉受增生骨质压迫5条。51条狭窄的椎动脉中,轻度狭窄40条(78.4%),中度狭窄8条(15.7%),重度狭窄3条(5.9%)。结论:应用64层螺旋CT颈部CTA检查,可同时完成颈动脉与椎动脉血管成像,准确显示血管病变的类型、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颈动脉、椎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38例临床怀疑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者,经16层螺旋CT扫描后,用薄层横断面放大图像(MTI)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方法,进行管腔及管壁斑块的形态学显示,并用高级血管分析软件测量狭窄段径线、狭窄段长度等作定量分析。结果:38例共计76支颈动脉、76支椎动脉CTA图像中,正常颈动脉血管40支,狭窄血管36支,其中1支颈总动脉中度狭窄者合并有动脉瘤;76支椎动脉中,6支椎动脉狭窄,受压于邻近椎体骨质;38例中有9例行颈动脉DSA检查,18例做了颈动脉多普勒超声(TCD),7例DSA和16例TCD对照结果一致,2例CTA轻度狭窄者TCD显示正常,11例颈动脉斑块均为混合密度斑块。结论: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图像质量满意,重建图像质量高,能较准确显示管腔狭窄及管壁斑块形态学改变,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具有很好的临床筛查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V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头颈部血管慢性狭窄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62例可疑头颈部血管慢性狭窄性病变的患者应用CT血管成像(CTA)技术行头颈动脉成像检查,观察两侧椎动脉(VA)、颈内动脉(ICA)以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对所有图像行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处理.结果 62例中头颈部CTA未见异常19例,发现血管异常43例.其中VA狭窄18支,闭塞7支;ICA狭窄30支,闭塞7支;ACA和MCA狭窄11支,闭塞2支,PCA发育不良2支.烟雾病2例,脑内动静脉畸形2例.血管起源变异4例.结论 VCT头颈部血管成像能准确显示头颈部血管正常解剖与异常改变,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对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16SCTA)在诊断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烟雾病患者均行16层CT平扫和16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其中5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16层CT平扫显示脑梗死8例,脑出血7例,脑出血合并脑梗死6例,脑实质未见异常2例。16SCTA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i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影,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8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伴同侧大脑后动脉狭窄2例。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迂曲。5例DSA表现与16SCTA结果一致。结论16SCTA可以清晰显示烟雾病病变血管的特点,检查方法简单、快捷,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128层CT血管减影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狭窄和闭塞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92例怀疑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64排128层CT血管减影检查,使用VR、Reformat、CPR等软件分析各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斑块性质及狭窄与脑梗死间的关系。 结果65例患者颅内外血管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以中、重度狭窄为主;113支血管有附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钙化斑块、血管腔及硬化斑块CT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侧颈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与非梗死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 结论64排CT血管减影技术能够准确地评估血管狭窄和斑块性质,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烟雾病病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16~71岁.对病例患者进行颅脑CT平扫及CTA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平扫CT表现为15例患者颅内若干部位呈见出血灶.7例出现梗死灶,8例出现脑萎缩,2例正常.CTA显示18例患者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血管闭塞或狭窄,双侧大脑前、中动脉局部或全程显示不清,其走行区及周围见较多细小侧支循环血管影,6例患者单侧颈内动脉狭窄,单侧大脑前及中动脉显示不清.18例见较为典型的颅底动脉环周围纤细、烟雾状迂曲血管,3例烟雾状血管较少显示,3例VR重建血管网显示效果一般,但是,经过调整VR透明值,便得以清楚显示血管网.VR重建技术对于显示病变血管与其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效果显著,显示侧支和细小血管效果不如MIP和MPR.结论 通过CTA可较为清晰地显示颅底异常的脑血管网,颅内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近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的特征.在诊疗烟雾病过程时采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可为临床诊治和预后评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双源CT在头颈部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赟  李玉华  薛建平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87-1089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头颈部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26例疑为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双源CT头颈部血管造影,应用MIP、VR及双能量(DE)去骨等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其中32例经DSA或手术证实。结果:126例均获得高质量图像,除11例阴性及15例正常变异之外,发现血管异常100例(动脉狭窄71例,动脉闭塞17例,动脉瘤9例,Sturge-Weber综合症2例,左颈内动脉缺如、发育性静脉异常、大动脉炎及Moyamoya病各1例)。检查结果与DSA基本一致。所有病例均可清晰显示脑血管主干及其Ⅰ~Ⅱ级分支,其中119例可显示大脑中动脉Ⅳ~Ⅴ级分支。结论:DSCT头颈部血管造影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赵海玲  王之平  王君松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065-106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此类血管变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51例行颅脑及颅颈联合CTA检查发现的的10例永存动脉[永存三叉动脉(PTA)8例,永存舌下动脉(PHA)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永存动脉的发生率、CTA表现及合并其他脑血管异常的情况。结果:PTA的发生率为0.41%(8/1951)。PHA的发生率为0.10%(2/1951)。PTA均起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按Saltzman分型显示后循环供血情况:Ⅰ型4例,Ⅱ型3例,Ⅲ型1例。2例PHA分别于C1、C2水平从颈内动脉发出,均向后内弯曲穿过扩大的同侧舌下神经管,与基底动脉形成吻合,吻合处下方的基底动脉萎缩,后交通动脉缺如。PTA吻合口下方基底动脉和(或)椎动脉发育不良2例;PTA合并同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同侧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发育不良1例;PTA合并烟雾病及其侧枝血管动脉瘤形成1例。PHA合并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1例。结论:16层螺旋CTA能清晰显示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及其合并的脑血管异常情况,并可根据动脉结构与形态间接评估其血流动力学特征,对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行减影脑血管成像烟雾病患者,共18例。对整个头部平扫、增强动脉早期和静脉早期扫描获得未减影数据,将动脉早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减影动脉期数据,静脉早期数据减去动脉早期数据获得减影静脉期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减影血管图像。结果减影图像去除了动脉、静脉相互的及颅骨的干扰,对脑动、静脉解剖结构显示清楚,特别是对烟雾病异常颈内动脉和脑底血管网显示。本组显示脑底异常血管网占100%;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占61%,左侧颈内动脉狭窄占17%,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占22%;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占39%(其中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占17%;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占39%(其中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无单侧大脑前动脉狭窄;合并脑动脉瘤占17%;全部脑静脉未见异常。结论 64排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能清楚分别显示脑动脉和脑静脉,在显示颅内动脉血管畸形时可排除脑静脉畸形,对颅内烟雾病分析评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CT血管造影与CT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行64-SCTP检查及头颈部64层CT血管造影(64-SCTA)检查,前循环TIA11例,后循环TIA9例,测定兴趣区及对侧相应区域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结果:20例患者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病灶,但有13例CT脑灌注成像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异常灌注区,其中10例前循环TIA患者发现灌注异常区,TTP、rCBF、MTT值与健侧对照区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rCBV与健侧对照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3例后循环TIA患者发现枕叶有灌注异常;CTA发现10例前循环血管狭窄,6例后循环血管狭窄。结论:脑64-SCTP成像可以多参数评估TIA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以TTP及MTT最敏感,CBF次之;脑64-SCTP结合头颈部CTA,对TIA病因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