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坏死的临床特征与鼻咽癌预后关系。方法 收集2009—2013年间粤北人民医院 477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疗前影像学鼻咽部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坏死情况、MRI及CT检查,分析疗前鼻咽部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坏死的临床特征及与3DRT预后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及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疗前有肿瘤坏死者 219例(45.9%),无肿瘤坏死者 258例(54.1%)。有肿瘤坏死与无坏死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7个月与40个月,3年OS、PFS、LRFS及DMFS率分别为78.2%与93.7%、63.8%与86.7%、87.0%与96.3%及79.7%与93.4%(P均=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坏死是影响患者OS、PFS、LRFS、DMFS的重要影响因素(P均=0.000),而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与患者OS、PFS、DMFS相关(P=0.000~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肿瘤坏死是影响4种生存的预测因子(P=0.001~0.022),T分期是影响LRFS、DMFS的预测因子(P=0.016、0.006),N分期是影响PFS的预测因子(P=0.000)。结论 疗前存在肿瘤坏死患者易出现复发或转移,生存期更短。在T分期、N分期基础上参考肿瘤坏死状态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诊寡转移鼻咽癌患者原发灶根治性放疗预后因素分析。方法 2008—2011年39例初诊寡转移鼻咽癌患者接受1~6周期化疗及原发灶根治性放疗,其中10例常规放疗,26例IMRT。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1、2、3年OS和PFS分别为97%及87%、87%及65%、70%及59%。年龄、转移灶数目、诱导化疗方案、是否同步化疗均是影响生存的因素,其中≤3个转移灶患者生存率更高(P=0.023),诱导化疗包含比不含多西他赛方案生存率明显提高(P=0.041)。结论 初治寡转移鼻咽癌患者接受诱导化疗及原发灶根治性放疗后仍可获得长期生存,尤其是年龄小及转移灶数目≤3个患者。含多西紫杉醇的方案或能使患者得到更大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21世纪初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鼻咽癌的放疗现状及比较不同放疗技术对预后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根治性放疗的1093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2002年UICC分期标准,Ⅰ、Ⅱ、Ⅲ、Ⅳa+Ⅳb期分别为63、439、358、233例.812例采用X线透视模拟定位常规设野放疗(CR),155例采用CT模拟定位常规设野放疗(CT-sim CR),69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57例采用调强放疗(IMRT).放疗鼻咽部中位剂量为70 Gy.结果 全组5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6.8%、95.3%和83.2%,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6.9%和77.9%.CR、CT-sim CR、3DCRT、IMRT组5年总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5.9%、83.5%、87.2%、86.6%(P=0.014)和84.5%、96.4%、91.0%、91.7%(P=0.006).3DCRT、IMRT组口干和张口困难发生率和程度较CR、CT-sim CR组明显减低(P=0.000和0.023).结论 采用CT模拟定位、3DCRT及IMRT技术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且3DCRT和IMRT技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MRI成像特点研究鼻咽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 5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行首程放射治疗并做MRI检查 ,原发灶给予中位剂量 70Gy( 60~ 75Gy) ,生存统计采用Kaplan Meier法及Logrank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 56 0个月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8 3%、76 8%、36 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生存的是头痛、颅神经症状及颈淋巴结 (MRI≥ 1cm)。结论 :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是头痛、颅神经症状和颈淋巴结肿大 ,而MRI显示的颅底骨及咽后淋巴结受累并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5.
早期鼻咽癌66例放射治疗结果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分析早期鼻咽癌治疗结果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 Kaplan Meier 及 Cox 回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放射治疗的早期鼻咽癌66 例。结果 全组5 年无瘤生存率、局部控制率、远地转移率分别为71 .6 % ,87 .8 % 和17 .4 % 。鼻咽肿物放射治疗 D T < 40 Gy 消退者在生存率和远地转移的控制上均差于 D T > 40 Gy 消退者,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 ;在局部控制率上,二者差异无显著性;外周血血红蛋白低于110 g/ L 者无瘤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均差于血红蛋白> 110 g/ L 者,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 ;而二者远地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 。结论 鼻咽肿物对射线越敏感越容易发生远地转移,生存率越差;血红蛋白水平越低,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放、化疗联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78例Ⅲ和Ⅳ期鼻咽癌患者信封法随机分为 2组 (综合组及单放组 ) ,每组 3 9例。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照射 ,鼻咽癌原发灶 60~ 68Gy/6~ 7周 ,颈部 5 0~ 70Gy/5~ 7周 (分高能X线及电子线照射 ) ,两组放疗方法、时间、剂量和分割均相同。综合组放疗前、中、后采用PF方案化疗 4~ 6个周期 :顺铂 (cis platin ,DDP ) 3 0~ 40mg/d ,连续 3d ;5 -氟尿嘧啶 ( 5 fluorouracil,5 FU ) 10 0 0mg/d ,连续 5d ;2 8d为 1个周期。第 1个周期化疗在放疗前给予。结果 :综合组和对照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1 5 % ( 2 4/3 9)和 3 5 9% ( 14 /3 9) ,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9 2 % ( 2 7/3 9)和 41 0 % ( 16/3 9) ,颈部淋巴结转移控制率分别为 64 1% ( 2 5 /3 9)和 3 8 5 % ( 15 /3 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综合组急性毒性反应较单放组重 ,但未影响治疗进程。结论 :放疗联合诱导化疗能提高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及减少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咽旁间隙侵犯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咽旁间隙的侵犯程度根据SO线(茎突到枕骨大孔中线后缘中点连线)进行划分,无咽旁侵犯记录为0级,SO线以前的咽旁侵犯记录为1级,SO线以后记录为2级。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Cox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76例患者中,咽旁受侵的发生率为81.8%,其中1级为70.1%,2级为29.9%。咽旁间隙受侵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χ2=8.185,P=0.0040。咽旁受侵0、1和2级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2%、75.1%和51.2%,logrank检验值为16.45,P=0.000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2%、71.5%和53.3%,logrank检验值为10.87,P=0.0044;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是93.7%、82.2%和62.7%,logrank检验值为9.41,P=0.0091。多因素分析显示,咽旁受侵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但严重咽旁间隙侵犯是影响鼻咽癌总生存、无瘤生存及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咽旁侵犯应该根据程度进行划分,单纯咽旁侵犯的有无不能独立的影响预后,但根据咽旁侵犯程度进行分级后,严重的咽旁侵犯是影响总生存、无瘤生存和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微波腔内热疗联合放射治疗鼻咽癌原发灶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微波腔内热疗联合放射治疗鼻咽癌原发灶的初步研究结果。48例T2~T4(其中T2、T3和T4分别有23、18和7例)的鼻咽癌患者在常规放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微波腔内加热治疗鼻咽部原发灶,每周1次,总共2次。每次热疗45 min,鼻咽腔内黏膜表面温度达43.3~45.5℃。全部患者均能耐受鼻咽腔内微波热疗,鼻咽腔内黏膜急性反应0、Ⅰ、Ⅱ、Ⅲ和Ⅳ度分别为0、64.6%、32.6%、2.7%和0。1年局部控制率CR 68.7%和PR 31.2%,同期单纯放疗配对45例的局控率为CR 57.7%和PR 42.2%。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鼻咽腔内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的结果显示可提高原发灶局部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放疗后原发部位复发病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部复发仍然是鼻咽癌(NPC)放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局部复发率在18%-58%。复发后再程治疗后遗症多,生存质量差,因此首程治疗至关紧要。作者回顾性分析69例NPC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的病例,探讨NPC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鼻咽癌放化疗后骨转移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997—2007年间在南方医院接受放化疗且疗后有骨转移的109例鼻咽癌患者的预后。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5年随访率为97.2%。全组患者1、2、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7.9%、48.6%、32.9%、17.4%。全组骨转移数≤3个(43例)与>3个(66例)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7%与53.0%、81.4%与27.3%、72.1%与6.2%、34.9%与4.2%(P=0.000)。骨转移数>3个中有与无合并其他部位转移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5%与72.1%、21.7%与30.2%、3.1%与13.0%、0.0%与6.5%(P=0.866)。多因素分析显示骨转移数目>3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00)。结论 鼻咽癌疗后骨转移灶数目增多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否需较积极治疗尚待探究以进一步完善鼻咽癌分期系统。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常规放疗中肿瘤退缩速度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速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接受根治性放疗的753例鼻咽癌患者,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的体外照射处方剂量为65~70Gy,颈部预防剂量50~55Gy。≤50Gy完全退缩的定义为快速退缩,>50Gy~≤70Gy完全退缩的定义为缓慢退缩,其余的定义为残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差异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快速退缩、缓慢退缩、残留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4.6%、72.5%和49.7%(χ2=8.92,P=0.004),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0.2%、71.8%和29.4%(χ2=9.75,P=0.002),无远地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0.8%、80.3%和55.1%(χ2=10.36,P=0.001),无局部区域失败生存率分别为88.0%、88.4%和65.9%(χ2=9.81,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退缩速度、T分期、N分期对预后有明显影响,而性别与年龄不是预后相关因素。结论根治性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速度明显影响鼻咽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无远地转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失败生存率。缓慢退缩的预后最好,快速退缩的其次,残留的最差。  相似文献   

12.
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EHART)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反应。方法:1999年4月-2000年2月64例T3-4N0M0、KPS≥80的鼻咽癌患者进入本研究,并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CFRT)组和EHART组,每组各32例;CFRT组采用2Gy/次,5次/周的方法,鼻咽靶区中心总剂量68-76Gy,中位数70Gy,34-38次,7-8周;上颈部剂量46-56Gy,23-28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大样本量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接受四野面颈联合野放疗(four facio-cervical fields conformal radiotherapy,4F-CRT)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 分析接受4F-CRT的255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行鼻咽MRI,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进行治疗,常规分割,2 Gy/f,每周5天连续放疗.其中231例Ⅱ~ⅣB期患者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rank法检验差异性.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43月(8-79月),所有患者3年与5年局控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是83.3%、82.0%、83.8%和76.1%、73.2%、76.3%.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0.01)、T分期(P<0.01)、N分期(P =0.001)和即时疗效(P =0.025)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 =0.004)、T分期(P<0.01)、N分期(P<0.01)和联合化疗(P=0.04)是影响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放射性黏膜炎和白细胞下降.结论 4F-CRT治疗鼻咽癌疗效好,无严重不良反应,联合化疗、T分期、N分期和年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放射治疗中鼻咽增强螺旋CT或增强MRI所示肿瘤退缩情况与长期疗效的关系。[方法]2001年6月至2003年8月,100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所有病例在放射治疗前及放疗至50Gy时行螺旋CT或MRI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按WHO标准.分别测量并记录肿瘤最大横截面积(S0为治疗前,S50为放疗至50Gy时)。按肿瘤最大横截面积的消退率(Rs)进行分组:Rs=(S0-S50)/S0。按Rs≥0.9,0.9〉Rs≥0.7,Rs〈0.7分三组.分别定义为高度敏感组(HSG),中度敏感组(MSG)和低度敏感组(LSC)。[结果]全组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LCR)、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无瘤生存率(DFS)、疾病相关生存率(DSS)、总生存率(OS)分别为78.3%、80.8%、63.1%、71.6%和60.4%。HSG、MSG、LSG组的5年LCR分别为94.4%、85.6%、62.3%(P=0.004),5年DFS分别为82.1%、75.1%、43.3%(P=0.005)。3组5年DMFS、DSS、OS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346、0.394和0.59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5年LCR与消退率分组、患者年龄及放疗前肿瘤大小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放射治疗中复查鼻咽增强螺旋CT或增强MRI所示肿瘤退缩情况对肿瘤局部控制率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但需进一步加大样本量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放射治疗鼻咽癌致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放射治疗的眼部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254例NPC住院首程放射治疗患者在放射治疗前、中及后观察其视功能改变,包括远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自动电脑视野及视诱发电位检查。视网膜损伤分级参照国际放射治疗晚期并发症(视网膜损伤)评分标准。结果:241例患者照射剂量≥70Gy,发生视网膜损伤22例。观察时间30~61个月,平均(46.8±14.4)个月。发现视网膜损伤后早期进行治疗的9例患者病情获得控制,7例接受治疗较晚的患者,以后均发生视神经病变;其中3例患者在发生视网膜病变以后,观察14~20个月发现放射性脑病。NPC放射治疗致视网膜病变与患者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P=0.433。照射剂量在75~79Gy组视网膜损伤发生率明显比70~74Gy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6%∶5.6%,χ2=4.54,P=0.033)。结论:NPC放射治疗致视网膜病变与照射剂量和患者对射线的个体敏感性差异有关。发生视网膜损伤应及早发现并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视功能保护以及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松胞素阻滞微核法来预测鼻咽癌细胞株放射敏感性价值。方法:用松胞素阻滞微核法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检测鼻咽癌高分化鳞癌细胞株CNE1及低分化鳞癌细胞株CNE2,在不同X线剂量照射下染色体断裂或缺失程度的差异,与经典的克隆形成法存活分数比较。结果:CNE1、CNE2的微核率、微核细胞率在照射剂量0、0.5Gy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剂量1、2、4、6和8Gy时,CNE2的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明显比CNE1大,P〈0.05。CNE1、CNE2的微核率、微核细胞率与照射剂量间呈线性正相关,其斜率CNE2明显比CNE1大。微核率、微核细胞率与细胞株的存活分数明显负相关。结论:松胞素阻滞微核法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敏感检测出CNE1、CNE2放射敏感性差异,与克隆形成法检测结果一致。松胞素阻滞微核法是一种检测鼻咽癌细胞株放射敏感性准确、简便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between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 and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brachytherapy) in residual tumor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after treating with conventional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residual tumor of NPC after radical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range 68 to 72 Gy) were randomized into SRT group (27 patients) and brachytherapy group (33 patients). Patients in SRT group received boost treatment of 10-20 Gy, 2-3 fractions, once every other day; patients in brachytherap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oost 10-20 Gy, 5 Gy per fraction, twice a week. Results: Efficacy in the near future: in SRT group, the complete recession (CR), partial recession (PR) and no change (NC) rates were 77.8% (21/27), 18.5% (5/27), 3.7% (1/27), respectively and the efficacy rate was 96.3% (CR + PR); in brachytherapy group: the CR, PR and NC rates were 75.8% (25/33), 18.2% (6/33), 6.1% (2/33), respectively and the efficacy rate was 93.9% (CR + PR). The efficacy rates of the abov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x^2 = 0.032, P 〉 0.05). Long term efficacy: in SRT group, 1-year and 3-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96.3%, 66.5% respectively and the median live time was 48 months; in brachytherapy group: 1-year and 3-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93.9%, 60.2% respectively and the median live time was 46 months. The survival rat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x^2 = 0.172, P 〉 0.05). Conclusion: Both boost techniques of SRT and brachytherapy had elevated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residual tumor of NPC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icacy of the near and long term in SRT and brachytherapy group.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调强放疗长期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鼻咽癌调强放疗的长期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299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首程治疗病例资料。鼻咽原发灶及上颈部调强放疗70 Gy,下颈部及锁骨上区用单前野预防性常规放疗54 Gy,5 次/周共30次。鼻咽残存灶采用局部小野IMRT加量或X刀补充照射 4~20 Gy。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率(OS)、无疾病进展生存率(DP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等,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随访率为99.7%,随访时间满 5年者为 119例。Ⅰ+Ⅱ、Ⅲ、Ⅳ期 5年OS分别为97.1%、82.7%、52.2%(χ2=46.19,P=0.000),DPFS分别为100%、77.6%、57.7%(χ2=23.29,P=0.000),DMFS分别为100%、82.3%、63.7%(χ2=16.57,P=0.000)。男性和女性 5年OS、DPFS、DMFS分别为70.7%和94.1%(χ2=16.82,P=0.000)、71.5%和87.3%(χ2=4.74,P=0.029)、77.2%和89.7%(χ2=4.38,P=0.036);<45岁男性和女性的分别为66.8%和91.2%(χ2=7.07,P=0.008)、59.9%和91.2%(χ2=7.72,P=0.005)、66.4%和94.0%(χ2=8.46,P=0.004),≥45岁的只有OS不同(72.2%和96.0%,χ2=10.19,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TNM分期、淋巴结包膜受侵均影响OS (χ2=14.27、5.72、17.64,P=0.000、0.017、0.000)、DPFS (χ2=5.33、15.70、10.57,P=0.021、0.000、0.001)、DMFS (χ2=4.30、11.08、21.24,P=0.038、0.001、0.000),颅内受侵、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影响OS (χ2=13.32、5.38,P=0.000、0.020)。结论 除分期、淋巴结包膜受侵影响预后外,性别也是影响预后因素之一,特别是<45岁男性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局部晚期鼻咽癌按照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勾画靶区安全性仍存在争议,研究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分析大体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变化对靶区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和OAR剂量的影响,并观察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为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勾画靶区安全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收集2012-01-01-2012-12-31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4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紫杉醇(paclitaxel,PTX)联合顺铂(DDP)诱导化疗2个周期,按化疗后影像勾画GTV及OAR,逆向5野调强适形(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设野,对2次放疗计划靶体积差值及剂量学差异行配对检验;同期DDP每周方案化疗,观察不良反应与近期疗效.结果 诱导化疗前后原发灶鼻咽部GTV(GTVnx)平均体积分别为(83.85±22.64)和(42.87±15.41) cm3,t=-5.905,P=0.001;颈淋巴结GTV(GTVnd)分别为(85.93±31.20)和(44.96±19.01) cm3,t=--5.905,P=0.001;化疗后GTVnx靶区CI(t=-2.311,P=0.021)和HI(t=-3.297,P=0.001)均好于化疗前靶区;化疗后GTVnd靶区CI(t=-2.907,P=0.001)和HI(t=-4.643,P=0.001)均好于化疗前靶区.诱导化疗后脑干、脊髓、眼球、颞叶、腮腺所受最大剂量(t=-5.905,P=0.001)和平均剂量(t=-5.834,P=0.00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年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LCR)、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metastasis free survival,DMFS)、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1.3%、86.9%、80.4%和89.1%.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0.0%,Ⅲ~Ⅳ级者54.2%;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100.0%,Ⅲ级者30.4%;皮肤反应发生率为97.9%,Ⅲ级者54.2%;恶心呕吐发生率为93.5%,Ⅲ级者19.6%.结论 鼻咽癌TP方案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按化疗后病灶勾画GTV的IMRT,CI和HI可接受;OAR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减小,OAR得到较好保护;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程度略重,可耐受;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调强放疗初步结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鼻咽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的初步疗效。方法:对91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处方剂量分别为GTV(鼻咽部和颈部淋巴结肿瘤靶区)66~70Gy,CTV1(临床靶区)60~62Gy,CTV2和CTVn(颈部淋巴结区域)54~56Gy。11例患者IMRT结束后有局部残留,1例采用IMRT追量照射10Gy/4次,其余给予鼻咽腔内后装追量照射9~15Gy/3~5次。分析疗效及放射治疗毒性。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1和2年生存率为97·1%和97·1%,局控率为97·1%和92·5%。急性放射反应多为Ⅰ度和Ⅱ度以口干和放射性口腔炎为主,分别占72·5%和58·2%。远期放射反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口干和听力下降,占患者的39·6%和17·6%。GTV、CTV1及C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0·6、67·9和65·0Gy;5%体积的正常器官受照射剂量的平均值为:脑干41·4Gy,脊髓35·4Gy,左腮腺46·5Gy,右腮腺51·8Gy。结论:调强放疗能使得鼻咽癌各靶区得到很好的剂量分布,提高了初治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明显减轻了急性放射反应。鼻咽癌IMRT处方剂量70Gy以上,CTV2预防照射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